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的臉龐竟然有點發燙:“微臣暫時尚未向她透露……”


    ◎一門心思地順應著皇上


    趙匡胤“哈哈”一笑道:“趙普,朕可得提醒你,此事若是讓尊夫人知曉,恐大宋宰相府就不得安寧了!”


    趙普也笑道:“皇上放心,臣一年隻去洛陽數次,而且還都是有公幹在身,她如何會知曉?”


    趙匡胤突地壓低嗓門言道:“趙普,朕本以為你真是一位正人君子,沒想到,你原來也是個好色之徒啊!”


    趙普老老實實地承認道:“皇上,大凡男人,有幾個不好色?”


    至此,趙普和趙匡胤的關係便又和好如初了。以前的那些隔閡和不愉快似乎都化為烏有了。


    趙匡胤向趙普表露了心跡:想立那宋氏為大宋皇後,而且馬上就想確立。


    立宋氏為皇後之事,趙普當然沒有意見,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不過,趙普以為,確立大宋皇後不同於接納一個皇妃,應該要慎重,更何況,大宋朝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皇後了。所以,趙普向趙匡胤建議:應著禮部詳加籌劃,明年春天加封宋氏為後比較妥當。趙匡胤愉快地同意了。


    這年(幹德五年)年終,還發生了一件令趙匡胤十分愉快的事:石守信、王審琦和範質、王溥、魏仁浦五人結伴到汴梁來拜望他了。石守信和王審琦是他當年的好兄弟,而範質、王溥和魏仁浦是趙普之前的三位大宋宰相。這五個人一起來到汴梁,趙匡胤自然是高興萬分。


    所以,趙匡胤就在宮中擺下了盛大的宴席,歡迎石守信等人的到來。趙普、趙光義在席邊作陪自不必說,滿朝文武也都被趙匡胤邀來作陪。要知道,石守信等人不僅與趙匡胤、趙普、趙光義很熟悉,就是滿朝文武,他們也大都相識,故而,席間的熱鬧與歡快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不難想見的。


    然而,就在這熱鬧與歡快之中,出現了一點小小的不愉快。那就是,石守信等人在汴梁逗留了數日後離開的時候,趙匡胤的大女兒昭慶公主、二女兒延慶公主和三女兒永慶公主也哭哭啼啼地離開了汴梁城。


    原來,趙匡胤在心裏總覺得有些對不起石守信等人。石守信、王審琦(包括高懷德等)等人為趙匡胤最終能夠君臨天下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在趙普的建議下,趙匡胤一招“杯酒釋兵權”使得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顯赫全無。範質、王溥和魏仁浦三人雖然稱不上是大宋的開國功臣,但在趙匡胤建宋之初,也為宋朝的穩定和發展做了許多功不可沒的事情,而最終,趙匡胤卻以年事已高為藉口,讓範質等人告老還鄉了。


    所以,趙匡胤就想對石守信等人做些補償。恰好,石守信、王審琦和魏仁浦三人在來汴梁的時候,分別把自己的兒子石保吉、王承衍、魏鹹信也帶了來。趙匡胤就靈機一動,當即決定把自己的三個女兒分別下嫁給石守信、王審琦和魏仁浦的兒子。


    對趙匡胤的這個決定,石守信和魏仁浦了無意見,因為他們的兒子尚未婚娶,能成為皇親國戚自然不是一件壞事。而王審琦卻遇到了一點麻煩,因為他的兒子王承衍已經娶妻樂氏。如果王承衍再把公主娶回家,那公主豈不就成了王承衍的偏房?皇上的女兒如何能做別人的偏房?


    於是王審琦就向趙匡胤叩頭,請趙匡胤改旨。趙匡胤卻道:“朕旨意已定,斷不能改!”


    皇上的旨意不能改,但有一樣東西能改。趙匡胤對王審琦吩咐道:“你回去以後,令那樂氏改嫁,朕給予她厚賞!”


