十字村的住戶雖然少,劇團在搭戲台時,還是驚動了幾個淳樸的山民過來圍觀。劉琦問一個穿千層底圓口棉布鞋的老人:“大爺,這麽大一塊場子,原告是幹什麽用的?”老人局外人地背著手,橛著黑褂子的衣角說:“這裏原是一個大採石場,場主前兩年病死後,這個場子就撂這兒沒有人管了。”
戲台搭好後,直到傍晚,劉琦都沒見王誌出來露露麵,不由心裏滋生出怨氣,心想什麽人啊,請他們來時十分誠懇,等他們來了,卻不盡一絲一毫的地主情誼。
山裏的黃昏比平原上來的早,可能跟高山峻峰的陰影有關。天一昏暗下來,開場的鑼鼓就繁密地敲打起來,這時,王誌行色匆匆地趕了過來,他到後台找到劉琦,一臉歉意地說:“實在慢待你們了,我忙著到各處通知你們來演出的消息,還好,人都通知到了。”王誌那四個衣兜的灰色製服,又讓劉琦恍惚生出一種隔世的異樣感覺。劉琦定定神,一邊感謝王誌的熱情,一邊心想:“巴掌大一個小山村,用通知得這樣辛苦嗎?就算全村出動,又能有多少人,除非他翻山越嶺通知其他村莊的人去了,那樣的話,今晚的演出或許還有點人氣。”
開場的鑼鼓仿佛隻敲了一會兒,天就黑了下來。戲台的下麵,慢慢地聚攏起一些人,涓流匯聚般,人越聚越多,數量很快超過了劉琦的想像。劉琦高興地心想:“這個王誌還真沒有白辛苦,居然通知來了這麽多人,怎麽著也有三四百人吧。”
戲劇正式開場後,台下已經坐得黑乎乎滿顯人了,而且還在慢慢增多。劇團唱的多是傳統劇目,這伊伊呀呀的慢節奏文化,就是在人口密集的城鎮,也難得有多少人看,今夜台下卻擠擠挨挨了一大片觀眾,人數好像都上千了。這場麵感染得劇團裏的演員,跟打了雞血針似的,精神全抖擻了起來,傾盡所能,不斷獲得觀眾一陣又一陣的熱烈掌聲。
搭戲台時,劉琦因為見十字村極小,認定觀眾一定少得可憐,擔心演員抱怨他耗費人力物力,就特意安排演出短劇目,想盡早結束演出平息演員的怨氣,哪知王誌的能力實在太強悍了,一下子通知來這麽多觀眾,都數以千計了。這麽多人來捧場,劉琦不可能隨便隻用一個短劇目打發他們,可後麵再演出一個傳統大劇目,也是不現實的事,所以劉琦決定短劇結束後,再加上一個綜藝節目,綜藝節目可長可短,很適合應付熱情的觀眾。
相聲、小品、歌舞過後,劉琦為答謝盛況空前的觀眾,親自出場獻藝。劉琦當團長前,是團裏的台柱子,以演老生著名,帽翅功在山西省的戲曲界第一。隻見劉琦烏紗帽的兩翅,先是上下擺動,接著左右旋轉,再前後繞圓圈,正顫得歡勢,突然一齊凝滯下來。觀眾不由得屏住呼息時,右側的單翼紗翅卻又旋轉攪動起來,左側的仍然紋絲不動。這爐火純青的功夫,讓台下的觀眾暴發出叫好聲,以致峰迴穀應得盪人心魄。劉琦大是得意,越發賣力。
劉琦一退回到後台,就見王誌笑眯眯地在等他:“劉團長的帽翅功是童子功底吧,神了!看得下麵文工團的幾個小兄弟心癢手癢,你不介意他們上台獻醜吧?”劉琦忙說:“不知道下麵還有兄弟單位,歡迎歡迎。”
