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戰爭後,兩江總督劉坤一又要求更換金陵機器局的鍋爐:“上年軍務吃緊,加工趕造,鍋爐之氣磅加足,汽機之馬力全開,不惟爐機兩項受傷,即汽缸亦因之磨蝕,以致損壞尤甚,勢非更換不可。現經核實估計價值,共需英金一千八百四十八鎊,照市價每鎊合規銀六兩七錢三分,計規平折合庫平銀一萬一千三百四十七兩有奇,照案由江海關於製造二成洋稅項下如數動撥濟用。”


    經過兩次擴充,機器局規模相當可觀,但生產的產品與先進的生產設備並不相適應。據英人貝斯福在1898年所見,金陵機器局“機器設備很好,主要購自英國,間或也有德國和瑞士的。”“機器是現代的、頭等的,但用來製造過時的無用的軍需物品,他們正在大量地製造一種小炮,隻能放射一磅重的炮彈,”“大部分的機器用來製造抬槍。”至1899年,劉坤一報告金陵機器製造局的生產能力已達到了如下的水平:“寧局每年可造後膛抬槍一百八十枝,兩磅後膛炮四十八尊,一磅子快炮十六尊,各項炮彈六萬五千八百顆,抬槍自來火子彈五萬粒,毛瑟槍子彈八萬一千五百粒。”


    金陵機器總局下屬的各分廠分局中,以洋火藥局的規模為最大。洋火藥局廠址距金陵製造總局約3裏,是1851年兩江總督劉坤一委託瑞生洋行,瑞生洋行又轉託英國軍火商黑魯洋行,向英國某工廠訂購了每日能製造1000磅火藥的全套機器,又聘來了洋行的波列士哥德負責設計並監督建造的。火藥局自1882年興工至1884年建成。全廠四周有12呎的高牆環繞著。有8個45呎至80呎的高煙囪,有4架10馬力至25馬力的機器,有鍋爐6個,抽水機6部,廠中還挖有一條小河。開設此洋火藥局的目的原是因為上海製造局製造火藥不夠江防備炮台和留防備營的需要,每年要從外洋購入不少價值昂貴的火藥,而且火藥不能及時運到。劉坤一深感軍火關係緊要,不可永遠仰給於外人,故提出“必須自行仿造,就近興辦,則價值既廉,取用甚便,尤可就此研究,精益求精”。火藥局開辦費用,包括建廠經費和購買機器費用共約18萬分兩,常年經費為4萬兩,到1886年增為52000兩。


    金陵火藥局各年經費收支情況如下:


    金陵火藥局歷年收支表*(1884—1892年)


    *資料來源:《洋務運動》(四),第205—206、212—213、215、220、222、225、227頁。


    從上表收支數看,火藥局洋火藥的生產是正常的。1894—1895年間,因中日甲午戰爭的需要,加造火藥,共造成槍炮粗細各種洋火藥31萬磅,約用庫平銀40030兩有奇。可見火藥局在抵禦外侮中是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的。


    然而,金陵機器製造局名義上是清廷委派兩江總督經營,實際上由英人馬格裏掌握著全部局務,這不能不使企業帶有一定的買辦性。這可從馬格裏的表現得到證明。


    馬格裏的專橫跋扈,根源於李鴻章的縱容,馬格裏原係軍醫出身,對軍器軍火製造是外行,但他曾為李鴻章購買“阿思本艦隊”的機器設備,辦起了蘇州兵工廠,為李鴻章鎮壓人民起義出過力而深得李氏的信任,“對於一切重要事務他們都密切聯繫著;李鴻章遇到疑難問題,總是來找馬格裏做顧問。”於是馬格裏更目空一切,竟然發展到隨意“虐待中國工人,稍不從命即加以鞭苔或解僱。他非法地組成一個衛隊用以保衛自己。他一再寫信給李鴻章,責罵中國官吏,侮蔑中國工人。他在歐洲拿中國的錢大事揮霍。1874年他從歐洲回到中國以後,專橫更甚往日。”馬格裏既是一個天賴之徒,又不真正諳熟軍火製造之術,金陵機器局製造產品之劣便可想而知了。1875年,金陵局為大沽炮台所造的大炮演放時一再爆炸,先炸了2尊68磅子的大炮,並炸死了7名兵士。李責問馬格 裏,馬不服氣,又試放南炮台的大炮,結果又爆炸,幸好沒傷及四周觀眾。在事實麵前,李鴻章要馬格裏承認錯誤,但馬格裏蠻橫地拒絕了,李乃將他撤職。馬格裏雖被撤了職,但李鴻章仍對他照顧備至,撤職不久,便“把馬格裏推薦給清政府第一任駐英大臣郭嵩燾做顧問去了。”


    三、天津機器製造局


    三、天津機器製造局


    天津機器製造局是在奕授意下,由清室貴族、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於1867年在天津創辦起來的。


    天津機器製造局的籌建實際上經歷了前奏、初創、擴充三個階段。


    早在1862年,崇厚在雇用外國軍官訓練洋槍隊時,就曾在洋人支持下,學習外國製作槍炮的技藝,並進行仿造。同年9月,試鑄炸炮,造成2尊,“裝子試放,甚為猛利。”10月份,又“試鑄大小炸炮,先後造成十尊。”這可以說是天津機器製造局建立的前奏階段。


    隨著江南製造總局和馬尾船政局的相繼創建,奕為了防止漢族地方武裝力量的過份膨脹,有效地控製在江南地區新出現的軍火工業,特向清廷提議:“外洋炸炮、炸彈與各項軍火機器,為行軍需要。神機營現練‘威遠隊’,需此尤切”,而這些軍火目前隻有李鴻章在蘇州經管的洋炮局能製造,而“惟一省仿造,究不能敷各省之用。現在直隸既欲練兵,自應在就近地方添設總局,外洋軍火機器成式實力講求,以期多方利用。設一旦有事,較往他省調撥,匪惟接濟不窮,亦屬取用甚便。”清政府同意了奕的建議,並委派崇厚負責主持律局的籌建工作。從1867年至1870年,是天津機器製造局的初創階段。在籌辦津局的過程中,崇厚主要依靠了一個名為密妥士的英商。此人為崇厚出謀劃策,崇厚則對他言聽計從,從採買機器,到雇覓工匠,直至籌建安裝機器,一切惟密妥士是賴。1867年在天津海光寺建立了一個機器廠和煉鐵廠,稱為西局。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洋務運動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東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東元並收藏洋務運動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