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採用西法練兵的同時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被提上了議事日程,這就是培養精通西方先進軍事技術的人才。早在聘用洋人在海口練兵時,總理衙門已經提出了“練兵必先練將”的方針。這個方針的產生基於以下兩種考慮:第一是洋人教練華兵,弊不在演習之時,實在於臨敵時受洋人指揮,恐洋人因此把持兵權。所以隻有培養自己的軍事人才來統領練兵隊伍。第二,由於中國將領素未諳習西法,自我教練難以得手,所以不得不暫用洋人教習。為此總理衙門提出“中國教演洋槍隊伍,練兵必先練將,實為此中緊要關鍵”。培養自己的具有西式軍事技術的陸軍人才的第一步,是通過洋人教習培養自己的陸軍將才。同治元年,上諭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沿海統兵大臣,“酌選武員數十人,在上海、寧波習外國兵法,以副、參大員統之,學成之後,自行教練中國兵丁”。海口洋人練兵使清政府感到,“沿海各地,皆有訓練洋槍名目,久恐要結把持,侵我兵權,意稍得其演習火器之法,即應設法與商,仍歸中國自行操練”。於是1866年後,海口練乒漸次停止。以後內地雖有洋人主持練兵,但規模不大。一批通過洋人訓練的中國將領自然成為近代中國第一批初具西洋軍事技術的人才。由於從1862年起,淮軍各營先後聘有洋教習對淮軍進行西式軍事訓練,不僅提高了淮軍近代化程度,而且還推廣到了練軍,在這過程中淮軍中也湧觀出一批諳習西洋軍事技術的人才。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後,就從淮軍中抽調人員,充當直隸練軍的教習。同治十一年十二月,李鵬章以“從前專用洋人,需費較巨,今淮軍各營,演習洋槍已久,頗能互相傳授”為由,奏準直隸練軍教習由淮軍官兵擔任的定製。此後直隸練軍每營設正教習1員,幫教習4員,均由淮軍派員充任。陸軍軍事人才培養的第二步,是送軍官出洋留學。淮軍首開在役陸軍軍官出洋留學,學習西方軍事知識的紀錄。李鴻章鑑於“中國軍營自同治初年以後購用西洋槍炮,雇覓洋弁教習,究得其粗,而未及其精”,於1876年4月,選派淮軍軍官7人赴德留學,希望他們“如三年後學習有成,回國教練各營,轉相傳授,似於軍事將材可有神助”。出洋7人中,學而未成提前回國的有卞長勝、朱耀彩二人。楊德明則於學業將滿時病故。3年期滿回國的有查連標、袁雨春、劉芳圃三人,王得勝則因繼續深造於光緒七年回國。這些人回國後都在淮軍、練軍中充任德操教習,其中以王得勝因成績優異,最受重用,被委統帶李鴻章的親兵營。陸軍軍事人才培養的第三步,是自設武備學堂,培養陸軍將才。整個洋務運動時期,除去水師學堂外,專門培養陸軍軍事人才的學堂主要有三所,茲將這三所學堂的情況列表於下:


    這些武備學堂的畢業生,經過2—3年的學習,掌握了一定的西方軍事技術知識,對推動陸軍近代化起了作用。如1887年,李鴻章今天津武備學堂優等生畢業回營,轉相傳授。張之洞創建自強軍時,天津、廣州學堂的武備學生就在自強軍中充任骨幹。這些經過西式訓練的最新軍事人才,成為日後建立的新式陸軍的幹部。


    恩格斯指出:“軍隊的全部組織和作戰方式以及與之有關的勝負,取決於物質的即經濟的條件:取決於人和武器這兩種材料,也就是取決於居民的質與景和取決於技術。”上述表明,在洋務運動時期,軍隊質量的兩大要素——人和武器的麵貌已經有了巨大的改觀,古老的封建軍隊正在起著質的變化。


    三、自強軍


    三、自強軍


    中日甲午戰爭中號稱“天朝上國”的清王朝,竟然敗在“東洋一隅”的日本手下,再次飽嚐割地、賠款的苦果。戰敗的教訓,終於迫使清政府認識到“必全按西法,庶足以禦外侮”。統治階層中的一些有識之士紛紛提出編練新式陸軍的要求。如1895年胡燏棻提出編練新軍、操法軍械務歸一律的建議。同年署兩江總督張之洞亦發出亟練陸軍的呼籲,他“憤兵事之不振由銅習之太深”,認為“非認真仿照西法急練勁旅不足以為禦侮之資”,提出“擬在江南練陸軍萬人,而以洋將管帶操練”的在江南編練自強軍的計劃。因此,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戰敗,成了促成自強軍產生的一個直接的因素。


    1895年12月2日張之洞向清廷遞上了《選募新軍創練洋操折》,將自強軍開辦情形專案具奏,不久得到上諭批準,表明了自強軍的誕生。到1901年9月自強軍全軍調防山東,併入袁世凱的武衛右軍止,前後共達5年9個月。為了敘述方便,茲將自強軍5年9個月的發展演變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成軍時期,時間是從1895年12月到1896年8月。這時期,自強軍在江寧成軍,仿德國營製,並製定了餉章。設步隊8營、馬隊2營、炮隊2營、工程隊1營。步隊每營250人分為3哨,馬隊每營180騎分為3哨,炮隊每營200人分為4哨,工程隊1營100人,醫官、獸醫、槍匠、夥夫、馬夫等另備,全軍兵士正額為2860名,年餉40餘萬兩,全軍聘德國軍官32人,其中除委來春石泰為全軍統帶外,11人為營管帶,20人為哨官。華人將弁任副營官及副哨官。士兵從江蘇、安徽兩省土著鄉民中招募。並設立營務處管理全軍營務,任命知府錢詢為自強軍洋操提調,總理營務處。自強軍成軍後,在江寧省城購建營地營房駐紮,並進行操練。1896年2月,張之洞調湖廣總督本任,劉坤一回到兩江總督本任,自強軍開始由劉坤一接辦。同年6月,自強軍因情操場訓練,與劉坤一的湘軍親兵營發生了衝突,親兵開槍打傷洋將格羅才。自後德國兵輪、領事紛至遝來,在懲罰了當事者之後,德國人的要求需索還是有加無已,既爭撫恤費,又請領3年薪資回國養病,幾經波折,才將事情平息。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劉坤一決定自強軍離開江寧,徙軍吳淞。7月16日,劉坤一批準了總辦營務處洋操提調錢恂的辭職,改委候補道沈敦和總理自強軍營務處,由他督率全軍移駐吳淞。同時,劉坤一又變動了自強軍營製,將原設馬隊2營挑選精壯並為1營,這樣全軍定額為步隊8營,每營250 人,馬隊1營,180人,炮隊2營,每營200人,共2580人。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洋務運動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東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東元並收藏洋務運動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