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他的支配,不論寫古文白話都是如此,隻要稍為留心,便可隨時隨地看出


    新策論來。在這時候如要參考資料以備印證,《東萊博議》自然是最好的,


    其次才是《古文觀止》。試帖詩與八股文不會復活的了,這很可以樂觀,策


    論或史論就實在沒有辦法,土八股之後有洋八股或者還有什麽別的八股出


    來,我相信一定都是這東西的變種,蓋其本根深矣。


    我寫這篇小文,並不是想對於世道人心有什麽裨益,吾力之為微正如帝


    力之大,如盂德斯鳩所說,實在我是一點沒有辦法。傅青主《書成弘文後》


    雲:“仔細想來,便此技到絕頂,要他何用?文事武備,暗暗底吃了他沒影


    子虧。要將此事算接孔孟之派,真噁心殺,真噁心殺。”我也隻是說噁心而


    已。


    (二十六年六月七日,於北平苦住庵)


    □1937年


    7月刊《宇宙風》44期,署名知堂


    □收入《秉燭後淡》


    賀貽孫論詩


    謝枚如著《課餘偶錄》卷一有一則雲:


    永新賀子翼貽孫先生著述頗富,予客江右嚐借讀其全書,抄存其《激


    書》十數篇收之篋衍。其《水田居文集》凡五卷,議論筆力不亞魏叔子,


    且時世相及,而名不甚顯,集亦不甚行,殆為易堂諸子所掩耳,要為桑


    海中一作手,非王於一陳士業輩所能比肩也。有雲:遵時養晦,藏用於


    正人無用之時,著書立說,多事於帖括無事之日。(答李謙庵書)。貧


    能煉骨,骨堅則境不搖,彼無骨者必不能不逢迎紛紜,無怪其居心不靜


    也。無骨之人,富貴尤能亂誌,貧賤更難自持(復周疇五書)。有意為


    閑,其人必忙,有意為韻,其人必村,此不待較量而知也(書補鬆詩後)。


    安貧嗜古之意溢於言下,可以覘其所養矣。


    《四庫全書總目》一八一“別集類存目八”著錄文集五卷,評雲:


    所作皆跌宕自喜,其與艾千子書雲,文章貴有妙悟,而能悟者必於


    古人文集之外別有自得,雖針砭東鄉之言,而貽孫所以自命者亦大略可


    見,特一氣揮寫過於雄快,亦不免於太盡之患也。


    又一二五“雜家類存目二”著錄《激書》無卷數,評雲:


    所述皆憤世嫉俗之談,多證以近事,或舉古事,易其姓名,藉以立


    議,若《太平廣記》“貴公子煉炭”之類,或因古語而推闡之,如“蘇


    軾書曹孟德”之類。其文稱心而談,有縱橫曼衍之意,而句或傷於冗贅,


    字或傷於纖麗,蓋學《莊子》而不成者,其大旨則黃老家言也。


    《四庫提要》對於非正宗的思想文章向來是很嫉視的,這裏所說還算有點好


    意。平景孫著《國朝文藪》題辭卷一中也有一則是講《水田居文集》的,並


    說及《激書》,文雲:


    子翼少工時文,與茂先、巨源、石莊諸公齊名,舉崇禎丙子副貢生,


    入國朝隱居不出,順治丁酉巡按笪江上欲以布衣薦,遂改僧服。據葉擎


    霄《激書》序,似卒於康熙丙子,年九十一矣。文筆奔放,近蘇文忠,


    集中史論最多,其文意製峭詭,有似柳州、可之、復愚者。《激書》二


    卷,包慎伯最愛之,謂近《韓非》《呂覽》,而世少知者。蓋嘉慶中駢


    體盛而散文衰,桐城派尤易襲取,慎伯與完庵、厚堂默深、子瀟諸子出,


    以丙部起文集之衰,故有取於是。其風實自陽湖渾李二氏昉,於是古文


    復盛,至於今不衰。


    看了這些批評我就想找《水田居集》來一讀,可是詩文集未能買到,隻搜得


    其他五種,即《激書》二卷,《易解》七卷,《詩解》六卷,《騷筏》一卷,


    《詩筏》一卷,《易經》我所不懂,《詩經》頗有說得好的地方。《四庫書


    目》十六“詩類存目一”著錄《詩解》,評有雲:


    每篇先列小序,次釋名物,次發揮詩意,主孟子以意逆誌之說,每


    曲求言外之旨,故頗勝諸儒之拘腐,而其所從入乃在鍾惺詩評,故亦往


    往以後人詩法詁先聖之經,不免失之佻巧,所謂楚既失之齊亦未為得也。


    蓋迂儒解詩患其視與後世之詩太遠,貽孫解詩又患其視與後世之詩太近


    耳。


    其實據我看來這正是賀君的好處,能夠把《詩經》當作文藝看,開後世讀詩


    的正當門徑。此風蓋始於鍾伯敬,歷戴仲甫、萬茂先、賀子翼,清朝有姚首


    1《宇宙風》題作《論詩》。


    源、牛空山、郝蘭皋以及陳舜百,此派雖被視為旁門外道,究竟還不落莫,


    《四庫書目》中評萬氏《詩經偶箋》雲:


    其自序有曰,今之君子知《詩》之為經,而不知《詩》之為詩,一


    蔽也,雲雲。蓋鍾惺譚元春詩派盛於明末,流弊所及乃至以其法解經,


    《詩歸》之貽害於學者可謂酷矣。


    我想這正該反過來說,《詩歸》即使在別方麵多缺點,其以詩法讀經這一點


    總是不錯的,而且有益於學者亦正以此,所可惜者現今紹述無人,新文藝講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