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知府微笑道:「不錯,此詩在贛州詩成,我贛州子民與有榮焉,定然要張掛教育年輕學子。」


    鹿門軍眾將麵色卻很不好看,贛州子民感到臉上有光,可他們鹿門軍將領就慘了,那首「山外青山樓外樓,東江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贛州作柳州」配合這首詩,足以讓贛州的年輕學子對鹿門軍心生厭惡。


    一人突然道:「此詩為何遲遲不上文榜?」


    詩癡老人微笑道:「若一人連出上佳的詩詞文章,文榜一般會嚴格審核,甚至會動用聖院中的大儒閣老,經過大儒認可後,才會上文榜,若是連大儒都拿不定主意,將由東聖裁決。」


    「聖院中定然有人不甘心吧。」贛州知府微笑道。


    贛州讀書人立刻輕笑起來,頓覺揚眉吐氣,孔聖文界一直被聖元大陸壓著,今日連出兩首好詩,著實為孔聖文界的讀書人爭了一口氣。


    一些鹿門軍的軍官眉頭也稍稍放鬆。


    「我們再等等,看看詩名。」


    眾人一邊討論這首詩,一邊等待,但是,當這首詩出現在文榜後,全場靜靜無聲。


    文榜之上,這首詩的詩名是《二題鹿門軍》,和第一首的《題鹿門軍》遙相呼應。


    「張龍象這是要跟鹿門軍玉石俱焚啊……」一個年輕的進士小聲嘀咕。


    「這仇真結大了。」


    「嗬,堂堂珠江侯連宴會都不能參與,鹿門軍做初一,就不要怪張龍象做十五!」


    「算了,他們之間的事,咱們不參與,隻論詩詞!」一位老人道。


    贛州知府立刻笑嗬嗬道:「今日,不談恩仇,隻論詩詞!」


    話音剛落,第三道舌綻春雷的聲音在贛州城上空炸響。


    「三題鹿門軍!」


    滿場讀書人的神色都變得格外怪異,齊齊望向鹿門軍將領所坐之處。


    那些將領有的因羞愧麵紅耳赤,有的因憤怒而滿麵通紅,除了鹿門侯,無人保持鎮靜。


    「有完沒完了!」韋長弦低聲怒道。


    隨後,那聲音繼續誦詩。


    「澤國江山入戰圖,


    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王事,


    一將功成萬骨枯!」


    最後一句誦出,仿佛有萬骨圍城,殺氣瀰漫,死意沖天,整座贛州城如冬季的田野,一片死寂,雞狗不鳴,許久之後,城中處處響起孩童的哭喊聲。


    「橫空盤硬語!」詩癡老人突然長嘆。


    但是,其餘讀書人都閉著嘴,實在不好接口,因為前麵說隻談詩詞不論恩怨,可若是討論這首詩,絕對避不開恩怨。


    過了好一會兒,詩癡老人微笑道:「既然無人開口,那老夫當這個惡人!」


    鹿門軍眾將個個色變,完全不知道怎麽說,因為這首詩比第一首更加誅心,韋長弦咬得牙齒咯咯作響。


    「這《三題鹿門軍》中,第一句『澤國江山入戰圖』大氣磅礴,作出此句之人,必然胸懷非凡。單讀此句,眼見江南水道密集之地的國土納入戰圖,十分豪邁,但與第二句相連,詩意卻出現極大的變化,戰事一起,江南百姓連打柴度日都做不到。」


    「至於第三句『憑君莫話封王事』,不知是勸誡還是諷刺,至於應該理解為『請君不要再說積累戰功封王這種話』,還是理解為『憑你這種不顧士兵死活的將軍不配妄談封王』,諸位自便。至於最後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詩意當沒有歧義,應為『因為每位將帥的功業,是由萬千士兵的白骨壘疊而成』。」


    詩癡老人嘆道:「十年牢獄之災,造就文界大才。一題『山外青山樓外樓』,二題『位卑未敢忘憂國』,三題『一將功成萬骨枯』,當真如『橫空盤硬語』,震撼人心。千百年後,三首詩哪怕盡皆鎮國,老夫也不吃驚。好一個『一將功成萬骨枯』,僅此一句,便有鎮國之風。」


    詩癡老人說完,低著頭,細細琢磨。


    贛州知府笑道:「您老這句『橫空盤硬語』同樣是難得的佳句,與張鳴州的詩詞遙相呼應。」


    詩癡老人當真癡迷,竟然一語不發。


    贛州知府不以為意,餘光發現那大學士荀天淩竟然也跟詩癡老人一樣,盯著剛剛寫完的詩頁,不時發出嘆息之聲。


    「當今世上,能與張龍象同日而語之人,唯有方虛聖。隻不過,方虛聖的詩詞裏沒有如此悲憤,也沒有如此……如詩癡老人所說,沒有如此『硬語』。」荀天淩道。


    詩癡老人笑道:「那是自然,方虛聖畢竟年少,軍伍經歷不足,在這方麵不如軍功傳家的珠江侯。」


    第1463章 四題鹿門軍!


    頃刻間,宴會變得無比熱鬧,三首鳴州齊出,一首比一首激越,每一首都仿佛在講述張龍象與鹿門侯甚至楚王之間的故事,激發在場所有人的興趣。


    「張龍象此子,牢中十年,因禍得福啊。」


    「單看三首詩,此人不似逆種。」


    「前些日子聽荊州的友人說,他教子有方,祝融書院的院長親自為其立傳,我隻當是揶揄笑談,今日聆聽三首詩,方知龍象是大才。」


    「厚積薄發,磨磚成鏡,不枉十年磨礪。」


    「不過……他第三首詩太狠,指著鹿門侯的鼻子罵他完全不把士兵的死活放在眼裏,那些士兵如何想?」


    「張龍象這三首詩,我懷疑醞釀多年。這三首之間的銜接實在太妙。第一首先是當頭棒喝『東河歌舞幾時休』,單刀直入,開門見山,直指鹿門軍的弊端,引發眾人的指責。但接下來的《二題鹿門軍》,用一句『位卑未敢忘憂國』封住所有人的嘴,這時候大家完全被他說服,他畢竟是珠江侯和翰林,連平民都可以議論國事,他堂堂珠江侯譏諷『直把贛州作柳州』又算得了什麽?」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儒道至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永恆之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永恆之火並收藏儒道至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