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酒量雖大,卻也被群臣敬得頭昏腦脹,隻是一時還能支撐。趙光義酒量小,沒敢多喝,所以還比較清醒。最清醒的當然是趙普,別看他也像趙匡胤一樣的頻頻舉杯,實際上,他根本就沒怎麽喝酒。


    趙匡胤眯縫著眼睛問趙普道:“宰相大人,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群臣都走了,你與光義為何不走?”


    趙普回答道:“不是臣不想走,而是光義兄弟問了臣一個問題,臣不知如何作答,所以隻能呆在這裏候旨。”


    趙匡胤費力地眨了眨眼皮道:“趙普,你以為朕喝醉了嗎?明明是你想對朕發問,你又為何推到光義的身上?”


    趙光義連忙道:“皇上,臣弟的確有事要詢問……”


    趙匡胤揉了揉太陽穴:“光義,你是想問朕如何處置王全斌他們嗎?”


    “正是!”趙光義言道,“臣弟以為,王全斌等人雖有大功,但更有大罪!”


    “光義,”趙匡胤打了個酒嗝,“你適才所言,朕聽來怎麽像是出自趙宰相之口啊?”


    “皇上,”趙普言道,“開封尹大人所言乃是鐵的事實,所以,出自誰口也都是一樣!”


    趙匡胤“哈哈”一笑道:“趙普,你與光義都違逆朕的旨意了!朕早就說過,今夜隻談飲酒,不及其他,爾等為何不依旨行事啊?”


    趙普言道:“臣以為,皇上的旨意,隻是針對飲酒時而言,現在,席終酒止,臣與光義大人理應可以言及其他。更何況,蜀人叛亂之事不早作定論,朝中上下恐就會議論紛紛!”


    “是嗎?”趙匡胤一皺眉,“趙普,依你之見,朕當如何處置王全斌等人啊?”


    趙普回道:“王全斌等人直接引發了蜀人叛亂,破壞了皇上一統天下的大業,此罪不小,應由文武百官共同議論為妥。臣過去曾對皇上說過此言,敢請皇上三思!”


    “趙普,”趙匡胤似不經意地問道,“非得要百官共同議論嗎?你是不是以為朕不能很好地處置此事?”


    “臣並非此意!”趙普挺認真的樣子,“臣的意思是,待百官共議之後,再報請皇上做最後的定奪!”


    趙匡胤歪了歪頭:“趙普啊,朝中人多,人多就嘴雜,如果百官七嘴八舌、了無結論,那還不如由朕直接來處置!”


    趙普卻肯定地道:“皇上,臣保證百官在共議之後會有一個明確的結論。若臣所言不果,臣願接受皇上任何處罰!”


    趙匡胤打了個哈欠,接著問趙光義道:“你以為如何?”


    趙光義回道:“臣弟贊同宰相大人的意見,且臣弟明日可以在朝中向文武百官出示王全斌等人的罪證!”


    “那就這樣吧!”趙匡胤有些不快地伸了一個懶腰,“朕要去休息了!不然,朕明日沒有精神上朝!”


    趙匡胤說著話便離席而去,因喝酒過多的緣故,腳步多少有些踉蹌。待趙匡胤離去後,趙光義低低地對趙普言道:“你看見了嗎?皇上有些不高興了!”


    趙普一邊起身一邊言道:“我以為,皇上明日恐怕會更不高興!”


    趙光義忙問道:“此話何意?”


    趙普悠悠言道:“明日百官共議,定會判王全斌等人死罪,而皇上卻想網開一麵!”


