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元大陸上,「文院」是極為重要的體係,和軍方、文官並稱各國三大體係,負責教化萬民,負責科舉,也是各地最好的學校,一旦和妖蠻交戰,文院的師生會趕赴戰場。
在縣級或府級,院君地位大都略次於縣令或知府,但在各州,州院君論官位和州牧等同,論文位往往超出,整體地位也超過州牧。
國文院又稱「學宮」,掌管學宮的必然是內閣四相之一的「文相」,又稱「代夫子」,因為有資格稱「夫子」的隻有孔子一人,乃天下師。
所有文院學宮的真正掌管者隻有孔子一人,院君也好,文相也罷,不過是代孔子管理文院學宮。
文院是聖人講經之地,而各衙門隻是國君朝廷的一部分,在許多讀書人心裏,文院地位更高。
三位考官之前立著一座半人高的銅香爐,三支粗大的香正冒著青煙。
銅香爐之前是聖廟,紅牆黑簷,朱門赤柱。
最裏麵有一尊孔子立像,孔子立像之下是較小的六位亞聖立像,分別是周文王、孟子、荀子、曾子、子思子和顏子。
在兩位亞聖立像下,則豎立著幾十位半聖的聖牌。
方運詫異地看著聖廟,他可以清晰地感應到這座建築散發著一種實質但無形的力量,有山嶽之威,碧海之闊。
「那恐怕就是聖廟蘊含的才氣,也是驅散烏雲的力量。」方運暗想。
縣令高喊:「拜聖人!」
所有人彎腰行禮參拜。
縣院君高喊:「拜亞聖!」
眾人再鞠躬。
「拜眾聖!」府學正高喊。
眾人第三拜。
接著縣院君誦讀《祭眾聖文》。
方運記憶裏有這篇文,原為半聖董仲舒所作,文中列出每一位眾聖的名字和一句概括,董仲舒去世後由孔子的嫡係後代「衍聖公」添加。
接著,府文院學正宣讀考場規矩。
最後,縣令宣布開考,眾考生在衙役的帶領下根據自己考牌的號碼步入考房。
方運仔細看了一眼自己的考牌,上麵寫著「地丁辰三」,然後背著書箱慢慢尋找。
考房是一排排連在一起的小屋子,每兩排之間的道路足夠兩輛馬車並行。
考房坐北朝南,屋高不足一丈,方運如果進入裏麵平伸兩臂就能碰到東西兩麵的牆壁,非常狹窄。
裏麵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個馬桶,桌子上有個盛著清水的筆洗,除此之外什麽都沒有。
方運找到自己的考房,站在門口看了看,從坐下開始,無論發生了什麽事,一旦離開考房就視為考試結束,不可重新進入考房。
方運不由得緊握雙拳,慢慢走進考房。
「我一定可以!」方運在心中堅定地說。
方運靜靜地坐著,抬起頭看向天空,由於被屋簷擋著,隻能看到小半個太陽。
文院內的陽光變得格外柔和,方運哪怕直視太陽也沒有任何不適。
方運想起聖廟的才氣氣息,對這種神秘的力量更加渴望。
東麵傳來馬車聲,越來越近。
不多時,一輛馬車緩緩出現在考房前,一個人從馬車上拿出一疊微黃的紙遞過來。
方運站起來,雙手接過試卷,說:「謝謝。」
那送卷人點了一下頭,看了一眼方運,繼續給下一個考生髮捲。
方運把試卷放在桌子坐下,看著既熟悉又陌生的試卷,露出古怪的苦笑。
「哪怕到了異界也擺脫不了考試,前生就不是學霸,希望此生不會成為學渣。」
方運心裏想著,沒有立即動筆,而是先翻看試卷。
他曾看過一個故事,一些人參加考試,試題非常多,可隻考十分鍾,不可能答得完,還多人急忙開始答題,希望盡量多寫一些。
但是,試卷的最後一道題卻寫著:隻答最後一道題。
方運看過這個故事後,每次考試都檢查一下各張試卷,不是看最後一道題,而是仔細看有沒有破損錯漏。
有一次考試方運發現了第二張試卷有問題,提前讓老師換了,如果等答完第一張卷再換,會耽誤不少時間。
有了一次甜頭,方運就養成了習慣。
試卷比方運以前考試的試卷大一些,共有四十頁,三十頁上印著考題,另外十張是空白,若前麵的考題試卷出了問題,考生可手動重新抄寫整張試卷。
紙張和印刷質量極好,僅落後地球水平幾十年,方運毫不奇怪,這可是才氣的世界,如果在筆墨紙硯印刷等基礎方麵落後,早就被妖蠻消滅。
方運粗粗看完,有了大概。
試卷前三張是考部分眾聖的生平或事跡,其中聖人孔子和六位亞聖必考,看似簡單,但答案必須是眾聖經典中的文字,不能用自己的話回答,否則就不是請聖言。
再三張是考眾聖的詩詞歌賦。
其後十五張是各出一句話,然後填上前麵或後麵的原文。
最後的九張全都是默寫大段甚至整章的眾聖著作。
第6章 孔子去哪兒了
方運輕聲一嘆。
以前那個方運記憶力很一般,加上每天隻是上午去私塾學習,中午開始去酒樓當夥計,學到的背誦的很少,如果不出意外,那個方運很難考中童生。
