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位於成都平原之西,距離成都約百餘裏。周圍二百五十裏山林四季常青,三十六峰環拱如城,故稱青城。
諸葛小倩帶著徒弟徐小六離開成都,行了兩天,這日午後時分便到了青城山。
徐小六遊目四顧,隻見天青雲淡,空翠四合。田疇村舍,宛如圖畫。經過一條碧綠的小溪,遙見一座道觀掩映於青翠蔥蘢的樹木中。
諸葛小倩道:“前麵白雲溪畔的金華宮,便是唐朝時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兩姐妹出家修行的道觀。”
徐小六好奇道:“連公主也要來出家修行麽?”
諸葛小倩含笑道:“是啊,青城山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昔年祖天師張道陵帶著兩名弟子先在青城山後山的鵠鳴山結茅傳道,後來便在青城山廣收門徒,開宗立派,所以青城山的名氣很大啊。”
頓了一下,續道:“古時王子和公主出家修行的也為數不少,我佛如來便是一位王子嘛。”
諸葛小倩一路上指點景物,談些軼聞趣事,徐小六聽得津津有味。諸葛小倩回頭看徐小六一眼,笑吟吟問道:“走了這麽久,腳累不累?”
徐小六道:“不累。”
諸葛小倩微微一笑,說道:“先歇一會腳吧。”於是坐在道旁一株桂花樹下歇腳。
徐小六從前都是同諸葛靈辰一起,二人說話如同親姐妹一般,如今沒有了靈辰,單獨麵對師父,不免有些拘謹。
諸葛小倩看了一會青山綠水,有些感慨的說道:“我第一次來青城山時同你一般大,也是十八歲。”
徐小六瞄了師父一眼,不無好奇的問:“是麽?師父那時在做什麽呢?”
諸葛小倩道:“那時我和丈夫一道陪婆婆來青城山踏青燒香,——當時還有你二師姐樊曉蕾的外婆和媽媽,我們兩家人交情很好,我和丈夫的婚姻就是由樊曉蕾的外公外婆作的月老……”
諸葛小倩憶及故人,一時無語。
徐小六見師父目中有薄薄的淚光,不由記起杜娟在成親那天對自已說過的話:“無情未必真弟子”,徐小六低頭看著自已的腳尖,心忖:“不知嫂子現在臉上的傷治好沒有?”
諸葛小倩呼了一口氣,見徐小六若有所思的樣子,淡然一笑,道:“你在想什麽?”
徐小六不好意思的道:“因為師父提起了月老的話,我想起了邵大哥和嫂子,不知嫂子臉上的傷痕治好沒有?”
諸葛小倩歎了一口氣,道:“但願杜娟能如願治好啊……邵元節和杜娟都很重感情,希望他們夫婦能白頭偕老!”
徐小六看了師父一眼,說道:“嫂子曾經對我說過——‘無情未必真弟子’,從前我以為出家人就應該沒有俗世的感情,原來師父和幾位師姐卻都是這麽重感情的人。”
諸葛小倩道:“出家人也是人,怎麽能沒有凡人的感情呢?”
徐小六道:“師父能作邵大哥和嫂子的月老,也算是稀奇事了。”
諸葛小倩抿唇一笑,“要是換做北方全真泒道士,這種事簡直是想也不敢想的。”
徐小六納悶道:“全真泒不讚成這樣做麽?”
諸葛小倩搖頭笑道:“是啊,常言道:寧拆十家廟,不拆一家親,可是全真泒剛好相反,他們的創泒祖師王重陽當年就生生拆散了一對夫婦,讓他們做了拋棄家庭的道士。”
徐小六道:“哦?”
