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但我想還不如綜括的說,這集內所描寫是青年的現代的苦悶,似乎更


    為確實。生的意誌與現實之衝突,是這一切苦悶的基本;人不滿足於現實,


    而復不肯遁於空虛,仍就這堅冷的現實之中,尋求其不可得的快樂與幸福。


    現代人的悲哀與傳奇時代的不同者即在於此。理想與實社會的衝突當然也是


    苦悶之一,但我相信他未必能完全獨立,所以《南歸》的主人公的沒落與《沉


    淪》的主人公的憂鬱病終究還是一物,著者在這個描寫上實在是很成功了。


    所謂靈肉的衝突原隻是說情慾與迫壓的對抗,並不含有批判的意思,以為靈


    優而肉劣;老實說來超凡入聖的思想倒反於我們凡夫覺得稍遠了,難得十分


    理解,譬如中古詩裏的“柏拉圖的愛”,我們如不將他解作性的崇拜,便不


    免要疑是自欺的飾詞。我們賞鑒這部小說的藝術地寫出這個衝突,並不要他


    指點出那一麵的勝利與其寓意。他的價值在於非意識的展覽自己,藝術地寫


    出升化的色情,這也就是直摯與普遍的所在。至於所謂猥褻部分,未必損傷


    文學的價值;即使或者有人說不免太有東方氣,但我以為倘在著者覺得非如


    此不能表現他的氣分,那麽當然沒有可以反對的地方。但在《留東外史》,


    其價值本來隻足與《九尾龜》相比,卻不能援這個例,因為那些描寫顯然是


    附屬的,沒有重要的意義,而且態度也是不誠實的。《留東外史》終是一部


    “說書”,而《沉淪》卻是一件藝術的作品。


    我臨末要鄭重的聲明,《沉淪》是一件藝術的作品,但他是“受戒者的


    文學”(literaturefortheinitiated),而非一般人的讀物。有人批評波特


    來耳的詩說:“他的幻景是黑而可怖的。他的著作的大部分頗不適合於少年


    與蒙昧者的誦讀,但是明智的讀者卻能從這詩裏得到真正希有的力。”這幾


    句話正可以移用在這裏。在已經受過人生的密戒,有他的光與影的性的生活


    的人,自能從這些書裏得到希有的力,但是對於正需要性的教育的“兒童”


    們卻是極不適合的。還有那些不知道人生的嚴肅的人們也沒有誦讀的資格,


    他們會把阿片去當飯吃的。關於這一層區別,我願讀者特別注意。著者曾說:


    “不曾在日本住過的人,未必能知這書的真價。對於文藝無真摯的態度的人,


    沒有批評這書的價值。”我這些空泛的閑話當然算不得批評,不過我不願意


    人家憑了道德的名來批判文藝,所以略述個人的意見以供參考,至於這書的


    真價,大家知道的大約很多,也不必再要我來多說了。


    □1922年


    3月


    26日刊《晨報副鐫》,暑名仲密


    □收入《自己的園地》


    介紹小詩集湖畔


    《湖釁》是汪靜之君等四個人自費出版的詩集。這四個人的詩在本附刊


    上也曾經發表過好些,看過的人大約自然知道,不用我來批評好歹。我在這


    裏隻說這一句話:他們的是青年人的詩;許多事物映在他們的眼裏,往往結


    成新鮮的印象,我們過了三十歲的人所承受不到的新的感覺,在詩裏流露出


    來,這是我所時常注目的一點。


    我寫這幾句話,或者似乎有廣告的嫌疑,因為他們寄了一百本來,叫我


    替他們在北京找個寄售的地方,——我現在便託了北大出版部和新知書社寄


    售,南城方麵本來也想找一處,在為沒有認得的人,所以隻好作罷了。至於


    廣告這一層,我想也沒有什麽要緊;即使是自己的著作,隻要自信還有一點


    價值,便是自畫自贊,在或一範圍內也是人情之所容許的罷。


    □1922年


    5月


    18日刊《晨報副鐫》,署名仲密


    □未收入自編文集


    讀野鴿的話


    李勛剛君的《野鴿的話》出板了,我重讀了一遍,略有一點感想,便寫


    了下來。


    這種單行小冊子的刊行,我以為是極好的,於新文學的前途很有好處。


    藝術運動的進行,如隻靠性質夾雜或以營業為主的雜誌去主持,成績總不能


    很好,唯有純粹的同人雜誌最為有望,能夠有個雜誌固然更好了。我希望這


    小冊子是將來文藝界裏許多“孤軍”的先鋒。


    《野鴿的話》誠如友人


    x君所說是“質勝於文”,因為裏邊不免稍有不


    很圓熟的古語摻入,似乎有久調和的地方,但是從全體上說來這種樸實真切


    而有重量的文章頗有動人的力,自然的有一種清新的活氣。我們自己做文章


    或看別人著作的時候,常覺得有些衰弱庸熟的文句纏繞筆端,擺脫不去,仿


    佛感到吃著肥皂的味道,因此見了青年似的文章不由的不生歆羨了。


    著者在這一篇裏寄寓他的人生哲學,但文學的趣味還不曾被教訓所壓


    倒,而且率直的抒寫,不假什麽矯揉雕琢,沒有那些教訓文學的缺點。要說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