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這種鬥爭在最近幾年內一定會大大尖銳化。我想,採取了這樣的措施,
我們黨的穩定性將增強千倍。」
在以二年12月25日的信中,列寧表示:「我上麵說到的中央委員會的穩定性,
是指防止分裂的措施。」而「穩定性的問題基本在於史達林和托洛茨基這樣的中央
委員。在我看來,分裂的危險,一大半是由他們之間的關係構成的。而這種分裂是
可以避免的,在我看來,避免分裂的辦法之一,應該是把中央委員人數增加到50至
100 人」。
列寧認為:「史達林同誌當上了總書記,掌握了無限的權力,他能不能永遠十
分謹慎地使用這一權力,我沒有把握。另一方麵,托洛茨基同誌,正像他在交通人
民委員部問題上對中央進行鬥爭所證明的那樣,不僅具有卓越的才能,也許他還是
現在中央中最能幹的人,但是他過分自負,過分熱衷於事情的純粹行政方麵。現時
中央兩位卓越領袖的這兩種品質會無意中造成分裂,如果我們黨不採取措施防止,
那分裂是會突然來臨的。」
列寧強調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的十月事件「當然不是偶然的」。對於布哈林,
列寧的評價是:「布哈林不僅是黨的最可貴的和最大理論家,他也應當被認為是全
黨所喜歡的人物,但是要把他的理論觀點算作完全馬克思主義的月p 是很值得懷疑
的,因為在他的理論觀點裏麵有一種繁瑣哲學的東西(他從來沒有學過辯證法,並
且我想,他從來不完全了解辯證法)。」「皮達可夫——他無疑是有堅強意誌和卓
越才能的人,但是太熱衷於行政手段和事情的行政方麵,在嚴重的政治問題上是不
能依賴他的。」
在1922年12月26日的補充信中,列寧表示:「把中央委員人數增加到扣人甚至
100 人,在我看來,可以達到兩重甚至三重目的。中央委員愈多,受到中央工作鍛
煉的人就愈多,因某種不謹慎而造成分裂的危險就愈小。吸收很多工人參加中央委
員會,會幫助工人改善我們糟透了的機構。我們的機構實質上是從舊製度繼承下來
的,因為這在樣短的時期內,特別是在戰爭、飢餓等等條件下,要改造它是完全不
可能的。……」
9 天後,即1923年1 月4 日,列寧又向秘書口授了記錄,作為對1922年12月24
日信的重要補充。列寧在長期的考慮和猶豫後最終下定決心,那就是撤換史達林。
「史達林太粗暴,這個缺點在我們中間,在我們共產黨人的來往中是完全可以
容忍的,但是總書記的職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議同誌們想個辦法把
史達林從這個位置上調開,另外指定一個人擔任總書記,這個人在各方麵同史達林
一樣,隻是有一點強過他,就是更耐心,更忠順,更和藹,更關心同誌,少任性等
等。這種情況看來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想,從防止分裂來看從我前麵所
說的史達林和托洛茨基的相互關係來看,這不是小事,或者說,這是一種可能具有
決定性意義的小事。」
列寧讓秘書將《致代表大會的信》複製5 份,1 份留給列寧本人,3 份給克魯
普斯卡婭,1 份給列寧秘書處。列寧指示將這些材料保存在用火漆印封好的信封裏,
信封上麵註明,拆啟這些信封的人隻有是列寧本人,在他逝世後,隻有克魯普斯卡
婭有權拆封。列寧特別向值班秘書強調:「昨天(12月23日)和今天(12月24日)
口授的內容是絕對保密的。」
列寧遺囑在蘇聯是絕密的,即使是在黨內也隻有少數人知道其全部內容。1936
年,波裏斯、蘇瓦林在法國、馬克斯·伊斯特曼在美國,把這份遺囑公諸與世,引
起了各國的關注。蘇聯的宣傳工具曾駁斥這是「帝國主義者別有用心的打算」,所
謂列寧遺囑純屬偽造。
1924年1 月21日晚6 時,列寧的病情再度惡化,當晚6 時50分,列寧因腦溢血
與世長辭了。1 月22日,俄共(布)中央委員會向全國、全世界宣布了列寧逝世的
消息。l 月23日,列寧的靈樞由哥爾克村運到莫斯科,停放在工會大廈圓柱大廳裏。
在4 天中,從1 月23日至27日,數萬名工人、農民、紅軍士兵和工作人員、西方國
家的代表,冒著嚴寒,到圓柱大廳向蘇維埃的領袖告別。列寧去世的當天,中央委
員會政治局就做出決定:永久保存列寧的遺體,以激勵全世界人民的革命事業。
1924年1 月24日,《真理報》發表了布哈林的文章,題目為《失去父親的孤兒
》,布哈林深情地寫道:「列寧同誌首先是一位領袖……這樣的領袖在人類歷史上
數百年才出現一個……在歷史上幾乎不可能找到一個如此為他的戰友所愛戴的領袖。」
史達林在當天同樣也發表了深情的演講,他向列寧的遺體表示:「列寧同誌,我們
謹向你宣誓:我們一定不遺餘力來光榮地執行你的這個遺囑。」
