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罷?“好男不當兵”成了事實之後,文學也隨之而起變化,從前所寫是兵
役之苦,現在一轉而為兵火之慘,我說有點變,實在乃是大變,換句話說,
簡直是翻了個身,天翻而地覆了也。
中國的兵在什麽時候改徵發為招募,這個我不大明瞭,總之這是一件大
事情,與國計民生有重大的關係,那是無疑的。我們知道,無論怎樣有教化
的民族,一當了兵,拿了武器,到了敵地,總不會怎麽文明的,我們不能想
象中國古時的徵兵的如何比募的好,但募的總要比征的不好,這事似可想像
得到。好男不當兵,此其一。有職業的,安分的,怕死的,都不願幹這個勾
當,那麽隻有和這些相反的人才來投效,原來質地便不純善,招募即是傭雇,
完全是經濟關係,所以利潤多少成為中心問題,一方麵考量勞力與工資的比
例,有時覺得不值得拚命,一方麵如見到有額外利益可得,自然也就難免出
手,此其二。有這幾種原因,其魚肉人民可以說是難怪的,即使不是當然。
清末洪楊的時候,老百姓視“花綠頭”與長毛同類,有時或更過之,有賊過
如梳兵過如篦之說。明末謝在杭的《文海披沙》中雲,“賊本烏合,而復藉
召募無賴之兵擊之,是以賊驅賊也,故寇雖平必困於軍士之擄掠,”亦慨乎
其言之。就現在來說,馮煥章先生的軍隊從前駐在北京的時候名譽很好,因
為兵士的袖子上有一個圓的標識,上書“不擾民”而能實行不擾,故市民歌
頌為世希有。嗚呼,即此可見募兵之能與人民相安為如何不易得了。
老是說中國的募兵不好,恐或為愛國家所不喜聽,或者不如且找外國的
來講講也好。但是不幸,我仿佛聽說現在——至少在國聯的四十國之中用募
兵的除中國以外再沒有第二國了。這頗有點使我為難,可是幸而我還記得歐
洲中世紀時有過什麽康陀帖厄裏(condottieri),多少找到些材料。據說康
陀帖厄裏即一種兵卒受了傭雇替人家打仗的,十四世紀時義大利貴族多雇用
英國浪人,到了十五世紀後都是義國流氓充當了,其職業在打仗,不打時隨
便劫掠鄉村為生,有些頭領也找機會尋出路,如斯福耳劄由此做到密闌公爵。
“因為他們對於所參與的戰爭沒有利害關係,他們的目的並不在解決而反在
延長這戰事,所以他們多行軍,少打真仗,藉以敷衍,又時常變換主顧,圖
得更多的報酬。”這是見於書上的,說的是義大利四五百年前的事,與中國
未必相合,總之可以當作參考。他的第一教訓是這用於內戰很是適宜。但是
書上又接續說道,“這戰爭完全墮落成為一種喜劇,不久就為從嶺外侵入的
異族所戳穿了。”這恐怕隻好算作第二教訓,因為下文更沒有話了。
我至今不知道中國到底是徵兵好呢還是用募兵好,募兵有些缺點如上文
所述,而徵兵又有別的不便,雖不擾民而不易使喚如意。在這時候我讀同鄉
屠君介如所譯拉茲科的《戰中人》,不禁發生感慨,原作既好,譯文亦佳,
這是一部極好的非戰小說,隻可惜來得太早了。中國現在還是募兵,那裏懂
得兵役之苦,中國現在還不是戰,那裏談得到非戰呢。這部書拋到中國社會
裏去,會發生若何反應,我實在不能知道,但是屠君翻譯這部世界名著的勞
力,我們總是應該感謝的。
二十年十一月十三日於北平。
□1931年
11月
13日作
□收入《看雲集》
希臘擬曲序
一九○八年起首學習古希臘語,讀的還是那些克什諾芬(xenophon)的
《行軍記》和柏拉圖(to)的答問,我的目的卻是想要翻譯《新約》,至
少是《四福音書》。我那時也並不是基督教徒,但是從一九○一年後在江南
水師學堂當學生,大約是聽了頭班前輩胡詩廬先生的指點,很看重《聖書》
是好文學,同時又受著楊仁山先生的影響,讀了幾本佛經,特別是《楞嚴》
和《維摩詰》,回頭來看聖經會所出的“文理”譯本,無論如何總覺得不相
稱,雖然聽說這譯文是請縷磐仙史們潤色過的。一麵讀雅典哲人的雅言,有
時又溜到三一書院去旁聽《路加福音》講義,在這時候竟沒有注意到使徒多
是“引車賣漿之徒,”《福音》的文字都是白話(koine),這是很可笑的一
件事。假如感到了這個矛盾,或者我也就停止了學習的工作了罷。
辛亥革命之年,從東京回到鄉間,在中學教書,沒有再用功的機會,不
久又知道聖書的“官話和合譯本”已夠好了,從前的計劃便無形的完全取消。
於是茬苒的二十年就過去了。這期間也有時想到,仿佛感著一種惆悵,覺得
似乎應該做一點什麽翻譯,不要使這三年的功課白費了才好。可是怎麽辦呢?