諸葛小倩道:“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當年北方的全真泒創教祖師王重陽從終南山來到寧海,馬鈺和孫不二原是一對夫婦,隻因馬鈺拜王重陽為師,妻子孫不二不願丈夫出家,便將王重陽鎖於庵中,百餘日不給飲食,後開門一看,王重陽顏色不改,孫不二被王重陽高深莫測的道行所折服,於是也信奉王重陽了。
“王重陽十次拿梨子剖為兩半,暗示馬鈺和孫不二夫妻應分離,馬鈺悟到師父用梨子為喻的玄機後,毅然出家。孫不二十分傷心,她塵愛難絕,一年後才拋棄三個兒子,求王重陽將自已度為女道士。
“王重陽死後,孫不二雲遊各地,臥雪眠霜,毀敗了自已的麵容而心甘情願。過了許多年後,孫不二與馬鈺這對昔年愛侶又得以重逢,馬鈺特寫了一首悟道詩送給孫不二共勉,其中有兩句是:‘而今非婦亦非夫,各自修完真麵目。’夫婦倆從此天各一方,不再相聚。夫婦二人後來都名列全真七子之一,各創立了全真教的一個分泒。”
徐小六聽了這個故事,也覺有些傷感。
諸葛小倩藹然望著徐小六道:“為師雖不及王重陽,但我也收了你們七個女徒弟,我私下裏也盼望你們七個女徒弟將來能有全真七子一樣的造化,各成為一泒宗師,將我泒發揚光大。”
徐小六臉上一紅,怯聲說:“我恐怕會讓師父失望,我不可能有大出息的……”
諸葛小倩溫顏一笑,說道:“不要緊,你入門未深,又沒有基礎,慢慢學吧,你不要過於逼自已,也不要氣餒才是。你的幾位師姐今後自然會幫助你的。”
徐小六紅著臉不說話。
休息了一會,諸葛小倩正欲動身,忽見道上走來一個小道士和一個年青人。諸葛小倩認得那個小道士是二師兄陳誌通的徒弟,於是便坐在道旁候他走過來,想問他一些青城山的情況。
小道士見到諸葛小倩,微微一驚,打個稽首道:“原來是諸葛師叔!”
諸葛小倩點點頭,問道:“你是二師兄的徒弟吧,你師父可好?”
小道士畢恭畢敬道:“是,師侄名叫馬敘。我師父很好。”
諸葛小倩看了一眼他身邊的那人,卻不認識,不料那人打量了一下諸葛小倩,主動作揖行禮道:“晚輩張湛詠,參見九幽真人!”
馬敘忙替諸葛小倩介紹道:“這位張道兄是江西龍虎山張天師的二公子。”
諸葛小倩不由心中一凜,說道:“原來是張天師的公子啊!”
這位張湛詠便是那晚在湘西瀘溪替人趕屍的少年法師,與邵元節和杜娟曾有過一麵之緣。他年方十九歲,雖小小年紀,卻得其父真傳,委實道行非淺。
三人都相互見過禮,諸葛小倩出於禮貌,便指著徐小六向他們說道:“這一位名叫徐小六,是我新收的弟子。”
張湛詠和馬敘都一齊向徐小六打個稽首,徐小六有些不習慣道家的行禮方式,便欠身一禮。張湛詠和馬敘打量了一下徐小六,見她口角和鼻翼處有些傷痕,但仍難掩清麗的容色。
諸葛小倩問道:“小道與天師昔年在京師曾有過一麵之緣,不知天師一向可好?敢問張公子駕臨青城山,有何貴幹啊?”
張湛詠臉上不由一紅。江湖上一向傳言:“東宗張天師,西尊小諸葛”,然而五年前兩位名震海內的大宗師在北海王府中不期邂逅時,父親的得意二弟子張典和諸葛小倩的大徒弟隋燕切磋法術,技差一籌,此事令父親在同道中大失麵子,張天師門中對這事一向諱莫如深……
張湛詠垂眸道:“晚輩奉家父之命,特來拜謁祖山。”
諸葛小倩心忖:“若是拜祖山,為何你父親卻又不來?”心忖他沒有說真話,卻也不好點破。
徐小六聽說這年青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道教首腦人物張天師的二公子,也不由好奇地打量著張湛詠。
諸葛小倩帶著徒弟徐小六離開成都,行了兩天,這日午後時分便到了青城山。
徐小六遊目四顧,隻見天青雲淡,空翠四合。田疇村舍,宛如圖畫。經過一條碧綠的小溪,遙見一座道觀掩映於青翠蔥蘢的樹木中。
諸葛小倩道:“前麵白雲溪畔的金華宮,便是唐朝時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兩姐妹出家修行的道觀。”
徐小六好奇道:“連公主也要來出家修行麽?”
