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采臣是個孝子就要聽母親的意見。回去跟母親一報告,母親說:小娘子您願意照顧我兒子,老身很高興,但是我隻有這麽一個兒子,我還要靠他來傳宗接代,我不敢讓他娶鬼做妻子。聶小倩就表示:雖然我不能做妻做妾但是我願意做妹妹,我伺候您老人家,我照顧哥哥嫂嫂。因為寧采臣的妻子長期臥病,他的老母親要親自承擔家務非常累。自從聶小倩來了以後老太太很安逸,越來越喜歡聶小倩,越來越把聶小倩把親生女兒看待,漸漸地忘記聶小倩是鬼,也忌諱別人說她是鬼。


    沒有多久寧采臣的妻子去世了,老太太主動提出來想娶聶小倩,但是她還是擔心活人能娶鬼做妻子嗎?聶小倩很懂得心理學,她就用她那個鬼能知道未來的這種神通去說服老太太。她說:寧公子已經被上天載入多子多福多厚祿的記錄了,他命中注定有三個光宗耀祖的兒子,不會因為他娶了鬼做妻子上天就不給他這些兒子了。老太太聽了很高興,跟兒子商量,兒子當然也很高興。寧家大擺宴席遍告親友,大家就都知道寧家娶了一個新媳婦是個鬼。大家就要求我們能不能見見新媳婦。聶小倩就出來了,盛裝出來見賓客。滿堂賓客反而不懷疑她是鬼而懷疑她是仙。這很有哲理,聶小倩她從一個禍害人的妖鬼變成了一個活人之妻,而且被人懷疑是仙。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轉化過程。聶小倩在小說裏麵一開始出現的時候她就是長得特別漂亮,但是她漂亮是幹什麽呢?


    她這個漂亮是來引誘人的。男人受不住引誘跟她鬼混命句丟了,如果不受美色吸引再拿金錢。所以我們現在看聶小倩做禍害人的鬼的時候她這兩手很有現實性,還帶點普遍性。現在有一些被推上審判台的人,他就是過不了兩關,一個關是美女關,一個關是金錢關。一些曾經給人民做出貢獻現在成了反貪對象的人不都是栽倒在這個門口嗎?所以蒲鬆齡提前三百年就用一個鐵石心腸的書生怎麽樣拒腐蝕永不沾做出了榜樣。聶小倩從惡鬼變成了活人妻。她就像一塊璞玉經過琢磨光彩顯露。蒲鬆齡寫得非常妙,他寫聶小倩從禍害人變成活人妻,他用了兩個細節。這兩個細節是寫聶小倩人性的激活和鬼性的消失。一個細節是聶小倩剛來的時候她“不食人間煙火”慢慢地她“開始喝稀飯”第兒個細節是寫聶小倩她本來特別“害怕捉鬼的劍袋”後來她主動“要求把劍袋掛在房間”這說明什麽呢?這說明她身上的鬼性消失,人性激活了。


    所以我們說一念之差就可以成為惡鬼,從鬼到仙,從善到惡,隻要一心向善邪鬼都可以改造成活人的妻子,這是很有啟發意義的!《蓮香》《小謝》《聶小倩》這都是人鬼之戀的故事(蒲鬆齡)寫的女鬼都非常地美麗但是又各有不同的風采。禍害人的鬼改惡成善,受壓迫的女鬼奮起抗爭,這就構成了《聊齋誌異》最有魅力的一部分鬼故事。女鬼那種特有的淒涼而優美,女鬼那種特有的憂愁感傷,纏綿悱惻構成了小說的閃光點,跟蒲鬆齡同時的大文學家王漁洋說:蒲鬆齡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喬羽的歌詞說“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是怪,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更可愛”我們從這些人鬼戀的故事就可以得到很深的體會。而蒲鬆齡的鬼魂描寫有比較明顯的性別取向。聊齋的男鬼常常是兇惡的,可怕的,邪惡的。我們下一講講這些惡鬼。謝謝大家。


    (鬼是什麽,在上一講我們已經提到根據迷信思想,鬼是人們死後存在的生命形態,鬼魂生活在陰間和世人生活的陽間分屬陰陽兩界,清朝小說《聊齋誌異》中有很多鬼的故事。在關於鬼的繪畫和雕塑作品中惡鬼無一例外都是凶神扼殺,恐怖嚇人的模樣。在世人心目中惡鬼為什麽是這種形象呢?《聊齋誌異》又是怎麽樣來描述惡鬼的呢?山東大學馬瑞芳教授將為我們精彩說聊齋。)


    (十一)鬼(上)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傳播發揚中華文化!


    愛我中華,振興祖國!


    努力學習,創造新的中華文化!


    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質!


    (十二)鬼(下)


    (十二)鬼(下)


    主講人簡介:


    馬瑞芳,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山東大學古代文學學科學術帶頭人,兼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兼散文創作委員會主任、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著有:學術專著《蒲鬆齡評傳》、《聊齋誌異創作論》、《幽冥人生》、《神鬼狐妖的世界——聊齋人物論》、《從〈聊齋誌異〉到〈紅樓夢〉》、《馬瑞芳講聊齋》等;長篇小說《藍眼睛·黑眼睛》、《天眼》、《感受四季》;散文隨筆集《學海見聞錄》、《假如我很有錢》、《野狐禪》、《女人和嫉妒》、《漏泄春光有柳條》。曾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全國紀實散文獎、全國電視星光獎一等獎、全國長篇小說獎、首屆全國女性文學創作、首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評獎散文一等獎等。


    內容簡介:


    上一講我們講了聊齋可愛的女鬼,這一講我們講聊齋恐怖的惡鬼。康熙18年,《聊齋誌異》初步成書的時候,蒲鬆齡的一個年長的朋友高珩,給他寫了一個序,他說當時的社會,“江河日下,人鬼頗同,”認為蒲鬆齡是運用鬼魂的形式來寫社會,《聊齋誌異》寫鬼,寫得五花八門,離奇古怪,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鬼魂故事把它放到封建社會末期,這個特殊的社會背景上來看,我們發現,鬼魂的遭遇,鬼魂的追求,鬼魂的倫理難題實際上都是時代生活學和精神學的反映。鬼魂,就是人生。鬼魂勝過人生。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說聊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瑞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瑞芳並收藏說聊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