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釀製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保持好的氣密性,因為當酒籠中充斥水汽和酒精氣體之時要是不嚴密很容易導致酒精泄露流失。
這個問題很好解決,也並不需要什麽玻璃器皿之類的高端產品,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隻要用濕毛巾和泥巴就可以。幹淨的黃泥裹在木材外層,然後時刻保持濕潤,既能起到阻擋酒精氣體的效果,又能吸收異味。
底部的鐵鍋長時間煆燒,又接觸水,稍微保養不好就會帶有異味,而泥土能當一種天然除味劑,吸收那些異味。
所以即使在工業釀酒發達的後世,真正愛酒的人也一下子就能品出酒的差異,這種土法釀製的酒會更加清新醇香。酒於李業如同食於常人。
平常人長時間不吃飯會死,他長時間不喝酒不會死,但也差不多了。
以前都是混德公那老頭的酒,因為那時王府沒錢,酒又不便宜,現在有錢了總不可能騙吃騙喝一輩子。
沒錯,酒說到底就是糧食的產物,在這個時代是奢侈品,不貴才怪。
如果單純看原子轉化率,從化學的角度上來看,1kg糧食中的澱粉轉化為純酒精,用化學方程式來計算最終會得到0.5679kg的純酒精。也就是說,理論上出酒率可以高達56.79%。
但理論與現實往往有著巨大差距。在沒有蒸餾酒靠發酵的糧食釀酒的年代,因發酵不徹底,中途損失等等原因,出酒率不到一成。而即使蒸餾酒的釀製出酒率也隻會在30%左右,三斤糧,一斤酒,這還不是純酒精。
所以酒一直是奢侈飲品。
而現在的煮酒好一點的都是淺米白色,如煮飯時的米湯,最高度數在二十度左右,不能再上,但如果用蒸餾法釀出了的酒,頭幾斤絕對能到七十度左右!
當然適合飲用的還要勾兌到五十度左右,即便如此這酒在這樣的時代也算仙釀了!
世人愛酒,向來崇尚酒文化,不隻景,周圍遼,西夏,南逸各國都是如此。到時他就是標上千金的價格恐怕都有人買。當然他也沒那麽缺德,但不管怎麽說,這筆是大買賣。
李業整日在院裏繼續教兩個丫頭數學,他是按照記憶中從小學開始課本上的編排循序漸進的。他還沒自大到自認為能編排出一套更好的教學進度。
現在他已經教到一元一次方程及其求解,但在這卻遇到一個麻煩,對於假設一個未知數這種做法兩個丫頭都不能理解。
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這不隻是一種方法,它背後還蘊含更加深層次的科學邏輯,如果思維不能轉過來,一切都是徒勞的。
李業想了想觸及思想層麵的東西潛移默化是最好的,所以先教她們更加複雜高級的數的運算。
每過一段時間,李業就給秋兒和月兒出點考題,然後讓她們做,自己趁機去看趙四的進度,順手還給他提一壺香茶,讓木匠受寵若驚。
趙四的木工水平確實很高,李業看得出,但人力始終是有限的,雖然他很賣力,但估計要完工也需要三四天的時間。一邊看他做工李業也會跟他閑聊,問一些生活中的問題,畢竟他來到這個世界快兩個月,但對下層百姓的生活狀態還是不太了解的。
一開始他很緊張害怕,但在李業有意引導之下也慢慢放下戒心,和李業說了很多,比如普通百姓家一年的收成,過年的習俗傳統,兒子想念書路子等等。
他顯然沒想到外界傳言中如洪水猛獸,豺狼惡虎的瀟王世子是這般平易近人。
李業一邊看他賣力作工,一邊隨意的和他閑聊,人若是放鬆能減少疲勞感,加快工作進度。總感覺自己是個剝削壓榨員工無良老板.......
隨便聊著聊著,李業也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動力,如果用水力代替人力,將這些木材改鋸成木板大概隻要一兩個小時吧,而趙四卻需要兩三天的時間。
其實人類的發展史何嚐不能說成一步不斷尋找新動力的史詩呢。
人類最初的動力來源於身體,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在體內氧化產生的化學能量驅動身體,帶來動力。
然後人類馴養動物,並且利用他們體內的化學能量作為動力。
再之後水和風也被小規模利用,變成新的動力;接著蒸汽成為動力,引領一個新時代;燃氣動力,電力的出現又讓人類再進一步;可以想象當還不能熟悉利用的動力逐漸成熟,或許是核能,或許是其它,人類將再前進一個階梯。
每一次動力的革新都會帶來社會的巨大變革。
這其中風力和水力可能是人們最不熟知的,因為太過遙遠,但水力的運用確實給人類帶來劇變。
比如說板全身甲的普及。
任何兵器都存在性價比的問題,板甲在水力鍛捶出現前就有,但問題在於造價高昂,性價比太低,隻有少數歐洲大貴族才有。而一個兩個身穿全身板甲的人是影響不了戰局的。
一直等到水力鍛造開始普及之後,利用水流的力量能夠不間斷的輕易舉起成年人根本舉不動的沉重鍛捶!
