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抓周既然是遊戲,真正相信它的人並不多,但有些父母卻對此十分認真,趙弘殷和杜氏就是這樣的人。可惜的是,他們的第一個兒子趙匡濟就是在抓周後的第二天突發高燒,第三天即離他們而去,所以,趙弘殷對抓周一事心中發怵。
趙匡胤滿周歲的那一天終於來了。抓周的時候,趙弘殷在兒子的麵前放了一大堆東西,有吃的、玩的、用的……數書本最多。趙弘殷拿了五六本書放在距趙匡胤最近的地方。很明顯,趙弘殷希望兒子的小手第一次就抓到書本。
但趙匡胤沒有去抓書本。確切說,他什麽也沒有抓,兩隻小手隻是在身前舞動,可就是不抓。
趙弘殷有些急了:“胤兒,你倒是快點抓啊……”
杜氏瞧出了點名堂:“將軍,你看胤兒在看什麽?”
可不是嗎?趙匡胤一對小眼珠子滴溜溜地朝著趙弘殷的身後瞅。趙弘殷身後的牆壁上,懸掛著一柄劍。那柄劍曾握在趙弘殷的手裏多次征戰沙場。
趙弘殷皺了皺眉,然後吩咐僕人道:“將劍取來,放在少爺麵前。”
說來也怪,僕人剛把劍放在趙匡胤的麵前,趙匡胤的雙手就“撲”地抓住了劍鞘,且一隻小手還慢慢地摸到了劍柄上,似乎是要將劍從鞘裏拔出來。再看趙匡胤的臉,明顯的有一種滿足的神情。
“夫人,”趙弘殷又皺起了眉,“這孩子,好像有點奇怪……”
杜氏卻不以為然:“有什麽好奇怪的?你喜歡舞刀弄槍,胤兒自然也就喜歡劍。”
是啊,第一個兒子趙匡濟倒是在抓周的時候抓著了書本,但周歲就死了。說不定,胤兒舍書抓劍,是個好兆頭呢。
盡管如此,在趙匡胤抓周之後,趙弘殷的心也還是幾乎提到了嗓子眼兒。好在他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三年也過去了,趙匡胤在茁壯地成長著。而且,自滿周過後,趙匡胤好像從未得過什麽病。趙弘殷這才略略安下了心。杜氏也常常自覺不自覺地看著趙匡胤的身影微笑。
到了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春,趙匡胤已經六歲了,小小的身子骨,結實得就像一頭小牛犢。他曾偷偷地溜出家門,將一個八九歲的男孩揍得鼻青臉腫。趙弘殷知道後,本想好好地懲罰趙匡胤一頓的,可杜氏卻道:“胤兒能將比他大的孩子打敗,說明胤兒有出息。”杜氏這麽說了,趙弘殷也就不便對趙匡胤動手了,加上膝下就這麽一個寶貝疙瘩,即使杜氏不勸阻,恐趙弘殷也不會把兒子怎麽樣。最終,趙弘殷自己親自到被打的那個男孩家裏賠禮道歉後,才算了事。
然而,有一回,趙弘殷實在忍無可忍了,硬是當著杜氏的麵,狠狠地打了趙匡胤一巴掌。原因是,趙匡胤在家裏拿木棍當劍耍,將一個僕人的臉戳了好幾道血口子。
趙弘殷打趙匡胤的時候,杜氏流淚了。趙弘殷連忙對杜氏道:“夫人,不是我狠心……他才這麽一點大,就如此胡鬧,將來又會如何?”
