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出戲並不好看,不過邵元節和杜娟因為看的戲少,覺得很有趣,杜娟雖有些聽不懂歌詞,卻見人物表演滑稽,不時格格的笑。
李時珍因杜娟坐在身邊,香澤微聞,見她看得有趣,也覺高興。原來因為前排有一人生得甚高大,擋住了杜娟的視線,故邵元節與杜娟交換了座位,讓她坐在二人中間。
杜娟發現李時珍鼻子上夾了一副近視眼鏡,十分好奇,因問:“先生你鼻子上戴的就是眼鏡麽?”
李時珍道:“是啊。”杜娟道:“我從前為一個曾經做過高官的人家行過巫術,看見那位老大人就戴了一副眼鏡看書。”李時珍抿唇一笑,杜娟調皮地說:“先生能不能讓我也戴一下玩玩?”
李時珍笑道:“好啊,便從鼻子上取下眼鏡。”杜娟卻戴不來,便央李時珍給自已戴上(其時眼鏡沒有腳架,隻是戴在鼻子上)。
李時珍替杜娟戴眼鏡,杜娟招呼邵元節看,她動來動去,李時珍的手指便碰到了她的臉頰和鼻子,杜娟雖是苗女,也不由臉上一紅,李時珍更是心中慌亂。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和使用眼鏡的國家。據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物證明,我國早在西周時期(公元前約一千年)就掌握了光的直射及折射原理,發明了能夠用於取火的陽燧(即銅凹鏡)。至東漢初年(公元一世紀前半期)中國人就能加工磨製水晶石凸透鏡片,做成能夠放大四至五倍的單片眼鏡。而在宋元明時期製造眼鏡的技術已趨於成熟,從而產生了較為方便又實用的雙片水晶眼鏡了。
在西方國家,眼鏡的最早出現是在十三世紀末葉。當時有個意大利人,名叫馬可波羅,他曾旅居中國十七年,為元朝宮庭辦事,跑遍中國各地,當時他見到元朝宮廷裏有人戴眼鏡,對此他很感興趣,在他回國時就把眼鏡傳到了西方,所以在西方最早製造眼鏡的地方,則是馬可波羅的故鄉威尼斯。另外,在馬可波羅的遊記中還載有老年人戴眼鏡閱及小字的記載。
雖然東西方究竟誰先發明眼鏡至今仍是個謎,但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卻是不爭的事實。
杜娟戴上近視眼鏡後好生興奮,便要邵元節看自已,邵元節笑著要她快還給李時珍。杜娟卻不肯,戴著眼鏡左顧右盼,神情嬌憨。李時珍沒了近視眼鏡沒法看戲,不過他的心思也不在戲上,便笑吟吟地看杜娟,覺得她像一個雀躍的孩子。
本來邵元節和杜娟對李時珍很尊重,但這些日子相處熟了,杜娟憑女人的敏感,察覺李時珍喜歡自已,女子一向在愛慕自已的男子麵前恃寵生嬌,所以就對李時珍有些隨便。
杜娟新鮮了一陣子,便覺頭暈眼花,忙摘下眼鏡還給了李時珍。
三人看了戲出來,李時珍是個實誠人,因為夫妻二人請他看戲,他也要盡地主之誼回請夫妻二人吃晚飯。邵元節與李時珍彼此爭著要做東,邵元節卻不過他,隻好讓他請客。
李時珍帶二人來到城裏一家較氣派的大酒樓,三人在樓上一張鄰街的桌邊坐下。李時珍雖是本地人,但其實並不習慣請客吃飯,所以也不會點菜,便讓杜娟點菜。
杜娟知兩個男人都不是花天酒地的人,她雖然也不懂點菜之道,但自已時常買新鮮衣服,知道人不識貨錢識貨的道理,便讓店小二自已介紹店中有名的菜肴,杜娟一邊聽他介紹,一邊比較菜譜中的價格,便點了價格適中的三菜一湯。
三人一邊閑話一邊等候上菜,此時是未時(下午16:00時),吃晚飯還有些早,所以樓上除了他們外,隻有鄰牆的座位有客人在吃飯。
杜娟見那邊是一對中年夫婦,一雙兒女。那婦人約莫二十八九歲年紀,薄有幾分姿色。婦人不知為什麽事不高興,女兒叫她幾聲“媽媽”,婦人也不答應。丈夫是一個三十餘歲的軍官,那軍官生得有幾分英武,卻不住低聲下氣對婦人陪著笑臉說話。
隻聽那軍官說道:“娘子,你不要這樣嘛,以後我多帶你出來幾回玩耍好不好?”
