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問答,鳥兒原是一個名稱。我想,我想毛主席他老人家在皇城裏頭局圈著,不與凡人見麵,孤得慌了,一天,看見樹梢上一隻鳥兒,一問一答。然後將問答的結果,寫出一首詩來。楊校長你看得是?"楊文彰連連點頭。呂作臣見他認可,心想,天大的道理,或許也就我老漢說得在理呢!想到這裏,膽子便大起來。接著道:"嘿,起頭這兩枚字文用得卻鬼,不過我老漢卻眼熟,在哪卷書上見過。羊角二字意思卻再明了不過。青天二字倒是有包青天或者青天大老爺的講究,這年頭不再允人講了。城廓二字在咱這兒是人便曉,在咱西南的老虎嶺上便立有一座。接下來這兩三句卻是暢曉的,說往日打仗放槍的情形。怎麽得了這一句寫得極見功力,一般手筆是做不出來的。我要飛躍似乎可以和一九五八年的大躍進聯繫起來考慮。借問君去何方寫得極好,有古韻的!再接下來卻是十二分的好懂了,三家人坐在一起吃著燒熟的土豆。哎,土豆這一句卻甭說,咱鄢崮村恐怕無人能懂,然而我卻是曉得的,指的就是咱這裏的洋芋。隻是像主席人家的生活,洋芋我想卻是要剝掉皮以後再吃的。吃不飽了再端上一盤牛肉來,看看,顯見得生活與我們百姓的不同。不須放屁嘛,落腳在這裏卻是有些難解,不過這樣落腳也夠大膽的,或許是吃飽了不許放屁?這可能講的是待人接客時的禮式,或許指的是國家政策上的事情,不讓放便不放也好,回家再放也可。這最後的一句極有味道,就是毛主席逮著勺把子,讓你們人民看一看,天翻哩嘛地覆哩!或許是……"
《騷土》第四十七章 (3)
立刻註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不待呂作臣老先生解說完畢,楊文彰便有些忍俊不禁,幾次沒撲哧出笑聲來。老先生也不敢抬頭看他,隻顧一氣演繹下去。待解道"毛主席逮住勺把子"的說法,楊文彰隻覺得像是兒戲,連忙拍手叫道:"解得好,解得好!我長見識了!"將老先生止住。老先生如釋重負地抬起頭來,先是膽怯,但看清楊文彰恭維的神色,便又得意地笑將起來,像走出考場的小學生,用袖筒擦去滿腦門子的汗水。
接下楊文彰胡亂奉承幾句,夾了報紙便告辭出來。楊文彰出了呂家的院門,終不忍哈哈大笑出聲來,一麵笑一麵走。繞過幾條槐院,踏上回校的直路,肚裏的笑聲還是不住地格格往外噴發。楊文彰自道:"幸虧是在夜間,村中沒有行人,若在白天被人撞見,豈不懷疑我神經有了毛病?"正想著,卻見一棵高大的皂角樹下立著一男一女,那男的認不出來,女的卻是他教過的學生王青苗,小名貓娃。青年男女的這種事情還是避得越遠越好,想到這裏,故意繞過一條胡同,往前直走,卻不防迎麵撞上一人。此人在白晃晃的雪光下麵,攔住他,二話不說哈哈大笑起來。楊文彰抬頭一看,好古怪個人物!隻看生得如何,這裏有詩為證:天生醜陋皮囊,地造日怪肚腸。
遇人未言先笑,點頭哈腰投降。
說的便是開篇提到的那位鄢崮老叟。冬天夜長,這老叟睡不著覺,提著棋兜排村子尋人玩耍。因看見楊文彰縮頭縮腦、猴摸獠搶的走路模樣,不覺笑出聲來。楊文彰遂問他道:"你笑什麽?"他反問楊文彰道:"你笑什麽?"楊文彰卻是詫異,說道:"你怎曉得我笑了?"老叟說道:"你笑了這一路,能看見的何止我老漢一人。"楊文彰知曉這老叟字文雖比不得呂作臣深邃,卻也另有一些能耐。要說這老叟的本事,村中有幾句順口溜說得最是確切。其言曰:讀過一場古,受過寒窗苦;操過一張琴,見過山間雲;用過一桿筆,寫過村頭曲;弈過一副棋,走過萬人敵;使過一把刀,練過滿身膘;唱過一折戲,掛過遮馬屁;敲過一陣鍾,當過人前瘋;扶過一張犁,吆過黑毛驢;支過一口鍋,賣過油烙饃;耍過一隻猴,住過小洋樓;獵過一條狼,做過娃娃王;生過一場病,差點要了命!
