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4k7)4級行會!暗之雙頭金剛!
全球災變:我在末世做天尊 作者:輝耀幽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棲這一波,可不是貪圖要吞並閔大勇。
形勢到這了,閔大勇又很樂意。
正好!
接下來兩天,林棲先是提了一個臨時副會長,讓他去遞交祖瑪頭像,準備攻城。
副會長遞交之後,告訴林棲,三天之後,20點,攻沙正式開始。
林棲點點頭,跟當初他在官服玩遊戲一樣。
提交頭像之後要等
《全球災變:我在末世做天尊》第231章(4k7)4級行會!暗之雙頭金剛!
本章內容字數過少,其他網站可能還在更新中,後續會自動修複。
以下內容與本書無關。
文殊菩薩,佛教菩薩名,梵文manju?ri的音譯,略稱“文殊”,意為“妙德”“妙吉祥”等,新譯“曼殊室利”。文殊師利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以論述“般若性空”和“般若方便”的理論著稱。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專司智慧,與司“理”的右脅侍普賢菩薩並稱。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相傳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頂結五髻,以代表大日五智,手中持劍,表示以智慧為利劍,駕獅子以表示智慧之威猛。另外,文殊為相應眾生的不同因緣,還會有不同形象的“示現”,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兒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最為常見。據《文殊室利般涅盤經》記載,文殊生於古印度舍衛國的一個婆羅門家庭。後隨釋迦佛出家。釋迦滅度後,他來到雲山,為五百仙人解釋十二部經。最後又回到出生地,在尼拘陀樹下結跏跌坐,入於涅槃。供奉:每天三柱香,農曆十八,十五日、將“舍利鹽“放在俱攞缽過濾溶化後擦拭神像,誠心修行俱攞缽表麵會慢慢生長如樹根樁一樣的物質。又據《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講,釋迦牟尼佛曾告訴金剛密跡主菩薩,國中有一座大山,山有五峰,稱為五頂山。釋迦佛去世以後,文殊菩薩將以童子形遊行於此,在山中居住,為眾生宣說佛法。佛雲:普見如來雖未成佛。若我現在及滅度後。有聞其名亦皆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殊菩薩當來,經無量劫導引群生。後乃成佛之時,號名普見如來。彼佛世界名如願圓滿積集離塵清淨。其佛刹以恒沙數廣大世界成一佛刹,有無量眾寶莊嚴,十方刹土之所難得。刹中菩提之樹正等萬大千界,彼樹光明遍照一切諸佛刹土。至尊文殊坐菩提樹已,於其中夜成等正覺,乃至般涅盤夜於其中間不起於座。但以化身遍於十方無量無數俱胝那庾多諸佛刹土。為諸有情而演說法。無有聲聞緣覺之名,一切菩薩唯是化生,隨意受用無盡。若諸菩薩隨其所樂欲證菩提。即往餘刹於覩史多天。壽盡降生而成正覺。文殊師利菩薩有願:“如我所見十方無量無數俱胝那庾多百千諸佛世尊,而彼諸佛所有佛刹功德莊嚴行相之類,如是一切皆令置我一佛刹中。”
另附悲華經中,文殊菩薩發願原文。爾時寶海梵誌。複白第三個王子王眾言。善男子。今汝所作福德之聚清淨之業。應為一切眾生得一切智故。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爾時第三王子在佛前坐。叉手白佛言。世尊。如我先於三月之中。供養如來及比丘僧。並我所有身口意業清淨之行。如是福德今我盡以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今所願不能於是不淨世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複不願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行菩薩道時。願令我所化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所有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安止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勸化安止於六波羅蜜者。願令先我悉於十方一一方麵。如恒河沙佛刹微塵數等諸佛世界成佛說法。