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戰後美軍和石井部隊的交易
出生於中國的美國記者約翰·w·鮑威爾,在同一時期,以“歷史上被隱瞞了的一章”為題,利用根據美國的情報公開法獲得的最高機密資料,公布了戰後“盟軍”總司令同該部隊人員暗地進行交易的詳情:該部隊向美國全麵提供他們的研究成果,而美國赦免了他們,不把他們判為戰犯。筆者和他取得聯繫,找到了刊載鮑威爾論文的雜誌《原子能科學公報》,獲得了翻譯權。鮑威爾論文的要點如下:
在日軍細菌戰部隊用來進行各種活體實驗的俘虜中有人數不明的美國人,華盛頓明明知道這一事實,但是為了確保獨占該部隊的資料就詭辨說,“手頭的資料……在目前情況下,尚不能夠認為已經有了充分證據可以證實石井及其合作者的戰犯嫌疑”,阻撓揭發日軍的細菌戰部隊。
美國陸軍細菌化學戰基地福德·迪特立克堡研究所的埃德溫·希爾和約瑟夫·維克多兩位博士為石井部隊等人員請求免罪,他們說:“石井部隊的資料是出資數百萬美元和長期進行研究的成果,這種資料是附著於活體實驗的,受到良心的責備,我們在實驗室裏是無法取得的,我們為了取得這些資料僅僅花費了25萬日元(當時約700美元)的很少一點錢而已,是廉價品。”
在美國軍部和國務院限定分發份數的備忘錄中刊栽的學者勸告說:“日軍細菌戰部隊的技術情報幾乎全部都沒有落入蘇聯手中,如果公審戰犯,這種技術秘密就會全部公布給蘇聯,所以,從美國的防衛和安全來看,應避免進行公審。石井集團正在全麵協助美國準備大部頭的報告,同意提供8000張‘進行過細菌實驗的人和動物的幻燈片’,遠遠超過了通過揭發戰犯所獲得的好處。這對國家的安全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結果,決定:“由於日軍細菌戰情報的重要性,美國政府決定不揭發日本細菌戰集團中的任何一個人員為戰犯。”
在免罪問題上,石井要求用文件做出免罪的保證,但是,美國國務院擔心日後發生麻煩,堅持說隻要通知日方作為特殊諜報部的機密事項來對待,就是可靠的保證。
目前,美國和其他大國是否真的放棄了細菌戰呢?關於這一問題,在有識之士中,意見有分歧。有人認為:“這是已經過去了的問題。”有人說:“歷史經常是偽造的,不能相信那是準確的事情。但是,不能將日本對中國進行細菌戰看做是結束。這一點似乎是確實的。細菌戰還應有新寫的一章。”據已獲悉的文件……
數千名中國人、蒙古人、俄國人、美國人和混血人種的俘虜被感染上了鼠疫、斑疹傷寒、赤痢、瓦斯壞疽、傷寒、出血性敗血熱、霍亂、炭疽熱、野兔病、天花、恙蟲病、馬鼻疽和梅毒等疾病,還向他們注入馬血,或通過長時間的x射線照射,破壞他們的肝髒,或進行冷凍實驗,活體解剖等,過了半輩子的人被迫強製死亡,等等,相反石井(四郎)將軍和731部隊的領導成員卻盡享天年。再者,包括北野(政次)將軍在內的若幹人身體非凡的健康,我在執筆寫這篇論文的時刻,他們正在安度晚年。
以上是鮑威爾論文的要點,“還應有新寫的一章”那句話是意味深長的。
不論怎麽說,《惡魔的飽食》從美國方麵得到了證實。在“尚未結束”的現代,它是在可怕陰影下的戰爭犯罪。
鮑威爾目前正在寫一本關於細菌戰的書。我一方麵向他提供有關《惡魔的飽食》的資料,另一方麵也打算今後同他保持密切的聯繫,還要追蹤一下戰後以731部隊的研究為基礎的美國陸軍細菌化學戰部隊這個惡魔成長的足跡。
那將是恐怖的新篇章,它也將證實“正義”的戰爭是不可能存在的。
附記二 細菌戰部隊沿革史
1931年9月18日:發生柳條湖事件,發動滿洲事變(即“九一八事變”)。日軍占領瀋陽。石井四郎倡議創建細菌戰部隊。
1932年5月15日:發生“五一五”事件,刺殺犬養首相。
1932年8月:陸軍軍醫學校內設置防疫研究室。
1933年:在背陰河創建關東軍防疫班,代號為“加茂部隊”。
1935年8月:相澤中佐在陸軍省內刺殺軍務局長永田。
1936年2月:發生“二二六”事件。
1936年8月:關東軍防疫班改組為關東軍防疫部。
1937年7月7日:發生盧溝橋事變,日中戰爭擴大。
1938年5月:日本國內禁止慶祝五一勞動節。頒布國家總動員法。
1938年6月13日:在平房附近地區劃定軍事特區。
1938-1939年:關東軍防疫部進駐濱江省平房附近進行建設(以距哈爾濱市約20公裏的三屯、四屯、五屯為中心)。在濱江留下第三部和診療部的設施,作為“南樓”,進駐完畢,代號改為東鄉部隊。