那婦人氣苦道:“呸!誰稀罕麽!自從跟了你,你一年裏又帶我和女兒出來幾回了!難得像今天這樣偷偷摸摸出來吃頓飯的……”說著便哭泣起來。
軍官歎了一口氣,轉對兒子低聲說道:“乖兒子,記住:回家後不許對你媽媽說起今天的事,知道麽?”
兒子看上去隻有五歲光景,卻很知事的樣子,隻低頭嗯了一聲,那女孩子看上去比男孩子大上幾歲,她不無擔心地說道:“可是大媽要是問起我們今天出來這一天在幹什麽,我們如何回答啊……”
軍官道:“你們隻說同爸爸在一起啊,別要說我們在這兒吃飯,不然你們大媽又會找借口撒潑!”
兒子不滿地嘟噥道:“爸爸,不許你說我媽媽的壞話!”
軍官喝了些酒,沒好氣地說道:“你媽媽就是個潑婦!眼裏一點容不得你小媽!”
兒子望了婦人一眼,想頂嘴又不敢。
李時珍和邵元節夫婦聽了這些話,便知那婦人是軍官的小老婆,那男孩子是大老婆生的,女孩子是小老婆生的,想來小老婆母女倆平日對這個兒子不錯,所以男孩子不好說二媽和姐姐的不是。
那婦人委屈地垂淚道:“早知如此,我就不會嫁給你了,都是我自已當初瞎了眼,今天才會受這份閑氣!”
軍官怒道:“我知道你總是忘不了你鄉下的青梅竹馬的範哥哥!他有狗屁出息,一輩子還不是臉朝黃土背朝天!”
婦人又羞又惱,頂嘴道:“不許你這麽損他!是我自已當初瞎了眼,現在後悔也遲了,我現在倒是寧願跟他過粗茶淡飯的苦日子,也不願當這小的!”本書原名《苗家蠱女》,與小、說閱讀,網簽、約獨家發,表請支持。
“啪!”的一聲,軍官重重搧了婦人一個耳光,婦人站起身來,哭著跑下樓去。
一雙兒女呆了片刻,女孩子便叫著“媽——”追了下去。男孩子遲疑了一下,也叫著“小媽——”跟女孩子追下樓去。
軍官懊惱地站起來,大聲招呼店小二上樓來算了酒飯錢,漲紅著臉踉踉蹌蹌下樓而去。
三人旁觀了這出戲,李時珍無聲一笑,邵元節和杜娟互視一眼,沒有說話。
少時,酒菜上來,李時珍問杜娟喝酒不,杜娟忙說自已不會喝酒。李時珍便同邵元節自顧喝起來。
酒過三巡,樓上陸陸續續有了幾桌客人,李時珍見酒要喝完了,便叫小二再添一壺酒送上來。忽見兩個男人正走上樓來,杜娟瞥見其中一個男人正是那個用符水澆灌白菜之人,不由一愕。又見另一個留著幾絡短須的中年人穿著較醒目,看人時態度有些倨傲,不過對那用符水澆灌白菜的人卻很客氣。
杜娟悄悄示意邵元節和李時珍看這二人。李時珍一見那個留著短須的中年男人便覺很眼熟,正想側過臉去不與他打招呼。不料那人瞅見李時珍,便含笑拱手招呼道:“原來是李大夫啊!”
