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啊,”趙普回道,“皇上變得越來越固執了,王爺也就不能再如此猶豫不決了!”
趙光義的確在猶豫:“趙兄,此事非比尋常,我實難斷然決定……”
趙普言道:“王爺隻要認真地考慮遷都洛陽之後的景況,恐就不難決定了!”
趙光義的回答是:“我一直在認真地考慮……”
在趙光義的考慮中,太陽升起了,又落下了;落下了,又升起了。不知不覺地,十天的光陰就在趙光義的考慮中溜走了。
十天過後,就是開寶九年的十月十七日。這一天,大宋朝中發生了一件事:彰義節度使張鐸貪汙之事被人告發且被查實。張鐸共貪汙公款一百萬錢。
一百萬錢算得上是巨款了,貪汙如此巨款那是要砍腦袋的。大宋朝臣多以為,張鐸一命休也。然而,大出人們意料的是,趙匡胤不僅沒有治張鐸的罪,反而將張鐸升遷為左屯衛上將軍。
趙光義有些忍不住,便入宮詢問趙匡胤這是何故,並明確表示張鐸貪汙之罪不可饒恕,縱然念其過去的功勞饒其不死,也應將其剝奪官職,打入囚牢以示儆戒。
趙光義此舉應該算是公正的。但趙匡胤卻皺著眉頭問道:“那趙普可還在你府中?”
趙光義點頭稱是。趙匡胤又問道:“可是那趙普唆使你前來?”
趙光義一怔:“皇上,張鐸之事,趙普尚不知曉,又如何唆使臣弟?”
趙匡胤冷哼道:“光義,別騙朕了!趙普身在孟州,心卻在汴梁。他一如既往地想找朕的麻煩、跟朕過不去,隻是現在他不便直接見朕,便唆使你借張鐸之事與朕相左,好證明他趙普的存在。早知如此,朕應該將他貶往蜀地去流浪……”
“皇上,”趙光義急忙道,“張鐸之事,趙普真的全然不知,你又何故這般猜測?”
“不要說了!”趙匡胤一揮手,“張鐸之事,就這麽定了!朕即將北伐。朕還希望張鐸為朕上陣立功呢!”
趙光義無奈,隻得怏怏地回到了晉王府,先將事情說了一番,然後言道:“看來,皇上的確是越來越固執、越來越武斷了……”
“不僅如此!”趙普順勢言道,“皇上還越來越糊塗了!”
趙光義怔怔地看著趙普。趙普凜然言道:“王爺還記得曹彬之事嗎?皇上先說要封曹彬為相,可後來又反悔否認,這豈不是在拿朝廷大事當兒戲?現在,那張鐸貪汙甚巨,皇上卻升了他的官,這豈不是越來越糊塗的表現?王爺,長此以往,大宋豈不要毀於一旦?”
趙普說話時麵色凝重,儼然是正義的化身了。仿佛是受到了趙普的感染,趙光義也擲地有聲地道:“趙兄,你放心!無論於公於私,我趙光義都不會在大宋將傾之時袖手旁觀!”
趙普真的放心了,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而趙光義好像也心安理得了,因為他驀然發覺,他與趙普暗中謀劃的勾當,不僅僅是“於私”,更是為了“於公”。既然是“於公”,既然是為了救大宋於將傾,他趙光義還不該義不容辭地撥亂反正嗎?
一個莫大的陰謀就這麽最終敲定了。陰謀雖然敲定,但究竟如何實施,趙光義心中也沒有底。所以趙光義就問道:“趙兄,從今往後,該當如何?”
趙普慢悠悠地言道:“隻要王爺信任趙某,一切都不難解決!”
趙光義笑道:“趙兄,事已至此,我不相信你還能相信誰?”
趙普也笑道:“王爺既然如此信任趙某,那趙某願為王爺的明天而肝腦塗地!”
趙光義故作正經道:“趙兄此言差矣!你若真的肝腦塗地,那大宋宰相又任於何人?”
趙普突然跪地道:“臣叩謝皇上恩典!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光義趕緊將趙普拉起來:“切莫聲張……趙兄有些得意忘形了!”
“是,是!”趙普連連點頭,“一想到王爺馬上就要黃袍加身,微臣的確有些得意忘形!”
“一定要冷靜!”趙光義似乎在教訓趙普,但緊接著又問道:“趙兄,我等何時動手為宜?”
趙普回道:“我認為,夜長夢多,事不宜遲,應在北伐之前動手為宜!”
趙光義的身體不由地一哆嗦:“這……這麽快?”
趙普多少有些惡狠狠地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王爺應該快刀斬亂麻!”
漸漸地,趙光義的眼睛裏也冒出了兩縷凶光:“好!趙兄,就依你所言!”
第二天,也就是開寶九年十月十八日,傍晚,趙光義正與趙普準備吃飯,那內侍王繼恩忽然匆匆地走進晉王府,說是皇上要趙光義立刻入宮見駕。
畢竟是做賊心虛,趙光義湊在趙普的耳邊低低地問道:“是不是……皇上察覺了?”
