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隻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這卻正是現實。特別的光明與黑暗固然也
是現實之一部,但這盡可以不去寫他,倘若自己不曾感到欲寫的必要,更不
必說如沒有這種經驗。文學不是實錄,乃是一個夢:夢並不是醒生活的複寫,
然而離開了醒生活夢也就沒有了材料,無論所做的是反應的或是滿願的夢。
馮君所寫多是鄉村的兒女翁媼的事,這便因為他所見的人生是這一部分,—
—其實這一部分未始不足以代表全體:一個失戀的姑娘之沉默的受苦未必比
蓬髮薰香,著小蠻靴,胸前掛雞心寶石的女郎因為相思而長籲短嘆,尋死覓
活,為不悲哀,或沒有意思。將來著者人生的經驗逐漸進展,他的藝術也自
然會有變化,我們此刻當然應以著者所願意給我們看的為滿足,不好要求他
怎樣地照我們的意思改作,雖然愛看不愛看是我們的自由。
馮君著作的獨立的精神也是我所佩服的一點。他三四年來專心創作,沿
著一條路前進,發展他平淡樸訥的作風,這是很可喜的。有弗羅倍耳那樣的
好先生,別林斯奇那樣的好批評家,的確值得也是應該聽從的,但在中國哪
裏有這些人;你要去找他們,他不是叫你拿香泥塑一尊女菩薩,便叫你去數
天上的星,結果是筋疲力盡地住手,假如是聰明一點。馮君從中外文學裏涵
養他的趣味,一麵獨自走他的路,這雖然寂寞一點,卻是最確實的走法,我
希望他這樣可以走到比此刻的更是獨殊的他自己的藝術之大道上去。
這種叢書,向來都是沒有別人的序的,但在一年多前我就答應馮君,出
小說集時給做一篇序,所以現在不得不寫一篇。這隻代表我個人的意見,並
不是什麽批評。我是認識馮君,並且喜歡他的作品的,所以說的不免有點偏,
倘若當作批評去看,那就有點像“戲台裏喝彩”式的普通評論,不是我的本
意了。
一九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於北京。
□1925年
10月刊《語絲》48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談龍集》
歌謠與婦女序
歌謠的研究與神話傳說一樣有好幾方麵。這都是有長遠的歷史而現在流
傳於民間的,所以具有一種特異的性質,即是,他可以說是原始文學的遺蹟,
也是現代民眾文學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從那裏去考查餘留著的蠻風古俗,一
麵也可看出民間兒女的心情,家庭社會中種種情狀,作風俗調查的資料。有
些有考據癖的朋友,把歌謠傳說的抄本堆在書桌上,拉長了麵孔一篇篇的推
究,要在裏邊尋出高尚雅潔的文章的祖宗,或是找出吃人妻獸拜樹迎蛇等荒
唐的跡象,寫成一篇文論,於文化史的研究上放一道光明,這是一種辦法,
是我所極尊重的。或者有人拿去當《詩經》讀,說這是上好的情詩,並且看
出許多別的好處來,我雖然未必是屬於這一派,但覺得這種辦法也是別有意
思。在這二者之外,或不如說二者之間,還有一種折中的方法,從歌謠這文
藝品中看出社會的意義來,實益與趣味兩麵都能顧到,在中國此刻歌謠研究
剛才開始的時候,這類通俗的辦法似乎是最為適當而且切要。
劉經庵君所編的《歌謠與婦女》可以說是第三類的代表著作。我知道劉
君最初是在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那時他在衛輝,寄來幾百首的河北歌謠,
都是他自己採集的,後來在燕京大學才和他會見。劉君努力於歌謠採集事業,
也並熱心於研究,《歌謠與婦女》即是成績之一。他的辦法是聚集各處關於
婦女生活的歌謠,分別部類,加以解說,想從這民間風詩中間看出婦女在家
庭社會中的地位,以及她們個人身上的苦樂。這是一部歌謠選集,但也是一
部婦女生活詩史,可以知道過去和現在的情形——與將來的婦女運動的方
向。中國婦女向來不但沒有經濟政治上的權利,便是個人種種的自由也沒有,
不能得到男子所有的幾分,而男子自己實在也還過著奴隸的生活,至於所謂
愛的權利在女子自然更不必說了。但是這種不平不滿,事實上雖然還少有人
出來抗爭,在抒情的歌謠上卻是處處無心的流露,翻開書來即可明瞭的看出,
就是末後的一種要求我覺得在歌謠唱本裏也頗直率的表示著;這是很可注意
的事,倘若有人專來研究這一項,我相信也可成就一本很有趣味更是很有意
思的著作。
北京大學搜集歌謠已有六七年了,因為沒有宣傳機關,知道的人很少,
寄稿也就不多,到了《歌謠周刊》出後,這才有些成績。劉君這部書出去,
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研究的興趣,於文化與婦女諸問題外更注目於歌謠,使我
們的歌謠傳說搜集的事業得些助力,能有較好的成就,那是我最大的喜悅了。