    ◎一番爭執也就不可避免


    一切都如趙普所料。第二天——幹德五年(公元967年)正月二十三日,趙匡胤下令禦史台召集文武百官於朝堂,議定王全斌、崔彥進和王仁贍三人所犯的罪行。在趙普的主持下,趙光義及文武百官認定:王全斌、崔彥進和王仁贍三人在攻克成都後犯有豪奪女子、玉帛、擅發府庫、縱容部將和隱沒財物等罪,並查實王全斌等三人共隱沒財物六十四萬四千八百餘貫,這還不包括王全斌等三人從後蜀宮中搶得的金銀珠寶。後來,趙普又在王全斌等三人的諸多罪名中另加了一條:引發叛亂,危及大宋。


    趙光義及文武百官最後判定:王全斌、崔彥進和王仁贍三人雖有平蜀之功,但功不抵罪,且罪惡滔天,依法應當處死!


    二十四日,趙普將百官共議的結果稟告了趙匡胤。趙匡胤隻是“哦”了一聲,沒有多言。趙普當時也沒有多問。


    二十五日,趙匡胤沒有上朝,說是“偶感風寒”,正在後宮中調理。不過,他卻派一名執事太監到朝堂向文武百官宣讀了他的處理決定。


    趙匡胤的處理決定大略如下:王猛等十數位罪大惡極的宋將立即處絞,並示眾於市;免去王仁贍原先在朝中擔任的樞密副使一職;在隨州設立崇義軍,命王全斌前往統率;在金州設立昭化軍,令崔彥進前往節製;重賞當初攻打蜀國的東路軍所有將領;擢劉光義為鎮安節度使;升任曹彬為宣徽南院使兼義成軍節度使;等等。


    那王猛終究沒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據說,王全斌曾在趙匡胤的麵前極力為王猛說情,說王猛曾救過他王全斌的命,希望皇上留下王猛戴罪立功。趙匡胤卻道:“興師吊伐,婦人何罪?而殘忍至此,當速置法以償其冤!”王全斌最終無奈作罷。那些被王猛割乳而死的“婦人”們,在九泉之下,總算是得到了些許安慰。


    在趙匡胤的處理決定中,除王猛等十數位被處死的宋將外,要數王仁贍受到的懲罰最為嚴重了。王全斌和崔彥進雖然都被降了官職,但好歹還有一支軍隊統領,仍不失為大宋朝的一名將軍,而王仁贍卻不僅不再握有兵權,連朝中樞密副使之職也被免去了,幾乎變成一介平民了。


    王仁贍為何會落到如此結局?原因是,他太不識時務了。趙匡胤曾在二十四日分別召見過王全斌、崔彥進和王仁贍。王全斌和崔彥進聞聽百官議定他們死罪後,不敢再嘴硬,當著趙匡胤的麵,對自己所犯的罪行供認不諱,尤其是崔彥進,認罪的態度還特別地好。而王仁贍則不然,不僅不好好認罪,且還“歷詆諸將過失”為自己開脫。趙匡胤氣憤地問道:“納蜀國侍中李廷珪妓女、開豐德府庫取金銀珠寶,難道也是諸將所為?”見趙匡胤舉出了鐵證,王仁贍才被迫低頭認罪。但已經遲了,趙匡胤不想再優待他了。


    以劉光義和曹彬為首的東路宋軍,除劉光義和曹彬二人外,其他的主要將領也都得到了趙匡胤的大力提拔。


    朝中文武百官雖然大都覺得皇上對王全斌、崔彥進和王仁贍三個人的處置未免有過輕之嫌,但也隻是把自己的看法隱於心裏,頂多在私下裏悄悄議論幾句而已。不僅是一般的朝臣了,就是趙光義,在聽到趙匡胤的處理決定後,也隻是輕輕地搖搖頭,然後一笑了之。


    但趙普則不然,他不僅在朝中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明確表示皇上對此事處理不公,且還嚷著非要與皇上當麵理論。群臣勸他,他不理。趙光義勸他,他不聽。


    然而,趙匡胤自那日“偶感風寒”後,一連數日沒有上朝。趙普去宮中詢問,宮中太監告訴他:皇上在花妃娘娘的寢殿裏調養身體,恐還有幾日方可上朝。那太監還對趙普說,皇上有旨:調養期間,不見任何朝臣。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馬路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馬路人並收藏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