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官看著方運的背影,一時間都愣住。
經歷了之前方運翻雲覆雨的手段後,沒有誰認為方運真的隻是因為遭遇反對而離開,都懷疑方運在玩什麽計謀,或許是欲擒故縱,或許是另有安排。
隻不過,大多數官員認為方運還是要妥協,麵對雜家和禮殿兩尊龐然大物,方運的分量終究差了一些,若是他真能對抗雜家與禮殿,這種事根本不會發生。
過了片刻,盛博源無奈道:「啟稟國君、太後,微臣還有一事要奏。」
「說吧。」太後的語氣中充滿了疲憊。
盛博源道:「除卻雜家之事,禮殿之事也不可不防。現在禮殿一直在雞蛋裏挑骨頭,還真讓他們挑到一些。如果不出意外,待雜家發力,禮殿也會同時出手。所以,臣請群臣獻策獻計,想出一個萬全之策應對禮殿。」
張破嶽也道:「那幫強東西真讓本將頭疼,在軍中京城胡亂鬧騰,有些手段能對別人使,卻不能對禮殿之人用。不過,若是朝廷給予本將專斷之權,本將保證他們老實聽話。」
許多官員直翻白眼,張破嶽這種滾刀肉對付景國官員也就罷了,若是用髒手段對付聖院官員,必然會把天捅出個大窟窿,到時候全景國都得跟著倒黴。
「算了算了,您大人有大量,別跟禮殿一般見識,給他們留點顏麵。」
「你歇著吧!」
「將軍,您行行好吧。」
「您是國之重器,一旦用出毀天滅地,豈能輕易示人!」
相熟的兵家將軍們紛紛嘲諷,張破嶽滿不在乎。
盛博源也白了張破嶽一眼,當作沒聽到他的話,道:「老夫希望方相還出麵,請其他殿院牽製一下禮殿。」
曹德安搖頭道:「不可。且不說這樣會加劇各殿院內鬥,過度內耗,單單讓其他各殿院出麵,就是一個大難題。更何況,有些事,無論我們是否請求,各殿院該做的做,不該做的絕不會亂做。禮殿之事,隻能順其自然。」
盛博源不悅地道:「方運與一些人把禮殿引來,難道就這麽算了?」
董文叢道:「那不如盛尚書前往禮殿,為景國解困,說不準禮殿閣老一高興,招你入禮殿,免去你兩頭為難。」
眾官聽得明白,董文叢這是在諷刺盛博源想入禮殿,但看現在的局勢,以後怕是會被禮殿排斥,難以進入,所以想盡辦法緩和禮殿與景國的關係。
「董文叢,金鑾殿上,豈可汙衊朝廷命官?」盛博源怒不可遏。
「進行和談,是景國集體的意誌,方相雖是百官之首,也不能反對。內閣變法,也是景國集體的意誌,成敗藉由所有官員承擔,現在認定方相有錯,是不是也在說革新的功勞都歸方相一人,朝堂之上袞袞諸公都是廢物?」董文叢反問。
盛博源道:「你不要強詞奪理!我的意思很明顯,無論是應對和談還是禮殿,方虛聖都是最佳的人選,為國為民,能者多勞,有什麽錯嗎?」
「我看,你是想活活累死方相!」董文叢道。
「太後能為景國鞠躬盡瘁,拖著病軀處理政務,方運為何不可以?」盛博源質問。
張破嶽陰陽怪氣道:「太後,末將聽不下去了,『鞠躬盡瘁』後麵接的是『死而後已』,盛尚書這是想要先累死您,再累死方運啊。我以前真沒看出來盛尚書有這麽大的野心,慢慢累死朝堂上所有人,他就能獨攬大權了。」
盛博源差點氣吐血,喊冤道:「太後,您別聽張破嶽胡說,微臣絕無此意。」
太後無奈道:「罷了罷了,禮殿之事再議。其餘人退朝,內閣各相與參議留下,商討建立臨時和談司之事。」
在沒有方運的情況下,景國的重臣們開始商討臨時和談司事宜。
漫長的討論開始,景君在中途被送走睡覺,太後在大殿上陸續吃了三頓飯,事情才基本敲定。
第二天,內閣從各官署調集人員,組成臨時和談司,開始為和談做準備。
在臨時和談司全力準備的時候,左相閣照常運轉。
嚴打司完成四階段的嚴打後,表麵上準備撤走,但暗中卻已經開始第五階段的嚴打,複查各地,避免遺漏大案要案。
景國原本一片欣欣向榮之相,但因為禮殿和雜家雙重施壓,各地皆出現雜音。
各地已經開立鄉校,許多人都在鄉校之中討論時政,再加上有心人宣揚,導致景國百姓越來越懼怕禮殿和雜家。
就在景國醞釀著風暴的時候,一個大消息出現。
方運所居住的「泉園」,更名為「鐸園」。
雖然鐸園可以有多種解釋,但很顯然,最正確的解釋便是,方運認為自己和孔子一樣,正手執鐸鈴,帶領景國前行,是景國的指路明燈。
這種自比孔子的行為激怒了許多保守的讀書人,論榜之上再度掀起對方運的討伐攻訐。
但是,方運充耳不聞,繼續做自己的事。
這幾天方運施政重心是兩個字,交流。
方運開始促進景國人跟各地交流,不僅要跟海族交流,還要跟血芒界交流,跟古妖族交流,跟異族交流,甚至跟奴直部落的蠻族交流。
交流能杜絕族群走向封閉和落後,但也會引發很多問題。
方運從一開始便為交流確定一個基本準則,那便是平等,並且在草案中明確指出,不能給予異國人超國民的待遇,禁止任何過度美化異國人的言行或宣傳,要求異國人應當首先尊重並遵循景國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一旦發現違背基本準則,必當嚴查。