一九二五年十月五日,於北京,周作人記。
</br>
是現實之一部,但這盡可以不去寫他,倘若自己不曾感到欲寫的必要,更不
必說如沒有這種經驗。文學不是實錄,乃是一個夢:夢並不是醒生活的複寫,
然而離開了醒生活夢也就沒有了材料,無論所做的是反應的或是滿願的夢。
馮君所寫多是鄉村的兒女翁媼的事,這便因為他所見的人生是這一部分,—
—其實這一部分未始不足以代表全體:一個失戀的姑娘之沉默的受苦未必比
蓬髮薰香,著小蠻靴,胸前掛雞心寶石的女郎因為相思而長籲短嘆,尋死覓
活,為不悲哀,或沒有意思。將來著者人生的經驗逐漸進展,他的藝術也自
然會有變化,我們此刻當然應以著者所願意給我們看的為滿足,不好要求他
怎樣地照我們的意思改作,雖然愛看不愛看是我們的自由。
馮君著作的獨立的精神也是我所佩服的一點。他三四年來專心創作,沿
著一條路前進,發展他平淡樸訥的作風,這是很可喜的。有弗羅倍耳那樣的
好先生,別林斯奇那樣的好批評家,的確值得也是應該聽從的,但在中國哪
裏有這些人;你要去找他們,他不是叫你拿香泥塑一尊女菩薩,便叫你去數
天上的星,結果是筋疲力盡地住手,假如是聰明一點。馮君從中外文學裏涵
養他的趣味,一麵獨自走他的路,這雖然寂寞一點,卻是最確實的走法,我
希望他這樣可以走到比此刻的更是獨殊的他自己的藝術之大道上去。
這種叢書,向來都是沒有別人的序的,但在一年多前我就答應馮君,出
小說集時給做一篇序,所以現在不得不寫一篇。這隻代表我個人的意見,並
不是什麽批評。我是認識馮君,並且喜歡他的作品的,所以說的不免有點偏,
倘若當作批評去看,那就有點像“戲台裏喝彩”式的普通評論,不是我的本
意了。
一九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於北京。
□1925年
10月刊《語絲》48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談龍集》
歌謠與婦女序
歌謠的研究與神話傳說一樣有好幾方麵。這都是有長遠的歷史而現在流
傳於民間的,所以具有一種特異的性質,即是,他可以說是原始文學的遺蹟,
也是現代民眾文學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從那裏去考查餘留著的蠻風古俗,一
麵也可看出民間兒女的心情,家庭社會中種種情狀,作風俗調查的資料。有
些有考據癖的朋友,把歌謠傳說的抄本堆在書桌上,拉長了麵孔一篇篇的推
究,要在裏邊尋出高尚雅潔的文章的祖宗,或是找出吃人妻獸拜樹迎蛇等荒
唐的跡象,寫成一篇文論,於文化史的研究上放一道光明,這是一種辦法,
是我所極尊重的。或者有人拿去當《詩經》讀,說這是上好的情詩,並且看
出許多別的好處來,我雖然未必是屬於這一派,但覺得這種辦法也是別有意
思。在這二者之外,或不如說二者之間,還有一種折中的方法,從歌謠這文
藝品中看出社會的意義來,實益與趣味兩麵都能顧到,在中國此刻歌謠研究
剛才開始的時候,這類通俗的辦法似乎是最為適當而且切要。
劉經庵君所編的《歌謠與婦女》可以說是第三類的代表著作。我知道劉
君最初是在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那時他在衛輝,寄來幾百首的河北歌謠,
都是他自己採集的,後來在燕京大學才和他會見。劉君努力於歌謠採集事業,
也並熱心於研究,《歌謠與婦女》即是成績之一。他的辦法是聚集各處關於
婦女生活的歌謠,分別部類,加以解說,想從這民間風詩中間看出婦女在家
庭社會中的地位,以及她們個人身上的苦樂。這是一部歌謠選集,但也是一
部婦女生活詩史,可以知道過去和現在的情形——與將來的婦女運動的方
向。中國婦女向來不但沒有經濟政治上的權利,便是個人種種的自由也沒有,
不能得到男子所有的幾分,而男子自己實在也還過著奴隸的生活,至於所謂
愛的權利在女子自然更不必說了。但是這種不平不滿,事實上雖然還少有人
出來抗爭,在抒情的歌謠上卻是處處無心的流露,翻開書來即可明瞭的看出,
就是末後的一種要求我覺得在歌謠唱本裏也頗直率的表示著;這是很可注意
的事,倘若有人專來研究這一項,我相信也可成就一本很有趣味更是很有意
思的著作。
北京大學搜集歌謠已有六七年了,因為沒有宣傳機關,知道的人很少,
寄稿也就不多,到了《歌謠周刊》出後,這才有些成績。劉君這部書出去,
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研究的興趣,於文化與婦女諸問題外更注目於歌謠,使我
們的歌謠傳說搜集的事業得些助力,能有較好的成就,那是我最大的喜悅了。
一九二五年十月五日,於北京,周作人記。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