1939年5月:發生諾門坎事件。
1939年6-10月(上旬):在諾門坎事件過程中,在黑河附近進行細菌戰。碇常重少佐等22人汙染該河。
1939年9月1日:德國開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0年5月-6月:在中國東部的寧波地區進行細菌戰。
1940年6月:義大利對英、法宣戰。
1940年7月26日:發布關東軍作戰命令丙第659號命令。
1940年8月:改組為關東軍防疫給水部。
1940年9月:日、德、意三國簽訂同盟條約。
1940年i2月2日:創設關東軍防疫給水部支隊,平房地區設施成為總部。牡丹江支隊(海林)林口支隊(林口)孫吳支隊(孫吳)海拉爾支隊(海拉爾)
1941年4月:日、蘇兩國在莫斯科簽訂中立條約。
1941年7月:舉行關東軍特別大演習,在滿洲(中國東北)地區集結了70萬兵力。
1941年夏:根據關東軍作戰命令丙第659號命令,太田澄大佐派四五十人在中國中部常德地區進行細菌戰。
1941年8月:代號改為:本部為滿洲731部隊;牡丹江支隊為滿洲643部隊;林口支隊為滿洲162部隊;孫吳支隊為滿洲673部隊;海拉爾支隊為滿洲543部隊
1941年12月8日:日本對美、英兩國宣戰,發動太平洋戰爭。
1942年7月:北野政次接替石井,任731部隊長。
1942年8月13日:在浙贛作戰中日軍退卻時石井中將等50~100人實施細菌戰。
1943年9月:義大利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3年10月:日本731創建安達特設實驗場。
1945年2月11日:簽署《雅爾達協定》。
1945年3月:石井四郎歸任731部隊長。
1945年5月:番號改名為滿洲25202部隊。
1945年5月:德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7月1日:731部隊的重要設備開始向通化疏散。
1945年8月9日:蘇聯向日宣戰,部隊下達解散令。
1945年8月2日-5日:部隊總部和支部自我破壞,深夜留下部分要員,總部全體人員乘有篷貨車逃跑。
</br>
——戰後美軍和石井部隊的交易
出生於中國的美國記者約翰·w·鮑威爾,在同一時期,以“歷史上被隱瞞了的一章”為題,利用根據美國的情報公開法獲得的最高機密資料,公布了戰後“盟軍”總司令同該部隊人員暗地進行交易的詳情:該部隊向美國全麵提供他們的研究成果,而美國赦免了他們,不把他們判為戰犯。筆者和他取得聯繫,找到了刊載鮑威爾論文的雜誌《原子能科學公報》,獲得了翻譯權。鮑威爾論文的要點如下:
在日軍細菌戰部隊用來進行各種活體實驗的俘虜中有人數不明的美國人,華盛頓明明知道這一事實,但是為了確保獨占該部隊的資料就詭辨說,“手頭的資料……在目前情況下,尚不能夠認為已經有了充分證據可以證實石井及其合作者的戰犯嫌疑”,阻撓揭發日軍的細菌戰部隊。
美國陸軍細菌化學戰基地福德·迪特立克堡研究所的埃德溫·希爾和約瑟夫·維克多兩位博士為石井部隊等人員請求免罪,他們說:“石井部隊的資料是出資數百萬美元和長期進行研究的成果,這種資料是附著於活體實驗的,受到良心的責備,我們在實驗室裏是無法取得的,我們為了取得這些資料僅僅花費了25萬日元(當時約700美元)的很少一點錢而已,是廉價品。”
在美國軍部和國務院限定分發份數的備忘錄中刊栽的學者勸告說:“日軍細菌戰部隊的技術情報幾乎全部都沒有落入蘇聯手中,如果公審戰犯,這種技術秘密就會全部公布給蘇聯,所以,從美國的防衛和安全來看,應避免進行公審。石井集團正在全麵協助美國準備大部頭的報告,同意提供8000張‘進行過細菌實驗的人和動物的幻燈片’,遠遠超過了通過揭發戰犯所獲得的好處。這對國家的安全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結果,決定:“由於日軍細菌戰情報的重要性,美國政府決定不揭發日本細菌戰集團中的任何一個人員為戰犯。”
在免罪問題上,石井要求用文件做出免罪的保證,但是,美國國務院擔心日後發生麻煩,堅持說隻要通知日方作為特殊諜報部的機密事項來對待,就是可靠的保證。
目前,美國和其他大國是否真的放棄了細菌戰呢?關於這一問題,在有識之士中,意見有分歧。有人認為:“這是已經過去了的問題。”有人說:“歷史經常是偽造的,不能相信那是準確的事情。但是,不能將日本對中國進行細菌戰看做是結束。這一點似乎是確實的。細菌戰還應有新寫的一章。”據已獲悉的文件……