杜氏抹了抹眼淚道:“將軍,送胤兒去念書吧。”
趙弘殷自然沒有意見。就這麽著,六歲的趙匡胤,開始了他的讀書生涯。
教趙匡胤讀書的,是一位姓陳的先生,年歲雖不是很大,但長得瘦骨嶙峋的,又有一把較長的鬍子,所以一眼看上去,便頗有一副老學究模樣。
陳學究教書在洛陽一帶小有名氣。然而他名氣再大,似乎也奈何不了趙匡胤。與趙匡胤同學的有七八個小孩,陳學究在台上搖頭晃腦、之乎者也的時候,那七八個小孩都誠惶誠恐地盯著陳學究,生怕聽漏了一個字。而趙匡胤卻拿一隻眼睛瞥著陳學究的鬍鬚,另一隻眼睛瞟向窗外,看窗外行人匆匆或雞飛狗跳。陳學究發現了,提問趙匡胤,趙匡胤站起來,一臉的茫然,又一臉的無辜,弄得陳學究哭笑不得,隻能連說幾句“不可教也”了事。
◎趙匡胤訓馬
最讓陳學究哭笑不得的是在一個陰天的上午。陳學究講解孔子,講解得眉飛色舞、聲情並茂。在陳學究的口中,孔子簡直就是一位無所不能的聖人。就在陳學究將要結束自己的講解時,趙匡胤突然起身問道:“先生,那孔聖人會騎馬嗎?”
陳學究一愣,支支吾吾地言道:“孔聖人……經常乘坐馬車出遊……”
“先生,”趙匡胤緊接著問道,“那孔聖人會舞劍嗎?”
陳學究真不知該如何回答,但還是言道:“孔聖人……看過別人舞劍……”
趙匡胤“撲哧”一聲樂了:“先生,那孔聖人一不會騎馬二不會舞劍,什麽本事也沒有,如何能稱做聖人?隻不過是一個能認得幾個字的小老頭罷了,先生這麽起勁地誇他,是不是太過分了?”
與趙匡胤同學的七八個小孩也大著膽子笑起來。陳學究一時很是難堪,手中的戒尺舉起多高,但終究沒有打向趙匡胤。所謂不看僧麵看佛麵,趙匡胤的父親畢竟是當朝的將軍,陳學究不能不有所顧忌。
陳學究找到趙弘殷道:“將軍大人,貴公子無心讀書,又目無尊長,還肆意貶損先賢,陳某無能,實在難以教導,還是請將軍大人將貴公子領回。”
慌得趙弘殷又是賠禮又是道歉,並再三請求陳學究留下趙匡胤。陳學究似乎已拿定主意,非要將趙匡胤辭退。最後,杜氏說了一句話,終於使陳學究改變了主意。杜氏言道:“胤兒在你那裏上學,我們付你雙倍學費。”
陳學究在教書上雖有名氣,但家境卻也清貧。聽了杜氏的話後,他勉強地點了點頭道:“……請將軍和夫人多多地管教貴公子!”
趙弘殷回家後,便追問趙匡胤是如何得罪陳學究的。趙匡胤也不隱瞞,老老實實地說出原委。趙弘殷大驚道:“難怪陳先生生氣……你如何能這般侮辱孔聖人?”
“我沒有侮辱孔聖人!”趙匡胤昂起頭,“孩兒說的是實話,也是心裏話。那孔聖人既不會騎馬又不會舞劍,就算不得有什麽真本領!”
“大膽!”趙弘殷大喝一聲,舉手就要打向兒子。杜氏忙道:“將軍息怒!妾身以為,胤兒所言也不無道理!”
趙弘殷長嘆一聲道:“夫人啊,我倒是會騎馬會舞劍吧?可到現在不也隻是一個小小的將軍嗎?我是希望胤兒能夠好好的讀書,將來會有一個好的前程啊!”
