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謝剛主跋,明末講日本的書頗不少,惟記日本名物風俗語言文字,則無逾


    是書之詳矣。


    案卷三有歌謠三十九首,卷五中有山歌十二首,中國介紹日本詩歌恐當


    以此為最早。原書刊行年未詳,若以萬曆中年計算,正當豐臣秀吉時代,較


    隆達百首或尚在前也。


    歌謠首列原文,再注讀法即對音,釋音即譯語,末為切意即是意譯,惜


    多謬誤,今錄其三十七於後,題曰《武藏無山》:


    木索失那外,


    紫氣那一而別紀,


    陽脈木乃失,


    骨薩搖裏一迭鐵,


    骨薩尼個所一而。


    (武藏山,


    無山島,


    月出出野草,


    月入入野草。)


    案原意雲,武藏野無有月亮可入的由,出從草裏出,入便向草裏入。卷四分


    天文等五十四項,列記語言,對音之外並注平假名,亦多不確,頗有《英語


    入門》之概,閱之亦可發笑,可見古今人情相去不遠。卷二記風俗亦未免多


    耳食,或是根據華商所談,故非是直接見聞也。


    村瀨栲亭著《藝苑日涉》卷六“民間歲節上”,凡引用《全浙兵製》日


    本風俗記三處,今悉見此書“時令”項下,《全浙兵製》不知何書,或其中


    風俗記即以此第三卷充之耶。所引第一節雲,“新正名曰少完之,以正字呼


    為少音,完之即月也。朔日賀歲,從尊至卑,禮節如口雲紅麵的倒,乃陽光


    普照之言,千首萬世乃千春萬歲,華蓋華蓋蓋長此少年,乃通國俗語也。”


    栲亭注曰。“熙按,寄譯通言,不過影響,明人雖頗通曉我邦事,猶尚訛謬


    如此,譯北狄西竺之言,亦可以類推耳。聊錄以備搜覽。”此處批評甚是,


    記述異地風俗者不可不注意,大抵須有科學之真,文學之美,始能有濟,必


    不得已而去,文章或可不講,惟趣味仍不可少,蓋如此則記錄乃有品格,說


    到底亦還是屬於美的領分者也。


    □1940年


    10月


    22日刊《庸報》,署名知堂


    □收入《藥堂語錄》


    元元唱和集


    前回在一篇關於朱舜水的文章裏,引用《先哲叢談》,牽連的說到陳元


    贇。據芳賀矢一的《日本漢文學史》,今關天彭的《日本流寓之明末諸士》,


    小畑利三郎的《淮王常清與陳元贇之諸研究》,查出陳氏的生平約略如下;


    陳元贇,字義都,別號既白由人,又稱菊秀軒,浙江杭州人,生於萬曆十五


    年。天啟元年與沈茂人共隨單翔鳳至日本京都,持福建總兵公文,來議倭寇


    事,留三月餘,不得要領而回,曾與林羅由唱和,見羅由集中。歸國後應會


    試不第,崇禎十一年再至日本,遂留住不去,其後為尾張藩主毛利義直客,


    居於名古屋,與詩僧元政相識,作詩唱酬,著有《元元唱和集》,二人詩各


    一卷。寬文十一年(清康熙十年)卒,年八十五年。元贇多才技,能拳術,


    知建築及製陶,均傳於日本,又名古屋有茶食曰板元贇,亦其所創製也。他


    在日本的影響,與朱舜水的不同,大抵不在學術方麵,我覺得一塊點心的流


    傳,實在要比一卷書還有意味,不過這裏也還隻是且談談他的詩文耳。


    元贇著有《老子通考》四冊,隻在圖書館看到,我所有的隻是一部兩冊


    的《元元唱和集》。集內元政、元贇詩各一卷,二人互為序,題寬文二年,


    次年刊行,即西曆一六六三年。我這一部新從名古屋買來,舊敝多蟲蛀,末


    葉有墨筆題記二行雲:此書上下二冊,以清酒一升,從僧貞中易得。貞中不


    知是何時人,蓋亦是風雅和尚,配得讀元政詩者,唯清酒時價一升值至十元,


    亦已大不廉矣。《先哲叢談》卷二紀元贇能嫻此邦語,故常不用唐語,引元


    政詩。今案原詩悉見《唱和集》中,其一人無世事交常談,客慣方言談每諧,


    原題雲《謝元贇翁來訪》,其二為《送元贇老人之尾陽詩》十首之三,全詩


    凡五韻,今錄於下:


    “邂逅遇尾城,至今已四載。今年會洛陽,來往勞孤拐。清談無點俗,


    相忘如癡ɑ。君能言和語,鄉音舌尚在,久狎十知九,旁人猶未解。”元贇


    和詩,其一雲公是道安能說法,我非曼倩好詼諧,尚有意趣。其二末四句雲:


    “方言不須譯,卻有穎舌在。坐久笑相視,眉語神自解。”有如角觝,


    工力便不能相敵。蓋元政受五山文學的流派,自有灑脫之趣,元贇則乙榜出


    身,猶多縶縛,二人雖同是景仰袁中郎者,其造就自不免有異也。《唱和集》


    中元政《送元贇之尾陽》十詩,有小序雲係用袁石公《別陶石簣》韻,文中


    說明其緣起雲:


    “餘嚐暇日與元贇老人共閱近代文士雷何思、鍾伯敬、徐文長等集,特


    愛袁中郎之靈心巧發,不藉古人,自為詩為文焉。今茲九月之初,既夜正長


    而風遽冷,寂寂不睡,燈下擁被,獨閱石公之集,讀至別石簣詩,忽感近日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