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因能為下屬著想,拿得起放得下而有威信。前任是個身材魁梧、聲若洪鍾的大男人,臨要退休了,上樓還是咚咚咚,擂鼓似的,人在二樓,五樓就知曉了。偏偏又是心如髮絲,有著一份複雜的心理,楊小蘭他們這一批副科長,早就是局裏的業務骨幹,前麵的提、調、退後,個個主持工作多年,甚至包括楊小蘭在內的多人,在他剛提任局長的時候,就主持科裏的工作了,多少年過去了,他都要退休了,仍捨不得下文把大家扶正。官帽子成了葛朗台家的金子,寧死都不肯給別人一毫一厘。名不正,則言不順,大家工作開展起來就有難度,也有怨言。何燕來了以後,二話不說,第一個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她說:“算什麽心思?!”
楊小蘭從公心上,就佩服了何燕。
單位蓋了新家屬樓,誰的眼都瞪得跟雞蛋似的。臨河大學在郊區,女兒圓圓要上小學,所以,丈夫就一直跟著她住局裏的筒子樓。丈夫是個事業型的人,整日忙著著書立說,沒個安靜合適的環境不行,擁有一間獨享的書房是早也盼晚也盼盼穿雙眼的事。圓圓也大了,再和父母睡在一起已經不方便了。所以,楊小蘭也想要。但自知要爭要活動都不是長項,論資歷也不靠前,希望的火焰一點一點朝小處減,到了最後,連自我安慰自我逃避的理由都找好了:“房子小,好收拾,每天可以節約多少時間?”“等女兒上了大學,我跟你到學校去住,不比城裏安靜,查資料也方便,你寫書,那兒可是最理想不過的環境。”“新房得多掏多少錢?省下這筆錢,咱們過節旅遊去,人關鍵是得活出生活質量,不能一輩子做物質的奴隸。”就在準備把逃避理由朝外搬的時候,何燕發話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一句話,楊小蘭不但住進了新房,而且,還挺得腰杆直直的。
楊小蘭從個人感情上,就感激了何燕。
何燕不懂技術,楊小蘭就加班加點把最精確的數據以第一時間送到何燕的辦公室。
楊小蘭是何燕講話的膽量和底氣。
但今天的事,卻叫楊小蘭為了難。
楊小蘭一上班,何燕親自打電話讓她到自己辦公室———說親自,是何燕在局裏,要通知自副局長以下的所有人,都是讓秘書打電話。她喜歡這種距離和神秘。當然,這隻是她整體思路的一部分,其他的諸如突然宣布某某和某某崗位對調,獎金採用紅包,沒來由地就免掉誰的職等等等等。她認為自己天生就是玩手腕搞政治的料,要不然,沒學過沒人教怎麽一上來就玩得得心應手?———熱情招呼她坐,並親手給她泡了茶:“嚐嚐,正兒八經的大紅袍,別人送給劉市長的,讓我看見,抓了一筒過來。”
楊小蘭平常也是愛喝茶的,和“教授”閑暇常到茶館小資小資。品了一下,醇厚回甘,潤滑爽口,再看成色,砂綠翠潤,不禁脫口而出:“真是正宗福建武夷山天心岩產的大紅袍呢。”
何燕說:“給你喝沒可惜!想不到,楊科長對茶也有研究。”
楊小蘭有點不好意思說:“魏誌的幾個朋友喜歡這,常在茶社裏聚會,一來二往,我也算知道點。”
何燕大方地說:“你經常加班,魏教授在家任勞任怨照顧輔導孩子,也算是對局裏工作的支持。這筒茶,就送你和魏教授了。”
楊小蘭想想“君恩不辭”,幹脆大方地說:“謝謝何局,劉市長和你的關係真是不錯。”話出口,楊小蘭心裏就擂起了鼓,自己怎麽一不留神就扯到可能引起誤會的地方上了?
何燕不在乎地道:“職能部門,沒有上級領導的支持,想幹出成績,是不可能的。就說咱這辦公大樓,要沒有劉市長、孫市長的支持,能蓋得起來?還有成排的家屬樓,其他兄弟局,早就看紅眼了。”
環保局是後來才從城建局的一個科分設出來的,屬標準的小弟弟,能有今天這個局麵,實話說不容易。
楊小蘭由衷地道:“是啊,協調順暢上下左右的關係,很考驗人的。”
20血鮮如花(2)
何燕道:“關係就是生產力!沒有政治眼光,很難在今天的形勢下開展好工作。”
這些,不是楊小蘭能插上的話了,她鼓鼓勇氣:“何局,找我來有什麽事吧?”
何燕坐回老闆台後麵,從文件夾裏抽出“5·22事件”現場取樣的化驗報告,從中間一撕兩半:“你這份報告,要重新做。”
隨手放進身旁的碎紙機裏。
楊小蘭站了起來:“怎麽,何局,有錯誤?”
“也可以說它有錯,錯在和市領導的工作思路不合拍上,光一個瑞雪公司,就是全排,能造成那麽大的汙染?”