杜氏卻道:“人各有誌,豈能勉強?何況胤兒尚小,能認識幾個字也就是了。”
於是趙匡胤就繼續跟著陳學究念書識字了。還同過去一樣,無論陳學究講什麽,趙匡胤都三心二意。好在趙匡胤也不多說話,隻靜靜地坐在窗邊。陳學究呢,隻當沒有趙匡胤這麽一個學生,甚至看都懶得看趙匡胤一眼。
然而,出乎陳學究意料的是,每次考試,趙匡胤的成績並不很差,有一回,趙匡胤甚至考了個第二名。趙匡胤有如此成績,如果陳學究戴有眼鏡的話,那當真要大跌眼鏡了。
</br>
趙匡胤滿周歲的那一天終於來了。抓周的時候,趙弘殷在兒子的麵前放了一大堆東西,有吃的、玩的、用的……數書本最多。趙弘殷拿了五六本書放在距趙匡胤最近的地方。很明顯,趙弘殷希望兒子的小手第一次就抓到書本。
但趙匡胤沒有去抓書本。確切說,他什麽也沒有抓,兩隻小手隻是在身前舞動,可就是不抓。
趙弘殷有些急了:“胤兒,你倒是快點抓啊……”
杜氏瞧出了點名堂:“將軍,你看胤兒在看什麽?”
可不是嗎?趙匡胤一對小眼珠子滴溜溜地朝著趙弘殷的身後瞅。趙弘殷身後的牆壁上,懸掛著一柄劍。那柄劍曾握在趙弘殷的手裏多次征戰沙場。
趙弘殷皺了皺眉,然後吩咐僕人道:“將劍取來,放在少爺麵前。”
說來也怪,僕人剛把劍放在趙匡胤的麵前,趙匡胤的雙手就“撲”地抓住了劍鞘,且一隻小手還慢慢地摸到了劍柄上,似乎是要將劍從鞘裏拔出來。再看趙匡胤的臉,明顯的有一種滿足的神情。
“夫人,”趙弘殷又皺起了眉,“這孩子,好像有點奇怪……”
杜氏卻不以為然:“有什麽好奇怪的?你喜歡舞刀弄槍,胤兒自然也就喜歡劍。”
是啊,第一個兒子趙匡濟倒是在抓周的時候抓著了書本,但周歲就死了。說不定,胤兒舍書抓劍,是個好兆頭呢。
盡管如此,在趙匡胤抓周之後,趙弘殷的心也還是幾乎提到了嗓子眼兒。好在他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三年也過去了,趙匡胤在茁壯地成長著。而且,自滿周過後,趙匡胤好像從未得過什麽病。趙弘殷這才略略安下了心。杜氏也常常自覺不自覺地看著趙匡胤的身影微笑。
到了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春,趙匡胤已經六歲了,小小的身子骨,結實得就像一頭小牛犢。他曾偷偷地溜出家門,將一個八九歲的男孩揍得鼻青臉腫。趙弘殷知道後,本想好好地懲罰趙匡胤一頓的,可杜氏卻道:“胤兒能將比他大的孩子打敗,說明胤兒有出息。”杜氏這麽說了,趙弘殷也就不便對趙匡胤動手了,加上膝下就這麽一個寶貝疙瘩,即使杜氏不勸阻,恐趙弘殷也不會把兒子怎麽樣。最終,趙弘殷自己親自到被打的那個男孩家裏賠禮道歉後,才算了事。
然而,有一回,趙弘殷實在忍無可忍了,硬是當著杜氏的麵,狠狠地打了趙匡胤一巴掌。原因是,趙匡胤在家裏拿木棍當劍耍,將一個僕人的臉戳了好幾道血口子。
趙弘殷打趙匡胤的時候,杜氏流淚了。趙弘殷連忙對杜氏道:“夫人,不是我狠心……他才這麽一點大,就如此胡鬧,將來又會如何?”
