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這種餘利分配法還是比較合理的,可以發揮官商職工各方麵的積極性。其次,規定司帳公舉,以使金廠錢財出入公辦,“主廠者不當兼理錢財,致涉嫌疑”。為了司帳者的可靠,規定“將收支事務,由股本最大者公舉保薦平素誠實有望之人,然後延訂。”之所以這樣做,因為如有虧空舞弊等情,薦主必須認賠,賠款可“即在股本內扣還”。這就保證錢財出入不生弊端。第三,為減少和杜絕企業的弊竇,規定股友參加管理的製度。股友,特別是萬金之股友,對企業經營好壞是極為關心的,他們與廠的命運緊密相聯。因此,規定他們“或自駐廠,或派人駐廠,以便監察金銀出入,如廠中有合宜職司,自當量才派事,開支薪水”。如無適當職位可派,可在廠查察帳房等事,不給薪水。其未滿萬金卻有三四千金者可集數股公派一人。其他如節省局用等也有具體規定。
據上所述,漠河金礦不僅計劃周全,而且是按照資本主義辦公司的經營原則立法的。後來在經營中基本實行了《章程》的規定。以故,漠河金礦自1889年開辦後,產量與贏利均有顯著上升。第一屆結帳即有餘利3萬餘兩,茲後逐年增加,至1896年產金大旺,工人有2千餘人,礦局獲淨利達30萬兩。這在洋務企業中罕有與之匹敵者。在礦業中尤為僅見。
敘述到這裏,要談談漠河金礦經營者們的艱苦創業精神和經歷。
漠河距黑龍江城(愛琿)1000餘裏,愛琿至齊齊哈爾省城則為千裏陸路。若由愛琿溯江而上,則陸路水路可並駛,但小船不能逆黑龍江上駛,俄國輪船居奇特甚;若由齊齊哈爾省城北行,在墨爾根與呼倫貝爾之間另闢一路,較之水陸周轉便捷,但“窮崖絕壑,密菁深林,率皆終古未開之道,又非月役千人,期以周年不能就功。”在這樣遙遠荒僻人跡罕通之地開礦,集股固難,招募職司亦非易事。至於“礦夫四集,良莠雜處,易滋事端”,也不是一般管理者們所能駕馭得了。但李金鏞毫不畏難地擔任了籌建漠河金礦開採的責任。他於1887年5月間由署吉林知府任內到齊齊哈爾省城接受任務,取道墨爾根到漠河勘查礦產情況,艱苦備嚐,10月間始回。隨即去天津稟告李鴻章後,又到滬上招集股分。經過一年餘的籌建,招回流民,募練防勇,造房屋,買糧食,修道路,置輪船,購機器,延礦師,規畫井然。很快使金礦投入生產。在生產中也是很艱苦的。李鴻章談到這種艱苦情形說:“取金之硐,夏則積水,冬則層冰,鑿險鎚幽,艱難萬狀。”這絕非虛語。然而,在礦區沿江之地墾種,屯牧並興,廣集商販,很快“以絕域窮荒、人跡罕到之地,兵民輻輳,商賈繁興,屹然為邊陲重鎮”矣!這個勳績固然是全體職司礦工的努力結果,但首功應推李金鏞。清史列傳說他“僻遠無人,披荊斬棘於萬山中”。並非過譽之詞。1890年李金鏞因過份勞瘁,在工所逝世!由於金廠基礎已立,規章製度已定,接任者袁大化在原有規模上加以擴充,生產並未因李金鏞去世而受影響。
四、青谿鐵廠
四、青谿鐵廠
貴州礦產極多,諸凡金、銀、銅、鐵、錫、硝、磺、水銀、煤炭等,而以煤鐵為尤盛。因這二項需用較廣和急迫,且易見成效,故清政府首先著力於煤鐵,其間更突出了鐵礦的開採與冶煉。開辦貴州鐵礦事為貴撫潘霨於1885年所發起,他說:煤鐵“為黔產大宗,開採易見成效。如能合用,則可運銷各省,源源接濟,亦免重價購自外洋之失,未始非裕國阜民之一端也。”這裏所說“裕國阜民”和“免重價購自外洋之失”的思想,是與洋商爭利、變被洋商所侵占之利為中國人民與國家之利的思想,因而是很可取的。隨即於第二年春擬訂章程六條,除說明黔礦豐厚必須規復開採之外,強調:(1)擴充煤鐵礦的開採,因為此二項為機器局、製造輪船、修建鐵路等所必需;出產煤鐵之鎮遠、思州、銅仁、都勻、黎平、遵義、思南等處,均有水路輾轉可下達長江,運輸不甚困難。(2)本地很少殷商,到上海等地招集商股,實行“商辦官銷”,以百金為一股;外國不準附股,但可而且必要雇聘洋技術人員;股分最多者推為總辦,“其餘一人能集百股者作為幫辦”;股息周年一分官息,官息之外餘利,除開銷局廠薪工外,按股分派。(3)預籌銷路,按“商辦官銷”原則,請總理海軍衙門、南北佯大臣及兩湖、兩廣、川、滇各督撫,每省各認購銷若幹?這種“官銷”辦法,在當時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銷路不暢,生產也會停滯,“銷路能暢,則商賈自必爭趨”。(4)官府抽課,請按每百斤抽收20斤,照市價折銀交納,運銷各地一概免徵稅厘。以上這些主要規定,基本上符合經營企業的要求。生產與流通、銷售與運輸,以及股票持有者中的大股東管理企業、抽課20%但免去厘稅等措施,應該說,對商人與企業、商與官等關係的處理,還是比較好的,因而是能夠發揮各方麵的積極性的。1886年4月22日(光緒十二年三月十九日)貴州成立了礦務總局。先就協餉、厘金項下湊撥2萬兩,作為開辦經費,另一方麵招集商股,在鎮遠、常德、漢口、上海設分局,派員經理。接著,一麵湊集官商銀8萬兩,派員到外洋購辦煉鐵機器,一麵選定距鐵礦較近、水運較便之青谿縣之小江口蓋造鐵廠,是即為青谿鐵廠。貴州候補知府曾彥銓負責籌辦,把精幹西學的潘霨之弟潘露,從江南製造局調黔督辦。
