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生命》說法(10)


    對於直接引文,除引文應加引號,使讀者從直觀上就明白此段文字不是引用人所作的外,還應在適當位置註明引自哪部作品,作者姓名,出版物的頁碼,出版單位,出版時間,以備讀者查閱。所謂適當位置,應以讀者能夠順利查找核對為準,倒不一定非位於引文同頁或者緊跟引文之後,或者位於文末不可。如果引用人採取了一定的方式,說明引文非其所作,但是“所採用的方式難以讓讀者明了


    所引用的內容的出處和作者的身份”(摘自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本案的判決),這種註明方式則是有欠缺的,雖然排除了引用人將他人之作竊為己有之嫌,但是,卻違反了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的“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即署名權的規定,因此,仍然侵犯了被引用人的合法權利。


    對於間接引文,雖然不加引號,但是對註明出處的要求與上段相同。


    引用人以自己的表達再現被引用作品的,例如簡述一個故事或者一篇文章的觀點,能夠註明發表引文的出版物頁碼當然最好,不能註明的,至少應註明被引用作品的名稱,作者姓名和出版物的出版時間及出版單位。


    以上是對一般情況而言。對於名言,名句的引用,如果不註明出處也不致讀者誤解的,則不需要註明出處,例如引用一句著名的唐詩,或者一段膾炙人口的名人名句。


    不需要註明出處的特殊情況還應包括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十九條所說的“由於作品使用方式的特性無法指明”出處的情況。例如,廣播電視節目之間的短暫間隙播送的音樂,或者廣告中出現的文學藝術作品。從使用慣例來講,這種情況下不可能提供註明出處的機會。但是,這不等於說,廣播他人的作品或者利用他人的作品製作廣告不需要經過著作權人許可。


    總之,註明出處的原則是使讀者能夠明了被引用作品的作者身份,並具備查閱的可能。這是著作權保護的一般原則,凡能夠註明出處的,必須註明,隻有在“由於作品使用方式的特性無法指明”


    出處的特殊情況下,可以不註明出處,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致使讀者對所使用作品的作者身份產生誤解。


    五、職務作品


    關於職務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權的情況下,是由職務作者承擔責任,還是由作者的單位承擔責任的問題,拙文除完全同意北京市兩級法院的觀點外,還想從另外的角度談點看法。


    第一,職務作品雖然是職務關係下的產物,但是不同於一般的職務關係下產生的產品。一般情況下,職務關係產生的產品的所有權屬於單位。其引起的責任也應由單位承擔。這是不言而喻的。職務作品則不同,雖產生於職務關係,但是,如果沒有約定,其著作權屬於作者個人,而不是單位(隻有電影作品和主要是利用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除外)。此外,包括我國在內的各國著作權法都有一條基本原則: 如無反證,在作品上署名的人推定為作者,即作品署名為個人的,著作權屬於個人;署名為單位的,著作權屬於單位。如果隻強調個人署名,責任卻由單位承擔,是不符合權利義務對等原則的。著作權法的這些規定,一方麵在於鼓勵作品的創作,另一方麵在於文學藝術作品首先是作者的精神勞動產品,含有作者的人身權成分,不可簡單地套用一般物質產品的規則。這也是著作權法在權利種類、權利歸屬、權利交易等方麵有較特殊規定的緣故。


    第二,職務作者與單位之間的職務關係是種內部關係。這種關係是單位以外的人包括被侵害人不了解的。通常,讀者了解作品的作者身份隻能從作品的署名推定。當發生侵權,特別是抄襲情況下,讀者誤以為侵權作品的署名人是真正的創作者;被侵權人隻能通過署名追究侵權人的責任。上述“如無反證,在作品上署名的人推定為作者”的原則說明,根據署名推定的作者,不僅享有確認作者身份的權利,也承擔侵犯他人權利的責任。如果以職務作者和單位之間的職務關係為由不承擔侵權責任,實際後果是侵權責任無人承擔。無論從法理,還是從實際出發,這都是站不住腳的。


    關於職務作品侵權的歸責,不僅僅是抄襲案件遇到的,也是幾乎所有著作權侵權案件遇到的普遍問題。這個問題的提出,一方麵反映出我國各界對著作權法律規定的了解普遍不夠深入,另一方麵反映出長期以來的計劃經濟對人們思想的影響還相當頑固,發此議論是因為大多數人還不習慣去思維: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絕大部分是個人創作(像本案當事人創作的這類作品,現實中幾乎不存在由單位名義發表的可能),即使是法人作品,也離不開活生生的人的智力創作,即使絕大部分作者是有工作單位的,也推翻不了這個事實。


    3 三年前,三年間


    傳媒人士 侯小強


    幾個月前,元舉兄給我打電話,希望我能夠去法院旁聽庭審結果。我答應了。


    但是後來終於還是沒有去,可能是這場官司拖的時間太長了(有三年之久),我已經懈怠或者疲憊;也可能是我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麽熱血沸騰,視正義為人生第一需求;或者僅僅是工作太忙,疲憊的要命。我隻是記得那天下了很大的雨。那時候可能正好是春夏之交,萬物正在欣欣向榮地成長。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部生命說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元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元舉並收藏西部生命說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