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上午沒幹活。弟兄們被公社文書組織在一起,學習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然後是輪換著被張幹事單人提審。不過,張幹事還是過低估計了這些農村小夥子的智力,結果是毫無結果。他們眾口一詞,不知道建有帶著發梅跑哪去了。
經這一場審問,歪雞倒是從張幹事口中知道了另外的事實。在建有之前,發梅還和一個終南山的耍猴的跑過一回。前年的夏天,不知是發梅勾引了耍猴的,還是耍猴的勾引了發梅,兩人跑了多日。後來是發梅受不了耍猴走街串鄉的苦楚,也許那耍猴的老用鞭子抽她,受不下,自個兒又跑回來。這一次和建有,張幹事三問兩問,也大體覺摸著了事情的真相。發梅這女子生活作風有大問題。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政府便無能為力了。遇上什麽事,隻好由發梅她個人自作自受。楊麻子自回,另想他的辦法去。這麵也不再為難歪雞幾人,隻囑他們加緊工期,幹完活快回鄢崮村。再出下事,他本人也不好向上頭交代了。
卻說在鄢崮村裏,一天大早,建有他爺戰戰兢兢摸到了呂作臣老先生的家裏,將孫子與鎮上楊麻子的女兒私奔一事,向老先生敘說了一通。老先生聽罷,嘆聲道:"唉,你也甭難過了!這是時代風氣使然。論說男婚女嫁這種人生大事,古代的聖賢早已是事先安排好了的。一個女子自幼便堅守貞操,出閣時嫁一個老老實實的好人;一個男兒起始便修身養性,長成後娶一個幹幹淨淨的女子,夫妻二人白頭偕老,男耕女織相伴終生,過著平平安安的日子,這已成古往今來的規矩。然古人傳下來的規矩,如今全都給破壞了。如今的年輕人,有那姑娘養兒的,有那不婚同居的,或是已婚分居的,如此等等,讓咱這些年邁之人看不入眼的事實比比皆是。像咱建有孫娃,跟老人不打招呼,便與一個不知姓名的女子私奔他鄉,嗨,竟不怕你嫌我說話難聽,這在古人那裏算是忤逆不孝之罪!隻不過到這年代,你就是看他不慣,又能怎麽了他?人老了,想跑,腿不行了,想打,手不行了,隻有一張嘴,他又不聽你的,你不是幹急嗎?我對你不是說過,仇老漢的那歪雞,不是個正經材料。你建有跟上他在外圈搞建築,搞了這一整,看著是圖掙他的那兩個錢,到底是把心給搞亂了,把品行跑壞了。你看看他們那朋人,回到村子,先不說敬老愛幼,見了人一律張狂。看看,短短這幾個月,歪雞本人腿讓人打斷了,建有跑得不見了身首,這便是結果,可怕不可怕?"
《騷土》第七十四章 (3)
立刻註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建有他爺年近八旬,本是鄢崮村第一號大齡老人。其人本性老實,與人與事,低聲下氣,總之是求人寬宥,是個真真正正的可憐人。老漢早間起來,本想是找個人安慰安慰,卻不料尋到呂老先生這裏,聽到的是這番評價,心裏頭更是惱糙。於是乎,一麵哭一麵往外走,用棗木拐杖搗著地麵,袖筒抹著眼雨,叫罵道:"……嗚嗚嗚,把他的賊媽日了的,瞎熊娃!嗚嗚嗚,我這是虧了哪輩子的先人啊,嗚嗚嗚,育下這賊種嘛!嗚嗚嗚……"說來也是,呂老先生的迂腐,沒給人家老漢寬展解釋,還讓老漢心裏更加難過,幾天裏茶飯不思。
你問建有爺這是為咋,七八十的人了,難道就不知道顧惜自己的身體?原來歪雞弟兄幾人剛從公社回來,被卷(鋪蓋)沒來得及放,便被眾人圍在照壁底下盤問。建有爺拄著拐杖戰戰兢兢從旁走過,扭頭見歪雞立在人群裏,與眾人拉呱大諞。老漢這看那看,裏麵單缺他建有,心裏頭一時不能好受。唉,這也難怪,老漢終究是老糊塗了,念想孫子想得入迷。但凡有個藉口,便拗不過那根筋兒。此時,老漢突然記起呂作臣老先生的話,一剎那幡然大悟:啊,捅下這亂子的罪魁不是別人,正是歪雞這賊!是他一老領上我的孫娃東跑西逛,不教他好,到底與人野奔了。不是他調唆,我乃孫娃能有這大的膽子嗎?把他賊媽日了的,得先問這賊要人!老漢想到這裏,一猛撲進人群,揪住歪雞,掄起拐杖便要打。