</br>
役之苦,現在一轉而為兵火之慘,我說有點變,實在乃是大變,換句話說,
簡直是翻了個身,天翻而地覆了也。
中國的兵在什麽時候改徵發為招募,這個我不大明瞭,總之這是一件大
事情,與國計民生有重大的關係,那是無疑的。我們知道,無論怎樣有教化
的民族,一當了兵,拿了武器,到了敵地,總不會怎麽文明的,我們不能想
象中國古時的徵兵的如何比募的好,但募的總要比征的不好,這事似可想像
得到。好男不當兵,此其一。有職業的,安分的,怕死的,都不願幹這個勾
當,那麽隻有和這些相反的人才來投效,原來質地便不純善,招募即是傭雇,
完全是經濟關係,所以利潤多少成為中心問題,一方麵考量勞力與工資的比
例,有時覺得不值得拚命,一方麵如見到有額外利益可得,自然也就難免出
手,此其二。有這幾種原因,其魚肉人民可以說是難怪的,即使不是當然。
清末洪楊的時候,老百姓視“花綠頭”與長毛同類,有時或更過之,有賊過
如梳兵過如篦之說。明末謝在杭的《文海披沙》中雲,“賊本烏合,而復藉
召募無賴之兵擊之,是以賊驅賊也,故寇雖平必困於軍士之擄掠,”亦慨乎
其言之。就現在來說,馮煥章先生的軍隊從前駐在北京的時候名譽很好,因
為兵士的袖子上有一個圓的標識,上書“不擾民”而能實行不擾,故市民歌
頌為世希有。嗚呼,即此可見募兵之能與人民相安為如何不易得了。
老是說中國的募兵不好,恐或為愛國家所不喜聽,或者不如且找外國的
來講講也好。但是不幸,我仿佛聽說現在——至少在國聯的四十國之中用募
兵的除中國以外再沒有第二國了。這頗有點使我為難,可是幸而我還記得歐
洲中世紀時有過什麽康陀帖厄裏(condottieri),多少找到些材料。據說康
陀帖厄裏即一種兵卒受了傭雇替人家打仗的,十四世紀時義大利貴族多雇用
英國浪人,到了十五世紀後都是義國流氓充當了,其職業在打仗,不打時隨
便劫掠鄉村為生,有些頭領也找機會尋出路,如斯福耳劄由此做到密闌公爵。
“因為他們對於所參與的戰爭沒有利害關係,他們的目的並不在解決而反在
延長這戰事,所以他們多行軍,少打真仗,藉以敷衍,又時常變換主顧,圖
得更多的報酬。”這是見於書上的,說的是義大利四五百年前的事,與中國
未必相合,總之可以當作參考。他的第一教訓是這用於內戰很是適宜。但是
書上又接續說道,“這戰爭完全墮落成為一種喜劇,不久就為從嶺外侵入的
異族所戳穿了。”這恐怕隻好算作第二教訓,因為下文更沒有話了。
我至今不知道中國到底是徵兵好呢還是用募兵好,募兵有些缺點如上文
所述,而徵兵又有別的不便,雖不擾民而不易使喚如意。在這時候我讀同鄉
屠君介如所譯拉茲科的《戰中人》,不禁發生感慨,原作既好,譯文亦佳,
這是一部極好的非戰小說,隻可惜來得太早了。中國現在還是募兵,那裏懂
得兵役之苦,中國現在還不是戰,那裏談得到非戰呢。這部書拋到中國社會
裏去,會發生若何反應,我實在不能知道,但是屠君翻譯這部世界名著的勞
力,我們總是應該感謝的。
二十年十一月十三日於北平。
□1931年
11月
13日作
□收入《看雲集》
希臘擬曲序
一九○八年起首學習古希臘語,讀的還是那些克什諾芬(xenophon)的
《行軍記》和柏拉圖(to)的答問,我的目的卻是想要翻譯《新約》,至
少是《四福音書》。我那時也並不是基督教徒,但是從一九○一年後在江南
水師學堂當學生,大約是聽了頭班前輩胡詩廬先生的指點,很看重《聖書》
是好文學,同時又受著楊仁山先生的影響,讀了幾本佛經,特別是《楞嚴》
和《維摩詰》,回頭來看聖經會所出的“文理”譯本,無論如何總覺得不相
稱,雖然聽說這譯文是請縷磐仙史們潤色過的。一麵讀雅典哲人的雅言,有
時又溜到三一書院去旁聽《路加福音》講義,在這時候竟沒有注意到使徒多
是“引車賣漿之徒,”《福音》的文字都是白話(koine),這是很可笑的一
件事。假如感到了這個矛盾,或者我也就停止了學習的工作了罷。
辛亥革命之年,從東京回到鄉間,在中學教書,沒有再用功的機會,不
久又知道聖書的“官話和合譯本”已夠好了,從前的計劃便無形的完全取消。
於是茬苒的二十年就過去了。這期間也有時想到,仿佛感著一種惆悵,覺得
似乎應該做一點什麽翻譯,不要使這三年的功課白費了才好。可是怎麽辦呢?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