新動力的出現意味著板甲的製造價格大幅度下降,於是全身板甲的騎士群在歐洲崛起了。
全身板甲的防禦力其實真的很高,並沒有誇張,區別於普通板甲,它出現之初就是為了應對逐漸崛起的火槍而設計的,在那一段時間內,當火器未得到實質性發展前,如一座鐵碉堡的全身板甲確實在戰場上壓製了火器。
那時在地球的另外一端,明朝軍隊火器普及率也高達七成,但他們的敵人卻大多不使用火器,沒有防禦火器的必要,也就沒有了發展防具的必要,所以明朝並沒有出現那種用鋼板把人裹起來的瘋狂防禦方式。
想著想著李業忍不住想做一個水力係統。用來碾米磨麵也好,用來打鐵鑄劍也好,用來鋸木造房也好,王府門前就是河又方便。
既然作為未來人來到這個世界總要留下點什麽吧,即使沒有人知道,也在這世上留下點記號,證明他來過這裏。
等千百年後,子孫後代在逛論壇貼吧討論時也有談資,驕傲的說起我們偉大的先祖早在多少年前就已經開始利用水流作為動力,是何等遠見高超!
想著想著李業忍不住笑出來,他以前沒有從這樣的角度去思考過一件事。
這就是曆史的傳承吧,他第一次能真切感受和理解那貫穿千年的傳承脈絡。或許很多先人也是這麽想的,而到千年之後,後人們響應他們的呼喚也這麽做了,那微妙的聯係,血脈中的傳承,大概就是無數先人窮極一生累積在曆史中的驕傲,一絲一毫,點點滴滴,雲積成璀璨浩渺之長河,終於一日積跬步以至千裏,匯砂礫而為高山,頂天立地,直達蒼穹。
這個問題很好解決,也並不需要什麽玻璃器皿之類的高端產品,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隻要用濕毛巾和泥巴就可以。幹淨的黃泥裹在木材外層,然後時刻保持濕潤,既能起到阻擋酒精氣體的效果,又能吸收異味。
底部的鐵鍋長時間煆燒,又接觸水,稍微保養不好就會帶有異味,而泥土能當一種天然除味劑,吸收那些異味。
所以即使在工業釀酒發達的後世,真正愛酒的人也一下子就能品出酒的差異,這種土法釀製的酒會更加清新醇香。酒於李業如同食於常人。
平常人長時間不吃飯會死,他長時間不喝酒不會死,但也差不多了。
以前都是混德公那老頭的酒,因為那時王府沒錢,酒又不便宜,現在有錢了總不可能騙吃騙喝一輩子。
沒錯,酒說到底就是糧食的產物,在這個時代是奢侈品,不貴才怪。
如果單純看原子轉化率,從化學的角度上來看,1kg糧食中的澱粉轉化為純酒精,用化學方程式來計算最終會得到0.5679kg的純酒精。也就是說,理論上出酒率可以高達56.79%。
但理論與現實往往有著巨大差距。在沒有蒸餾酒靠發酵的糧食釀酒的年代,因發酵不徹底,中途損失等等原因,出酒率不到一成。而即使蒸餾酒的釀製出酒率也隻會在30%左右,三斤糧,一斤酒,這還不是純酒精。
所以酒一直是奢侈飲品。
而現在的煮酒好一點的都是淺米白色,如煮飯時的米湯,最高度數在二十度左右,不能再上,但如果用蒸餾法釀出了的酒,頭幾斤絕對能到七十度左右!
當然適合飲用的還要勾兌到五十度左右,即便如此這酒在這樣的時代也算仙釀了!
