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予安哽咽了一下,回想起當年雲不忘對自己說的故事。
“大概也得是二百年前了,當時我大宋,主少國疑,權臣呂一協把持朝政,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各地紛紛鬧了起義,眼看著就要亡國了。而北燕這個時候,趁著國家內亂,派了二十萬兵馬大舉南侵。
那時候國庫被呂一協一黨不斷地貪汙腐敗,早就拿不出銀子來了,邊疆的軍餉長久被拖欠著,自然軍心萎靡不振,與北燕交戰,一觸即潰,可唯獨一個地方,不僅死死守住了關隘,還解救了周圍關隘的包圍。”
姚舜卿想了想:“就是不遠處的太平關?”
姚舜卿起了興趣,急忙問道。
“這簡直就是陷入絕境了!又是如何去擊退燕軍侵犯的呢?”
沈予安笑道。
“這便是我大宋仍還有保家衛國的忠烈之士在了。當年北燕將太平關給圍得水泄不通。太平關內人心惶惶,武建寧向朝廷要了幾次軍餉,朝廷一兩銀子也沒給,結果到了最後,竟然隻丟了幾車棉衣來,讓他們過冬。
當時武建寧才四十歲,在那幾車棉衣前坐了一晚上,竟然一晚上就愁白了頭發。第二天,他讓人把所有的棉衣都發給了將士,連自己的都沒有,而他穿的棉衣,早就破舊不堪,已經不能保暖了。武建寧又苦口婆心,說服了太平關的一些將領,賣了家裏的田產房子,親戚的錢能借就借,武建寧自己的家人,已經被迫住到老家,蓋了一處茅草屋勉強存身。就這樣,勉強湊了一年多的軍餉,給太平關的將士們發了下去。
諸位將士們,見了武建寧一夜之間愁白了頭發,再說了,北燕在大宋疆土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教誰誰不想痛痛快快地殺一場,報仇雪恨?武建寧一番動員,自然群情激憤,士氣高漲,和北燕大戰了一場,摧枯拉朽,隻那一場,便把北燕給殺的潰不成軍。
武建寧又乘勝追擊,派兵增援鄰近關防,一年之後,西北的局麵算是平定了下來。西北平定,其餘的地方,北燕士氣受到了蹉跎,大宋將士因為太平關大勝,軍心大振,接連殺了幾場勝仗,逼得北燕隻好停戰議和。”
姚舜卿聽言,不免感慨道。
“倘若國家全都是忠勇之士的話,天下何愁不太平,又有誰敢來進犯呢。”
沈予安輕輕點了點頭。
“北燕退兵之後,擁護皇帝的大臣們,借機扳倒了呂一協,將大權重新歸還給了皇帝,呂一協被千刀萬剮,他那些同黨們,也都斬首,流放,得到了懲處,朝野上下,確實有了蒸蒸日上之勢。武建寧被封為護國公,太平關所有將士,死者追封侯爵,有爵者晉封,官加三級,死後皆以大將軍職位厚葬。為了紀念在這場戰役中戰死的亡魂們,皇帝又下令建了這天下第一大墓,將軍墓。”
沈予安說著,哽咽了一下,目光悵然地看著前方。
“如今北燕又蠢蠢欲動,隻可惜不知是否還有沒有人像當年太平關的將士們一樣,保家衛國。”
姚舜卿苦笑一聲,笑聲是在有些諷刺。
“世風日下,如今連當朝太子都裏通外國了,還能指望什麽……”
沈予安沒說話,神情愈發地悲涼。
微風輕輕擺動著他的衣衫,身處茫茫大漠之中,他的身影無比悲涼。
“護國公祠就在附近,你可要隨我去看看麽?”
姚舜卿:“紀念武建寧的麽?”