令我爾時以清淨天眼悉遍見之。願我為菩薩時能作如是無量佛事。我於來世行菩薩道無有齊限。我所教化諸眾生等。令其心淨猶如梵天。如是眾生生我界者。爾乃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等清淨莊嚴佛刹。願令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等十方佛土。為一佛刹。周匝世界有大寶牆七寶填廁。其牆高大至無色界。真紺琉璃以為其地。無諸塵土石沙穢惡荊蕀之屬又無惡觸。亦無女人及其名字。一切眾生皆悉化生。不食揣食等。以法喜三昧為食。無有聲聞辟支佛乘。純諸菩薩。離於貪欲瞋恚愚癡。皆修梵行悉滿其國。當其生已須發自落服三法衣。即於生已便欲得食尋有寶器。在右手中。自然而有上妙百味具足在缽。時諸菩薩作是思惟。我等不應噉是揣食。我今當持至於十方。供養諸佛及聲聞眾並貧窮者。有諸餓鬼受饑渴苦其身熾然。當至其所而給足之。我等自應修行法喜三昧之食。作是念已得菩薩三昧。其三昧名不可思議行。得是三昧已即得無閡神力。到於無量無邊世界現在佛所。供養諸佛及比丘僧。給施貧窮下至餓鬼。作是施已因為說法。尋於食時周旋往返還歸本土。衣服珍寶及所須物。供養諸佛下至餓鬼。亦複如是。
然後自用。願令我世界無有八難不善苦惱。亦無受戒毀戒懺悔及其名字。願我世界常有無量種種珍寶。以為廁填。珍寶衣樹十方世界。所未曾有未曾見聞。乃至億歲說其名字猶不能盡。願我世界諸菩薩等。欲見金色隨意得見。欲見銀色亦隨意見。當見銀時不失金相。當見金時不失銀相。頗梨琉璃車磲馬瑙及赤真珠。種種珍寶隨意得見亦複如是。欲見阿竭琉香。多伽琉香。多摩羅跋栴檀沈水。及赤栴檀。牛頭栴檀。欲見純栴檀者。隨意得見。欲見沈水者。亦隨意見。當見沈水不失栴檀。當見栴檀不失沈水。餘亦如是。種種所願皆得成就。願我世界無有日月。諸菩薩等有大光明。如本所求自然而出。乃至能照百千萬億那由他世界。以光明故無有晝夜。眾華開敷即知晝分。眾華合時便知夜分。世界調適無有寒熱及老病死。若有一生菩薩。於餘方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即以此身處於他方兜術天宮命終作佛。若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不於其界取般涅盤。若般涅盤時處在虛空。諸菩薩等所欲得者自然而有。其世界邊周匝常有百千億那由他自然音樂。此音樂中不出欲想之聲。常出六波羅蜜聲佛聲法聲比丘僧聲菩薩藏聲甚深義聲。而諸菩薩於諸音聲隨其所解。世尊。我行菩薩道時。如我所見百千億那由他阿僧隻諸佛世界種種莊嚴。種種瓔珞種種相貌。種種住處種種所願。令我世界悉皆成就如是等事所有莊嚴。惟除聲聞辟支佛等。亦複無有五濁之世三惡道等須彌諸山大小鐵圍土沙礫石大海林木。純有寶樹。過天所有更無餘華。惟有天上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無諸臭穢純有妙香遍滿其國。諸菩薩等皆是一生。無有一人生於餘處。惟除他方當成佛者。處兜術天命終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我行菩薩道時無有齊限。要當成是微妙果報清淨佛土。一生菩薩充滿其中。是諸菩薩無有一人非我所教。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安止六波羅蜜者。如是菩薩。皆是我初教發心安止六波羅蜜。此散提嵐界。若入我界一切苦惱皆悉休息。世尊。我行菩薩道時。要當成就如是等輩希有之事。然後於未來世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菩提樹名曰選擇見善珍寶。縱廣正等萬四天下。香氣光明遍於一十三千大千世界。菩提樹下以種種珍寶為金剛座縱廣正等五四天下。其座名曰善擇寂滅智香等近。高萬四千由旬。我於此座結加趺坐。於一念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般涅盤。常於道場菩提樹下。坐金剛座不解不壞。複當化作無量諸佛及菩薩眾。遣在其餘諸佛世界教化眾生。一一化佛於一食頃為諸眾生說微妙法。即於食頃令無量無邊眾生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尋發心已即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化佛及菩薩眾。常作如是希有之事。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願諸餘世界其中眾生悉見我身。