四個生龍活虎的小夥子,穿著灰色戰士服跳上台來,他們都拿著樂器。圓臉的用嗩吶吹了一曲《百鳥朝鳳》,恍有百鳥齊集;瘦高個的用二胡拉了《二泉映月》,極具阿炳遺風;另兩人對打竹板,劈劈啪啪的花板,緊湊繁密得間不容髮。劉琦大是稱讚年輕人的熱忱和技藝。四個戰士最後合唱了一首《義勇軍進行曲》,一下子把觀眾的情緒推到了高潮,下麵跟唱的人越來越多,聲音越來越高亢激奮,好像隱雷滾滾。劉琦竟然聽得熱淚盈眶,又奇怪都這個年代了,為什麽會有那麽多人對革命歌曲動情?台下數千觀眾又是從哪兒來的?劉琦的疑心越來越強烈。
劉琦摘下頭上的烏紗帽,從後台走下去,繞到旁邊走進陣容龐大的觀眾群,他要親自問問他們是從哪兒來的。由於明暗差別大,在台上隻見萬頭攢動一片模糊,到了台下,借著台上的燈光細看,劉琦吃驚得腳步釘在地上不能移動。觀眾絕大多數是年輕人,許多人穿著灰色軍裝,混雜著其他服飾。這些人中,有十七八歲的純真少女,有儒雅和藹的學者,有敦厚平實的工人,甚至還有身懷六甲的母親……
這些觀眾太詭異了!劉琦正感到不能移動無法呼息時,看見王誌笑眯眯地向他走來。王誌熱忱地握住劉琦的手,搖動著說:“我代表各機關、團隊以及工廠的同誌,感謝你們帶來這麽精彩的節目。”王誌的手雖然握得很緊,卻毫無溫度。劉琦隻覺有種森涼涼的寒意,從王誌的手上一直傳到他的心裏。劉琦結結巴巴地問王誌:“他們,都是從哪兒來的?”王誌放開劉琦的手,一指前麵那排幹部模樣的觀眾:“那是總部各機關的首長同誌,再後麵是各報社、廣播電台的同誌,邊上是魯藝文工團的,他們都是很有才華和熱情的一群年輕人,那是兵工廠的工人……”王誌一一介紹著觀眾團隊。劉琦直聽得頭上狂出虛汗,他神情恍惚地走回後台,這樣詭異的事,他要是告訴劇團的人,準會引起大恐惶。所以他極力隱忍下心中的疑懼,一直到節目結束。節目一結束,台下那些觀眾,就潮水般下山去了,漫山遍野都是熒熒輝輝的燈火。
</br>
戲台搭好後,直到傍晚,劉琦都沒見王誌出來露露麵,不由心裏滋生出怨氣,心想什麽人啊,請他們來時十分誠懇,等他們來了,卻不盡一絲一毫的地主情誼。
山裏的黃昏比平原上來的早,可能跟高山峻峰的陰影有關。天一昏暗下來,開場的鑼鼓就繁密地敲打起來,這時,王誌行色匆匆地趕了過來,他到後台找到劉琦,一臉歉意地說:“實在慢待你們了,我忙著到各處通知你們來演出的消息,還好,人都通知到了。”王誌那四個衣兜的灰色製服,又讓劉琦恍惚生出一種隔世的異樣感覺。劉琦定定神,一邊感謝王誌的熱情,一邊心想:“巴掌大一個小山村,用通知得這樣辛苦嗎?就算全村出動,又能有多少人,除非他翻山越嶺通知其他村莊的人去了,那樣的話,今晚的演出或許還有點人氣。”
開場的鑼鼓仿佛隻敲了一會兒,天就黑了下來。戲台的下麵,慢慢地聚攏起一些人,涓流匯聚般,人越聚越多,數量很快超過了劉琦的想像。劉琦高興地心想:“這個王誌還真沒有白辛苦,居然通知來了這麽多人,怎麽著也有三四百人吧。”
戲劇正式開場後,台下已經坐得黑乎乎滿顯人了,而且還在慢慢增多。劇團唱的多是傳統劇目,這伊伊呀呀的慢節奏文化,就是在人口密集的城鎮,也難得有多少人看,今夜台下卻擠擠挨挨了一大片觀眾,人數好像都上千了。這場麵感染得劇團裏的演員,跟打了雞血針似的,精神全抖擻了起來,傾盡所能,不斷獲得觀眾一陣又一陣的熱烈掌聲。