</br>
我們黨的穩定性將增強千倍。」
在以二年12月25日的信中,列寧表示:「我上麵說到的中央委員會的穩定性,
是指防止分裂的措施。」而「穩定性的問題基本在於史達林和托洛茨基這樣的中央
委員。在我看來,分裂的危險,一大半是由他們之間的關係構成的。而這種分裂是
可以避免的,在我看來,避免分裂的辦法之一,應該是把中央委員人數增加到50至
100 人」。
列寧認為:「史達林同誌當上了總書記,掌握了無限的權力,他能不能永遠十
分謹慎地使用這一權力,我沒有把握。另一方麵,托洛茨基同誌,正像他在交通人
民委員部問題上對中央進行鬥爭所證明的那樣,不僅具有卓越的才能,也許他還是
現在中央中最能幹的人,但是他過分自負,過分熱衷於事情的純粹行政方麵。現時
中央兩位卓越領袖的這兩種品質會無意中造成分裂,如果我們黨不採取措施防止,
那分裂是會突然來臨的。」
列寧強調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的十月事件「當然不是偶然的」。對於布哈林,
列寧的評價是:「布哈林不僅是黨的最可貴的和最大理論家,他也應當被認為是全
黨所喜歡的人物,但是要把他的理論觀點算作完全馬克思主義的月p 是很值得懷疑
的,因為在他的理論觀點裏麵有一種繁瑣哲學的東西(他從來沒有學過辯證法,並
且我想,他從來不完全了解辯證法)。」「皮達可夫——他無疑是有堅強意誌和卓
越才能的人,但是太熱衷於行政手段和事情的行政方麵,在嚴重的政治問題上是不
能依賴他的。」
在1922年12月26日的補充信中,列寧表示:「把中央委員人數增加到扣人甚至
100 人,在我看來,可以達到兩重甚至三重目的。中央委員愈多,受到中央工作鍛
煉的人就愈多,因某種不謹慎而造成分裂的危險就愈小。吸收很多工人參加中央委
員會,會幫助工人改善我們糟透了的機構。我們的機構實質上是從舊製度繼承下來
的,因為這在樣短的時期內,特別是在戰爭、飢餓等等條件下,要改造它是完全不
可能的。……」
9 天後,即1923年1 月4 日,列寧又向秘書口授了記錄,作為對1922年12月24
日信的重要補充。列寧在長期的考慮和猶豫後最終下定決心,那就是撤換史達林。
「史達林太粗暴,這個缺點在我們中間,在我們共產黨人的來往中是完全可以
容忍的,但是總書記的職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議同誌們想個辦法把
史達林從這個位置上調開,另外指定一個人擔任總書記,這個人在各方麵同史達林
一樣,隻是有一點強過他,就是更耐心,更忠順,更和藹,更關心同誌,少任性等
等。這種情況看來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想,從防止分裂來看從我前麵所
說的史達林和托洛茨基的相互關係來看,這不是小事,或者說,這是一種可能具有
決定性意義的小事。」
列寧讓秘書將《致代表大會的信》複製5 份,1 份留給列寧本人,3 份給克魯
普斯卡婭,1 份給列寧秘書處。列寧指示將這些材料保存在用火漆印封好的信封裏,
信封上麵註明,拆啟這些信封的人隻有是列寧本人,在他逝世後,隻有克魯普斯卡
婭有權拆封。列寧特別向值班秘書強調:「昨天(12月23日)和今天(12月24日)
口授的內容是絕對保密的。」
列寧遺囑在蘇聯是絕密的,即使是在黨內也隻有少數人知道其全部內容。1936
年,波裏斯、蘇瓦林在法國、馬克斯·伊斯特曼在美國,把這份遺囑公諸與世,引
起了各國的關注。蘇聯的宣傳工具曾駁斥這是「帝國主義者別有用心的打算」,所
謂列寧遺囑純屬偽造。
1924年1 月21日晚6 時,列寧的病情再度惡化,當晚6 時50分,列寧因腦溢血
與世長辭了。1 月22日,俄共(布)中央委員會向全國、全世界宣布了列寧逝世的
消息。l 月23日,列寧的靈樞由哥爾克村運到莫斯科,停放在工會大廈圓柱大廳裏。
在4 天中,從1 月23日至27日,數萬名工人、農民、紅軍士兵和工作人員、西方國
家的代表,冒著嚴寒,到圓柱大廳向蘇維埃的領袖告別。列寧去世的當天,中央委
員會政治局就做出決定:永久保存列寧的遺體,以激勵全世界人民的革命事業。
1924年1 月24日,《真理報》發表了布哈林的文章,題目為《失去父親的孤兒
》,布哈林深情地寫道:「列寧同誌首先是一位領袖……這樣的領袖在人類歷史上
數百年才出現一個……在歷史上幾乎不可能找到一個如此為他的戰友所愛戴的領袖。」
史達林在當天同樣也發表了深情的演講,他向列寧的遺體表示:「列寧同誌,我們
謹向你宣誓:我們一定不遺餘力來光榮地執行你的這個遺囑。」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