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小說裏,哭得最美的是誰?紅樓千金小姐林黛玉,什麽情況下都能哭,哭得花瓣為她落地,小鳥飛走不忍聽。笑得最美是誰?聊齋狐女嬰寧。嬰寧愛笑,無拘無束地笑,無法無天地笑,連結婚拜堂她都笑得不能行禮。嬰寧是古代小說裏笑得最開心的姑娘。她把封建時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不願笑,甚至於不會笑的條條框框都打破了。那時的女人隻能“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隻能笑不露齒,笑不出聲,否則就是有悖綱常,有失檢點,不正經。而嬰寧,她麵對陌生男子,毫無羞怯地笑,自由自在地笑,任何場合都可以笑,真是任性而為,一切封建禮教對她都不過是春風吹馬耳。嬰寧生活在“亂山合遝、空翠爽肌、寂無人行、隻有鳥道”的深山,她沒受過封建禮教的毒害,沒受過世俗社會的汙染,她的個性像野花一樣的爛漫,山泉一樣的清澄,山鳥一樣的靈秀。嬰寧愛花。人們常說,馬上看將軍,花間看美人。古代文人愛用花寫女性。崔護“人麵桃花相映紅”,李白“荷花羞玉顏”。蒲鬆齡讓花自始至終左右著狐女嬰寧,甚至花決定她的命運。嬰寧一露麵,撚梅花一枝,容華絕代,笑容可掬。她看到王子服對自己一個勁地盯著看,笑吟吟地說了句“個兒郎,目灼灼似賊。”大大方方地把花丟到地上,跟丫鬟有說有笑的走了。嬰寧說的“賊”不是“小偷”,是淄川方言,淄川人叫心愛的小男孩是“小狼賊”。嬰寧似乎無意的丟花,其實是丟的是愛情信物。王子服撿起花,害了相思病,懷裏揣著花,千方百計尋找撚花人。嬰寧再露麵,執杏花一朵,她爬到樹上摘花,看到王子服,哈哈大笑,差點兒從樹下掉下來。王子服拿出珍藏的花給嬰寧看,嬰寧說:“枯矣,何留之?”王子服說,他保存花是為“相愛不忘”, 嬰寧說:這好辦啊,等你走的時候,讓老奴把園中花折一巨捆負送之。王子服說:我非愛花,愛撚花之人,並進一步表白,這種愛不是親戚間的愛,而是夫妻間的愛。嬰寧問:“有以異乎?”夫妻之愛和親戚之愛有什麽區別呀?王子服回答:“夜共枕席耳。”嬰寧低頭尋思許久,回答:“我不慣與生人睡。”嬰寧竟然說出這樣的話,表麵看,她憨極了,簡直是個傻大姐,實際上她假裝不懂王子服的愛情表白,是為了讓他把愛情表達得更熱烈,更赤誠。她說折一巨捆負送之,就是讓王子服進一步把愛撚花之人的話說出來,嬰寧還把“大哥欲我共寢”這句話,當著王子服的麵說給母親聽,嚇得王子服魂飛天外。其實,她說“大哥欲我共寢”的話時,丫鬟出去了,而她母親是個聾子!聽到這個話而且著急得不得了的,隻不過是王子服。嬰寧是在跟王子服進行妙趣橫生的愛情逗樂,讓王子服把愛情表白得更熾熱一點。古代小說愛情描寫從沒像嬰寧這樣的別致的樣式,古代小說人物畫廊從未有過嬰寧這樣的脫俗少女。嬰寧是古代文學女性形象笑得最爛漫,最恣肆的一個,最優美的一個。嬰寧天真爛漫,是真性情的化身,在三從四德肆威的社會,能允許嬰寧這類人存在嗎?不可能,小說結尾,因為嬰寧懲罰了輕薄的西鄰子,縣官都放過了這似乎過分的行為,她的婆母卻狠狠教訓了她,說她一個勁地笑,大失體統,差點兒要讓王家的媳婦到公堂上丟臉。於是,嬰寧表示:我再也不笑啦,“矢不復笑”。笑姑娘從此永不再笑!即便特地逗她笑,她也決不再笑。一個如此純潔的少女來到如此骯髒的社會,哭還來不及,哪兒笑得出?嬰寧是蒲鬆齡最喜歡的人物,稱為“我嬰寧”,“笑矣乎我嬰寧”,嬰寧是聊齋神鬼狐妖藝術形象的傑出代表。
蒲鬆齡神鬼狐妖畫蒼生,馳想天外的誌怪,是滄海桑田的人生,人神交往,人鬼交替,人妖轉換,花妖狐魅異化為芸芸眾生,構成聊齋最和諧的美。《聊齋誌異》成為集誌怪、神話、寓言於一體的小說寶典。
(一)神鬼狐妖的魅力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傳播發揚中華文化!
