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過來的,不過稍微塗了一點蘇維埃色彩罷了」,「而從其他方麵來看,仍然是一


    些最典型的舊式國家機關」,「我們的國家機關,除了外交人民委員部,在很大程


    度上是舊事物的殘餘,極少有重大的改變。這些機關僅僅在表麵上稍微粉飾了一下,


    而從其他方麵來看,仍然是一些最典型的舊式國家機關。」這個「舊式」的概念在


    一定程度上表現在「舊」的管理經驗、「舊」的管理機構和「舊」的管理人員等方


    麵,它需要在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逐漸地增加「新」——社會主義的內容。


    特別是在蘇聯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國家政治體製的建設上沒有


    任何經驗可循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的前提條件下,完成這個過程將需要一個


    較長的時期。


    列寧在規劃未來的政治製度時,曾滿懷信心地宣布:民主將屬於全體人民群眾,


    「無產階級民主比任何資產階級民主要民主百萬倍;蘇維埃政權比最民主的資產階


    級共和國要民主百萬倍。」他宣布未來的國家政體形式將是議政合一的蘇維埃。蘇


    維埃是全體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政權」,即人民民主的「直接政權」;國體是多


    黨聯合執政製度,參加蘇維埃的各政黨和平競爭、相互監督,由人民自主從中選擇


    執政黨,並堅持由最近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上多數黨派掌握政權的原則。在這裏列


    寧精心設計了一個多黨聯合參政、議政、執政,以蘇維埃為最高權力機構的政治體


    製,不難看出列寧吸取了資產階級多黨製的優點,然而又強調由廣大人民自主選擇


    執政黨,從而防止了資產階級民主政體的狹隘性和虛偽性。但遺憾的是,蘇聯的政


    治發展最終違背了列寧的初衷,最終形成了缺乏民主的史達林政治體製。史達林體


    製最大的弊端就是高度集權和缺乏民主。在社會生活方麵,史達林主義在許多方麵


    影響了蘇聯人的心理狀態和道德麵貌。在政治生活方麵,官僚主義、個人迷信、宗


    派主義等許多封建的東西得以泛濫。在經濟生活方麵表現為生產管理方式的僵化,


    生產者勞動積極性下降質汙腐化風氣橫行。


    縱觀十月革命後,蘇聯政治體製的形成和發展,有理由說根深蒂固的封建主義


    文化傳統是蘇聯一黨集權製和史達林模式產生的歷史基礎和社會根源。因此布爾什


    維克作為俄國革命最後的普羅米修斯,它的歷史使命是重大和艱巨的,特別是它在


    政治現代化方麵所麵臨的任務更加艱巨。


    七、超越歷史、超越傳統、超越文化


    翻開一部俄國歷史,讓我們將思緒縱向耙梳。如果從9 世紀在東歐平原上出現


    的東斯拉夫人的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算起,到20世紀初,俄羅斯帝國擁有1100


    餘年的歷史。如果從1861年農奴製改革算起,到1917年2 月的俄羅斯帝國的覆亡,


    俄國的現代化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在 1100 餘年的漫長歷史發展過程中,俄


    國經歷了專製製度的盛與衰和農奴製製度的興與廢,經歷了歷史傳統的困頓與徘徊,


    也經歷了現代化的警醒與超越。


    我們在考察了俄國近千年的歷史發展,特別近半個世紀的現代化進程之後,不


    禁掩卷思索。我們看到了什麽呢?我們看到一個民族的興盛,一種文化的誕生;看


    到了黑暗與自封,也看到了光明與奮進。


    歷史文化傳統(或稱傳統文化)對於任何一個民族或國家都是一種歷史遺產。


    它凝結著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記載著人類社會走過的偉大道路,但也


    不可避免地帶有厚重的舊時代。舊製度和舊思想的印跡。一味肯定、因襲文化傳統,


    則會走上因循守舊以至狹隘民族主義的道路,一味否定、排斥文化傳統,則難免跌


    人民族虛無主義的泥沼。每一個走上現代化道路的民族和個體的人在為現代化目標


    奮進努力的同時,都肩負著衝破文化傳統束縛的重任,因為他們不僅要超過傳統,


    而且要超越自身。當然我們並非是提倡對各民族文化傳統採取一概否定的態度,因


    為在這些文化傳統中無不閃爍著人類文明的光輝。對待文化傳統的正確態度應該是


    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科學的態度——「揚棄」,即肯定和繼承文化傳統中的精華和積


    極成分,並且弘揚光大,否定和拋棄文化傳統中的糟粕和消極成分,使古老的文化


    傳統為現代化事業服務。肯定與否定、繼承與拋棄、精華與糟粕、積極與消極,都


    是一對對矛盾關係的統一體,這些關係處理得好,文化傳統即能為現代化提供許多


    有益的東西,促進現代化事業的健康發展,反之,一味因襲舊的傳統、固步自封則


    會阻礙現代化的進程。


    俄國近代歷史發展的事實,充分證明了現代化是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難以逾越


    的發展階段,是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換的必由之路。英國早在17世紀中葉就走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色風暴之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建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建華並收藏紅色風暴之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