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思想為士大夫階級所限,優伶不準應試,而其思想卻也逃不出士大夫
階級的羈絆,到了文字方麵尤甚,所以文人的與優伶的文學差不多就無分別,
都成為某一種的因襲了。
我以前覺得中國自大元帥以至於庶人幾乎人生觀全是一致,很以為奇,
隨後看出這人生觀全是士大夫階級的,(恐與西洋的所謂布耳喬亞有殊,故
恕不引用新名詞,)而一樣地通行於農工商,又極以為怪,現在這才明白了,
原來就是這麽一回事,中國民眾就一直沿用上一階級的思想,並保留一點前
一時期的遺蹟。這個問題怕得拉開去,我現在隻在民歌——前代集錄的兩部
民歌上來看,很感到上麵所述的情形之的確。可是,說到這裏話又已脫了線,
因為這又拉了民歌去說明社會情形,而我的本意隻想就文學範圍來談談罷
了。據我現在的意見,這類民歌集,即舉《霓裳續譜》為例,我們第一要緊
是當作文學去研究或賞鑒,不要離開了文學史的根據而過分地估價,特別是
憑了一時的感情作用。我把她認作小令套數的支流之通俗化,便是把她從詩
歌的祖母這把高椅子上拉了下來,硬派作詞曲的孫女兒,坐在小機子上,我
曉得一定有人很不滿意,或認為反動的議論亦未可知,不過我相信在她文辭
情意的因襲上很有明顯的形跡可見,隻要請精通詞曲小令的人細加考校當可
知其真相,我不過是一名苦力小工,把地麵耙平一點,至於正式的建築,我
還得仁俟這方麵的專家的明教。從前創造社的一位先生說過,中國近來的新
文學運動等等都隻是浪漫主義的發揮,歌謠研究亦是其一,大家當時大為民
眾民族等觀念所陶醉,故對於這一麵的東西以感情作用而竭力表揚,或因反
抗舊說而反撥地發揮,一切估價就自然難免有些過當,不過這在過程上恐怕
也是不得已的事,或者可以說是當然的初步,到了現在卻似乎應該更進一步,
多少加重一點客觀的態度,冷靜地來探討或賞玩這些事情了。
我在上邊把《霓裳續譜》說了一大套,仿佛真是替衣萍在台房裏倒喝彩
似的,其實自然不是,我隻說明這類民歌不真是民眾的創作,她的次序不是
在文學史之首而是其末,至於其固有的價值原不因此而有所減卻,這是我所
要聲明的。《霓裳續譜》出版在《白雪遺音》之前,雖然現在還沒有那麽名
貴,但也總是不甚易得了,衣萍這回加以整理,重刊行世,確是很有意義的
一件事。這集子裏頗有不少的好詩,可以和《白雪》比較,其次這些都是北
京像姑娘們所唱的小曲,而其歌詞又似多出文人手筆,其名字雖無可考,很
令人想起旗亭畫壁時的風俗,假如有人搜集這類材料,作文學史的研究,考
察詩歌與倡優的關係,也是很有價值的工作,其重要或未必下於年號氏族等
的研究歟。(十九年十月十四日,於北平)
□1930年
10月刊《駱駝草》24期,署名豈明
□收入《看雲集》
越諺跋
在小時候我於鄉先生中有最佩服的兩個人:一是烏程汪謝城,一是會稽
的範嘯風。汪先生以舉人官會稽縣學教諭,所著關於韻學歷學諸書及詞一卷
均在《荔牆叢刻》中,《玉鑒堂詩》六卷近亦刻入《吳興叢書》,但我所喜
歡的乃是單行的一部《湖雅》,書凡九卷,後附《湖蠶述》四卷。範先生是
個副榜,即《越諺》的編著者,詩文集均不存,先君曾經請他寫過一副小對
聯,隻記得下句:“悠然見南山”,末署“扁舟子範演”,不過這對子也早
已落在穿窬君子的手裏了。《湖雅》與《越諺》詳記一地方的風物或言語,
性質有點相近,但體例不大一樣,前者略近《埤雅》《爾雅翼》,所謂亦雅
詁之支流也,後者則全以俗語為主,隨語記錄,不避俚俗,假如引一句成語
來說明,那麽其一可以說是君子安雅,而其二乃是越人安越歟?