若有眾生眼見我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令必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涅盤不離見佛。願令我界所有眾生。六情完具無所缺少。若諸菩薩欲見我者。隨其所住行來坐臥悉得見之。是諸菩薩尋發心已即時見我坐於道場菩提樹下。當見我時。先來所有於諸法相疑滯之處。我未為說便得除斷。亦得深解法相之義。願我當來壽命無量無能數者。除一切智。菩薩壽命亦複如是。我一念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即一念中有無量菩薩。須發自落服三法衣乃至涅盤。於其中間無有一人長其須發著俗衣裳。一切皆著沙門之服。爾時佛告第三王子。善男子。善哉善哉。汝是純善大丈夫也。聰叡善解能作如是甚難大願。所作功德甚深甚深難可思議。微妙智慧之所為也。汝善男子。為眾生故自發如是尊重之願取妙國土。以是故今號汝為文殊師利。於未來世過二恒河沙等無量無邊阿僧隻劫。入第三無量無邊阿僧隻劫。於此南方有佛世界。名曰清淨無垢寶寘。此散提嵐界亦入其中。彼世界中有種種莊嚴。汝於此中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普現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諸菩薩眾皆悉清淨。汝之所願具足成就如說而得。善男子。汝行菩薩道時。於無量億諸如來所種諸善根。是故一切眾生以汝為藥。汝心清淨能破煩惱。增諸善根。爾時文殊師利前白佛言。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惟願十方無量無邊阿僧隻世界六種震動。其中諸佛現在說法與我受記。亦願一切眾生受歡喜樂。譬如菩薩入第二禪自在遊戲。天雨曼陀羅華。遍滿世界。華中常出佛聲法聲比丘僧聲六波羅蜜力無所畏。如是等聲。願我敬禮寶藏佛時。即出如是諸相貌等。作是語已。尋時禮佛頭麵著地。即於是時。十方無量無邊阿僧隻世界六種震動。天於空中雨曼陀羅華。一切眾生受於喜樂。譬如菩薩入第二禪自在遊戲。諸菩薩等是時惟聞佛聲法聲比丘僧聲六波羅蜜十力無畏如是等聲。是時他方諸菩薩等。見聞是事怪未曾有。各白其佛言。何因緣故有是瑞應。諸佛各告諸菩薩言。十方諸佛各各廣為文殊師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故。是其瑞應。爾時寶藏如來為文殊師利。而說偈言:
勝意曠大今可還起
十方諸佛已授汝記
當於來世成尊勝道
世界大地六種震動
眾生滿足受於快樂
善男子。爾時文殊師利聞是偈已。心生歡喜。即起合掌前禮佛足。去佛不遠複坐聽法。普見如來淨土:1、爾時眾中有諸菩薩。作如是念。文殊師利所得佛刹功德莊嚴。與阿彌陀佛刹。為等不耶。爾時世尊。知彼菩薩心之所念。即告師子勇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析一毛為百分。以一分毛於大海中取一滴水。此一滴水喻阿彌陀佛刹莊嚴。彼大海水喻普見如來佛刹莊嚴。複過於此。何以故。普見如來佛刹莊嚴不思議故。2、爾時普覆王者。豈異人乎。今文殊師利菩薩是也。彼於往昔過七十萬阿僧祇恒河沙劫。初發菩提之心。次過六十四恒河沙劫。得無生法忍。能具足菩薩十地如來十力。佛地諸法悉皆圓滿。而未曾起一念之心。我當得佛。善男子。爾時二十億眾生隨逐彼王。於雷音佛所發菩提心者。皆由文殊師利勸發。令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今並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作佛事已。而般涅盤。文殊師利。皆悉供養彼諸如來。亦皆護持彼諸佛法。唯有一佛號地持山。在此下方過四十恒河沙刹土。其佛世界名曰地持。亦有無數諸聲聞眾。佛壽無量於今現在。說此文殊師利宿緣之時。眾中七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3、時文殊師利複白佛言。我從往昔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劫已來。起如是願。我以無礙天眼。所見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刹中一切如來。若非是我勸發決定菩提之心教授教誡。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菩提終不應證。而我要當滿此所願。然後乃證無上菩提。4、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有是願以恒河沙等諸佛世界。為一佛刹。無量妙寶間錯莊嚴。若不爾者我終不證無上菩提。5、複次世尊。我複有願。令我刹中有菩提樹。