“如今哪有人紀念他了。”
沈予安苦笑一聲。
“中原境內,隻怕早就沒人知道這段故事了……”
“去看看吧,總要有人記得他的。”
……
沈予安與姚舜卿步行至護國公祠,祠堂雖曆經風雨,卻仍顯莊嚴。門前兩尊石獅,威風凜凜,似乎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沈予安推開門扉,一陣塵土揚起,顯露出祠內久無人跡的景象。
祠堂中央,武建寧的塑像巍然屹立,目光堅毅,仿佛仍在守望著這片他曾誓死保衛的土地。沈予安凝視著塑像,心中五味雜陳,眼眶不禁泛紅。
“你看,這便是武建寧,當年的護國公。”沈予安的聲音帶著幾分哽咽,“他的一生,都獻給了這片土地,獻給了這個國家。可如今,還有誰記得他的付出?還有誰願意像他一樣,為了這片土地,付出一切?”
姚舜卿沉默不語,隻是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沈予安痛苦的表情,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沈予安走到塑像前,伸手輕輕撫摸著武建寧的盔甲,那冰冷的觸感仿佛穿透了時間,讓他感受到了當年的戰火紛飛。
“武建寧,你看到了嗎?如今的大宋,已經不再是那個需要你浴血奮戰的大宋了。權臣當道,太子通敵,這片土地,已經快要忘記你的存在了。”
沈予安的聲音帶著幾分悲憤。
“可是,我不能忘記!我不能忘記你為了這片土地所付出的一切!我不能忘記,那些為了這片土地而犧牲的將士們!”
說著,沈予安的淚水終於奪眶而出,他跪倒在武建寧的塑像前,痛哭失聲。那哭聲,充滿了對往昔的懷念,對未來的迷茫,以及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眷戀。
姚舜卿看著沈予安痛苦的樣子,心中也是一陣酸楚。他走到沈予安身邊,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試圖給他一些安慰。
“沈兄,別哭了。雖然如今的大宋已經不再是那個需要我們浴血奮戰的大宋了,但是,我們還在這個大宋,沒有人願意承擔的擔子,就讓我們來承擔!”
沈予安抬起頭,淚光閃爍,凝視著姚舜卿那堅定的眼神,心中湧動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悲傷。
“大概也得是二百年前了,當時我大宋,主少國疑,權臣呂一協把持朝政,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各地紛紛鬧了起義,眼看著就要亡國了。而北燕這個時候,趁著國家內亂,派了二十萬兵馬大舉南侵。
那時候國庫被呂一協一黨不斷地貪汙腐敗,早就拿不出銀子來了,邊疆的軍餉長久被拖欠著,自然軍心萎靡不振,與北燕交戰,一觸即潰,可唯獨一個地方,不僅死死守住了關隘,還解救了周圍關隘的包圍。”
姚舜卿想了想:“就是不遠處的太平關?”
姚舜卿起了興趣,急忙問道。
“這簡直就是陷入絕境了!又是如何去擊退燕軍侵犯的呢?”
