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戰爭之後,清政府決定加快海軍建設,尤其加強北洋艦隊建設。於是,天津機器局的生產內容又有了擴大:不僅要為陸軍各營提供各種槍子彈藥,還要為海軍製造鐵艦、快船、魚雷艇以及水雷營和各口炮台所需的軍火彈藥,1887年所建的栗色火藥廠,就採用了“最新式機器製造最新式的炸藥”,以適應“各海口炮台內新式後膛大炮及鐵艦、快船之巨炮”的需要。李鴻章深感天津機器局是“北洋水陸各軍取給之源”,於是,更重視它的地位與作用,而不斷加以擴充。1893年,天津機器局從英國買進了全套機器設備,建起了一個煉鋼廠,能鑄造6時口徑的小鋼炮,從中也可窺見天津機器局的新式軍火製造能力在不斷地提高。


    天津機器局的經費分開辦經費和常年經費兩項。1867年,津局開辦時,從英國購買機器的費用和運費共113333兩;另外在上海、香港購買機器,修建天津廠房,又化費了10萬兩,兩項經費共計為213333。天津機器局的常年經費主要來自天津、煙臺兩海關的四成洋稅,每年約30餘萬兩。1880年至1887年,隨著生產的擴大,每月在戶部的西北邊防餉內增撥1萬兩。1888年後,又另從海軍衙門撥支洋藥厘金作為常年經費的補助。天津機器局的歷年收支情況詳見表(見上頁)。


    表上支出數字表明,津局費用除70年代前幾年因大力擴充支出較多外,其後就是1884年中法戰爭中開支最多,1887年後幾年因加快北洋艦隊建設支出數也較大,可見其禦外作用是大的。


    天津機器局建局數十年,耗去了千餘萬兩巨款,曾是李鴻章視為命根子的淮係軍械庫。但在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略戰爭中,天津機器局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到1908年,天津機器局的東、西兩局“久已鞠為茂草,掃地無存”了。


    四、山東機器局


    四、山東機器局


    山東機器局是洋務軍用工業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省辦中型機器局。


    山東機器局是丁寶楨在任山東巡撫期間,於1875年11月開始籌建的。丁寶楨在會同李鴻章剿殺山東撚軍的反革命活動中,深感洋槍洋炮縱橫攻擊,摧堅破敵的威力;另一方麵,琉球事件和滇案的相繼發生,使他深感籌劃山東機器局已迫不容緩。他上奏清廷說:“東省現籌海防,臣定以修築炮台與安設製造藥丸及修理槍炮之機器兩事為先務。”又說:“既用外洋槍炮,必須外洋子藥,而內地所用皆取購於外洋,為費甚矩,且恐有事之時,藥丸無處購辦,槍炮轉為棄物。”故“訪求製器之法”,設立機器製造局。經總理衙門允準,丁寶楨便將山東機器局的籌建工作付諸實踐,於1877年宣告成立投產。


    山東機器局的籌建工作,丁寶楨是從選人材、擇廠址、購機器三方麵進行的。


    丁寶楨將選人材視作辦廠的第一要事。他說:“練兵必先利器”製造尤貴得人。”於是他調用了徐壽之子,曾在江南製造局“考核多年,翻譯各種書籍,於化學、機器、槍炮、軍火講求有素,而於中外情形尤為熟悉”的徐建寅;又把“於機器、洋務頗能講求”的濟東泰武臨道薛福辰也調來了。丁寶楨委派徐建寅為機器局總辦,薛福辰為會辦,凡事皆與徐、薛兩人商量,他們也確實成了創建山東機器局的得力人物。


    第二,選擇廠址。丁寶楨對此是作過一番慎重思考的,最後決定“在省城外爍口迤東相度形勢高亢之區,價買民田三百餘畝”作為廠址。他之所以把廠設在濼口,是因為有此三利:“設廠內地,不為彼族所覬覦,萬一別有他事,仍可閉關自造,不致受製於人,利一也。附近章邱、長山等縣煤鐵礦產素饒,民間久經開採,但就內地採料,已覺取資無窮,縱有閉關之時,無虞坐困,利二也。秦、晉、豫、燕、湘、鄂各省由黃、運溯流而上,一水可通,將來製造軍火有餘,可供各省之用,轉輸易達,利三也。”考慮的出發點主要為了防禦外寇是顯然的。廠址擇定後,丁室楨就派人採買木石雜料,開窯自造磚瓦,並先造了工務堂一座,供委員、司事人等辦公休息。


    第三,購買機器。丁寶楨在著手建廠的同時,即速派徐建寅於1876年初去上海,通過他素所相識的英國蒲恩公司購買製造洋火藥和馬氏呢洋槍的機器。徐建寅在洽購機器時,先付定銀四分之一,其餘價款到這一年10月機器全運到後再付清。濟南離通商口岸較遠,運輸諸多不便,為了加快運輸速度,丁寶楨特從福建調來“萬年清”號輪專事運輸,這樣,機器很快在是年年底前裝配起來了。


    由於丁寶楨抓緊了選人、擇廠、購械三件大事,故山東機器局的建廠工作辦理神速,“全廠告成,為期不逾一年”“自春及秋,業將機器廠、生鐵廠、熟鐵廠、木樣房、畫圖房、物料庫、東西廂、文案廳、工匠住房大小十餘座,一律告成。其火藥各廠,如提硝房、蒸磺房、煏炭房、以及碾炭房、碾琉房、碾硝房、合藥房、碾藥房、碎藥房、壓藥房、成粒房、篩藥房、光藥房、烘藥房、裝箱房,亦次第告竣。其各廠煙筒高自四十丈至九十丈,大小十餘座,亦俱完工。”


    另外,機器局附設的煤礦裏有兩部機器,“一部八匹馬力,另一部六匹馬力,供抽水之用,從井底運煤到井口也使用機器。”廠內還有一條3尺寬的小鐵軌。設備較完備。值得稱道的是,山東機器局的廠房建造和機器安裝全部是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丁寶楨一再強調:“所有一切建廠造屋及備辦機器,並將來製造各項,均須自為創造,不準雇募外洋工匠一人,庶日後操縱由我,外人無從居奇,乃於國家有利。”在此思想指導下辦成的工廠,外國人曾比較客觀地評述道:“這機器局值得注意的是一切廠房,一切西洋機器,……全部係在中國人監督下裝配起來的,沒有雇用一個外國人。所有的機器都完美地轉動著,沒有絲毫震盪。這種良好的成果應歸功於總辦徐(建寅),即上海的徐(壽)之子,他曾在江南製造局受過教育。”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洋務運動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東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東元並收藏洋務運動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