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繼勛想著復仇,而劉繼業卻不曾有類似的想法。劉繼業想的是,現在北漢朝政不穩,無論如何也要在柏團穀一帶將宋軍堵住,不然,太原就危矣,北漢國就危矣!
劉繼業和馬峰是在宋軍騎兵勢如破竹北上之際,才被北漢朝廷匆忙派往柏團穀一帶的。劉繼業和馬峰都知道,他們帶走五萬軍隊之後,太原城內外的北漢軍隻有二萬來人了。
所以,北漢軍開到柏團穀之後,劉繼業便對馬峰言道:“如果我們擋不住宋軍,那宋軍就可以長驅直入了!”
馬峰卻不以為然地言道:“劉將軍休得多慮!我等皆與宋軍交過手,宋軍不過爾爾!”
劉繼業忙著提醒道:“馬將軍切勿大意!劉某以為,宋軍已今非昔比,更何況,此番北犯的還是宋軍中的精銳。正是這些精銳之師,竟然在短短的數十天之內便亡了偌大的蜀國!這豈不駭人聽聞!”
馬峰笑道:“這隻能說明,蜀軍太無能了,而並非宋軍有多麽強大!”
當聞聽此次來犯的宋軍統帥是李繼勛時,馬峰找到劉繼業言道:“據馬某所知,那李繼勛是劉大將軍的手下敗將,趙匡胤派他統軍,劉大將軍還有何慮?”
劉繼業搖頭道:“此一時彼一時!彼時,劉某僥倖獲勝,此時,劉某斷不敢言勝也!要知道,在劉某看來,那李繼勛乃一位智勇雙全之人啊!不然,大宋強將如雲,趙匡胤又何必派李繼勛統帥宋軍?”
馬峰哼道:“劉將軍似乎是在長他人誌氣!我馬峰敢保證,如果宋軍膽敢繼續北犯,我定打他個落花流水!”
馬峰不僅這麽說了,還似乎真的這麽做了。沒多久,馬峰便派人通知劉繼業:遭宋軍騎兵突襲,他已率軍向西追擊。馬峰的部下還告訴劉繼業:馬將軍說了,不把突襲的宋軍騎兵徹底打垮,誓不罷休!
劉繼業大驚,謂左右道:“馬將軍行事太過魯莽!他這一西去,我劉某在此豈不就勢單力孤了?”
劉繼業連忙派人西去,要求馬峰趕緊停止追擊、還軍於柏團穀一帶,又吩咐左右道:“速速派人南下偵察!我估計,定有大批宋軍正向這裏開來!
西去的人回報劉繼業道:馬峰追擊的速度很快,三萬軍隊已大半過了汾河,並拒絕撤回。
劉繼業跌足道:“馬峰如此一意孤行,正中了李繼勛調虎離山之計啊!”
南下的人回報劉繼業道:“李繼勛率二萬宋軍正向柏團穀開來!”
劉繼業一皺眉:“不可能隻有二萬宋軍!快,沿昌源河向南偵察,如果我所料不差,定有一股宋軍從東邊開來!”
劉繼業的“所料”當然“不差”。當得知真有二萬宋軍沿昌源河西岸北上時,劉繼業對左右長嘆一聲道:“吾軍敗矣!”
雖然如此,劉繼業也沒有驚慌失措。他立即作了兩項布置:一、他身邊的兩萬北漢軍一分為二,分別迎擊左右開來的兩路宋軍;二、命人迅速西去告訴馬峰:宋軍大批部隊已開始向柏團穀發動進攻,請趕緊回撤支援。
當李繼勛的宋軍從左右兩邊對劉繼業進行夾擊時,劉繼業對手下將領吩咐道:“告訴弟兄們,不要考慮勝負,隻要考慮戰鬥!”