“這我也計算過,至少,還要有遠方日化廠、華日電鍍廠、大發造紙廠、三川印染廠那幾個汙染大戶全加在一起同時排放,才能造成那麽大的危害。還有,裏麵汙染物的成分……”
何燕伸手止住了她:“一是發展,二是穩定。要是把遠方、華日、大發、三川這些市裏的支柱企業,都像瑞雪公司一樣給封起來停產整頓,今年,市裏的經濟發展指標還能完得成嗎?讓企業停產好辦,可誰給下崗工人來發工資?要是下崗工人再像上一次那樣把市委、市政府的大門給堵上,我們環保局怎麽向市委、市政府交待?”
</br>
她說:“算什麽心思?!”
楊小蘭從公心上,就佩服了何燕。
單位蓋了新家屬樓,誰的眼都瞪得跟雞蛋似的。臨河大學在郊區,女兒圓圓要上小學,所以,丈夫就一直跟著她住局裏的筒子樓。丈夫是個事業型的人,整日忙著著書立說,沒個安靜合適的環境不行,擁有一間獨享的書房是早也盼晚也盼盼穿雙眼的事。圓圓也大了,再和父母睡在一起已經不方便了。所以,楊小蘭也想要。但自知要爭要活動都不是長項,論資歷也不靠前,希望的火焰一點一點朝小處減,到了最後,連自我安慰自我逃避的理由都找好了:“房子小,好收拾,每天可以節約多少時間?”“等女兒上了大學,我跟你到學校去住,不比城裏安靜,查資料也方便,你寫書,那兒可是最理想不過的環境。”“新房得多掏多少錢?省下這筆錢,咱們過節旅遊去,人關鍵是得活出生活質量,不能一輩子做物質的奴隸。”就在準備把逃避理由朝外搬的時候,何燕發話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一句話,楊小蘭不但住進了新房,而且,還挺得腰杆直直的。
楊小蘭從個人感情上,就感激了何燕。
何燕不懂技術,楊小蘭就加班加點把最精確的數據以第一時間送到何燕的辦公室。
楊小蘭是何燕講話的膽量和底氣。
但今天的事,卻叫楊小蘭為了難。
楊小蘭一上班,何燕親自打電話讓她到自己辦公室———說親自,是何燕在局裏,要通知自副局長以下的所有人,都是讓秘書打電話。她喜歡這種距離和神秘。當然,這隻是她整體思路的一部分,其他的諸如突然宣布某某和某某崗位對調,獎金採用紅包,沒來由地就免掉誰的職等等等等。她認為自己天生就是玩手腕搞政治的料,要不然,沒學過沒人教怎麽一上來就玩得得心應手?———熱情招呼她坐,並親手給她泡了茶:“嚐嚐,正兒八經的大紅袍,別人送給劉市長的,讓我看見,抓了一筒過來。”
楊小蘭平常也是愛喝茶的,和“教授”閑暇常到茶館小資小資。品了一下,醇厚回甘,潤滑爽口,再看成色,砂綠翠潤,不禁脫口而出:“真是正宗福建武夷山天心岩產的大紅袍呢。”
何燕說:“給你喝沒可惜!想不到,楊科長對茶也有研究。”
楊小蘭有點不好意思說:“魏誌的幾個朋友喜歡這,常在茶社裏聚會,一來二往,我也算知道點。”
何燕大方地說:“你經常加班,魏教授在家任勞任怨照顧輔導孩子,也算是對局裏工作的支持。這筒茶,就送你和魏教授了。”
楊小蘭想想“君恩不辭”,幹脆大方地說:“謝謝何局,劉市長和你的關係真是不錯。”話出口,楊小蘭心裏就擂起了鼓,自己怎麽一不留神就扯到可能引起誤會的地方上了?
何燕不在乎地道:“職能部門,沒有上級領導的支持,想幹出成績,是不可能的。就說咱這辦公大樓,要沒有劉市長、孫市長的支持,能蓋得起來?還有成排的家屬樓,其他兄弟局,早就看紅眼了。”
環保局是後來才從城建局的一個科分設出來的,屬標準的小弟弟,能有今天這個局麵,實話說不容易。
楊小蘭由衷地道:“是啊,協調順暢上下左右的關係,很考驗人的。”
20血鮮如花(2)
何燕道:“關係就是生產力!沒有政治眼光,很難在今天的形勢下開展好工作。”
這些,不是楊小蘭能插上的話了,她鼓鼓勇氣:“何局,找我來有什麽事吧?”
何燕坐回老闆台後麵,從文件夾裏抽出“5·22事件”現場取樣的化驗報告,從中間一撕兩半:“你這份報告,要重新做。”
隨手放進身旁的碎紙機裏。
楊小蘭站了起來:“怎麽,何局,有錯誤?”
“也可以說它有錯,錯在和市領導的工作思路不合拍上,光一個瑞雪公司,就是全排,能造成那麽大的汙染?”
“這我也計算過,至少,還要有遠方日化廠、華日電鍍廠、大發造紙廠、三川印染廠那幾個汙染大戶全加在一起同時排放,才能造成那麽大的危害。還有,裏麵汙染物的成分……”
何燕伸手止住了她:“一是發展,二是穩定。要是把遠方、華日、大發、三川這些市裏的支柱企業,都像瑞雪公司一樣給封起來停產整頓,今年,市裏的經濟發展指標還能完得成嗎?讓企業停產好辦,可誰給下崗工人來發工資?要是下崗工人再像上一次那樣把市委、市政府的大門給堵上,我們環保局怎麽向市委、市政府交待?”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