李時珍隻得起身見禮。彼此寒暄幾句,李時珍從他話裏才想起他是當今聖上封藩在蘄州的富順王府中的一個管家,姓樂,名字卻不記得了。
樂管家因為李時珍隨父親到王府中替主人治過幾回病,所以認得李時珍。
樂管家打過招呼後,便帶著那人進入裏邊雅間中去了。
三人見樂管家居然與那個行巫術的農民在一起,都很納罕。李時珍談起王府的話題時,無意間說起王府要招一批軍官,邵元節聽了心中一動,乘著酒意,打聽招軍官的詳情。
杜娟見邵元節如此熱衷此事,有些奇怪地看著邵元節。
原來邵元節素有英雄之誌,而自已又沒有一個正經事情做,所以很想做一個軍官。再說他畢竟是一個男人,現在杜娟已嫁給自已,如今後長期依賴杜娟,心中總是有些不自在。
他想如果自已能謀得一官半職,不僅能光宗耀祖,而且杜娟也不必再回瀘溪去做一個巫女了。再說杜娟已經治好了傷,與巫鹹岑珂算是化解了仇恨,沒必要再回去同岑珂爭鬥。
李時珍見杜娟心神不定看著自已和邵元節,一時酒酣耳熱,便說道:“實不瞞二位,我曾經救活過王爺的愛妃和小王子母子二人的性命,所以王爺視我為恩人,如果邵兄弟有意做一個軍官的話,我願意舉薦,想來也不是什麽難事……”
邵元節心中大喜,連連致謝。不斷給李時珍敬酒,並自稱有武藝能做一名軍官。托李時珍能美言幾句。
邵元節自小就聽了不少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故事,知道凡大英雄多是出身寒微,隻因結交了許多朋友,在關健時刻謀友人相助而獲得出人頭地的機遇。眼下是和平年代,沒有參軍立功的機會,自已空有一身本領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杜娟不意邵元節如此熱衷功名,心中有些不樂意。她做巫女時時常出入大戶人家,見慣了大戶人家的妻妾成群,彼此算計,剛才看見的一幕就是大戶人家妻妾相鬥的一個明證,故雅不欲邵元節也成為這樣的官人。
杜娟在巫蠱門中吃穿不愁,如今與邵元節能結成夫妻,相親相愛,杜娟十分稱心如意,實不願改變這種生活。如果邵元節今後發達了,自已年紀又比邵元節長了七歲,那時人老珠黃了,他卻捅有幾個小老婆,就像剛才看見的軍官一家人那樣,想想就受不了!
杜娟很享受同邵元節過著一夫一妻的小日子,夫妻在那種事情上都彼此完全屬於對方、滿足對方……再說自已在湘西蠻夷之地生活習慣了,一點也不喜歡來這漢人的地方生活。而且自已如不做巫女,生活也很單調乏味。
李時珍因杜娟坐在身邊,香澤微聞,見她看得有趣,也覺高興。原來因為前排有一人生得甚高大,擋住了杜娟的視線,故邵元節與杜娟交換了座位,讓她坐在二人中間。
杜娟發現李時珍鼻子上夾了一副近視眼鏡,十分好奇,因問:“先生你鼻子上戴的就是眼鏡麽?”
李時珍道:“是啊。”杜娟道:“我從前為一個曾經做過高官的人家行過巫術,看見那位老大人就戴了一副眼鏡看書。”李時珍抿唇一笑,杜娟調皮地說:“先生能不能讓我也戴一下玩玩?”
李時珍笑道:“好啊,便從鼻子上取下眼鏡。”杜娟卻戴不來,便央李時珍給自已戴上(其時眼鏡沒有腳架,隻是戴在鼻子上)。
李時珍替杜娟戴眼鏡,杜娟招呼邵元節看,她動來動去,李時珍的手指便碰到了她的臉頰和鼻子,杜娟雖是苗女,也不由臉上一紅,李時珍更是心中慌亂。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和使用眼鏡的國家。據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物證明,我國早在西周時期(公元前約一千年)就掌握了光的直射及折射原理,發明了能夠用於取火的陽燧(即銅凹鏡)。至東漢初年(公元一世紀前半期)中國人就能加工磨製水晶石凸透鏡片,做成能夠放大四至五倍的單片眼鏡。而在宋元明時期製造眼鏡的技術已趨於成熟,從而產生了較為方便又實用的雙片水晶眼鏡了。