範先生家住城外皇甫莊,甲午以前我的舅父也住在那裏,兩家正是貼鄰,
我在那時常聽人家講他的逸事。他中副榜時心裏正很懊惱,有一老嫗來賀他
道:“今年中了半邊舉人,明年再中半邊,合起來便是一個,豈不很好。”
但是下一科是否真又中了半邊,這卻有點記不清楚了。他編《越諺》時召集
近地的小孩唱歌給他聽,唱後便請他們吃夜糖。到了晚年,他常在灶下燒火,
乞糕餅炒豆等為酬,有時因為火候不中程,為姑媳譙河也不為意。嚐以己意
造一船,仿水車法,以輪進舟,試之本二櫓可行,今須五六壯夫足踏方可,
乃廢去不用,少時曾登其舟,則已去輪機仍用篙櫓矣。範先生蓋甚有新思想,
而困於時地,不能充分發展,世人亦莫之知,大都視為怪物,與徐文長仿佛,
其有逸事流傳亦相同。《越諺》刻於光緒壬年,及今五十年,印刷傳布為數
</br>
階級的羈絆,到了文字方麵尤甚,所以文人的與優伶的文學差不多就無分別,
都成為某一種的因襲了。
我以前覺得中國自大元帥以至於庶人幾乎人生觀全是一致,很以為奇,
隨後看出這人生觀全是士大夫階級的,(恐與西洋的所謂布耳喬亞有殊,故
恕不引用新名詞,)而一樣地通行於農工商,又極以為怪,現在這才明白了,
原來就是這麽一回事,中國民眾就一直沿用上一階級的思想,並保留一點前
一時期的遺蹟。這個問題怕得拉開去,我現在隻在民歌——前代集錄的兩部
民歌上來看,很感到上麵所述的情形之的確。可是,說到這裏話又已脫了線,
因為這又拉了民歌去說明社會情形,而我的本意隻想就文學範圍來談談罷
了。據我現在的意見,這類民歌集,即舉《霓裳續譜》為例,我們第一要緊
是當作文學去研究或賞鑒,不要離開了文學史的根據而過分地估價,特別是
憑了一時的感情作用。我把她認作小令套數的支流之通俗化,便是把她從詩
歌的祖母這把高椅子上拉了下來,硬派作詞曲的孫女兒,坐在小機子上,我
曉得一定有人很不滿意,或認為反動的議論亦未可知,不過我相信在她文辭
情意的因襲上很有明顯的形跡可見,隻要請精通詞曲小令的人細加考校當可
知其真相,我不過是一名苦力小工,把地麵耙平一點,至於正式的建築,我
還得仁俟這方麵的專家的明教。從前創造社的一位先生說過,中國近來的新
文學運動等等都隻是浪漫主義的發揮,歌謠研究亦是其一,大家當時大為民
眾民族等觀念所陶醉,故對於這一麵的東西以感情作用而竭力表揚,或因反
抗舊說而反撥地發揮,一切估價就自然難免有些過當,不過這在過程上恐怕
也是不得已的事,或者可以說是當然的初步,到了現在卻似乎應該更進一步,
多少加重一點客觀的態度,冷靜地來探討或賞玩這些事情了。
我在上邊把《霓裳續譜》說了一大套,仿佛真是替衣萍在台房裏倒喝彩
似的,其實自然不是,我隻說明這類民歌不真是民眾的創作,她的次序不是
在文學史之首而是其末,至於其固有的價值原不因此而有所減卻,這是我所
要聲明的。《霓裳續譜》出版在《白雪遺音》之前,雖然現在還沒有那麽名
貴,但也總是不甚易得了,衣萍這回加以整理,重刊行世,確是很有意義的
一件事。這集子裏頗有不少的好詩,可以和《白雪》比較,其次這些都是北
京像姑娘們所唱的小曲,而其歌詞又似多出文人手筆,其名字雖無可考,很
令人想起旗亭畫壁時的風俗,假如有人搜集這類材料,作文學史的研究,考
察詩歌與倡優的關係,也是很有價值的工作,其重要或未必下於年號氏族等
的研究歟。(十九年十月十四日,於北平)
□1930年
10月刊《駱駝草》24期,署名豈明
□收入《看雲集》
越諺跋
在小時候我於鄉先生中有最佩服的兩個人:一是烏程汪謝城,一是會稽
的範嘯風。汪先生以舉人官會稽縣學教諭,所著關於韻學歷學諸書及詞一卷
均在《荔牆叢刻》中,《玉鑒堂詩》六卷近亦刻入《吳興叢書》,但我所喜
歡的乃是單行的一部《湖雅》,書凡九卷,後附《湖蠶述》四卷。範先生是
個副榜,即《越諺》的編著者,詩文集均不存,先君曾經請他寫過一副小對
聯,隻記得下句:“悠然見南山”,末署“扁舟子範演”,不過這對子也早
已落在穿窬君子的手裏了。《湖雅》與《越諺》詳記一地方的風物或言語,
性質有點相近,但體例不大一樣,前者略近《埤雅》《爾雅翼》,所謂亦雅
詁之支流也,後者則全以俗語為主,隨語記錄,不避俚俗,假如引一句成語
來說明,那麽其一可以說是君子安雅,而其二乃是越人安越歟?
範先生家住城外皇甫莊,甲午以前我的舅父也住在那裏,兩家正是貼鄰,
我在那時常聽人家講他的逸事。他中副榜時心裏正很懊惱,有一老嫗來賀他
道:“今年中了半邊舉人,明年再中半邊,合起來便是一個,豈不很好。”
但是下一科是否真又中了半邊,這卻有點記不清楚了。他編《越諺》時召集
近地的小孩唱歌給他聽,唱後便請他們吃夜糖。到了晚年,他常在灶下燒火,
乞糕餅炒豆等為酬,有時因為火候不中程,為姑媳譙河也不為意。嚐以己意
造一船,仿水車法,以輪進舟,試之本二櫓可行,今須五六壯夫足踏方可,
乃廢去不用,少時曾登其舟,則已去輪機仍用篙櫓矣。範先生蓋甚有新思想,
而困於時地,不能充分發展,世人亦莫之知,大都視為怪物,與徐文長仿佛,
其有逸事流傳亦相同。《越諺》刻於光緒壬年,及今五十年,印刷傳布為數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