杜氏抹了抹眼淚道:“將軍,送胤兒去念書吧。”
趙弘殷自然沒有意見。就這麽著,六歲的趙匡胤,開始了他的讀書生涯。
教趙匡胤讀書的,是一位姓陳的先生,年歲雖不是很大,但長得瘦骨嶙峋的,又有一把較長的鬍子,所以一眼看上去,便頗有一副老學究模樣。
陳學究教書在洛陽一帶小有名氣。然而他名氣再大,似乎也奈何不了趙匡胤。與趙匡胤同學的有七八個小孩,陳學究在台上搖頭晃腦、之乎者也的時候,那七八個小孩都誠惶誠恐地盯著陳學究,生怕聽漏了一個字。而趙匡胤卻拿一隻眼睛瞥著陳學究的鬍鬚,另一隻眼睛瞟向窗外,看窗外行人匆匆或雞飛狗跳。陳學究發現了,提問趙匡胤,趙匡胤站起來,一臉的茫然,又一臉的無辜,弄得陳學究哭笑不得,隻能連說幾句“不可教也”了事。
◎趙匡胤訓馬
最讓陳學究哭笑不得的是在一個陰天的上午。陳學究講解孔子,講解得眉飛色舞、聲情並茂。在陳學究的口中,孔子簡直就是一位無所不能的聖人。就在陳學究將要結束自己的講解時,趙匡胤突然起身問道:“先生,那孔聖人會騎馬嗎?”
陳學究一愣,支支吾吾地言道:“孔聖人……經常乘坐馬車出遊……”
“先生,”趙匡胤緊接著問道,“那孔聖人會舞劍嗎?”
陳學究真不知該如何回答,但還是言道:“孔聖人……看過別人舞劍……”
趙匡胤“撲哧”一聲樂了:“先生,那孔聖人一不會騎馬二不會舞劍,什麽本事也沒有,如何能稱做聖人?隻不過是一個能認得幾個字的小老頭罷了,先生這麽起勁地誇他,是不是太過分了?”
與趙匡胤同學的七八個小孩也大著膽子笑起來。陳學究一時很是難堪,手中的戒尺舉起多高,但終究沒有打向趙匡胤。所謂不看僧麵看佛麵,趙匡胤的父親畢竟是當朝的將軍,陳學究不能不有所顧忌。
陳學究找到趙弘殷道:“將軍大人,貴公子無心讀書,又目無尊長,還肆意貶損先賢,陳某無能,實在難以教導,還是請將軍大人將貴公子領回。”
慌得趙弘殷又是賠禮又是道歉,並再三請求陳學究留下趙匡胤。陳學究似乎已拿定主意,非要將趙匡胤辭退。最後,杜氏說了一句話,終於使陳學究改變了主意。杜氏言道:“胤兒在你那裏上學,我們付你雙倍學費。”
陳學究在教書上雖有名氣,但家境卻也清貧。聽了杜氏的話後,他勉強地點了點頭道:“……請將軍和夫人多多地管教貴公子!”
趙弘殷回家後,便追問趙匡胤是如何得罪陳學究的。趙匡胤也不隱瞞,老老實實地說出原委。趙弘殷大驚道:“難怪陳先生生氣……你如何能這般侮辱孔聖人?”
“我沒有侮辱孔聖人!”趙匡胤昂起頭,“孩兒說的是實話,也是心裏話。那孔聖人既不會騎馬又不會舞劍,就算不得有什麽真本領!”
“大膽!”趙弘殷大喝一聲,舉手就要打向兒子。杜氏忙道:“將軍息怒!妾身以為,胤兒所言也不無道理!”
趙弘殷長嘆一聲道:“夫人啊,我倒是會騎馬會舞劍吧?可到現在不也隻是一個小小的將軍嗎?我是希望胤兒能夠好好的讀書,將來會有一個好的前程啊!”
杜氏卻道:“人各有誌,豈能勉強?何況胤兒尚小,能認識幾個字也就是了。”
於是趙匡胤就繼續跟著陳學究念書識字了。還同過去一樣,無論陳學究講什麽,趙匡胤都三心二意。好在趙匡胤也不多說話,隻靜靜地坐在窗邊。陳學究呢,隻當沒有趙匡胤這麽一個學生,甚至看都懶得看趙匡胤一眼。
然而,出乎陳學究意料的是,每次考試,趙匡胤的成績並不很差,有一回,趙匡胤甚至考了個第二名。趙匡胤有如此成績,如果陳學究戴有眼鏡的話,那當真要大跌眼鏡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