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半月後的一天,在菲律賓東部的海麵上正有一支十幾艘戰艦組成的編隊在快速航行著。


    這些艦隊在快速行進的過程中還在不停的變換著隊形,還不時的在變換隊形以後發射幾發炮彈射向空無一物的海麵。


    靠近後才看到這支艦隊不是別國的艦隊,而是江海等人才組建不久的太平洋艦隊,此次正是江海在完成新兵訓練後,帶出來在練習戰艦海戰隊開以及打靶訓練。


    剛剛各艦並不是在瞎射炮彈,而是在江海教導的各艦艦長的帶領下打擊的海上目標,就是由一塊塊木板釘在一起大木伐,在海麵上若隱若現難怪離的遠一點都看不到有什麽東西在,還以為是空的呢!


    現在太平洋艦隊練習的還是縱隊戰術,江海當然有更好的戰術,可是那也得有條件啊!整個太平洋艦隊二十六艘戰艦中,隻有海帝號才勉強算的上是一艘在這個時代比較先進的戰艦,其他都是由商船改造而成的木板戰艦,實在是讓人無法相信能夠在真正的海戰中發揮出來多大的戰鬥力。


    18世紀至19世紀初,世界海軍曆史處在充滿英雄主義色彩的風帆戰艦時代。以英法等國為代表的西方海軍主要裝備的是木質、采用風帆動力的軍艦。這類軍艦的主要武器為密布在艦體兩舷的大小火炮,戰鬥時透過一個個方形的炮窗向外射擊,航行時則把炮窗關上,以防進水。當時小型軍艦一般裝備十餘門,大型的一級戰艦裝備的火炮可以達到百餘門。由於采用風力航行,以及火炮都密布在軍艦兩舷,戰艦進行海戰時的基本戰術比較單調,交戰雙方都會排成縱隊隊形,相對行駛,接近後互相轟擊,一舷的火炮射擊完畢後,艦隊會調轉航行,將另外一舷對向對方,再度進行轟擊交戰,而剛剛射擊完畢的那一舷則借此進行裝彈。如此周而複始,縱隊戰術就是那個時代海軍的基本戰術隊列。


    19世紀中期以後,隨著蒸汽技術的廣泛應用,海軍邁入鐵甲艦時代。在蒸汽鋼鐵軍艦出現的早期,還隻不過是在原有木質戰列艦的基礎上,用鍋爐蒸汽機取代聽天由命的風帆動力,在木質艦體外側包裹上厚厚的鐵皮,以提高防護力,而火炮則仍然密布在軍艦兩舷,縱隊戰術依然盛行。


    直到1866年,鐵甲艦問世以後的第一次海戰徹底改變了此後海戰和軍艦設計的樣式。這一年7月20日,奧地利與意大利兩國艦隊在地中海利薩島附近爆發海戰,雙方的艦隊中都有大量早期鐵甲艦編入。佩爾薩諾海軍上將統率的意大利艦隊排列的是一個地道的縱隊,由於指揮上出現了失誤,漫長的縱隊斷裂成前後兩個部分。對此,特格特霍夫海軍上將指揮的奧地利艦隊排列成了有些離經叛道的特殊陣型——橫陣。戰鬥開始,奧地利軍艦列成“人”字形的隊列,如同一把尖刀,直插意大利海軍前後兩隊之間斷裂開的缺口,緊接而至的是一場混戰,最終隨著奧地利海軍旗艦“約瑟夫·裴迪南德”用水下尖銳的撞角將意大利海軍旗艦“意大利”號攔腰撞沉,奧地利海軍取得了光榮的勝利。


    由於是鐵甲艦誕生以來接受的第一次大規模實戰檢驗,利薩海戰盡管具有太多不確定的偶然性因素,然而海戰的結果和具體的戰術樣式隨即被西方艦船設計界奉為經典範例。大變革開始產生,失敗的意大利海軍所采用的舷側火力和縱隊戰術,被認為已經過時和落後,而獲勝的奧地利海軍排出的橫隊則被認為是新的戰術標準。在這一思潮影響下,原先布置在軍艦舷側的火力被忽視,代之為可以覆蓋軍艦艦首方向的大口徑火炮,用口徑替代數量的理論也隨之興起,大量配置的舷側火炮被數量有限,但越造越大的大口徑火炮所取代。


    <a href="http:///"></a>


    在北洋海軍中占有主力地位的“定遠”、“濟遠”、“經遠”等戰艦,都是這一思想下的產物,海帝號也可以算做是一個。經過了新兵訓練後的三千原黑風盜兄弟,說不上多麽的訓練有素,戰鬥力有多麽高,但至少都有了一個軍人的模樣,讓人看起來順眼了很多,不會再像當初一樣集個合都速度又慢,站的又亂七八糟的。


    當然要想成為真正有戰鬥力的鐵軍,光靠這些訓練是不夠的,真正的鐵軍還得靠在與敵人的戰鬥拚殺過程中或得成長,至於這三千兄弟最後真正能夠在成為強大鐵血軍隊前的戰鬥中活下來的能有幾人,江海並不清楚,也不想去想。


    現實是無比殘酷的,但卻為了將來卻又不能不去麵對的。做為一個從未來穿越過來的中國人,他無法無視這個時代自已的祖國,自已的同胞所遭受各種苦難,也許他無法完成自已的目標,但既便是能夠幫到一小部分的同胞,分擔一點祖國的苦難,他也願意去嚐試。哪怕為此付出血的代價,也再所不惜。對此,他隻能在戰鬥之前為所有戰士提供他所能提供的最好訓練,最強的裝備以及最好的指揮人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爭霸太平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無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無限並收藏爭霸太平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