</br>
據上所述,漠河金礦不僅計劃周全,而且是按照資本主義辦公司的經營原則立法的。後來在經營中基本實行了《章程》的規定。以故,漠河金礦自1889年開辦後,產量與贏利均有顯著上升。第一屆結帳即有餘利3萬餘兩,茲後逐年增加,至1896年產金大旺,工人有2千餘人,礦局獲淨利達30萬兩。這在洋務企業中罕有與之匹敵者。在礦業中尤為僅見。
敘述到這裏,要談談漠河金礦經營者們的艱苦創業精神和經歷。
漠河距黑龍江城(愛琿)1000餘裏,愛琿至齊齊哈爾省城則為千裏陸路。若由愛琿溯江而上,則陸路水路可並駛,但小船不能逆黑龍江上駛,俄國輪船居奇特甚;若由齊齊哈爾省城北行,在墨爾根與呼倫貝爾之間另闢一路,較之水陸周轉便捷,但“窮崖絕壑,密菁深林,率皆終古未開之道,又非月役千人,期以周年不能就功。”在這樣遙遠荒僻人跡罕通之地開礦,集股固難,招募職司亦非易事。至於“礦夫四集,良莠雜處,易滋事端”,也不是一般管理者們所能駕馭得了。但李金鏞毫不畏難地擔任了籌建漠河金礦開採的責任。他於1887年5月間由署吉林知府任內到齊齊哈爾省城接受任務,取道墨爾根到漠河勘查礦產情況,艱苦備嚐,10月間始回。隨即去天津稟告李鴻章後,又到滬上招集股分。經過一年餘的籌建,招回流民,募練防勇,造房屋,買糧食,修道路,置輪船,購機器,延礦師,規畫井然。很快使金礦投入生產。在生產中也是很艱苦的。李鴻章談到這種艱苦情形說:“取金之硐,夏則積水,冬則層冰,鑿險鎚幽,艱難萬狀。”這絕非虛語。然而,在礦區沿江之地墾種,屯牧並興,廣集商販,很快“以絕域窮荒、人跡罕到之地,兵民輻輳,商賈繁興,屹然為邊陲重鎮”矣!這個勳績固然是全體職司礦工的努力結果,但首功應推李金鏞。清史列傳說他“僻遠無人,披荊斬棘於萬山中”。並非過譽之詞。1890年李金鏞因過份勞瘁,在工所逝世!由於金廠基礎已立,規章製度已定,接任者袁大化在原有規模上加以擴充,生產並未因李金鏞去世而受影響。
四、青谿鐵廠
四、青谿鐵廠
貴州礦產極多,諸凡金、銀、銅、鐵、錫、硝、磺、水銀、煤炭等,而以煤鐵為尤盛。因這二項需用較廣和急迫,且易見成效,故清政府首先著力於煤鐵,其間更突出了鐵礦的開採與冶煉。開辦貴州鐵礦事為貴撫潘霨於1885年所發起,他說:煤鐵“為黔產大宗,開採易見成效。如能合用,則可運銷各省,源源接濟,亦免重價購自外洋之失,未始非裕國阜民之一端也。”這裏所說“裕國阜民”和“免重價購自外洋之失”的思想,是與洋商爭利、變被洋商所侵占之利為中國人民與國家之利的思想,因而是很可取的。隨即於第二年春擬訂章程六條,除說明黔礦豐厚必須規復開採之外,強調:(1)擴充煤鐵礦的開採,因為此二項為機器局、製造輪船、修建鐵路等所必需;出產煤鐵之鎮遠、思州、銅仁、都勻、黎平、遵義、思南等處,均有水路輾轉可下達長江,運輸不甚困難。(2)本地很少殷商,到上海等地招集商股,實行“商辦官銷”,以百金為一股;外國不準附股,但可而且必要雇聘洋技術人員;股分最多者推為總辦,“其餘一人能集百股者作為幫辦”;股息周年一分官息,官息之外餘利,除開銷局廠薪工外,按股分派。(3)預籌銷路,按“商辦官銷”原則,請總理海軍衙門、南北佯大臣及兩湖、兩廣、川、滇各督撫,每省各認購銷若幹?這種“官銷”辦法,在當時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銷路不暢,生產也會停滯,“銷路能暢,則商賈自必爭趨”。(4)官府抽課,請按每百斤抽收20斤,照市價折銀交納,運銷各地一概免徵稅厘。以上這些主要規定,基本上符合經營企業的要求。生產與流通、銷售與運輸,以及股票持有者中的大股東管理企業、抽課20%但免去厘稅等措施,應該說,對商人與企業、商與官等關係的處理,還是比較好的,因而是能夠發揮各方麵的積極性的。1886年4月22日(光緒十二年三月十九日)貴州成立了礦務總局。先就協餉、厘金項下湊撥2萬兩,作為開辦經費,另一方麵招集商股,在鎮遠、常德、漢口、上海設分局,派員經理。接著,一麵湊集官商銀8萬兩,派員到外洋購辦煉鐵機器,一麵選定距鐵礦較近、水運較便之青谿縣之小江口蓋造鐵廠,是即為青谿鐵廠。貴州候補知府曾彥銓負責籌辦,把精幹西學的潘霨之弟潘露,從江南製造局調黔督辦。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