諸葛小倩含笑道:“是啊,青城山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昔年祖天師張道陵帶著兩名弟子先在青城山後山的鵠鳴山結茅傳道,後來便在青城山廣收門徒,開宗立派,所以青城山的名氣很大啊。”
頓了一下,續道:“古時王子和公主出家修行的也為數不少,我佛如來便是一位王子嘛。”
諸葛小倩一路上指點景物,談些軼聞趣事,徐小六聽得津津有味。諸葛小倩回頭看徐小六一眼,笑吟吟問道:“走了這麽久,腳累不累?”
徐小六道:“不累。”
諸葛小倩微微一笑,說道:“先歇一會腳吧。”於是坐在道旁一株桂花樹下歇腳。
徐小六從前都是同諸葛靈辰一起,二人說話如同親姐妹一般,如今沒有了靈辰,單獨麵對師父,不免有些拘謹。
諸葛小倩看了一會青山綠水,有些感慨的說道:“我第一次來青城山時同你一般大,也是十八歲。”
徐小六瞄了師父一眼,不無好奇的問:“是麽?師父那時在做什麽呢?”
諸葛小倩道:“那時我和丈夫一道陪婆婆來青城山踏青燒香,——當時還有你二師姐樊曉蕾的外婆和媽媽,我們兩家人交情很好,我和丈夫的婚姻就是由樊曉蕾的外公外婆作的月老……”
諸葛小倩憶及故人,一時無語。
徐小六見師父目中有薄薄的淚光,不由記起杜娟在成親那天對自已說過的話:“無情未必真弟子”,徐小六低頭看著自已的腳尖,心忖:“不知嫂子現在臉上的傷治好沒有?”
諸葛小倩呼了一口氣,見徐小六若有所思的樣子,淡然一笑,道:“你在想什麽?”
徐小六不好意思的道:“因為師父提起了月老的話,我想起了邵大哥和嫂子,不知嫂子臉上的傷痕治好沒有?”
諸葛小倩歎了一口氣,道:“但願杜娟能如願治好啊……邵元節和杜娟都很重感情,希望他們夫婦能白頭偕老!”
徐小六看了師父一眼,說道:“嫂子曾經對我說過——‘無情未必真弟子’,從前我以為出家人就應該沒有俗世的感情,原來師父和幾位師姐卻都是這麽重感情的人。”
諸葛小倩道:“出家人也是人,怎麽能沒有凡人的感情呢?”
徐小六道:“師父能作邵大哥和嫂子的月老,也算是稀奇事了。”
諸葛小倩抿唇一笑,“要是換做北方全真泒道士,這種事簡直是想也不敢想的。”
徐小六納悶道:“全真泒不讚成這樣做麽?”
諸葛小倩搖頭笑道:“是啊,常言道:寧拆十家廟,不拆一家親,可是全真泒剛好相反,他們的創泒祖師王重陽當年就生生拆散了一對夫婦,讓他們做了拋棄家庭的道士。”
徐小六道:“哦?”