歪雞先吃一驚,看清是建有他爺,便曉得老漢的難腸,也不加阻攔,隻連攙帶扶,好言相勸。說實在的,即是老漢今日不鬧,這幾日他們也得看望一下老漢去了。沒想到老漢見小夥子們不敢動他,便愈發來瘋勁兒,叫罵的更難聽,拐子掄得更歡了。臨了,還是讓坤明硬拽上走了。
《騷土》第七十五章 (1)
立刻註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楊孝元花言巧語說撇脫
老恓惶色厲內荏鬥親孫
且說扁扁離家三個月的日頭,在部隊裏惦記著媽和薑薑缺春天的口糧,從自己攢的十五元津貼裏取了十元,給家裏寄了回來。做娘的拿上十元的鈔票,這看那看捨不得使喚。她想
,這是娃的辛苦錢,咋說也得給娃留著娶媳婦。然而這幾日,家中已是真正的無米之炊了。她與薑薑熬野菜煮紅薯片,兌整往前過著,熬一日便是一日。可憐的倒是薑薑,女兒家正長身體,吃著吃著飯便要嘔出來,說是她肚裏不受。為母的看見隻做不知,咽著淚罵她是嬌性。扁扁在家的時候,一老說媽偏向著薑薑。他不在家,卻不知媽真正心疼的是他。薑薑雖也是自己的心肝兒寶貝,但遲早是婆家人。不像扁扁,是她最終的靠山。做媽的對兒女這遠近親疏的分別,自扁扁走後一天天地顯露了出來。人是靈物。這隱藏的心事不明說,薑薑也能覺察到。所以薑薑這一時鬧情緒,使性子,有時幹脆連飯都懶得吃了。那楊孝元這一時隻為坤明將西安城的張工程師帶到她家惱她不下,一連多日,竟沒有進針針的家門。針針知道他的驢脾性,也沒答理他。隻沒說,一把青草便哄轉了他。
</br>
經這一場審問,歪雞倒是從張幹事口中知道了另外的事實。在建有之前,發梅還和一個終南山的耍猴的跑過一回。前年的夏天,不知是發梅勾引了耍猴的,還是耍猴的勾引了發梅,兩人跑了多日。後來是發梅受不了耍猴走街串鄉的苦楚,也許那耍猴的老用鞭子抽她,受不下,自個兒又跑回來。這一次和建有,張幹事三問兩問,也大體覺摸著了事情的真相。發梅這女子生活作風有大問題。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政府便無能為力了。遇上什麽事,隻好由發梅她個人自作自受。楊麻子自回,另想他的辦法去。這麵也不再為難歪雞幾人,隻囑他們加緊工期,幹完活快回鄢崮村。再出下事,他本人也不好向上頭交代了。
卻說在鄢崮村裏,一天大早,建有他爺戰戰兢兢摸到了呂作臣老先生的家裏,將孫子與鎮上楊麻子的女兒私奔一事,向老先生敘說了一通。老先生聽罷,嘆聲道:"唉,你也甭難過了!這是時代風氣使然。論說男婚女嫁這種人生大事,古代的聖賢早已是事先安排好了的。一個女子自幼便堅守貞操,出閣時嫁一個老老實實的好人;一個男兒起始便修身養性,長成後娶一個幹幹淨淨的女子,夫妻二人白頭偕老,男耕女織相伴終生,過著平平安安的日子,這已成古往今來的規矩。然古人傳下來的規矩,如今全都給破壞了。如今的年輕人,有那姑娘養兒的,有那不婚同居的,或是已婚分居的,如此等等,讓咱這些年邁之人看不入眼的事實比比皆是。像咱建有孫娃,跟老人不打招呼,便與一個不知姓名的女子私奔他鄉,嗨,竟不怕你嫌我說話難聽,這在古人那裏算是忤逆不孝之罪!隻不過到這年代,你就是看他不慣,又能怎麽了他?人老了,想跑,腿不行了,想打,手不行了,隻有一張嘴,他又不聽你的,你不是幹急嗎?我對你不是說過,仇老漢的那歪雞,不是個正經材料。你建有跟上他在外圈搞建築,搞了這一整,看著是圖掙他的那兩個錢,到底是把心給搞亂了,把品行跑壞了。你看看他們那朋人,回到村子,先不說敬老愛幼,見了人一律張狂。看看,短短這幾個月,歪雞本人腿讓人打斷了,建有跑得不見了身首,這便是結果,可怕不可怕?"