愛我中華,振興祖國!
努力學習,創造新的中華文化!
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質!
(二)刺貪刺虐話聊齋
(二)刺貪刺虐話聊齋
主講人簡介:
馬瑞芳:1942年出生在山東省青州市一個傳統的中醫家庭,回族人。196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係,曾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工作,後來在淄博日報做編輯。1978年重返山東大學,1985年成為副教授,不久獲得正教授職位。是我國研究《聊齋誌異》的著名專家。
內容簡介:
大家好,《聊齋誌異》近五百篇,能不能用兩句話概括最重要的內容?能。郭沫若先生給蒲鬆齡故居寫過一副著名對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聊齋誌異》寫的鬼妖遠遠高於其他作家,因為聊齋鬼狐有深刻的現實內容和深邃的思想意蘊。所謂“刺貪刺虐”,是揭露封建社會黑暗,諷刺鞭撻貪官汙吏貪贓枉法等一切虐害人民的罪行,“入骨三分”是說反映現實的深度,而“寫鬼寫妖”是他的手段。
我們先看一個故事:《促織》。《促織》描寫封建社會中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寫從皇帝到官吏欺壓百姓,導致良民傾家蕩產的事實。鬥蛐蛐本是孩子的遊戲,因為玩物喪誌的皇帝喜歡鬥蛐蛐、諂上欺下的縣令、狡猾詭詐的鄉吏,馬上把收刮蛐蛐變成對人民盤剝的手段,把蛐蛐變成重要的賦稅攤派到老百姓頭上,按期催交,完不成打板子。老實忠厚的讀書人成名,不得不放下書本,拿起竹筒銅絲籠,像頑童一樣到處捉蛐蛐。不僅家產盪盡,還被打得膿血淋漓,想尋死。為了皇帝玩蛐蛐的愛好,可以讓老百姓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滿足了皇帝玩蛐蛐的愛好,就會雞犬升天。這就是《促織》的思想意蘊,這篇名作把批判鋒芒直接指向了封建社會至高無上的皇帝。
</br>
蒲鬆齡神鬼狐妖畫蒼生,馳想天外的誌怪,是滄海桑田的人生,人神交往,人鬼交替,人妖轉換,花妖狐魅異化為芸芸眾生,構成聊齋最和諧的美。《聊齋誌異》成為集誌怪、神話、寓言於一體的小說寶典。
(一)神鬼狐妖的魅力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傳播發揚中華文化!
愛我中華,振興祖國!
努力學習,創造新的中華文化!
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質!
(二)刺貪刺虐話聊齋
(二)刺貪刺虐話聊齋
主講人簡介:
馬瑞芳:1942年出生在山東省青州市一個傳統的中醫家庭,回族人。196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係,曾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工作,後來在淄博日報做編輯。1978年重返山東大學,1985年成為副教授,不久獲得正教授職位。是我國研究《聊齋誌異》的著名專家。
內容簡介:
大家好,《聊齋誌異》近五百篇,能不能用兩句話概括最重要的內容?能。郭沫若先生給蒲鬆齡故居寫過一副著名對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聊齋誌異》寫的鬼妖遠遠高於其他作家,因為聊齋鬼狐有深刻的現實內容和深邃的思想意蘊。所謂“刺貪刺虐”,是揭露封建社會黑暗,諷刺鞭撻貪官汙吏貪贓枉法等一切虐害人民的罪行,“入骨三分”是說反映現實的深度,而“寫鬼寫妖”是他的手段。
我們先看一個故事:《促織》。《促織》描寫封建社會中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寫從皇帝到官吏欺壓百姓,導致良民傾家蕩產的事實。鬥蛐蛐本是孩子的遊戲,因為玩物喪誌的皇帝喜歡鬥蛐蛐、諂上欺下的縣令、狡猾詭詐的鄉吏,馬上把收刮蛐蛐變成對人民盤剝的手段,把蛐蛐變成重要的賦稅攤派到老百姓頭上,按期催交,完不成打板子。老實忠厚的讀書人成名,不得不放下書本,拿起竹筒銅絲籠,像頑童一樣到處捉蛐蛐。不僅家產盪盡,還被打得膿血淋漓,想尋死。為了皇帝玩蛐蛐的愛好,可以讓老百姓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滿足了皇帝玩蛐蛐的愛好,就會雞犬升天。這就是《促織》的思想意蘊,這篇名作把批判鋒芒直接指向了封建社會至高無上的皇帝。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