戰鬥的結局雖然早就沒有懸念,但戰鬥的過程卻依然十分激烈。劉繼業率二萬北漢軍硬是與李繼勛的四萬宋軍在柏團穀一帶激戰了一天一夜又一天。後來,眼見著就要全軍覆沒了,劉繼業才率殘部突圍北撤。就在這當口,馬峰率軍趕來與劉繼業合在了一處。
馬峰追過汾河之後,才覺得情況有些不對頭。他發覺,那些宋軍騎兵並不是真想與他交戰,而且為數也不甚多。恰好劉繼業又派人催他東撤,說是宋軍已大舉進攻柏團穀,他終於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於是,他把屬下數千騎兵留下阻擋宋軍騎兵,自己率軍東渡汾河向劉繼業靠攏。聞聽劉繼業已經潰敗,他就趕緊掉頭北上,及時地追上了劉繼業。
馬峰懊悔不迭地對劉繼業言道:“馬某一時糊塗,中了李繼勛的計了!不然,宋軍何以能夠得逞一時?”
劉繼業倒也大度,不僅沒有責怪馬峰,還安慰馬峰言道:“宋軍來勢兇猛,縱然馬將軍不中計西追,我等在此也難以取勝!”
這一回,馬峰就沒有說劉繼業是在長他人之誌氣了,而是惴惴不安地問道:“事已至此,我等當如何應對?”
劉繼業回道:“在此設一道防線,與宋軍再戰一回!”
馬峰連忙道:“劉將軍,恕馬某直言,此時此地,若與宋軍再戰,恐毫無勝算啊!”
劉繼業點頭道:“馬將軍所言甚是!我等在此與宋軍交戰,必敗無疑!”
馬峰愕然問道:“既然必敗無疑,劉將軍又何必再戰?何不撤軍北上、固守太原?”
劉繼業喟然言道:“我劉某如何不想撤回太原?隻不過太原城內早已是人心惶惶,在這種時候,如果我等撤回太原,恐宋軍未至,太原就已經是一座空城了!”
馬峰還是不解:“劉將軍,如果我等在此兵馬盡折,那太原依然無足夠兵力防守,太原豈不是依舊會淪於宋軍之手?”
劉繼業回道:“如果一切如故,太原實難保全!我的意思是:我等在此與宋軍再戰,至少可以拖住李繼勛數日。有了這些時間,如果遼人肯來相救,那遼軍就可以開到太原城外了!否則,太原一破,我大漢就毫無指望了!”
馬峰明白了,劉繼業是想不惜任何代價以爭取時間。但馬峰又問道:“劉將軍,遼人行為乖戾,他們會來救助太原嗎?”
劉繼業頗為沉痛地道:“劉某不知遼人是否會來救助,劉某隻知道,如果遼人不來救助,那我大漢實不能獨存!”
不難聽出,劉繼業對北漢朝廷中君臣之間的爭鬥很是痛心疾首。馬峰言道:“是啊,劉將軍說的對,宋軍今非昔比了,我大漢也今非昔比了……”
於是,馬峰就與劉繼業一道,在柏團穀之北迅速地布置了一道防線。劉繼業對馬峰言道:“我估計,李繼勛暫不會對我等發起攻擊。待他的騎兵部隊打過來之後,他才會對我等的防線全線攻擊。”
馬峰笑道:“那我等就在此恭候李繼勛吧!”
劉繼業卻搖頭道:“不,我們不必消極等待。我還有二千多騎兵,可令他們西去,與你的騎兵一道,纏住宋軍的騎兵。等李繼勛發覺時,我們至少又在此延宕了一日。”
果然,李繼勛一舉將劉繼業打敗後,並沒有馬上北追。箇中原因,除了等待西邊的騎兵外,還有糧草供應問題。李繼勛的想法是,待大軍糧草送到,西邊的騎兵也趕過來了,再北上與劉繼業、馬峰交戰。李繼勛肯定地認為,打敗了劉繼業之後,雖馬峰及時地與劉繼業會合了,北漢軍也無力阻擋宋軍前進了。
然而,大軍糧草都送到兩天了,李繼勛卻沒有等到西邊騎兵的消息。後騎兵派人送信過來,李繼勛才得知,宋軍騎兵被馬峰和劉繼業的數千騎兵死死地纏住,一時難以擺脫。
</br>
劉繼業和馬峰是在宋軍騎兵勢如破竹北上之際,才被北漢朝廷匆忙派往柏團穀一帶的。劉繼業和馬峰都知道,他們帶走五萬軍隊之後,太原城內外的北漢軍隻有二萬來人了。
所以,北漢軍開到柏團穀之後,劉繼業便對馬峰言道:“如果我們擋不住宋軍,那宋軍就可以長驅直入了!”