方運在地球學的東西是不少,可根本沒學這些。
</br>
在縣級或府級,院君地位大都略次於縣令或知府,但在各州,州院君論官位和州牧等同,論文位往往超出,整體地位也超過州牧。
國文院又稱「學宮」,掌管學宮的必然是內閣四相之一的「文相」,又稱「代夫子」,因為有資格稱「夫子」的隻有孔子一人,乃天下師。
所有文院學宮的真正掌管者隻有孔子一人,院君也好,文相也罷,不過是代孔子管理文院學宮。
文院是聖人講經之地,而各衙門隻是國君朝廷的一部分,在許多讀書人心裏,文院地位更高。
三位考官之前立著一座半人高的銅香爐,三支粗大的香正冒著青煙。
銅香爐之前是聖廟,紅牆黑簷,朱門赤柱。
最裏麵有一尊孔子立像,孔子立像之下是較小的六位亞聖立像,分別是周文王、孟子、荀子、曾子、子思子和顏子。
在兩位亞聖立像下,則豎立著幾十位半聖的聖牌。
方運詫異地看著聖廟,他可以清晰地感應到這座建築散發著一種實質但無形的力量,有山嶽之威,碧海之闊。
「那恐怕就是聖廟蘊含的才氣,也是驅散烏雲的力量。」方運暗想。
縣令高喊:「拜聖人!」
所有人彎腰行禮參拜。
縣院君高喊:「拜亞聖!」
眾人再鞠躬。
「拜眾聖!」府學正高喊。
眾人第三拜。
接著縣院君誦讀《祭眾聖文》。
方運記憶裏有這篇文,原為半聖董仲舒所作,文中列出每一位眾聖的名字和一句概括,董仲舒去世後由孔子的嫡係後代「衍聖公」添加。
接著,府文院學正宣讀考場規矩。
最後,縣令宣布開考,眾考生在衙役的帶領下根據自己考牌的號碼步入考房。
方運仔細看了一眼自己的考牌,上麵寫著「地丁辰三」,然後背著書箱慢慢尋找。
考房是一排排連在一起的小屋子,每兩排之間的道路足夠兩輛馬車並行。
考房坐北朝南,屋高不足一丈,方運如果進入裏麵平伸兩臂就能碰到東西兩麵的牆壁,非常狹窄。
裏麵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個馬桶,桌子上有個盛著清水的筆洗,除此之外什麽都沒有。
方運找到自己的考房,站在門口看了看,從坐下開始,無論發生了什麽事,一旦離開考房就視為考試結束,不可重新進入考房。
方運不由得緊握雙拳,慢慢走進考房。
「我一定可以!」方運在心中堅定地說。
方運靜靜地坐著,抬起頭看向天空,由於被屋簷擋著,隻能看到小半個太陽。
文院內的陽光變得格外柔和,方運哪怕直視太陽也沒有任何不適。
方運想起聖廟的才氣氣息,對這種神秘的力量更加渴望。
東麵傳來馬車聲,越來越近。
不多時,一輛馬車緩緩出現在考房前,一個人從馬車上拿出一疊微黃的紙遞過來。
方運站起來,雙手接過試卷,說:「謝謝。」
那送卷人點了一下頭,看了一眼方運,繼續給下一個考生髮捲。
方運把試卷放在桌子坐下,看著既熟悉又陌生的試卷,露出古怪的苦笑。
「哪怕到了異界也擺脫不了考試,前生就不是學霸,希望此生不會成為學渣。」
方運心裏想著,沒有立即動筆,而是先翻看試卷。
他曾看過一個故事,一些人參加考試,試題非常多,可隻考十分鍾,不可能答得完,還多人急忙開始答題,希望盡量多寫一些。
但是,試卷的最後一道題卻寫著:隻答最後一道題。
方運看過這個故事後,每次考試都檢查一下各張試卷,不是看最後一道題,而是仔細看有沒有破損錯漏。
有一次考試方運發現了第二張試卷有問題,提前讓老師換了,如果等答完第一張卷再換,會耽誤不少時間。
有了一次甜頭,方運就養成了習慣。
試卷比方運以前考試的試卷大一些,共有四十頁,三十頁上印著考題,另外十張是空白,若前麵的考題試卷出了問題,考生可手動重新抄寫整張試卷。
紙張和印刷質量極好,僅落後地球水平幾十年,方運毫不奇怪,這可是才氣的世界,如果在筆墨紙硯印刷等基礎方麵落後,早就被妖蠻消滅。
方運粗粗看完,有了大概。
試卷前三張是考部分眾聖的生平或事跡,其中聖人孔子和六位亞聖必考,看似簡單,但答案必須是眾聖經典中的文字,不能用自己的話回答,否則就不是請聖言。
再三張是考眾聖的詩詞歌賦。
其後十五張是各出一句話,然後填上前麵或後麵的原文。
最後的九張全都是默寫大段甚至整章的眾聖著作。
第6章 孔子去哪兒了
方運輕聲一嘆。
以前那個方運記憶力很一般,加上每天隻是上午去私塾學習,中午開始去酒樓當夥計,學到的背誦的很少,如果不出意外,那個方運很難考中童生。
方運在地球學的東西是不少,可根本沒學這些。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