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亦不少,且其著書目的全為兒童,與《鄂宰四種》中念念不忘後生初學相


    同,此意甚可感,亦實希有可貴。清朝幹嘉以後國學大師輩出,但其所經營


    者本是名山事業,殆無意為小學生預備入門梯階,故至今《說文》仍為難讀


    之書,所謂“小學”終非大人不能去翻看第一頁也。王菉友於文字學想到童


    蒙求我,雖是草創之作,歷整整百年,還須推獨步,思之可尊重,亦令後人


    愧恧耳。蒯氏“廣義”作於光緒辛醜,已是六十餘年後矣,卻殊不足觀,可


    知此事甚難,願力與識力如不相副,亦是徒爾。佛說因緣,疑此中正亦有之,


    末法難挽,大士不出,吾輩乏力梵誌坐樹下慨嘆彌日,復何補也。


    □1939年


    4月


    13日刊《實報》,署名藥堂


    □收入《書房一角》


    新文字蒙求


    晚清時代的學者裏麵有好些是我所佩服的人,現在隻說某一方麵的共有


    兩個,這便是王菉友與張香濤。或者要有人覺得奇怪,此二人有點列舉得不


    倫不類,這批評也頗有理,假如我們認為那是《說文釋例》的與《勸學篇》


    的作者。不過我這裏的看法稍有不同,我把他們的《書目答問》《輶軒語》


    與《文字蒙求》《教童子法》相提並論,其間自然可以有一種連繫,共通的


    特色是肯為後生初學指點說法,我所佩服的便是這一點。兩三年前寫《看書


    偶記》曾約略說及,《讀輶軒語》中有雲:


    “《復堂日記》卷三庚辰年下有一條雲,閱《輶軒語》,不必窮高極深,


    要為一字千金,可謂知言。六十年來世事變更,乃竟不見有更新的學術指南


    書,平易誠摯,足與抗衡者,念之增慨。”又《讀文字蒙求》中雲:


    “清朝幹嘉以後國學大師輩出,但其所經營者本是名山事業,殆無意為


    小學生預備入門梯階,故至今《說文》仍為難讀之書,所謂小學,終非大人


    不能去翻看第一葉也。王菉友於文字學上想到童蒙求我,雖是草創之書,歷


    整整百年,還須推獨步,思之可尊重,亦令後人愧恧耳。”我常這樣想,現


    代的學者太是小乘的了,平常在研究所埋頭用功,苦心著書,本是很好的事,


    但其目的差不多就是寫自己的博士論文,隻要有驚人的新發明,即使轉入牛


    角灣去也無妨礙,這正是聲聞乘的行為,至多是得到阿羅漢果,還仍是個自


    了漢罷了。大乘菩薩的眾生無邊誓願度固然不容易做到,但是這樣態度卻是


    學者所應有的,自己辛苦的得聞半偈,便當想念有些人無緣聞法,要怎樣幫


    助他們才好。學者為青年人設想,寧可耽誤了自己的修行,分出點功夫來寫


    入門的書,此正是法施功德,可以與濟貧相比,即使隻是戔戔小書,而中含


    大慈悲心則無有殊異。可惜的是這種人太少,好容易有了一個,後邊就接不


    上,我們小時候見到《書目答問》,這是如何的重寶呢,指引我們審擇買書,


    賽過有良師益友,可是眼看四十個年頭過去了,還隻是那一部書,近來範希


    曾始有《補正》,未能算是新作,這與《文字蒙求》之後隻有蒯禮卿的《廣


    義》一樣。王菉友原書本來也是根據《說文》,但其中改變舊說、自出新意


    的地方亦所在多有,《廣義》於此等處卻重引前說,或涉及陰陽五行,悉與


    本文乖違,未免可笑。如月、巾下原文雲:


    “以上二字各有象形,不必謂之從冂也。”《廣義》乃一一引《說文》,


    雲“從冂,二其飾也”,又雲,“從冂,丨象係也”。卷首第一字為日字,


    原文雲:


    “日中有黑影,初無定在,即所謂三足烏者也。”是完全以象形解釋,


    《廣義》則加以玄學的說明雲:


    “太陽之精不虧,故從□,一以象形。中央之一,古文乙字之變。陽中


    有陰,故日中有黑影,如離卦然。”此種說法以談文字,既未必高明,持予


    童蒙,更難領受矣。


    上文所說張王二君的四種書,現在都很需要,因為是啟蒙的或是初學工


    具書,缺少這些,則學問不易發達,雖有專門家亦隻是為學界做裝飾而已。


    不過我們所要的乃是新作,並非單是增訂或註疏之類。例如“新書目答問”


    的內容,應當於《書目答問》之上加上《郘亭知見傳本書目》與《販書偶記》


    的分子,使讀者一檢即得,能知是書之刻本異同優劣,可以不合於大師之家


    法,總須適於學子之實用。至於“新文字蒙求”,也用同樣的方針,參加古


    今中外的材料,不必定想把文字學的精義傳授給人,至少能引起青年人對於


    漢字的一點興趣,就很好了。王氏自述中雲:


    雪堂謂筠曰,人之不識字也,病於不能分。苟能分一字為數字,則


    點畫必不可以增減,且易記而難忘矣。苟於童蒙時先令知某為象形,某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