其量正等十大千界。彼樹光明遍此佛刹。6、我複有願。我坐菩提樹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涅盤。於其中間不起此座。但以變化遍於十方無量無數諸佛刹土。為諸眾生而演說法。7、複次世尊。我複有願。令我刹中無女人名。純菩薩眾離煩惱垢具淨梵行。初生之時袈裟隨體結加趺坐忽然而現。如是菩薩遍滿其刹。無有聲聞辟支佛名。唯除如來之所變化。往詣十方。為諸眾生說三乘法。8、此文殊師利成佛之時名為普見。以何義故而名普見。以彼如來於十方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刹中普皆令見。若諸眾生見彼佛者。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普見如來雖未成佛。若我現在及滅度後有聞其名。亦皆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除已入離生之位及狹劣心者。9、文殊師利又白佛言。世尊。我複有願。如阿彌陀佛刹以法喜為食。而我刹中菩薩初生起食念時。即便百味盈滿於缽在右手中。尋作是念。若未供養十方諸佛。及施貧窮苦惱眾生。餓鬼等類令其飽足。而我決定不應自食作此念時。得五神通乘空無礙。往於十方無量無數諸佛刹中。以食供養諸佛如來及聲聞眾。又於貧苦諸眾生類亦皆周給。複為說法令離渴愛。於一念頃還至本處。10、複次世尊。我複有願。於我刹中諸菩薩等。初生之時所須衣服。於其手中。隨意皆出種種衣寶。鮮潔稱體應沙門服。便作是念。若未供養十方諸佛。不應自用。於一念中。往詣十方無量佛刹。以此衣寶獻諸佛已。還至本處方自受用。11、複次世尊。我複有願。我佛刹中諸菩薩眾。所得財寶及諸資具。要先分施諸佛聲聞。遍供養已然後受用。12、又我刹中。遠離八難及不善法。既無過咎亦無禁戒。無有苦惱諸不悅意。13、文殊師利。又白佛言。我複有願。我佛刹中。積集無量妙寶所成。複以無量摩尼妙寶。間錯莊嚴。其摩尼寶。於十方界。所未曾有甚為難得。如是寶名俱胝歲中說不能盡。隨諸菩薩樂見彼刹金為體者。即見為金。樂見銀體即見為銀。然於見金未曾損減。樂見頗梨琉璃馬瑙赤真珠等無量諸寶。各隨所見皆不相礙。如是栴檀香體。阿伽羅香。乃至赤栴檀等。各隨樂見亦複如是。14、又彼刹中。不以日月摩尼星火等光之所照見。彼諸菩薩皆以自身光明。照於千億那由他刹。15、又彼刹中。以花開為晝。花合為夜。
16、隨諸菩薩所樂時節即皆應之。然無寒暑及老病死。若諸菩薩隨其所樂。欲證菩提即往餘刹。於兜率天壽盡降生而證菩提。此佛刹中無有涅盤。
17、百千種樂。於虛空中。雖不現相。而聞其音。此樂不出順貪愛聲。但出諸波羅蜜佛法僧聲。及菩薩藏法門之聲。隨諸菩薩所解妙法。皆悉得聞。
18、又諸菩薩。若欲見佛隨所詣處經行坐立。應念即睹普見如來坐菩提樹。若諸菩薩於法有疑。但見彼佛不待解釋。疑網皆斷解了法義
19、是時佛告諸菩薩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善男子。若有受持百千億諸佛名號。若複有稱文殊師利菩薩名者。福多於彼。何況稱於普見佛名。何以故。彼百千億那由他佛利益眾生。不及文殊師利於一劫中所作饒益。20、文殊師利。又白佛言。我複有願。如我所見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尊。而彼諸佛所有佛刹功德莊嚴。如是一切皆令置我一佛刹中。唯除二乘及五濁等。
21、佛告彌勒。此大眾中八萬四千菩薩。見彼佛刹莊嚴之事。雖皆發心當欲成就如是佛刹。然於其中。有十六善大丈夫。具勝誌樂而發大心。彼能成滿。如文殊師利所起大願。餘諸菩薩亦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得佛刹功德莊嚴。如阿彌陀佛刹。彌勒當知。諸菩薩等。誌樂既勝。所成亦大。誌樂勝者。言我成就如文殊師利莊嚴佛土。其餘劣者。雖以信心亦作是語。以此語業。猶能棄舍六十億百千那由他劫生死流轉。亦得圓滿五波羅蜜
22、說此法時。四大天王。釋提桓因。梵天王等。及餘大威德諸天子等。同聲唱言。是諸眾生聞此法門獲大善利。何況受持讀誦。當知彼等所成善根極為廣大。世尊。我等於此法門。受持讀誦廣宣流布。為欲護持此深法故。爾時師子勇猛白佛言。世尊。若有得聞如此法門。受持讀誦思惟。及發如此功德莊嚴佛刹之心。得幾所福。佛言。善男子。如來以無礙佛眼。所見諸佛及彼刹土。若有菩薩以妙七寶滿彼諸刹。奉施供養一一如來。各盡未來際。令此菩薩安住淨戒。於一切眾生得平等心。若有菩薩。於此莊嚴功德佛刹法門。受持讀誦複能發心。隨文殊師利所學。行於七步。此二功德比前七寶布施功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形勢到這了,閔大勇又很樂意。
正好!
