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十一日晨風雨晦冥中,坐舊苦雨齋東窗下記。庭院中水已沒階,


    有巨蛙鳴聲出自草裏,忽斷忽續也。


    □1938年


    7月


    6日刊《北平晨報》,暑名藥堂


    □收入《書房一角》


    讀泊宅編


    《泊宅編》卷上有一則雲:


    宗澤,婺州農家子,登進士科,任館陶尉,凡獲逃軍即殺之,邑境


    為之無盜。時呂大資惠卿帥大名,聞其舉職,因召與語,仍薦之,且誡


    曰,此雖警盜賊之一策,恨子未閱佛書,人命難得,安可輕殺,況國有


    常刑乎。澤靖康中為副元帥,後尹開封卒。


    《四庫提要》乃議之曰,至宗澤乃其鄉裏,而徽宗時功名未盛,故勺頗譏其


    好殺,則是非未必盡允。案原文明係澤做了副元帥開封府尹後所說的話,而


    《提要》乃以為在其功名未盛時,故施輕詆,可笑甚矣,此無他,亦隻是要


    統製思想耳。宗嶽諸公既奉為偶像,便不能再說,即記其從前好殺好掠,亦


    是是非未允了。這裏更有感觸的,乃是勝殘止殺還得求之於佛書,讀聖賢書,


    登進士科,而尚不能知人命之重,念之鬱鬱不快者久之。(六月八日記)


    □1938年


    7月


    15日刊《北平晨報》,署名藥堂


    □收入《書房一角》


    記海瑞印文


    偶讀《論印絕句》,查藥師詩有注雲


    海忠介公印,以泥為之,略鍛以火,文日司風化之官。觀之覺忠介


    嚴氣正性,肅然於前。見周櫟園《印人傳》。


    餘平日最不喜海瑞,以其非人情也。此輩實即是酷吏,而因緣以為名,可畏


    更甚。觀印語,其肺肝如見,我不知道風化如何司,豈不將如戴東原所雲以


    理殺人乎。姚叔祥《見隻編》卷上雲:


    海忠介有五歲女,方啖餌,忠介問餌從誰與,女答曰,僮某。忠介


    怒曰,女子豈容漫受僮餌,非吾女也,能即餓死,方稱吾女。此女即涕


    泣不飲啖,家人百計進食,卒拒之,七日而死。餘謂非忠介不生此女。


    周櫟園《書影》卷九所記與此同。餘讀之而毛戴。海瑞不足責矣,獨不知後


    世嘖嘖稱道之者何心,若律以自然之道,殆皆虎豹不若者也。(六月八日,


    知堂書)


    □1938年


    7月


    15日刊《北平晨報》,暑名藥堂


    □收入《書房一角》


    白石詩詞題記


    《白石詩詞集》,寒齋有四印齋王氏,榆園許氏,野水閑鷗館倪氏,涵


    芬樓影印陸氏各本,同出一源。此外有一本,詩詞各止一卷,末有跋,署康


    熙甲午秋禊日玉幾山人陳撰書。同時別得一本,原板後印,前有序署雍正丁


    未四月,歙陔華洪正治書,陳跋末康熙甲午雲雲十四字,則改刻為:


    陔華先生服奇道古,雅喜是編,愛為開雕,冀垂永久,蓋其表章之


    功匪細也。丁未清和,錢塘陳撰玉幾書。


    蓋陳本係原刊,其後十數年板歸洪氏,乃改竄舊跋,未免可笑。其實玉幾山


    人與陔華先生實在有何情分,亦尚不可知也。洪氏刊有《證人堂人譜》二冊,


    甚精好,序署雍正丙午,正是前一年事,而白石詩詞乃如此苟且,奇矣。況


    周儀《香東漫筆》卷一,列記所藏白石集,有歙洪正治本,無陳撰名字,四


    印齋榆園各刻亦隻舉洪本,然則悉未曾見玉幾山人原本耶。此一冊有康熙甲


    午跋者,雖經裁截改訂,書品不佳,蓋亦難得而可寶矣。


    (六月十五日)


    □1938年


    7月


    15日刊《北平晨報》,署名藥堂


    □收入《書房一角》


    關於南浦秋波錄


    得《南浦秋波錄》抄本四冊,分為紀由、宅裏記、習俗記、歲時記、瑣


    事記、紀人各篇,文筆既佳,亦頗有見解,在此類書中不可多得。題曰華胥


    大夫著,謝枚如在《賭棋山莊詩集》中有《〈南浦秋波錄〉題後》六首,自


    注雲,是錄張亨甫所著,蓋述台江冶遊之事。亨甫又著有《金台殘淚記》三


    卷,今收入《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第一輯中,據我看去殊不及《秋波錄》,


    蓋文情實不足,不盡由於鄙人惡男倡之偏見也。《秋波錄》所記習俗瑣事多


    可備考究,文字簡潔,又殊有見地,如“習俗記”中所雲:


    諸姬皆不纏足。(原注雲,案纏足或以為始於六朝,始於中唐,始


    於齊東昏,始於李後主,其說不一,然前明被選入宮之女尚解去足紈,


    別作宮樣,可知不纏足原雅裝也。)所穿屨,牆縱不過四寸,橫不過二


    寸,底高不過二寸,長不過三寸,前斜後削,行裊娜以自媚,視燕齊吳


    越纏而不纖,飾為假腳者,覺美觀矣。


    嚐閱崔東壁《讀風偶識》,見卷二“伯兮”章下有雲:


    古之婦女膏沐而已,膏沐以為夫容而已。秦漢以來始有脂粉,唐人


    尤以為重,宋元之際加以纏足,而天真幾不復存矣。


    一談冶遊,一講經學,而此處意見甚相似,覺得很有意思。謝在杭著《文海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