數千名中國人、蒙古人、俄國人、美國人和混血人種的俘虜被感染上了鼠疫、斑疹傷寒、赤痢、瓦斯壞疽、傷寒、出血性敗血熱、霍亂、炭疽熱、野兔病、天花、恙蟲病、馬鼻疽和梅毒等疾病,還向他們注入馬血,或通過長時間的x射線照射,破壞他們的肝髒,或進行冷凍實驗,活體解剖等,過了半輩子的人被迫強製死亡,等等,相反石井(四郎)將軍和731部隊的領導成員卻盡享天年。再者,包括北野(政次)將軍在內的若幹人身體非凡的健康,我在執筆寫這篇論文的時刻,他們正在安度晚年。
以上是鮑威爾論文的要點,“還應有新寫的一章”那句話是意味深長的。
不論怎麽說,《惡魔的飽食》從美國方麵得到了證實。在“尚未結束”的現代,它是在可怕陰影下的戰爭犯罪。
鮑威爾目前正在寫一本關於細菌戰的書。我一方麵向他提供有關《惡魔的飽食》的資料,另一方麵也打算今後同他保持密切的聯繫,還要追蹤一下戰後以731部隊的研究為基礎的美國陸軍細菌化學戰部隊這個惡魔成長的足跡。
那將是恐怖的新篇章,它也將證實“正義”的戰爭是不可能存在的。
附記二 細菌戰部隊沿革史
1931年9月18日:發生柳條湖事件,發動滿洲事變(即“九一八事變”)。日軍占領瀋陽。石井四郎倡議創建細菌戰部隊。
1932年5月15日:發生“五一五”事件,刺殺犬養首相。
1932年8月:陸軍軍醫學校內設置防疫研究室。
1933年:在背陰河創建關東軍防疫班,代號為“加茂部隊”。
1935年8月:相澤中佐在陸軍省內刺殺軍務局長永田。
1936年2月:發生“二二六”事件。
1936年8月:關東軍防疫班改組為關東軍防疫部。
1937年7月7日:發生盧溝橋事變,日中戰爭擴大。
1938年5月:日本國內禁止慶祝五一勞動節。頒布國家總動員法。
1938年6月13日:在平房附近地區劃定軍事特區。
1938-1939年:關東軍防疫部進駐濱江省平房附近進行建設(以距哈爾濱市約20公裏的三屯、四屯、五屯為中心)。在濱江留下第三部和診療部的設施,作為“南樓”,進駐完畢,代號改為東鄉部隊。
1939年5月:發生諾門坎事件。
1939年6-10月(上旬):在諾門坎事件過程中,在黑河附近進行細菌戰。碇常重少佐等22人汙染該河。
1939年9月1日:德國開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0年5月-6月:在中國東部的寧波地區進行細菌戰。
1940年6月:義大利對英、法宣戰。
1940年7月26日:發布關東軍作戰命令丙第659號命令。
1940年8月:改組為關東軍防疫給水部。
1940年9月:日、德、意三國簽訂同盟條約。
1940年i2月2日:創設關東軍防疫給水部支隊,平房地區設施成為總部。牡丹江支隊(海林)林口支隊(林口)孫吳支隊(孫吳)海拉爾支隊(海拉爾)
1941年4月:日、蘇兩國在莫斯科簽訂中立條約。
1941年7月:舉行關東軍特別大演習,在滿洲(中國東北)地區集結了70萬兵力。
1941年夏:根據關東軍作戰命令丙第659號命令,太田澄大佐派四五十人在中國中部常德地區進行細菌戰。
1941年8月:代號改為:本部為滿洲731部隊;牡丹江支隊為滿洲643部隊;林口支隊為滿洲162部隊;孫吳支隊為滿洲673部隊;海拉爾支隊為滿洲543部隊
1941年12月8日:日本對美、英兩國宣戰,發動太平洋戰爭。
1942年7月:北野政次接替石井,任731部隊長。
1942年8月13日:在浙贛作戰中日軍退卻時石井中將等50~100人實施細菌戰。
1943年9月:義大利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3年10月:日本731創建安達特設實驗場。
1945年2月11日:簽署《雅爾達協定》。
1945年3月:石井四郎歸任731部隊長。
1945年5月:番號改名為滿洲25202部隊。
1945年5月:德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7月1日:731部隊的重要設備開始向通化疏散。
1945年8月9日:蘇聯向日宣戰,部隊下達解散令。
1945年8月2日-5日:部隊總部和支部自我破壞,深夜留下部分要員,總部全體人員乘有篷貨車逃跑。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