《騷土》第七十四章 (3)
立刻註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建有他爺年近八旬,本是鄢崮村第一號大齡老人。其人本性老實,與人與事,低聲下氣,總之是求人寬宥,是個真真正正的可憐人。老漢早間起來,本想是找個人安慰安慰,卻不料尋到呂老先生這裏,聽到的是這番評價,心裏頭更是惱糙。於是乎,一麵哭一麵往外走,用棗木拐杖搗著地麵,袖筒抹著眼雨,叫罵道:"……嗚嗚嗚,把他的賊媽日了的,瞎熊娃!嗚嗚嗚,我這是虧了哪輩子的先人啊,嗚嗚嗚,育下這賊種嘛!嗚嗚嗚……"說來也是,呂老先生的迂腐,沒給人家老漢寬展解釋,還讓老漢心裏更加難過,幾天裏茶飯不思。
你問建有爺這是為咋,七八十的人了,難道就不知道顧惜自己的身體?原來歪雞弟兄幾人剛從公社回來,被卷(鋪蓋)沒來得及放,便被眾人圍在照壁底下盤問。建有爺拄著拐杖戰戰兢兢從旁走過,扭頭見歪雞立在人群裏,與眾人拉呱大諞。老漢這看那看,裏麵單缺他建有,心裏頭一時不能好受。唉,這也難怪,老漢終究是老糊塗了,念想孫子想得入迷。但凡有個藉口,便拗不過那根筋兒。此時,老漢突然記起呂作臣老先生的話,一剎那幡然大悟:啊,捅下這亂子的罪魁不是別人,正是歪雞這賊!是他一老領上我的孫娃東跑西逛,不教他好,到底與人野奔了。不是他調唆,我乃孫娃能有這大的膽子嗎?把他賊媽日了的,得先問這賊要人!老漢想到這裏,一猛撲進人群,揪住歪雞,掄起拐杖便要打。
歪雞先吃一驚,看清是建有他爺,便曉得老漢的難腸,也不加阻攔,隻連攙帶扶,好言相勸。說實在的,即是老漢今日不鬧,這幾日他們也得看望一下老漢去了。沒想到老漢見小夥子們不敢動他,便愈發來瘋勁兒,叫罵的更難聽,拐子掄得更歡了。臨了,還是讓坤明硬拽上走了。
《騷土》第七十五章 (1)
立刻註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楊孝元花言巧語說撇脫
老恓惶色厲內荏鬥親孫
且說扁扁離家三個月的日頭,在部隊裏惦記著媽和薑薑缺春天的口糧,從自己攢的十五元津貼裏取了十元,給家裏寄了回來。做娘的拿上十元的鈔票,這看那看捨不得使喚。她想
,這是娃的辛苦錢,咋說也得給娃留著娶媳婦。然而這幾日,家中已是真正的無米之炊了。她與薑薑熬野菜煮紅薯片,兌整往前過著,熬一日便是一日。可憐的倒是薑薑,女兒家正長身體,吃著吃著飯便要嘔出來,說是她肚裏不受。為母的看見隻做不知,咽著淚罵她是嬌性。扁扁在家的時候,一老說媽偏向著薑薑。他不在家,卻不知媽真正心疼的是他。薑薑雖也是自己的心肝兒寶貝,但遲早是婆家人。不像扁扁,是她最終的靠山。做媽的對兒女這遠近親疏的分別,自扁扁走後一天天地顯露了出來。人是靈物。這隱藏的心事不明說,薑薑也能覺察到。所以薑薑這一時鬧情緒,使性子,有時幹脆連飯都懶得吃了。那楊孝元這一時隻為坤明將西安城的張工程師帶到她家惱她不下,一連多日,竟沒有進針針的家門。針針知道他的驢脾性,也沒答理他。隻沒說,一把青草便哄轉了他。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