沈予安笑道。
“這便是我大宋仍還有保家衛國的忠烈之士在了。當年北燕將太平關給圍得水泄不通。太平關內人心惶惶,武建寧向朝廷要了幾次軍餉,朝廷一兩銀子也沒給,結果到了最後,竟然隻丟了幾車棉衣來,讓他們過冬。
當時武建寧才四十歲,在那幾車棉衣前坐了一晚上,竟然一晚上就愁白了頭發。第二天,他讓人把所有的棉衣都發給了將士,連自己的都沒有,而他穿的棉衣,早就破舊不堪,已經不能保暖了。武建寧又苦口婆心,說服了太平關的一些將領,賣了家裏的田產房子,親戚的錢能借就借,武建寧自己的家人,已經被迫住到老家,蓋了一處茅草屋勉強存身。就這樣,勉強湊了一年多的軍餉,給太平關的將士們發了下去。
諸位將士們,見了武建寧一夜之間愁白了頭發,再說了,北燕在大宋疆土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教誰誰不想痛痛快快地殺一場,報仇雪恨?武建寧一番動員,自然群情激憤,士氣高漲,和北燕大戰了一場,摧枯拉朽,隻那一場,便把北燕給殺的潰不成軍。
武建寧又乘勝追擊,派兵增援鄰近關防,一年之後,西北的局麵算是平定了下來。西北平定,其餘的地方,北燕士氣受到了蹉跎,大宋將士因為太平關大勝,軍心大振,接連殺了幾場勝仗,逼得北燕隻好停戰議和。”
姚舜卿聽言,不免感慨道。
“倘若國家全都是忠勇之士的話,天下何愁不太平,又有誰敢來進犯呢。”
沈予安輕輕點了點頭。
“北燕退兵之後,擁護皇帝的大臣們,借機扳倒了呂一協,將大權重新歸還給了皇帝,呂一協被千刀萬剮,他那些同黨們,也都斬首,流放,得到了懲處,朝野上下,確實有了蒸蒸日上之勢。武建寧被封為護國公,太平關所有將士,死者追封侯爵,有爵者晉封,官加三級,死後皆以大將軍職位厚葬。為了紀念在這場戰役中戰死的亡魂們,皇帝又下令建了這天下第一大墓,將軍墓。”
沈予安說著,哽咽了一下,目光悵然地看著前方。
“如今北燕又蠢蠢欲動,隻可惜不知是否還有沒有人像當年太平關的將士們一樣,保家衛國。”
姚舜卿苦笑一聲,笑聲是在有些諷刺。
“世風日下,如今連當朝太子都裏通外國了,還能指望什麽……”
沈予安沒說話,神情愈發地悲涼。
微風輕輕擺動著他的衣衫,身處茫茫大漠之中,他的身影無比悲涼。
“護國公祠就在附近,你可要隨我去看看麽?”
姚舜卿:“紀念武建寧的麽?”
“如今哪有人紀念他了。”
沈予安苦笑一聲。
“中原境內,隻怕早就沒人知道這段故事了……”
“去看看吧,總要有人記得他的。”
……
沈予安與姚舜卿步行至護國公祠,祠堂雖曆經風雨,卻仍顯莊嚴。門前兩尊石獅,威風凜凜,似乎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沈予安推開門扉,一陣塵土揚起,顯露出祠內久無人跡的景象。
祠堂中央,武建寧的塑像巍然屹立,目光堅毅,仿佛仍在守望著這片他曾誓死保衛的土地。沈予安凝視著塑像,心中五味雜陳,眼眶不禁泛紅。
“你看,這便是武建寧,當年的護國公。”沈予安的聲音帶著幾分哽咽,“他的一生,都獻給了這片土地,獻給了這個國家。可如今,還有誰記得他的付出?還有誰願意像他一樣,為了這片土地,付出一切?”
姚舜卿沉默不語,隻是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沈予安痛苦的表情,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沈予安走到塑像前,伸手輕輕撫摸著武建寧的盔甲,那冰冷的觸感仿佛穿透了時間,讓他感受到了當年的戰火紛飛。
“武建寧,你看到了嗎?如今的大宋,已經不再是那個需要你浴血奮戰的大宋了。權臣當道,太子通敵,這片土地,已經快要忘記你的存在了。”
沈予安的聲音帶著幾分悲憤。
“可是,我不能忘記!我不能忘記你為了這片土地所付出的一切!我不能忘記,那些為了這片土地而犧牲的將士們!”
說著,沈予安的淚水終於奪眶而出,他跪倒在武建寧的塑像前,痛哭失聲。那哭聲,充滿了對往昔的懷念,對未來的迷茫,以及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眷戀。
姚舜卿看著沈予安痛苦的樣子,心中也是一陣酸楚。他走到沈予安身邊,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試圖給他一些安慰。
“沈兄,別哭了。雖然如今的大宋已經不再是那個需要我們浴血奮戰的大宋了,但是,我們還在這個大宋,沒有人願意承擔的擔子,就讓我們來承擔!”
沈予安抬起頭,淚光閃爍,凝視著姚舜卿那堅定的眼神,心中湧動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