馬峰卻不以為然地言道:“劉將軍休得多慮!我等皆與宋軍交過手,宋軍不過爾爾!”
劉繼業忙著提醒道:“馬將軍切勿大意!劉某以為,宋軍已今非昔比,更何況,此番北犯的還是宋軍中的精銳。正是這些精銳之師,竟然在短短的數十天之內便亡了偌大的蜀國!這豈不駭人聽聞!”
馬峰笑道:“這隻能說明,蜀軍太無能了,而並非宋軍有多麽強大!”
當聞聽此次來犯的宋軍統帥是李繼勛時,馬峰找到劉繼業言道:“據馬某所知,那李繼勛是劉大將軍的手下敗將,趙匡胤派他統軍,劉大將軍還有何慮?”
劉繼業搖頭道:“此一時彼一時!彼時,劉某僥倖獲勝,此時,劉某斷不敢言勝也!要知道,在劉某看來,那李繼勛乃一位智勇雙全之人啊!不然,大宋強將如雲,趙匡胤又何必派李繼勛統帥宋軍?”
馬峰哼道:“劉將軍似乎是在長他人誌氣!我馬峰敢保證,如果宋軍膽敢繼續北犯,我定打他個落花流水!”
馬峰不僅這麽說了,還似乎真的這麽做了。沒多久,馬峰便派人通知劉繼業:遭宋軍騎兵突襲,他已率軍向西追擊。馬峰的部下還告訴劉繼業:馬將軍說了,不把突襲的宋軍騎兵徹底打垮,誓不罷休!
劉繼業大驚,謂左右道:“馬將軍行事太過魯莽!他這一西去,我劉某在此豈不就勢單力孤了?”
劉繼業連忙派人西去,要求馬峰趕緊停止追擊、還軍於柏團穀一帶,又吩咐左右道:“速速派人南下偵察!我估計,定有大批宋軍正向這裏開來!
西去的人回報劉繼業道:馬峰追擊的速度很快,三萬軍隊已大半過了汾河,並拒絕撤回。
劉繼業跌足道:“馬峰如此一意孤行,正中了李繼勛調虎離山之計啊!”
南下的人回報劉繼業道:“李繼勛率二萬宋軍正向柏團穀開來!”
劉繼業一皺眉:“不可能隻有二萬宋軍!快,沿昌源河向南偵察,如果我所料不差,定有一股宋軍從東邊開來!”
劉繼業的“所料”當然“不差”。當得知真有二萬宋軍沿昌源河西岸北上時,劉繼業對左右長嘆一聲道:“吾軍敗矣!”
雖然如此,劉繼業也沒有驚慌失措。他立即作了兩項布置:一、他身邊的兩萬北漢軍一分為二,分別迎擊左右開來的兩路宋軍;二、命人迅速西去告訴馬峰:宋軍大批部隊已開始向柏團穀發動進攻,請趕緊回撤支援。
當李繼勛的宋軍從左右兩邊對劉繼業進行夾擊時,劉繼業對手下將領吩咐道:“告訴弟兄們,不要考慮勝負,隻要考慮戰鬥!”