世人愛酒,向來崇尚酒文化,不隻景,周圍遼,西夏,南逸各國都是如此。到時他就是標上千金的價格恐怕都有人買。當然他也沒那麽缺德,但不管怎麽說,這筆是大買賣。
李業整日在院裏繼續教兩個丫頭數學,他是按照記憶中從小學開始課本上的編排循序漸進的。他還沒自大到自認為能編排出一套更好的教學進度。
現在他已經教到一元一次方程及其求解,但在這卻遇到一個麻煩,對於假設一個未知數這種做法兩個丫頭都不能理解。
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這不隻是一種方法,它背後還蘊含更加深層次的科學邏輯,如果思維不能轉過來,一切都是徒勞的。
李業想了想觸及思想層麵的東西潛移默化是最好的,所以先教她們更加複雜高級的數的運算。
每過一段時間,李業就給秋兒和月兒出點考題,然後讓她們做,自己趁機去看趙四的進度,順手還給他提一壺香茶,讓木匠受寵若驚。
趙四的木工水平確實很高,李業看得出,但人力始終是有限的,雖然他很賣力,但估計要完工也需要三四天的時間。一邊看他做工李業也會跟他閑聊,問一些生活中的問題,畢竟他來到這個世界快兩個月,但對下層百姓的生活狀態還是不太了解的。
一開始他很緊張害怕,但在李業有意引導之下也慢慢放下戒心,和李業說了很多,比如普通百姓家一年的收成,過年的習俗傳統,兒子想念書路子等等。
他顯然沒想到外界傳言中如洪水猛獸,豺狼惡虎的瀟王世子是這般平易近人。
李業一邊看他賣力作工,一邊隨意的和他閑聊,人若是放鬆能減少疲勞感,加快工作進度。總感覺自己是個剝削壓榨員工無良老板.......
隨便聊著聊著,李業也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動力,如果用水力代替人力,將這些木材改鋸成木板大概隻要一兩個小時吧,而趙四卻需要兩三天的時間。
其實人類的發展史何嚐不能說成一步不斷尋找新動力的史詩呢。
人類最初的動力來源於身體,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在體內氧化產生的化學能量驅動身體,帶來動力。
然後人類馴養動物,並且利用他們體內的化學能量作為動力。
再之後水和風也被小規模利用,變成新的動力;接著蒸汽成為動力,引領一個新時代;燃氣動力,電力的出現又讓人類再進一步;可以想象當還不能熟悉利用的動力逐漸成熟,或許是核能,或許是其它,人類將再前進一個階梯。
每一次動力的革新都會帶來社會的巨大變革。
這其中風力和水力可能是人們最不熟知的,因為太過遙遠,但水力的運用確實給人類帶來劇變。
比如說板全身甲的普及。
任何兵器都存在性價比的問題,板甲在水力鍛捶出現前就有,但問題在於造價高昂,性價比太低,隻有少數歐洲大貴族才有。而一個兩個身穿全身板甲的人是影響不了戰局的。
一直等到水力鍛造開始普及之後,利用水流的力量能夠不間斷的輕易舉起成年人根本舉不動的沉重鍛捶!
新動力的出現意味著板甲的製造價格大幅度下降,於是全身板甲的騎士群在歐洲崛起了。
全身板甲的防禦力其實真的很高,並沒有誇張,區別於普通板甲,它出現之初就是為了應對逐漸崛起的火槍而設計的,在那一段時間內,當火器未得到實質性發展前,如一座鐵碉堡的全身板甲確實在戰場上壓製了火器。
那時在地球的另外一端,明朝軍隊火器普及率也高達七成,但他們的敵人卻大多不使用火器,沒有防禦火器的必要,也就沒有了發展防具的必要,所以明朝並沒有出現那種用鋼板把人裹起來的瘋狂防禦方式。
想著想著李業忍不住想做一個水力係統。用來碾米磨麵也好,用來打鐵鑄劍也好,用來鋸木造房也好,王府門前就是河又方便。
既然作為未來人來到這個世界總要留下點什麽吧,即使沒有人知道,也在這世上留下點記號,證明他來過這裏。
等千百年後,子孫後代在逛論壇貼吧討論時也有談資,驕傲的說起我們偉大的先祖早在多少年前就已經開始利用水流作為動力,是何等遠見高超!
想著想著李業忍不住笑出來,他以前沒有從這樣的角度去思考過一件事。
這就是曆史的傳承吧,他第一次能真切感受和理解那貫穿千年的傳承脈絡。或許很多先人也是這麽想的,而到千年之後,後人們響應他們的呼喚也這麽做了,那微妙的聯係,血脈中的傳承,大概就是無數先人窮極一生累積在曆史中的驕傲,一絲一毫,點點滴滴,雲積成璀璨浩渺之長河,終於一日積跬步以至千裏,匯砂礫而為高山,頂天立地,直達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