接下來兩天,林棲先是提了一個臨時副會長,讓他去遞交祖瑪頭像,準備攻城。
副會長遞交之後,告訴林棲,三天之後,20點,攻沙正式開始。
林棲點點頭,跟當初他在官服玩遊戲一樣。
提交頭像之後要等
《全球災變:我在末世做天尊》第231章(4k7)4級行會!暗之雙頭金剛!
本章內容字數過少,其他網站可能還在更新中,後續會自動修複。
以下內容與本書無關。
文殊菩薩,佛教菩薩名,梵文manju?ri的音譯,略稱“文殊”,意為“妙德”“妙吉祥”等,新譯“曼殊室利”。文殊師利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以論述“般若性空”和“般若方便”的理論著稱。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專司智慧,與司“理”的右脅侍普賢菩薩並稱。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相傳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頂結五髻,以代表大日五智,手中持劍,表示以智慧為利劍,駕獅子以表示智慧之威猛。另外,文殊為相應眾生的不同因緣,還會有不同形象的“示現”,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兒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最為常見。據《文殊室利般涅盤經》記載,文殊生於古印度舍衛國的一個婆羅門家庭。後隨釋迦佛出家。釋迦滅度後,他來到雲山,為五百仙人解釋十二部經。最後又回到出生地,在尼拘陀樹下結跏跌坐,入於涅槃。供奉:每天三柱香,農曆十八,十五日、將“舍利鹽“放在俱攞缽過濾溶化後擦拭神像,誠心修行俱攞缽表麵會慢慢生長如樹根樁一樣的物質。又據《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講,釋迦牟尼佛曾告訴金剛密跡主菩薩,國中有一座大山,山有五峰,稱為五頂山。釋迦佛去世以後,文殊菩薩將以童子形遊行於此,在山中居住,為眾生宣說佛法。佛雲:普見如來雖未成佛。若我現在及滅度後。有聞其名亦皆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殊菩薩當來,經無量劫導引群生。後乃成佛之時,號名普見如來。彼佛世界名如願圓滿積集離塵清淨。其佛刹以恒沙數廣大世界成一佛刹,有無量眾寶莊嚴,十方刹土之所難得。刹中菩提之樹正等萬大千界,彼樹光明遍照一切諸佛刹土。至尊文殊坐菩提樹已,於其中夜成等正覺,乃至般涅盤夜於其中間不起於座。但以化身遍於十方無量無數俱胝那庾多諸佛刹土。為諸有情而演說法。無有聲聞緣覺之名,一切菩薩唯是化生,隨意受用無盡。若諸菩薩隨其所樂欲證菩提。即往餘刹於覩史多天。壽盡降生而成正覺。文殊師利菩薩有願:“如我所見十方無量無數俱胝那庾多百千諸佛世尊,而彼諸佛所有佛刹功德莊嚴行相之類,如是一切皆令置我一佛刹中。”
另附悲華經中,文殊菩薩發願原文。爾時寶海梵誌。複白第三個王子王眾言。善男子。今汝所作福德之聚清淨之業。應為一切眾生得一切智故。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爾時第三王子在佛前坐。叉手白佛言。世尊。如我先於三月之中。供養如來及比丘僧。並我所有身口意業清淨之行。如是福德今我盡以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今所願不能於是不淨世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複不願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行菩薩道時。願令我所化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所有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安止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勸化安止於六波羅蜜者。願令先我悉於十方一一方麵。如恒河沙佛刹微塵數等諸佛世界成佛說法。令我爾時以清淨天眼悉遍見之。願我為菩薩時能作如是無量佛事。我於來世行菩薩道無有齊限。我所教化諸眾生等。令其心淨猶如梵天。如是眾生生我界者。爾乃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等清淨莊嚴佛刹。