戰鬥的結局雖然早就沒有懸念,但戰鬥的過程卻依然十分激烈。劉繼業率二萬北漢軍硬是與李繼勛的四萬宋軍在柏團穀一帶激戰了一天一夜又一天。後來,眼見著就要全軍覆沒了,劉繼業才率殘部突圍北撤。就在這當口,馬峰率軍趕來與劉繼業合在了一處。
馬峰追過汾河之後,才覺得情況有些不對頭。他發覺,那些宋軍騎兵並不是真想與他交戰,而且為數也不甚多。恰好劉繼業又派人催他東撤,說是宋軍已大舉進攻柏團穀,他終於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於是,他把屬下數千騎兵留下阻擋宋軍騎兵,自己率軍東渡汾河向劉繼業靠攏。聞聽劉繼業已經潰敗,他就趕緊掉頭北上,及時地追上了劉繼業。
馬峰懊悔不迭地對劉繼業言道:“馬某一時糊塗,中了李繼勛的計了!不然,宋軍何以能夠得逞一時?”
劉繼業倒也大度,不僅沒有責怪馬峰,還安慰馬峰言道:“宋軍來勢兇猛,縱然馬將軍不中計西追,我等在此也難以取勝!”
這一回,馬峰就沒有說劉繼業是在長他人之誌氣了,而是惴惴不安地問道:“事已至此,我等當如何應對?”
劉繼業回道:“在此設一道防線,與宋軍再戰一回!”
馬峰連忙道:“劉將軍,恕馬某直言,此時此地,若與宋軍再戰,恐毫無勝算啊!”
劉繼業點頭道:“馬將軍所言甚是!我等在此與宋軍交戰,必敗無疑!”
馬峰愕然問道:“既然必敗無疑,劉將軍又何必再戰?何不撤軍北上、固守太原?”
劉繼業喟然言道:“我劉某如何不想撤回太原?隻不過太原城內早已是人心惶惶,在這種時候,如果我等撤回太原,恐宋軍未至,太原就已經是一座空城了!”
馬峰還是不解:“劉將軍,如果我等在此兵馬盡折,那太原依然無足夠兵力防守,太原豈不是依舊會淪於宋軍之手?”
劉繼業回道:“如果一切如故,太原實難保全!我的意思是:我等在此與宋軍再戰,至少可以拖住李繼勛數日。有了這些時間,如果遼人肯來相救,那遼軍就可以開到太原城外了!否則,太原一破,我大漢就毫無指望了!”
馬峰明白了,劉繼業是想不惜任何代價以爭取時間。但馬峰又問道:“劉將軍,遼人行為乖戾,他們會來救助太原嗎?”
劉繼業頗為沉痛地道:“劉某不知遼人是否會來救助,劉某隻知道,如果遼人不來救助,那我大漢實不能獨存!”
不難聽出,劉繼業對北漢朝廷中君臣之間的爭鬥很是痛心疾首。馬峰言道:“是啊,劉將軍說的對,宋軍今非昔比了,我大漢也今非昔比了……”
於是,馬峰就與劉繼業一道,在柏團穀之北迅速地布置了一道防線。劉繼業對馬峰言道:“我估計,李繼勛暫不會對我等發起攻擊。待他的騎兵部隊打過來之後,他才會對我等的防線全線攻擊。”
馬峰笑道:“那我等就在此恭候李繼勛吧!”
劉繼業卻搖頭道:“不,我們不必消極等待。我還有二千多騎兵,可令他們西去,與你的騎兵一道,纏住宋軍的騎兵。等李繼勛發覺時,我們至少又在此延宕了一日。”
果然,李繼勛一舉將劉繼業打敗後,並沒有馬上北追。箇中原因,除了等待西邊的騎兵外,還有糧草供應問題。李繼勛的想法是,待大軍糧草送到,西邊的騎兵也趕過來了,再北上與劉繼業、馬峰交戰。李繼勛肯定地認為,打敗了劉繼業之後,雖馬峰及時地與劉繼業會合了,北漢軍也無力阻擋宋軍前進了。
然而,大軍糧草都送到兩天了,李繼勛卻沒有等到西邊騎兵的消息。後騎兵派人送信過來,李繼勛才得知,宋軍騎兵被馬峰和劉繼業的數千騎兵死死地纏住,一時難以擺脫。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