在西方國家,眼鏡的最早出現是在十三世紀末葉。當時有個意大利人,名叫馬可波羅,他曾旅居中國十七年,為元朝宮庭辦事,跑遍中國各地,當時他見到元朝宮廷裏有人戴眼鏡,對此他很感興趣,在他回國時就把眼鏡傳到了西方,所以在西方最早製造眼鏡的地方,則是馬可波羅的故鄉威尼斯。另外,在馬可波羅的遊記中還載有老年人戴眼鏡閱及小字的記載。
雖然東西方究竟誰先發明眼鏡至今仍是個謎,但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卻是不爭的事實。
杜娟戴上近視眼鏡後好生興奮,便要邵元節看自已,邵元節笑著要她快還給李時珍。杜娟卻不肯,戴著眼鏡左顧右盼,神情嬌憨。李時珍沒了近視眼鏡沒法看戲,不過他的心思也不在戲上,便笑吟吟地看杜娟,覺得她像一個雀躍的孩子。
本來邵元節和杜娟對李時珍很尊重,但這些日子相處熟了,杜娟憑女人的敏感,察覺李時珍喜歡自已,女子一向在愛慕自已的男子麵前恃寵生嬌,所以就對李時珍有些隨便。
杜娟新鮮了一陣子,便覺頭暈眼花,忙摘下眼鏡還給了李時珍。
三人看了戲出來,李時珍是個實誠人,因為夫妻二人請他看戲,他也要盡地主之誼回請夫妻二人吃晚飯。邵元節與李時珍彼此爭著要做東,邵元節卻不過他,隻好讓他請客。
李時珍帶二人來到城裏一家較氣派的大酒樓,三人在樓上一張鄰街的桌邊坐下。李時珍雖是本地人,但其實並不習慣請客吃飯,所以也不會點菜,便讓杜娟點菜。
杜娟知兩個男人都不是花天酒地的人,她雖然也不懂點菜之道,但自已時常買新鮮衣服,知道人不識貨錢識貨的道理,便讓店小二自已介紹店中有名的菜肴,杜娟一邊聽他介紹,一邊比較菜譜中的價格,便點了價格適中的三菜一湯。
三人一邊閑話一邊等候上菜,此時是未時(下午16:00時),吃晚飯還有些早,所以樓上除了他們外,隻有鄰牆的座位有客人在吃飯。
杜娟見那邊是一對中年夫婦,一雙兒女。那婦人約莫二十八九歲年紀,薄有幾分姿色。婦人不知為什麽事不高興,女兒叫她幾聲“媽媽”,婦人也不答應。丈夫是一個三十餘歲的軍官,那軍官生得有幾分英武,卻不住低聲下氣對婦人陪著笑臉說話。
隻聽那軍官說道:“娘子,你不要這樣嘛,以後我多帶你出來幾回玩耍好不好?”
那婦人氣苦道:“呸!誰稀罕麽!自從跟了你,你一年裏又帶我和女兒出來幾回了!難得像今天這樣偷偷摸摸出來吃頓飯的……”說著便哭泣起來。
軍官歎了一口氣,轉對兒子低聲說道:“乖兒子,記住:回家後不許對你媽媽說起今天的事,知道麽?”
兒子看上去隻有五歲光景,卻很知事的樣子,隻低頭嗯了一聲,那女孩子看上去比男孩子大上幾歲,她不無擔心地說道:“可是大媽要是問起我們今天出來這一天在幹什麽,我們如何回答啊……”
軍官道:“你們隻說同爸爸在一起啊,別要說我們在這兒吃飯,不然你們大媽又會找借口撒潑!”
兒子不滿地嘟噥道:“爸爸,不許你說我媽媽的壞話!”
軍官喝了些酒,沒好氣地說道:“你媽媽就是個潑婦!眼裏一點容不得你小媽!”
兒子望了婦人一眼,想頂嘴又不敢。
李時珍和邵元節夫婦聽了這些話,便知那婦人是軍官的小老婆,那男孩子是大老婆生的,女孩子是小老婆生的,想來小老婆母女倆平日對這個兒子不錯,所以男孩子不好說二媽和姐姐的不是。
那婦人委屈地垂淚道:“早知如此,我就不會嫁給你了,都是我自已當初瞎了眼,今天才會受這份閑氣!”
軍官怒道:“我知道你總是忘不了你鄉下的青梅竹馬的範哥哥!他有狗屁出息,一輩子還不是臉朝黃土背朝天!”