願令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等十方佛土。為一佛刹。周匝世界有大寶牆七寶填廁。其牆高大至無色界。真紺琉璃以為其地。無諸塵土石沙穢惡荊蕀之屬又無惡觸。亦無女人及其名字。一切眾生皆悉化生。不食揣食等。以法喜三昧為食。無有聲聞辟支佛乘。純諸菩薩。離於貪欲瞋恚愚癡。皆修梵行悉滿其國。當其生已須發自落服三法衣。即於生已便欲得食尋有寶器。在右手中。自然而有上妙百味具足在缽。時諸菩薩作是思惟。我等不應噉是揣食。我今當持至於十方。供養諸佛及聲聞眾並貧窮者。有諸餓鬼受饑渴苦其身熾然。當至其所而給足之。我等自應修行法喜三昧之食。作是念已得菩薩三昧。其三昧名不可思議行。得是三昧已即得無閡神力。到於無量無邊世界現在佛所。供養諸佛及比丘僧。給施貧窮下至餓鬼。作是施已因為說法。尋於食時周旋往返還歸本土。衣服珍寶及所須物。供養諸佛下至餓鬼。亦複如是。
然後自用。願令我世界無有八難不善苦惱。亦無受戒毀戒懺悔及其名字。願我世界常有無量種種珍寶。以為廁填。珍寶衣樹十方世界。所未曾有未曾見聞。乃至億歲說其名字猶不能盡。願我世界諸菩薩等。欲見金色隨意得見。欲見銀色亦隨意見。當見銀時不失金相。當見金時不失銀相。頗梨琉璃車磲馬瑙及赤真珠。種種珍寶隨意得見亦複如是。欲見阿竭琉香。多伽琉香。多摩羅跋栴檀沈水。及赤栴檀。牛頭栴檀。欲見純栴檀者。隨意得見。欲見沈水者。亦隨意見。當見沈水不失栴檀。當見栴檀不失沈水。餘亦如是。種種所願皆得成就。願我世界無有日月。諸菩薩等有大光明。如本所求自然而出。乃至能照百千萬億那由他世界。以光明故無有晝夜。眾華開敷即知晝分。眾華合時便知夜分。世界調適無有寒熱及老病死。若有一生菩薩。於餘方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即以此身處於他方兜術天宮命終作佛。若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不於其界取般涅盤。若般涅盤時處在虛空。諸菩薩等所欲得者自然而有。其世界邊周匝常有百千億那由他自然音樂。此音樂中不出欲想之聲。常出六波羅蜜聲佛聲法聲比丘僧聲菩薩藏聲甚深義聲。而諸菩薩於諸音聲隨其所解。世尊。我行菩薩道時。如我所見百千億那由他阿僧隻諸佛世界種種莊嚴。種種瓔珞種種相貌。種種住處種種所願。令我世界悉皆成就如是等事所有莊嚴。惟除聲聞辟支佛等。亦複無有五濁之世三惡道等須彌諸山大小鐵圍土沙礫石大海林木。純有寶樹。過天所有更無餘華。惟有天上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無諸臭穢純有妙香遍滿其國。諸菩薩等皆是一生。無有一人生於餘處。惟除他方當成佛者。處兜術天命終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我行菩薩道時無有齊限。要當成是微妙果報清淨佛土。一生菩薩充滿其中。是諸菩薩無有一人非我所教。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安止六波羅蜜者。如是菩薩。皆是我初教發心安止六波羅蜜。此散提嵐界。若入我界一切苦惱皆悉休息。世尊。我行菩薩道時。要當成就如是等輩希有之事。然後於未來世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菩提樹名曰選擇見善珍寶。縱廣正等萬四天下。香氣光明遍於一十三千大千世界。菩提樹下以種種珍寶為金剛座縱廣正等五四天下。其座名曰善擇寂滅智香等近。高萬四千由旬。我於此座結加趺坐。於一念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般涅盤。常於道場菩提樹下。坐金剛座不解不壞。複當化作無量諸佛及菩薩眾。遣在其餘諸佛世界教化眾生。一一化佛於一食頃為諸眾生說微妙法。即於食頃令無量無邊眾生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尋發心已即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化佛及菩薩眾。常作如是希有之事。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願諸餘世界其中眾生悉見我身。若有眾生眼見我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令必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涅盤不離見佛。願令我界所有眾生。六情完具無所缺少。