搭戲台時,劉琦因為見十字村極小,認定觀眾一定少得可憐,擔心演員抱怨他耗費人力物力,就特意安排演出短劇目,想盡早結束演出平息演員的怨氣,哪知王誌的能力實在太強悍了,一下子通知來這麽多觀眾,都數以千計了。這麽多人來捧場,劉琦不可能隨便隻用一個短劇目打發他們,可後麵再演出一個傳統大劇目,也是不現實的事,所以劉琦決定短劇結束後,再加上一個綜藝節目,綜藝節目可長可短,很適合應付熱情的觀眾。
相聲、小品、歌舞過後,劉琦為答謝盛況空前的觀眾,親自出場獻藝。劉琦當團長前,是團裏的台柱子,以演老生著名,帽翅功在山西省的戲曲界第一。隻見劉琦烏紗帽的兩翅,先是上下擺動,接著左右旋轉,再前後繞圓圈,正顫得歡勢,突然一齊凝滯下來。觀眾不由得屏住呼息時,右側的單翼紗翅卻又旋轉攪動起來,左側的仍然紋絲不動。這爐火純青的功夫,讓台下的觀眾暴發出叫好聲,以致峰迴穀應得盪人心魄。劉琦大是得意,越發賣力。
劉琦一退回到後台,就見王誌笑眯眯地在等他:“劉團長的帽翅功是童子功底吧,神了!看得下麵文工團的幾個小兄弟心癢手癢,你不介意他們上台獻醜吧?”劉琦忙說:“不知道下麵還有兄弟單位,歡迎歡迎。”
四個生龍活虎的小夥子,穿著灰色戰士服跳上台來,他們都拿著樂器。圓臉的用嗩吶吹了一曲《百鳥朝鳳》,恍有百鳥齊集;瘦高個的用二胡拉了《二泉映月》,極具阿炳遺風;另兩人對打竹板,劈劈啪啪的花板,緊湊繁密得間不容髮。劉琦大是稱讚年輕人的熱忱和技藝。四個戰士最後合唱了一首《義勇軍進行曲》,一下子把觀眾的情緒推到了高潮,下麵跟唱的人越來越多,聲音越來越高亢激奮,好像隱雷滾滾。劉琦竟然聽得熱淚盈眶,又奇怪都這個年代了,為什麽會有那麽多人對革命歌曲動情?台下數千觀眾又是從哪兒來的?劉琦的疑心越來越強烈。
劉琦摘下頭上的烏紗帽,從後台走下去,繞到旁邊走進陣容龐大的觀眾群,他要親自問問他們是從哪兒來的。由於明暗差別大,在台上隻見萬頭攢動一片模糊,到了台下,借著台上的燈光細看,劉琦吃驚得腳步釘在地上不能移動。觀眾絕大多數是年輕人,許多人穿著灰色軍裝,混雜著其他服飾。這些人中,有十七八歲的純真少女,有儒雅和藹的學者,有敦厚平實的工人,甚至還有身懷六甲的母親……
這些觀眾太詭異了!劉琦正感到不能移動無法呼息時,看見王誌笑眯眯地向他走來。王誌熱忱地握住劉琦的手,搖動著說:“我代表各機關、團隊以及工廠的同誌,感謝你們帶來這麽精彩的節目。”王誌的手雖然握得很緊,卻毫無溫度。劉琦隻覺有種森涼涼的寒意,從王誌的手上一直傳到他的心裏。劉琦結結巴巴地問王誌:“他們,都是從哪兒來的?”王誌放開劉琦的手,一指前麵那排幹部模樣的觀眾:“那是總部各機關的首長同誌,再後麵是各報社、廣播電台的同誌,邊上是魯藝文工團的,他們都是很有才華和熱情的一群年輕人,那是兵工廠的工人……”王誌一一介紹著觀眾團隊。劉琦直聽得頭上狂出虛汗,他神情恍惚地走回後台,這樣詭異的事,他要是告訴劇團的人,準會引起大恐惶。所以他極力隱忍下心中的疑懼,一直到節目結束。節目一結束,台下那些觀眾,就潮水般下山去了,漫山遍野都是熒熒輝輝的燈火。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