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亭內,驛站的吏員小心地陪在一旁端茶倒水,方運一邊喝茶,一邊望著周邊的景色。


    四月的寧安完全擺脫了春寒,迎來初夏,遙遙望去,農田連成一片,綠意盎然,與遠山的青黛形成天地間最美的色彩。


    在農田之上,則有一片直徑一裏的浮雲,浮雲之上有一座完全由雲朵組成的九層樓,農家人正在雲樓中忙忙碌碌。


    那裏決定人族未來吃什麽。


    方運笑了笑,收回目光,望向眾多官員即將前來的南方。


    街道兩邊的柳樹長勢喜人,條條柳枝如珠簾垂下,密密麻麻組成綠色的帳幔,白色的柳絮漫天飛舞,仿佛在告訴眾人夏天已經來臨。


    方運又掃了一眼歸寧安縣管轄的官吏,自從醫道文會之後,所有人都老老實實。


    寧安縣是大縣,不僅有讀書人在本地做官,也有許多人在景國各州以及京城任職。


    醫道文會之後,和少數人猜測的一樣,因為兩個孫兒的死亡,柳山已經格外不喜寧安縣官員,凡是出身寧安縣的各地官員,在官員大調整中無一例外,全部被調離重要衙門,被邊緣化。


    柳山已經徹底放棄了寧安縣的官吏,為了方運,太後和文相也徹底放棄。


    而就在幾個月前,寧安縣官吏們還妄圖靠著左相獲得提拔。


    許多寧安縣籍的官吏無法承受巨大的反差,多個童生和秀才的文宮開裂,甚至有兩位舉人文膽破碎,真正的嚇破了膽。


    在這些天裏,數不清的寧安縣官吏被他們的妻妾長輩指責。


    許多官員稱此次事件為寧安之禍。


    寧安之禍的消息傳遍景國後,想投靠左相的人越來越少,想在方運手下當官的人卻越來越多。


    現在,寧安縣的官吏們已經沒了靠山,隻能走一步算一步,個個如履薄冰,在方運麵前乖得跟孫子似的,用起來比私兵幕僚還順手。


    大部分人不敢投靠方運,且不說方運眼界高,單說之前所作所為就讓他們無顏麵對,隻希望盡心盡力為方運做事,等他離開寧安縣的時候不追究他們的責任。


    不多時,一支長長的車隊駛來,到了近處慢慢減速。


    第921章 密州之主


    車隊足足有上百輛甲牛車,並且有一衛共三千人的隊伍護送,浩浩蕩蕩,讓道路兩邊的農夫停下農活,駐足觀望。


    方運從亭中起身,帶著寧安縣的眾官吏向前迎去。


    車隊停下,大量的官員從車上下來。


    方運微笑掃視眾人,乍一看很多熟人。


    三位翰林官員走在最前方。


    一人原本是禮部侍郎賽誌學,乃是方運的老鄉,當年方運被封「文人表率」後,就是他帶著太後的密令押送賞賜,而現在,他將擔任密州的州牧!


    還有一位是玉海城的將軍於興舒,在觀方運的兵道對壘後,終於突破,成為翰林,因此擔任密州都督。


    第三位是文相的弟子胡裕,在學宮擔任要職,方運在京城學宮學習的時候,與胡裕多次見麵,甚至還得到過他的指導,此來擔任密州文院的州院君。


    這意味著,密州除了鷹揚軍,其他勢力將全麵被國君一係接管。


    和其他三州不同,密州隻剩四府,所以州牧、院君和都督的實權較小,勉強與轉運司司正平起平坐,比鷹揚軍將軍低一頭。


    至於密州四府,除了青烏府的知府依舊是蔡禾,其他三府的知府全都換人,至於四府的府將軍和府院君亦全換。


    不過,鷹揚軍中屬於軍方或國君一係的將軍們離開,全數由左相一黨的人掌握,畢竟太後和文相對鷹揚軍已經無能為力,不如換取對地方各軍的掌控。


    密州唯一沒有被替換的高層文官,便是轉運司司正耿戈,這是柳山絕不能放棄的要職,一旦放棄轉運司,鷹揚軍將會任人宰割。


    方運一眼望去,不僅密州三主官自己認識,連新的知府、府將軍和府院君或是自己的熟人,或是見過多次麵,甚至還有自己的叔伯方守業。


    除了府級官員,還有十幾位知縣也一同前來,密州有近四十個縣,需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全部換完。


    方運無比欣慰,是自己把左相的力量從整個密州逼進鷹揚軍,而這一個個重要的位子,必然會被數不清的官吏眼紅。尤其是進士可競爭的司正、知府、府院君、府將軍和知縣等,必然會呈現白熱化,競爭者甚至會請世家的人向太後或文相說情。


    但是,兩人頂住了壓力,隻委任方運的熟人,等於人情是方運的,也表示朝廷全力支持方運殿試。


    從今日起,凡是州府兩級能決定的政令,方運說什麽就是什麽。


    眾官下車後站好,三位密州主官在前,各司和府級官員在中,其餘縣級官員在後。


    站穩後,眾人一起深深作揖。


    「見過方虛聖!」


    方運挺直腰身,輕輕點頭,當仁不讓受了眾人的大禮。


    禮畢,方守業嘿嘿一笑,道:「還是我們大源府方家有出息啊!」


    「你是說給方虛聖當幕僚的那個嗎?」


    眾人大笑,方守業的兒子就在方運府中當幕僚。


    方應物翻了個白眼,懶得去看父親。


    方運把眾官帶到縣文院中,等他們安頓好了,中午便在縣衙設宴並舉辦文會。


    因為此時正直春末夏初,便是常見的「送春迎夏文會」,不僅有京城來的官員,還請各殿駐紮在寧安縣的人以及本地讀書人。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儒道至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永恆之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永恆之火並收藏儒道至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