若諸菩薩欲見我者。隨其所住行來坐臥悉得見之。是諸菩薩尋發心已即時見我坐於道場菩提樹下。當見我時。先來所有於諸法相疑滯之處。我未為說便得除斷。亦得深解法相之義。願我當來壽命無量無能數者。除一切智。菩薩壽命亦複如是。我一念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即一念中有無量菩薩。須發自落服三法衣乃至涅盤。於其中間無有一人長其須發著俗衣裳。一切皆著沙門之服。爾時佛告第三王子。善男子。善哉善哉。汝是純善大丈夫也。聰叡善解能作如是甚難大願。所作功德甚深甚深難可思議。微妙智慧之所為也。汝善男子。為眾生故自發如是尊重之願取妙國土。以是故今號汝為文殊師利。於未來世過二恒河沙等無量無邊阿僧隻劫。入第三無量無邊阿僧隻劫。於此南方有佛世界。名曰清淨無垢寶寘。此散提嵐界亦入其中。彼世界中有種種莊嚴。汝於此中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普現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諸菩薩眾皆悉清淨。汝之所願具足成就如說而得。善男子。汝行菩薩道時。於無量億諸如來所種諸善根。是故一切眾生以汝為藥。汝心清淨能破煩惱。增諸善根。爾時文殊師利前白佛言。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惟願十方無量無邊阿僧隻世界六種震動。其中諸佛現在說法與我受記。亦願一切眾生受歡喜樂。譬如菩薩入第二禪自在遊戲。天雨曼陀羅華。遍滿世界。華中常出佛聲法聲比丘僧聲六波羅蜜力無所畏。如是等聲。願我敬禮寶藏佛時。即出如是諸相貌等。作是語已。尋時禮佛頭麵著地。即於是時。十方無量無邊阿僧隻世界六種震動。天於空中雨曼陀羅華。一切眾生受於喜樂。譬如菩薩入第二禪自在遊戲。諸菩薩等是時惟聞佛聲法聲比丘僧聲六波羅蜜十力無畏如是等聲。是時他方諸菩薩等。見聞是事怪未曾有。各白其佛言。何因緣故有是瑞應。諸佛各告諸菩薩言。十方諸佛各各廣為文殊師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故。是其瑞應。爾時寶藏如來為文殊師利。而說偈言:
勝意曠大今可還起
十方諸佛已授汝記
當於來世成尊勝道
世界大地六種震動
眾生滿足受於快樂
善男子。爾時文殊師利聞是偈已。心生歡喜。即起合掌前禮佛足。去佛不遠複坐聽法。普見如來淨土:1、爾時眾中有諸菩薩。作如是念。文殊師利所得佛刹功德莊嚴。與阿彌陀佛刹。為等不耶。爾時世尊。知彼菩薩心之所念。即告師子勇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析一毛為百分。以一分毛於大海中取一滴水。此一滴水喻阿彌陀佛刹莊嚴。彼大海水喻普見如來佛刹莊嚴。複過於此。何以故。普見如來佛刹莊嚴不思議故。2、爾時普覆王者。豈異人乎。今文殊師利菩薩是也。彼於往昔過七十萬阿僧祇恒河沙劫。初發菩提之心。次過六十四恒河沙劫。得無生法忍。能具足菩薩十地如來十力。佛地諸法悉皆圓滿。而未曾起一念之心。我當得佛。善男子。爾時二十億眾生隨逐彼王。於雷音佛所發菩提心者。皆由文殊師利勸發。令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今並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作佛事已。而般涅盤。文殊師利。皆悉供養彼諸如來。亦皆護持彼諸佛法。唯有一佛號地持山。在此下方過四十恒河沙刹土。其佛世界名曰地持。亦有無數諸聲聞眾。佛壽無量於今現在。說此文殊師利宿緣之時。眾中七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3、時文殊師利複白佛言。我從往昔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劫已來。起如是願。我以無礙天眼。所見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刹中一切如來。若非是我勸發決定菩提之心教授教誡。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菩提終不應證。而我要當滿此所願。然後乃證無上菩提。4、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有是願以恒河沙等諸佛世界。為一佛刹。無量妙寶間錯莊嚴。若不爾者我終不證無上菩提。5、複次世尊。我複有願。令我刹中有菩提樹。其量正等十大千界。彼樹光明遍此佛刹。6、我複有願。