趙普輕輕地一笑道:“王爺休得緊張!普與王繼恩乃莫逆之交,一問便知究竟!”
原來,趙匡胤召趙光義入宮非為別事,乃是因為趙匡胤的小弟弟趙光美、大兒子趙德昭、小兒子趙德芳都在宮中,趙匡胤把趙光義召去,是想來個全家大聚餐。
趙光義不覺長長地吐了一口氣,又悄悄地對趙普道:“我發覺,你與王繼恩好像不是一般的朋友關係……”
趙普承認道:“普與王繼恩本是至交!若沒有他在宮中,王爺的大事恐難成功。”
趙光義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
接著,趙光義就與王繼恩一起進了宮。果然,趙光美、趙德昭和趙德芳都在。趙匡胤的左邊坐著花蕊夫人,右邊坐的是趙德芳的生母宋皇後。不知為何,沒見著那小周後,趙光義竟然鬆了一口氣。
一家人在一塊聚餐,氣氛總是十分融洽的。那花蕊夫人自知與趙家尚隔著一定的距離,所以就很知趣地為趙光義和趙光美等人斟酒。趙光義也不客氣,花蕊夫人斟上一杯,他就馬上喝幹一杯。花蕊夫人一連斟了十來杯,他便也一連喝幹了十來杯。十來杯酒下肚之後,趙光義的雙眼裏差不多要冒出紅光來。
趙匡胤勸道:“光義,你酒量不行,別喝得這麽猛,當心喝醉了!”
趙光義卻嬉皮笑臉地道:“皇兄,花妃娘娘斟的酒,臣弟豈能不喝?即使真的喝醉了,臣弟也心甘情願!”
花蕊夫人居然被趙光義說得臉色一紅。趙匡胤言道:“光義,別口沒遮攔了!朕現在跟你說點正經事!”
趙匡胤告訴趙光義:黨進、潘美等人已將宋軍整頓完畢,現京城周圍已集結了二十萬精銳部隊。
趙匡胤對趙光義道:“朕準備讓光美留守京城,朕與你親率大軍四度北伐!你帶十萬人及飛山軍主攻太原,朕帶十萬人在太原之北布陣。遼人若不發兵便罷,如果膽敢發兵,朕就先與他們大戰一場,待你攻下太原之後,朕再與你合力攻打遼人。朕相信,隻要朕與你兵合一處,那遼人決占不到任何便宜!說不定,朕與你還可一舉收復幽雲之地!”
</br>
趙光義的確在猶豫:“趙兄,此事非比尋常,我實難斷然決定……”
趙普言道:“王爺隻要認真地考慮遷都洛陽之後的景況,恐就不難決定了!”
趙光義的回答是:“我一直在認真地考慮……”
在趙光義的考慮中,太陽升起了,又落下了;落下了,又升起了。不知不覺地,十天的光陰就在趙光義的考慮中溜走了。
十天過後,就是開寶九年的十月十七日。這一天,大宋朝中發生了一件事:彰義節度使張鐸貪汙之事被人告發且被查實。張鐸共貪汙公款一百萬錢。
一百萬錢算得上是巨款了,貪汙如此巨款那是要砍腦袋的。大宋朝臣多以為,張鐸一命休也。然而,大出人們意料的是,趙匡胤不僅沒有治張鐸的罪,反而將張鐸升遷為左屯衛上將軍。
趙光義有些忍不住,便入宮詢問趙匡胤這是何故,並明確表示張鐸貪汙之罪不可饒恕,縱然念其過去的功勞饒其不死,也應將其剝奪官職,打入囚牢以示儆戒。
趙光義此舉應該算是公正的。但趙匡胤卻皺著眉頭問道:“那趙普可還在你府中?”
趙光義點頭稱是。趙匡胤又問道:“可是那趙普唆使你前來?”
趙光義一怔:“皇上,張鐸之事,趙普尚不知曉,又如何唆使臣弟?”
趙匡胤冷哼道:“光義,別騙朕了!趙普身在孟州,心卻在汴梁。他一如既往地想找朕的麻煩、跟朕過不去,隻是現在他不便直接見朕,便唆使你借張鐸之事與朕相左,好證明他趙普的存在。早知如此,朕應該將他貶往蜀地去流浪……”
“皇上,”趙光義急忙道,“張鐸之事,趙普真的全然不知,你又何故這般猜測?”
“不要說了!”趙匡胤一揮手,“張鐸之事,就這麽定了!朕即將北伐。朕還希望張鐸為朕上陣立功呢!”
趙光義無奈,隻得怏怏地回到了晉王府,先將事情說了一番,然後言道:“看來,皇上的確是越來越固執、越來越武斷了……”
“不僅如此!”趙普順勢言道,“皇上還越來越糊塗了!”