諸葛小倩道:“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當年北方的全真泒創教祖師王重陽從終南山來到寧海,馬鈺和孫不二原是一對夫婦,隻因馬鈺拜王重陽為師,妻子孫不二不願丈夫出家,便將王重陽鎖於庵中,百餘日不給飲食,後開門一看,王重陽顏色不改,孫不二被王重陽高深莫測的道行所折服,於是也信奉王重陽了。
“王重陽十次拿梨子剖為兩半,暗示馬鈺和孫不二夫妻應分離,馬鈺悟到師父用梨子為喻的玄機後,毅然出家。孫不二十分傷心,她塵愛難絕,一年後才拋棄三個兒子,求王重陽將自已度為女道士。
“王重陽死後,孫不二雲遊各地,臥雪眠霜,毀敗了自已的麵容而心甘情願。過了許多年後,孫不二與馬鈺這對昔年愛侶又得以重逢,馬鈺特寫了一首悟道詩送給孫不二共勉,其中有兩句是:‘而今非婦亦非夫,各自修完真麵目。’夫婦倆從此天各一方,不再相聚。夫婦二人後來都名列全真七子之一,各創立了全真教的一個分泒。”
徐小六聽了這個故事,也覺有些傷感。
諸葛小倩藹然望著徐小六道:“為師雖不及王重陽,但我也收了你們七個女徒弟,我私下裏也盼望你們七個女徒弟將來能有全真七子一樣的造化,各成為一泒宗師,將我泒發揚光大。”
徐小六臉上一紅,怯聲說:“我恐怕會讓師父失望,我不可能有大出息的……”
諸葛小倩溫顏一笑,說道:“不要緊,你入門未深,又沒有基礎,慢慢學吧,你不要過於逼自已,也不要氣餒才是。你的幾位師姐今後自然會幫助你的。”
徐小六紅著臉不說話。
休息了一會,諸葛小倩正欲動身,忽見道上走來一個小道士和一個年青人。諸葛小倩認得那個小道士是二師兄陳誌通的徒弟,於是便坐在道旁候他走過來,想問他一些青城山的情況。
小道士見到諸葛小倩,微微一驚,打個稽首道:“原來是諸葛師叔!”
諸葛小倩點點頭,問道:“你是二師兄的徒弟吧,你師父可好?”
小道士畢恭畢敬道:“是,師侄名叫馬敘。我師父很好。”
諸葛小倩看了一眼他身邊的那人,卻不認識,不料那人打量了一下諸葛小倩,主動作揖行禮道:“晚輩張湛詠,參見九幽真人!”
馬敘忙替諸葛小倩介紹道:“這位張道兄是江西龍虎山張天師的二公子。”
諸葛小倩不由心中一凜,說道:“原來是張天師的公子啊!”
這位張湛詠便是那晚在湘西瀘溪替人趕屍的少年法師,與邵元節和杜娟曾有過一麵之緣。他年方十九歲,雖小小年紀,卻得其父真傳,委實道行非淺。
三人都相互見過禮,諸葛小倩出於禮貌,便指著徐小六向他們說道:“這一位名叫徐小六,是我新收的弟子。”
張湛詠和馬敘都一齊向徐小六打個稽首,徐小六有些不習慣道家的行禮方式,便欠身一禮。張湛詠和馬敘打量了一下徐小六,見她口角和鼻翼處有些傷痕,但仍難掩清麗的容色。
諸葛小倩問道:“小道與天師昔年在京師曾有過一麵之緣,不知天師一向可好?敢問張公子駕臨青城山,有何貴幹啊?”
張湛詠臉上不由一紅。江湖上一向傳言:“東宗張天師,西尊小諸葛”,然而五年前兩位名震海內的大宗師在北海王府中不期邂逅時,父親的得意二弟子張典和諸葛小倩的大徒弟隋燕切磋法術,技差一籌,此事令父親在同道中大失麵子,張天師門中對這事一向諱莫如深……
張湛詠垂眸道:“晚輩奉家父之命,特來拜謁祖山。”
諸葛小倩心忖:“若是拜祖山,為何你父親卻又不來?”心忖他沒有說真話,卻也不好點破。
徐小六聽說這年青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道教首腦人物張天師的二公子,也不由好奇地打量著張湛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