楊文彰知道這老叟務馬遛猴啥都弄過,便多少有些敬他,回去時候尚早,於是叫住老叟,開口將剛才在呂作臣老先生處的經歷敘了一遍。老叟聽罷默然一笑,道:"解得好,解得好!"楊文彰驚得一個趔趄,差點滑倒,叫道:"呂老先生滿口胡言,你倒極力贊他,這是為何?"老叟道:"我笑這老糊塗卻真敢混解!毛主席的詩詞但細說何其了得。以我老漢個人的看法,是古往今來最見心性的了!不信你等著看,老人家終當以一個詞人留芳百世。其餘不論,單就他那氣勢就難得極了,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過那呂老先生混說之間也不見得沒有一條見地。行文如行棋,觀文如觀棋。明白糊塗糊塗明白,常也是自料不到的。原因是自己便混在其中,或是行車或是走馬,或是衛士或是立卒,自以為解者常是不解。那立在外圍的不解者,仗著與己無涉的原因,便敢於胡亂道來,瞎雀碰到穀穗上,偶爾解之。倒也不鮮。"楊文彰聽罷,似有片刻醒悟,說道:"以你看天下的文章,行內人竟也是無法做解了?"老叟道:"楊校長你看得過了!不過老漢我也不敢自道高深。我這半生挖土耩地流汗種穀,你問有何經歷,敢與你言談文章之事?不過是仗著人在外圍身份微賤膽大而已。所以我的話你也甭往耳朵裏去,隻當一陣西北風吹過耳邊罷了。探討為文之道,歷史上當首推南梁的劉勰看得地道。劉高僧所著《文心雕龍》五十篇,言之所及,空靈幽遠;喻之所涉,匠心惟最。視闊萬裏而不遺鯫小,吞吐八荒而不失翔實;坐地辨理有高逸之風儀,行步切證若凡塵之頓悟。不遮不掩極是大方。後代學人發凡啟蒙,不啻為一卷真經。又過千四百年,晚清之末南人王靜安所作《人間詞話》一冊,又是最經心不過,文章一二兩句便是鑲金綴玉飛霞流瑞。看相也是得道中人。及到後來百十年裏謙謙君子芸芸眾生,察文常淤於虛衍,議理莫過於較真,舌長指短資性差矣,所缺者,大多又為"骨氣"二字。鄢崮村人看是綰不起褲襠,通常人說是提不起綱來。文章隻覺都是些舔筆調墨的清水貴人,或是那蛀書銷冊的地頭混子把持。這班人物極又喜樹旗標宗,懶得做那寂苦的文章。一席之地一牆之隔便自道天闊海寬,且將那千年文章盛事全然不見,弄不懂的就來一卷大文,這個學者之研究那個先生之探討,到頭來又都是狗屁不通。若說要做文章,有性情人最好。有性情而又不失凡心者更好。古來有見地有成就的文人騷客,無一不是流失民間,與勾欄瓦肆的通常百姓廝混,博古通今雅俗並用,且不以文章自重。一杯水酒一篇道理,一架豆棚一卷文章;圖的就是個好聽好看,娛的就是那村間耄髫。然活生生若拖泥帶水,淚紛紛若飄花墜地。感時傷世,漾漾若泄瀑就川;憐花惜玉,盈盈若眉間蓄憤。總都是不得意不得已而為之。……"楊文彰聽著聽著即刻迷糊其中了,後來便叫道:"老先生且慢說,待我聽確實了!"老叟笑笑道:"好了,不言了不言了,我得下我的棋去了!"說罷轉身,自走開去。楊文彰望著老叟窩縮的背影,悵嘆一番回校不提。
</br>
《騷土》第四十七章 (3)
立刻註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不待呂作臣老先生解說完畢,楊文彰便有些忍俊不禁,幾次沒撲哧出笑聲來。老先生也不敢抬頭看他,隻顧一氣演繹下去。待解道"毛主席逮住勺把子"的說法,楊文彰隻覺得像是兒戲,連忙拍手叫道:"解得好,解得好!我長見識了!"將老先生止住。老先生如釋重負地抬起頭來,先是膽怯,但看清楊文彰恭維的神色,便又得意地笑將起來,像走出考場的小學生,用袖筒擦去滿腦門子的汗水。
接下楊文彰胡亂奉承幾句,夾了報紙便告辭出來。楊文彰出了呂家的院門,終不忍哈哈大笑出聲來,一麵笑一麵走。繞過幾條槐院,踏上回校的直路,肚裏的笑聲還是不住地格格往外噴發。楊文彰自道:"幸虧是在夜間,村中沒有行人,若在白天被人撞見,豈不懷疑我神經有了毛病?"正想著,卻見一棵高大的皂角樹下立著一男一女,那男的認不出來,女的卻是他教過的學生王青苗,小名貓娃。青年男女的這種事情還是避得越遠越好,想到這裏,故意繞過一條胡同,往前直走,卻不防迎麵撞上一人。此人在白晃晃的雪光下麵,攔住他,二話不說哈哈大笑起來。楊文彰抬頭一看,好古怪個人物!隻看生得如何,這裏有詩為證:天生醜陋皮囊,地造日怪肚腸。
遇人未言先笑,點頭哈腰投降。
說的便是開篇提到的那位鄢崮老叟。冬天夜長,這老叟睡不著覺,提著棋兜排村子尋人玩耍。因看見楊文彰縮頭縮腦、猴摸獠搶的走路模樣,不覺笑出聲來。楊文彰遂問他道:"你笑什麽?"他反問楊文彰道:"你笑什麽?"楊文彰卻是詫異,說道:"你怎曉得我笑了?"老叟說道:"你笑了這一路,能看見的何止我老漢一人。"楊文彰知曉這老叟字文雖比不得呂作臣深邃,卻也另有一些能耐。要說這老叟的本事,村中有幾句順口溜說得最是確切。其言曰:讀過一場古,受過寒窗苦;操過一張琴,見過山間雲;用過一桿筆,寫過村頭曲;弈過一副棋,走過萬人敵;使過一把刀,練過滿身膘;唱過一折戲,掛過遮馬屁;敲過一陣鍾,當過人前瘋;扶過一張犁,吆過黑毛驢;支過一口鍋,賣過油烙饃;耍過一隻猴,住過小洋樓;獵過一條狼,做過娃娃王;生過一場病,差點要了命!