</br>
經歷了之前方運翻雲覆雨的手段後,沒有誰認為方運真的隻是因為遭遇反對而離開,都懷疑方運在玩什麽計謀,或許是欲擒故縱,或許是另有安排。
隻不過,大多數官員認為方運還是要妥協,麵對雜家和禮殿兩尊龐然大物,方運的分量終究差了一些,若是他真能對抗雜家與禮殿,這種事根本不會發生。
過了片刻,盛博源無奈道:「啟稟國君、太後,微臣還有一事要奏。」
「說吧。」太後的語氣中充滿了疲憊。
盛博源道:「除卻雜家之事,禮殿之事也不可不防。現在禮殿一直在雞蛋裏挑骨頭,還真讓他們挑到一些。如果不出意外,待雜家發力,禮殿也會同時出手。所以,臣請群臣獻策獻計,想出一個萬全之策應對禮殿。」
張破嶽也道:「那幫強東西真讓本將頭疼,在軍中京城胡亂鬧騰,有些手段能對別人使,卻不能對禮殿之人用。不過,若是朝廷給予本將專斷之權,本將保證他們老實聽話。」
許多官員直翻白眼,張破嶽這種滾刀肉對付景國官員也就罷了,若是用髒手段對付聖院官員,必然會把天捅出個大窟窿,到時候全景國都得跟著倒黴。
「算了算了,您大人有大量,別跟禮殿一般見識,給他們留點顏麵。」
「你歇著吧!」
「將軍,您行行好吧。」
「您是國之重器,一旦用出毀天滅地,豈能輕易示人!」
相熟的兵家將軍們紛紛嘲諷,張破嶽滿不在乎。
盛博源也白了張破嶽一眼,當作沒聽到他的話,道:「老夫希望方相還出麵,請其他殿院牽製一下禮殿。」
曹德安搖頭道:「不可。且不說這樣會加劇各殿院內鬥,過度內耗,單單讓其他各殿院出麵,就是一個大難題。更何況,有些事,無論我們是否請求,各殿院該做的做,不該做的絕不會亂做。禮殿之事,隻能順其自然。」
盛博源不悅地道:「方運與一些人把禮殿引來,難道就這麽算了?」
董文叢道:「那不如盛尚書前往禮殿,為景國解困,說不準禮殿閣老一高興,招你入禮殿,免去你兩頭為難。」
眾官聽得明白,董文叢這是在諷刺盛博源想入禮殿,但看現在的局勢,以後怕是會被禮殿排斥,難以進入,所以想盡辦法緩和禮殿與景國的關係。
「董文叢,金鑾殿上,豈可汙衊朝廷命官?」盛博源怒不可遏。
「進行和談,是景國集體的意誌,方相雖是百官之首,也不能反對。內閣變法,也是景國集體的意誌,成敗藉由所有官員承擔,現在認定方相有錯,是不是也在說革新的功勞都歸方相一人,朝堂之上袞袞諸公都是廢物?」董文叢反問。
盛博源道:「你不要強詞奪理!我的意思很明顯,無論是應對和談還是禮殿,方虛聖都是最佳的人選,為國為民,能者多勞,有什麽錯嗎?」
「我看,你是想活活累死方相!」董文叢道。
「太後能為景國鞠躬盡瘁,拖著病軀處理政務,方運為何不可以?」盛博源質問。
張破嶽陰陽怪氣道:「太後,末將聽不下去了,『鞠躬盡瘁』後麵接的是『死而後已』,盛尚書這是想要先累死您,再累死方運啊。我以前真沒看出來盛尚書有這麽大的野心,慢慢累死朝堂上所有人,他就能獨攬大權了。」
盛博源差點氣吐血,喊冤道:「太後,您別聽張破嶽胡說,微臣絕無此意。」
太後無奈道:「罷了罷了,禮殿之事再議。其餘人退朝,內閣各相與參議留下,商討建立臨時和談司之事。」
在沒有方運的情況下,景國的重臣們開始商討臨時和談司事宜。
漫長的討論開始,景君在中途被送走睡覺,太後在大殿上陸續吃了三頓飯,事情才基本敲定。
第二天,內閣從各官署調集人員,組成臨時和談司,開始為和談做準備。
在臨時和談司全力準備的時候,左相閣照常運轉。
嚴打司完成四階段的嚴打後,表麵上準備撤走,但暗中卻已經開始第五階段的嚴打,複查各地,避免遺漏大案要案。
景國原本一片欣欣向榮之相,但因為禮殿和雜家雙重施壓,各地皆出現雜音。
各地已經開立鄉校,許多人都在鄉校之中討論時政,再加上有心人宣揚,導致景國百姓越來越懼怕禮殿和雜家。
就在景國醞釀著風暴的時候,一個大消息出現。
方運所居住的「泉園」,更名為「鐸園」。
雖然鐸園可以有多種解釋,但很顯然,最正確的解釋便是,方運認為自己和孔子一樣,正手執鐸鈴,帶領景國前行,是景國的指路明燈。
這種自比孔子的行為激怒了許多保守的讀書人,論榜之上再度掀起對方運的討伐攻訐。
但是,方運充耳不聞,繼續做自己的事。
這幾天方運施政重心是兩個字,交流。
方運開始促進景國人跟各地交流,不僅要跟海族交流,還要跟血芒界交流,跟古妖族交流,跟異族交流,甚至跟奴直部落的蠻族交流。
交流能杜絕族群走向封閉和落後,但也會引發很多問題。
方運從一開始便為交流確定一個基本準則,那便是平等,並且在草案中明確指出,不能給予異國人超國民的待遇,禁止任何過度美化異國人的言行或宣傳,要求異國人應當首先尊重並遵循景國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一旦發現違背基本準則,必當嚴查。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