我坐菩提樹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涅盤。於其中間不起此座。但以變化遍於十方無量無數諸佛刹土。為諸眾生而演說法。7、複次世尊。我複有願。令我刹中無女人名。純菩薩眾離煩惱垢具淨梵行。初生之時袈裟隨體結加趺坐忽然而現。如是菩薩遍滿其刹。無有聲聞辟支佛名。唯除如來之所變化。往詣十方。為諸眾生說三乘法。8、此文殊師利成佛之時名為普見。以何義故而名普見。以彼如來於十方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刹中普皆令見。若諸眾生見彼佛者。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普見如來雖未成佛。若我現在及滅度後有聞其名。亦皆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除已入離生之位及狹劣心者。9、文殊師利又白佛言。世尊。我複有願。如阿彌陀佛刹以法喜為食。而我刹中菩薩初生起食念時。即便百味盈滿於缽在右手中。尋作是念。若未供養十方諸佛。及施貧窮苦惱眾生。餓鬼等類令其飽足。而我決定不應自食作此念時。得五神通乘空無礙。往於十方無量無數諸佛刹中。以食供養諸佛如來及聲聞眾。又於貧苦諸眾生類亦皆周給。複為說法令離渴愛。於一念頃還至本處。10、複次世尊。我複有願。於我刹中諸菩薩等。初生之時所須衣服。於其手中。隨意皆出種種衣寶。鮮潔稱體應沙門服。便作是念。若未供養十方諸佛。不應自用。於一念中。往詣十方無量佛刹。以此衣寶獻諸佛已。還至本處方自受用。11、複次世尊。我複有願。我佛刹中諸菩薩眾。所得財寶及諸資具。要先分施諸佛聲聞。遍供養已然後受用。12、又我刹中。遠離八難及不善法。既無過咎亦無禁戒。無有苦惱諸不悅意。13、文殊師利。又白佛言。我複有願。我佛刹中。積集無量妙寶所成。複以無量摩尼妙寶。間錯莊嚴。其摩尼寶。於十方界。所未曾有甚為難得。如是寶名俱胝歲中說不能盡。隨諸菩薩樂見彼刹金為體者。即見為金。樂見銀體即見為銀。然於見金未曾損減。樂見頗梨琉璃馬瑙赤真珠等無量諸寶。各隨所見皆不相礙。如是栴檀香體。阿伽羅香。乃至赤栴檀等。各隨樂見亦複如是。14、又彼刹中。不以日月摩尼星火等光之所照見。彼諸菩薩皆以自身光明。照於千億那由他刹。15、又彼刹中。以花開為晝。花合為夜。
16、隨諸菩薩所樂時節即皆應之。然無寒暑及老病死。若諸菩薩隨其所樂。欲證菩提即往餘刹。於兜率天壽盡降生而證菩提。此佛刹中無有涅盤。
17、百千種樂。於虛空中。雖不現相。而聞其音。此樂不出順貪愛聲。但出諸波羅蜜佛法僧聲。及菩薩藏法門之聲。隨諸菩薩所解妙法。皆悉得聞。
18、又諸菩薩。若欲見佛隨所詣處經行坐立。應念即睹普見如來坐菩提樹。若諸菩薩於法有疑。但見彼佛不待解釋。疑網皆斷解了法義
19、是時佛告諸菩薩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善男子。若有受持百千億諸佛名號。若複有稱文殊師利菩薩名者。福多於彼。何況稱於普見佛名。何以故。彼百千億那由他佛利益眾生。不及文殊師利於一劫中所作饒益。20、文殊師利。又白佛言。我複有願。如我所見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尊。而彼諸佛所有佛刹功德莊嚴。如是一切皆令置我一佛刹中。唯除二乘及五濁等。
21、佛告彌勒。此大眾中八萬四千菩薩。見彼佛刹莊嚴之事。雖皆發心當欲成就如是佛刹。然於其中。有十六善大丈夫。具勝誌樂而發大心。彼能成滿。如文殊師利所起大願。餘諸菩薩亦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得佛刹功德莊嚴。如阿彌陀佛刹。彌勒當知。諸菩薩等。誌樂既勝。所成亦大。誌樂勝者。言我成就如文殊師利莊嚴佛土。其餘劣者。雖以信心亦作是語。以此語業。猶能棄舍六十億百千那由他劫生死流轉。亦得圓滿五波羅蜜
22、說此法時。四大天王。釋提桓因。梵天王等。及餘大威德諸天子等。同聲唱言。是諸眾生聞此法門獲大善利。何況受持讀誦。當知彼等所成善根極為廣大。世尊。我等於此法門。受持讀誦廣宣流布。為欲護持此深法故。爾時師子勇猛白佛言。世尊。若有得聞如此法門。受持讀誦思惟。及發如此功德莊嚴佛刹之心。得幾所福。佛言。善男子。如來以無礙佛眼。所見諸佛及彼刹土。若有菩薩以妙七寶滿彼諸刹。奉施供養一一如來。各盡未來際。令此菩薩安住淨戒。於一切眾生得平等心。若有菩薩。於此莊嚴功德佛刹法門。受持讀誦複能發心。隨文殊師利所學。行於七步。此二功德比前七寶布施功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