楊文彰知道這老叟務馬遛猴啥都弄過,便多少有些敬他,回去時候尚早,於是叫住老叟,開口將剛才在呂作臣老先生處的經歷敘了一遍。老叟聽罷默然一笑,道:"解得好,解得好!"楊文彰驚得一個趔趄,差點滑倒,叫道:"呂老先生滿口胡言,你倒極力贊他,這是為何?"老叟道:"我笑這老糊塗卻真敢混解!毛主席的詩詞但細說何其了得。以我老漢個人的看法,是古往今來最見心性的了!不信你等著看,老人家終當以一個詞人留芳百世。其餘不論,單就他那氣勢就難得極了,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過那呂老先生混說之間也不見得沒有一條見地。行文如行棋,觀文如觀棋。明白糊塗糊塗明白,常也是自料不到的。原因是自己便混在其中,或是行車或是走馬,或是衛士或是立卒,自以為解者常是不解。那立在外圍的不解者,仗著與己無涉的原因,便敢於胡亂道來,瞎雀碰到穀穗上,偶爾解之。倒也不鮮。"楊文彰聽罷,似有片刻醒悟,說道:"以你看天下的文章,行內人竟也是無法做解了?"老叟道:"楊校長你看得過了!不過老漢我也不敢自道高深。我這半生挖土耩地流汗種穀,你問有何經歷,敢與你言談文章之事?不過是仗著人在外圍身份微賤膽大而已。所以我的話你也甭往耳朵裏去,隻當一陣西北風吹過耳邊罷了。探討為文之道,歷史上當首推南梁的劉勰看得地道。劉高僧所著《文心雕龍》五十篇,言之所及,空靈幽遠;喻之所涉,匠心惟最。視闊萬裏而不遺鯫小,吞吐八荒而不失翔實;坐地辨理有高逸之風儀,行步切證若凡塵之頓悟。不遮不掩極是大方。後代學人發凡啟蒙,不啻為一卷真經。又過千四百年,晚清之末南人王靜安所作《人間詞話》一冊,又是最經心不過,文章一二兩句便是鑲金綴玉飛霞流瑞。看相也是得道中人。及到後來百十年裏謙謙君子芸芸眾生,察文常淤於虛衍,議理莫過於較真,舌長指短資性差矣,所缺者,大多又為"骨氣"二字。鄢崮村人看是綰不起褲襠,通常人說是提不起綱來。文章隻覺都是些舔筆調墨的清水貴人,或是那蛀書銷冊的地頭混子把持。這班人物極又喜樹旗標宗,懶得做那寂苦的文章。一席之地一牆之隔便自道天闊海寬,且將那千年文章盛事全然不見,弄不懂的就來一卷大文,這個學者之研究那個先生之探討,到頭來又都是狗屁不通。若說要做文章,有性情人最好。有性情而又不失凡心者更好。古來有見地有成就的文人騷客,無一不是流失民間,與勾欄瓦肆的通常百姓廝混,博古通今雅俗並用,且不以文章自重。一杯水酒一篇道理,一架豆棚一卷文章;圖的就是個好聽好看,娛的就是那村間耄髫。然活生生若拖泥帶水,淚紛紛若飄花墜地。感時傷世,漾漾若泄瀑就川;憐花惜玉,盈盈若眉間蓄憤。總都是不得意不得已而為之。……"楊文彰聽著聽著即刻迷糊其中了,後來便叫道:"老先生且慢說,待我聽確實了!"老叟笑笑道:"好了,不言了不言了,我得下我的棋去了!"說罷轉身,自走開去。楊文彰望著老叟窩縮的背影,悵嘆一番回校不提。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