趙光義怔怔地看著趙普。趙普凜然言道:“王爺還記得曹彬之事嗎?皇上先說要封曹彬為相,可後來又反悔否認,這豈不是在拿朝廷大事當兒戲?現在,那張鐸貪汙甚巨,皇上卻升了他的官,這豈不是越來越糊塗的表現?王爺,長此以往,大宋豈不要毀於一旦?”
趙普說話時麵色凝重,儼然是正義的化身了。仿佛是受到了趙普的感染,趙光義也擲地有聲地道:“趙兄,你放心!無論於公於私,我趙光義都不會在大宋將傾之時袖手旁觀!”
趙普真的放心了,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而趙光義好像也心安理得了,因為他驀然發覺,他與趙普暗中謀劃的勾當,不僅僅是“於私”,更是為了“於公”。既然是“於公”,既然是為了救大宋於將傾,他趙光義還不該義不容辭地撥亂反正嗎?
一個莫大的陰謀就這麽最終敲定了。陰謀雖然敲定,但究竟如何實施,趙光義心中也沒有底。所以趙光義就問道:“趙兄,從今往後,該當如何?”
趙普慢悠悠地言道:“隻要王爺信任趙某,一切都不難解決!”
趙光義笑道:“趙兄,事已至此,我不相信你還能相信誰?”
趙普也笑道:“王爺既然如此信任趙某,那趙某願為王爺的明天而肝腦塗地!”
趙光義故作正經道:“趙兄此言差矣!你若真的肝腦塗地,那大宋宰相又任於何人?”
趙普突然跪地道:“臣叩謝皇上恩典!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光義趕緊將趙普拉起來:“切莫聲張……趙兄有些得意忘形了!”
“是,是!”趙普連連點頭,“一想到王爺馬上就要黃袍加身,微臣的確有些得意忘形!”
“一定要冷靜!”趙光義似乎在教訓趙普,但緊接著又問道:“趙兄,我等何時動手為宜?”
趙普回道:“我認為,夜長夢多,事不宜遲,應在北伐之前動手為宜!”
趙光義的身體不由地一哆嗦:“這……這麽快?”
趙普多少有些惡狠狠地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王爺應該快刀斬亂麻!”
漸漸地,趙光義的眼睛裏也冒出了兩縷凶光:“好!趙兄,就依你所言!”
第二天,也就是開寶九年十月十八日,傍晚,趙光義正與趙普準備吃飯,那內侍王繼恩忽然匆匆地走進晉王府,說是皇上要趙光義立刻入宮見駕。
畢竟是做賊心虛,趙光義湊在趙普的耳邊低低地問道:“是不是……皇上察覺了?”
趙普輕輕地一笑道:“王爺休得緊張!普與王繼恩乃莫逆之交,一問便知究竟!”
原來,趙匡胤召趙光義入宮非為別事,乃是因為趙匡胤的小弟弟趙光美、大兒子趙德昭、小兒子趙德芳都在宮中,趙匡胤把趙光義召去,是想來個全家大聚餐。
趙光義不覺長長地吐了一口氣,又悄悄地對趙普道:“我發覺,你與王繼恩好像不是一般的朋友關係……”
趙普承認道:“普與王繼恩本是至交!若沒有他在宮中,王爺的大事恐難成功。”
趙光義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
接著,趙光義就與王繼恩一起進了宮。果然,趙光美、趙德昭和趙德芳都在。趙匡胤的左邊坐著花蕊夫人,右邊坐的是趙德芳的生母宋皇後。不知為何,沒見著那小周後,趙光義竟然鬆了一口氣。
一家人在一塊聚餐,氣氛總是十分融洽的。那花蕊夫人自知與趙家尚隔著一定的距離,所以就很知趣地為趙光義和趙光美等人斟酒。趙光義也不客氣,花蕊夫人斟上一杯,他就馬上喝幹一杯。花蕊夫人一連斟了十來杯,他便也一連喝幹了十來杯。十來杯酒下肚之後,趙光義的雙眼裏差不多要冒出紅光來。
趙匡胤勸道:“光義,你酒量不行,別喝得這麽猛,當心喝醉了!”
趙光義卻嬉皮笑臉地道:“皇兄,花妃娘娘斟的酒,臣弟豈能不喝?即使真的喝醉了,臣弟也心甘情願!”
花蕊夫人居然被趙光義說得臉色一紅。趙匡胤言道:“光義,別口沒遮攔了!朕現在跟你說點正經事!”
趙匡胤告訴趙光義:黨進、潘美等人已將宋軍整頓完畢,現京城周圍已集結了二十萬精銳部隊。
趙匡胤對趙光義道:“朕準備讓光美留守京城,朕與你親率大軍四度北伐!你帶十萬人及飛山軍主攻太原,朕帶十萬人在太原之北布陣。遼人若不發兵便罷,如果膽敢發兵,朕就先與他們大戰一場,待你攻下太原之後,朕再與你合力攻打遼人。朕相信,隻要朕與你兵合一處,那遼人決占不到任何便宜!說不定,朕與你還可一舉收復幽雲之地!”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