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一種。據鷗外的兄弟潤三郎著《森林太郎傳》上說,在《蛙》以後刊


    行的書有《山房劄記》、《天保物語》等二三種,都是傳記文學,隻有一冊


    斯忒林堡的《卑立幹》是戲劇譯本,到了大正十一年隨即去世,年六十一。


    我讀這篇短序,覺得很好玩的是著者所表示的對於文壇的憤慨。明治四


    十年代自然主義的文學風靡一時,凡非自然主義的幾乎全被排斥,鷗外挨罵


    最甚,雖然夏目漱石也同樣是非自然派,不知怎地我卻隻記得他在罵人而少


    被人罵。那時我們愛談莫泊三左拉,所以對於日本的自然主義自然也很贊成


    的,但是議論如“露骨的描寫”等雖說得好,創作多而不精,這大約是模仿


    之弊病也未可知,除《棉被》外我也不曾多讀,平常讀的書卻很矛盾地多是


    鷗外漱石之流。祖師田山花袋後來也轉變了,寫實的《田舍教師》我讀了還


    喜歡,以後似乎又歸了佛教什麽派,我就簡直不瞭然了。文壇上風氣雖已變


    換,可是罵鷗外似乎已成了習慣,直到他死時還有“新潮社”的中村武羅夫


    謾罵一陣,正如坪內逍遙死後有“文藝春秋社”的菊池寬的謾罵一樣。為什


    麽呢?大約總是為了他們不能跟了青年跑的緣故吧。其實叫老年跟了青年跑


    這是一件很不聰明的事。野蠻民族裏老人的處分方法有二,一是殺了煮來吃,


    一是幫同婦稚留守山寨,在壯士出去戰征的時候。叫他們去同青年一起跑,


    結果是氣喘籲籲地兩條老腿不聽命,反遲誤青年的路程,抬了走做傀儡呢,


    也隻好嚇唬鄉下小孩,總之都非所以“敬老”之道。老年人自有他的時光與


    地位,讓他去坐在門口太陽下,搓繩打草鞋,看管小雞鴨小兒,風雅的還可


    以看板畫寫魏碑,不要硬叫子媳孝敬以妨礙他們的工作,那就好了。有些本


    來能夠寫寫小說戲曲的,當初不要名利所以可能自由說話,後來把握住了一


    種主義,文藝的理論與政策弄得頭頭是道了,創作便永遠再也寫不出來,這


    是常見的事實,也是一個很可怕的教訓。日本的自然主義信徒也可算是前車


    之鑑,雖然比中國成績總要好點。把靈魂賣給魔鬼的,據說成了沒有影子的


    人,把靈魂獻給上帝的,反正也相差無幾。不相信靈魂的人庶幾站得住了,


    因為沒有可賣的,可以站在外邊,雖然罵終是難免。鷗外是業醫的,又喜歡


    弄文學,所以自稱兩棲生活,不過這也正是他的強處,假如他專靠文學為生,


    那便非跟了人家跑不可,如不投靠“新潮社”也須得去鑽“博文館”矣。章


    太炎先生曾經勸人不要即以學問為其職業,真真是懂得東方情事者也。


    (二十四年四月)


    □1935年


    4月


    24日刊《華北日報》,署名“不知”


    □收入《苦茶隨筆》


    東京散策記


    前幾天從東京舊書店買到一本書,覺得非常喜歡,雖然原來隻是很普通


    的一卷隨筆。這是永井荷風所著的《日和下馱》,一名《東京散策記》,內


    共十一篇,從大正三年夏起陸續在《三田文學》月刊上發表,次年冬印成單


    行本,以後收入《明治大正文學全集》及《春陽堂文庫》中,現在極容易買


    到的。但是我所得的乃是初板原本,雖然那兩種翻印本我也都有,文章也已


    讀過,不知怎的卻總覺得原本可喜。鉛印洋紙的舊書本來難得有什麽可愛處,


    有十七幅膠板的插畫也不見得可作為理由,勉強說來隻是書品好罷。此外或


    者還有一點感情的關係,這比別的理由都重要,便是一點兒故舊之誼,改訂


    縮印的書雖然看了便利,卻缺少一種親密的感覺。說讀書要講究這些未免是


    奢侈,那也可以說,不過這又與玩古董的買舊書不同,因為我們既不要宋本


    或季滄葦的印,也不能出大價錢也。《日和下馱》出板於大正四年(一九一


    五),正是二十年前,絕板已久,所以成了珍本,定價金一圓,現在卻加了


    一倍,幸而近來匯兌頗低,隻要銀一元半就成了。


    永井荷風最初以小說得名,但小說我是不大喜歡的,我讀荷風的作品大


    抵都是散文筆記,如《荷風雜稿》《荷風隨筆》,《下穀叢話》,《日和下


    馱》與《江戶藝術論》等。《下穀叢話》是森鷗外的《伊澤蘭軒傳》一派的


    傳記文學,講他的外祖父鷲津毅堂的一生以及他同時的師友,我讀了很感興


    趣,其第十九章中引有大沼枕山的絕句,我還因此去搜求了《枕山詩鈔》來


    讀。隨筆各篇都有很好的文章,我所最喜歡的卻是《日和下馱》。《日和下


    馱》這部書如副題所示是東京市中散步的記事,內分日和下馱,淫祠,樹,


    地圖,寺,水附渡船,露地,閑地,崖,阪,夕陽附富士眺望等十一篇。“日


    和下馱”(hiyori-geta)本是木屐之一種,意雲晴天屐,普通的木屐兩齒幅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