    王審琦隻得依旨行事。趙匡胤的三個女兒對此很是不快,可又無奈,最終,她們隻能帶著很少的嫁妝(趙匡胤實乃儉樸之人)流淚而去。而趙匡胤卻開心得不得了。


    趙普對趙匡胤逼迫那樂氏改嫁一事很有些看法,但他沒有明說。他以為,剛剛才與皇上修好關係,如果因為這點小事又引起皇上的不悅,那就不值得了。


    不過,趙普自己也對自己產生了疑問:難道自己以後就這麽一門心思地順應著皇上?


    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


    第七部分 朕要令目極之處均歸大宋


    幹德六年(公元968年)二月,當和煦的春風在汴梁城內外柔柔地吹拂時,趙匡胤正式冊立宋氏為大宋皇後,因為此舉非比尋常,所以趙匡胤在冊封皇後的同時,還大赦天下。


    此時,宋氏因得到趙匡胤的殷勤眷顧,已懷有龍種。足月之後,她產下一子,是為趙匡胤的小兒子趙德芳。


    三月,大宋朝廷組織京試,得進士十人。其中,位居第六名的叫陶邴。陶邴是翰林中丞陶穀之子。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回到汴梁後,“請”周世宗柴榮的兒子周恭帝柴宗訓“禪位”的時候,因行事倉促,一時苦於沒有禪位文。就在這當口,時任翰林學士承旨的陶穀掏出了早已擬就的禪文,幫助趙匡胤順利地“繼承”了帝位。


    按慣例,考取進士者的名單要呈給皇上審閱。當趙匡胤禦覽那十位登進士第的名單時,趙普也在旁邊。於是趙匡胤就問趙普道:“這第六名的陶邴可是那陶穀之子?”


    趙普回道:“皇上的記性真好!這陶邴正是陶穀之子。”


    趙匡胤又問:“朝中上下,紛紛傳聞,說是這陶穀雖然是學富五車,但卻教子無方。趙普,可有此事?”


    趙普點頭應道:“臣也聽過此類傳聞,說是陶邴性倔,不服陶穀管教,而陶穀也拿陶邴沒有辦法。”


    趙匡胤不覺皺起了眉:“既然如此,那陶邴如何能考中進士?”趙匡胤當即吩咐趙普去查一查這次科考的主考官是誰。一查,趙匡胤更起疑心:主考官正是陶穀。


    趙匡胤問趙普道:“兒子參考,父親為什麽不迴避?”


    趙普答道:“臣聽說,陶穀本想主動迴避的,可不知為何,最終還是做了主考官。”


    “這裏定有些問題!”趙匡胤道,“去把陶邴的文章拿來讓朕一覽。”


    趙匡胤看過陶邴的文章後,覺得確實不錯。趙普也有相同的看法,且認為若依陶邴的文章來看,名次應該在第六之前。換句話說,趙普以為,陶穀雖然是主考官,但不僅沒有作弊,反而降低了兒子的排名。


    “不!”趙匡胤搖頭道,“這裏肯定有問題!陶邴的這篇文章,許是在科考前就寫好的,說不定,它還是出自陶穀之手!”


    趙匡胤下旨:令趙普會同中書省對陶邴進行複試。趙普雖然認為此舉大可不必,但還是依旨行事了。


    趙普把陶邴叫到中書省衙門。陶邴就坐在衙門內,當著趙普和中書省官員的麵做應試文章。在規定的時間內,陶邴交卷。趙普及中書省官員閱後,都認為陶邴的文章寫得精彩。


    趙普帶著陶邴複試的文章麵見趙匡胤,且言道:“臣等一致認為,陶邴確有真才實學!”


    趙匡胤在看過陶邴的複試文章後,依然有些不相信:“趙普,這篇文章真是出自那陶邴之手?”


    趙普回道:“稟皇上,陶邴作文之時,臣等就坐在他的對麵,寸步也未離開。”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馬路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馬路人並收藏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