婦人又羞又惱,頂嘴道:“不許你這麽損他!是我自已當初瞎了眼,現在後悔也遲了,我現在倒是寧願跟他過粗茶淡飯的苦日子,也不願當這小的!”本書原名《苗家蠱女》,與小、說閱讀,網簽、約獨家發,表請支持。
“啪!”的一聲,軍官重重搧了婦人一個耳光,婦人站起身來,哭著跑下樓去。
一雙兒女呆了片刻,女孩子便叫著“媽——”追了下去。男孩子遲疑了一下,也叫著“小媽——”跟女孩子追下樓去。
軍官懊惱地站起來,大聲招呼店小二上樓來算了酒飯錢,漲紅著臉踉踉蹌蹌下樓而去。
三人旁觀了這出戲,李時珍無聲一笑,邵元節和杜娟互視一眼,沒有說話。
少時,酒菜上來,李時珍問杜娟喝酒不,杜娟忙說自已不會喝酒。李時珍便同邵元節自顧喝起來。
酒過三巡,樓上陸陸續續有了幾桌客人,李時珍見酒要喝完了,便叫小二再添一壺酒送上來。忽見兩個男人正走上樓來,杜娟瞥見其中一個男人正是那個用符水澆灌白菜之人,不由一愕。又見另一個留著幾絡短須的中年人穿著較醒目,看人時態度有些倨傲,不過對那用符水澆灌白菜的人卻很客氣。
杜娟悄悄示意邵元節和李時珍看這二人。李時珍一見那個留著短須的中年男人便覺很眼熟,正想側過臉去不與他打招呼。不料那人瞅見李時珍,便含笑拱手招呼道:“原來是李大夫啊!”
李時珍隻得起身見禮。彼此寒暄幾句,李時珍從他話裏才想起他是當今聖上封藩在蘄州的富順王府中的一個管家,姓樂,名字卻不記得了。
樂管家因為李時珍隨父親到王府中替主人治過幾回病,所以認得李時珍。
樂管家打過招呼後,便帶著那人進入裏邊雅間中去了。
三人見樂管家居然與那個行巫術的農民在一起,都很納罕。李時珍談起王府的話題時,無意間說起王府要招一批軍官,邵元節聽了心中一動,乘著酒意,打聽招軍官的詳情。
杜娟見邵元節如此熱衷此事,有些奇怪地看著邵元節。
原來邵元節素有英雄之誌,而自已又沒有一個正經事情做,所以很想做一個軍官。再說他畢竟是一個男人,現在杜娟已嫁給自已,如今後長期依賴杜娟,心中總是有些不自在。
他想如果自已能謀得一官半職,不僅能光宗耀祖,而且杜娟也不必再回瀘溪去做一個巫女了。再說杜娟已經治好了傷,與巫鹹岑珂算是化解了仇恨,沒必要再回去同岑珂爭鬥。
李時珍見杜娟心神不定看著自已和邵元節,一時酒酣耳熱,便說道:“實不瞞二位,我曾經救活過王爺的愛妃和小王子母子二人的性命,所以王爺視我為恩人,如果邵兄弟有意做一個軍官的話,我願意舉薦,想來也不是什麽難事……”
邵元節心中大喜,連連致謝。不斷給李時珍敬酒,並自稱有武藝能做一名軍官。托李時珍能美言幾句。
邵元節自小就聽了不少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故事,知道凡大英雄多是出身寒微,隻因結交了許多朋友,在關健時刻謀友人相助而獲得出人頭地的機遇。眼下是和平年代,沒有參軍立功的機會,自已空有一身本領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杜娟不意邵元節如此熱衷功名,心中有些不樂意。她做巫女時時常出入大戶人家,見慣了大戶人家的妻妾成群,彼此算計,剛才看見的一幕就是大戶人家妻妾相鬥的一個明證,故雅不欲邵元節也成為這樣的官人。
杜娟在巫蠱門中吃穿不愁,如今與邵元節能結成夫妻,相親相愛,杜娟十分稱心如意,實不願改變這種生活。如果邵元節今後發達了,自已年紀又比邵元節長了七歲,那時人老珠黃了,他卻捅有幾個小老婆,就像剛才看見的軍官一家人那樣,想想就受不了!
杜娟很享受同邵元節過著一夫一妻的小日子,夫妻在那種事情上都彼此完全屬於對方、滿足對方……再說自已在湘西蠻夷之地生活習慣了,一點也不喜歡來這漢人的地方生活。而且自已如不做巫女,生活也很單調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