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有一個美麗的學生與助手卡米爾·克洛岱爾。她從19歲就進入羅丹的工作室,成了他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他們之間的愛情與煩惱深深地折磨著藝術家與克洛岱爾本人。克洛岱爾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女雕刻家。羅丹與她相愛期間,創作了以“永恆”為主題的一係列雕塑作品,《永恆的春天》與《永恆的偶像》就是其中兩件代表作。這些作品也是羅丹與克洛岱爾愛情生活的反映。據羅丹的助手德博瓦回憶:羅丹讓裸體模特兒躺在躺椅上進行雕塑。一次,他走近卡米爾·克洛岱爾的裸體跟前,跪下並以虔誠的姿態吻著她的腹部。這件作品盡管不是表現他與克洛岱爾的情愛生活,但是藝術家一定從自身的體驗中受到了啟迪,表達了他崇拜女性美的象徵性激情。


    《永恆的偶像》傳達了人類之愛的靈魂升華,是人在肉體與精神升華中不可抵抗的強烈祈求。通過有形的人體雕像,把人間轉瞬即逝的情感之火,物化為一種凝固的崇拜物,它們所孕育的生命洪流便是一種“永恆的存在”。羅丹以更加坦蕩、純真的愛情形式來表現,強調了男女裸體的追求青春與歡樂的愛情生活,毫無猥瑣與卑下的情調。這一類創作隻有對生活進行深刻洞察的藝術家才敢於完美地去表現。在這一點上,羅丹是充滿信心的,他曾公開表示:“假如真理不該毀滅,那麽我向你們預言,我的雕像終將立於不敗之地。”


    印象派大師莫奈


    “瘋狂、怪誕、反胃、不堪入目!”這是1874年巴黎一位藝術批評家的怒斥,對象是一個不落俗套的油畫、臘筆畫和其他繪畫展覽。主辦人是一群不肯在官方巴黎沙龍展出作品的朋友。這群青年叛逆者的作品,著色怪異,下筆粗放,以簡樸的日常生活為題材,不隨時尚繪畫端嚴人像和宏偉的歷史場麵。畫展迅即成為巴黎街談巷議的話題,群眾不但前往訕笑,甚或向畫布吐口水。


    在這其中,莫奈所繪的一小幅海景,受譏嘲最多。這幅畫畫的是哈佛港晨景,題名為《日出印象》。一個好譏誚別人的評論家就用此題名挖苦那群畫家,稱他們為“印象派”。


    從經濟上著眼,畫展完全失敗,一張也沒有賣出。但這種新作風的畫自此有了名,後來竟響徹全球。自此之後,印象派作品瘋魔了千百萬人,大家不惜重金爭購。專家相信,莫奈那一小幅海景現在至少要值200萬美元。


    莫奈勸他的朋友就用評論家送給他們的諢號做畫派名稱,以示反抗,並於不久後成為這一畫派公認的領袖。他那壯健的身材、濃密的棕色長髮、炯炯有神的黑眼睛、蓄鬚的清秀麵龐,處處充滿了自信。他堅持大家繼續用同一風格作畫,讓法國人學習欣賞他們的作品。


    莫奈1840年11月生於巴黎,父親是雜貨商,莫奈為長子。出生後不久,全家遷往曼諾第。他的漫畫才能為風景畫家布丹賞識。18歲時,布丹邀他同往戶外寫生,那時管裝顏料剛剛發明,戶外寫生還是新鮮玩意兒。莫奈起初不以為然,後來方知師法自然之妙,認為戶外寫生確是風景畫家最好的作業方法。有位青年畫家向他求教,他指著雲天河樹說:“它們是老師,向它們請教,好好地聽從它們的教導。”


    那時莫奈還沒有發展他那革命性的印象派技巧。有好幾幅畫都獲得了官方巴黎沙龍的接受。26歲那年,一位鑑賞家對他的《綠衣女郎》大為讚賞。那是一幅清新活潑的人像,畫的是他的心上人唐秀。唐秀是個弱質纖纖的黑髮女郎,多年來莫奈從她那裏獲得靈感。可是他那中產階級的家庭對於他們的結合非常憤怒。1867年,莫奈家中聞悉此事,就斷絕所有對他們的經濟援助。這個不名一文的小家庭屢次遷居都為房東逐出。他的朋友亥諾瓦,自己也窮得要命,偷偷把他母親餐桌上的麵包送給莫奈,莫奈一家因此得免餓死。


    就在那年夏天,莫奈和亥諾瓦二人都在創作上有了極高成就。為了要畫陽光在水麵閃爍和樹葉顫動,他們採用新法,把幽暗的色彩通通拋棄,改用純色小點和短線,密布在畫布上,從遠處看,這些點和線就融為一體了。那時還未命名的印象主義畫法,就在那年夏天誕生。


    普法戰爭爆發後,莫奈把唐秀託付給朋友照顧,自己隻身前往倫敦。倫敦縹緲的輕煙和渾濁的濃霧使他著了迷,後來他又去過幾次倫敦,前後用暈色畫了很多幅泰晤士河上的大小橋樑和英國議會大廈,一種恍非塵世的詭異色彩籠罩著整個畫麵。


    戰爭結束後,莫奈回到法國,1871年冬天,他帶著妻兒到塞納河上的阿鄉德爾市居住了6年。莫奈每天自晨至暮都在戶外寫生。他還弄到了一艘小船,闢為畫室。不論陰晴寒暑,他都不在室內工作。塞納河封凍了,他在冰上鑿孔置放畫架和小凳。手指凍僵了,就叫人送個暖水袋來。他在海上美島沙灘上作畫,因大西洋風勢疾勁,便把自己和畫架縛在岩石上(有幾幅海景,至今還看得見嵌著的沙粒)。他以同樣刻苦的精神應付生命中的逆境。1878年,他們的次子米歇爾出世,唐秀患重病。莫奈既要看護病人,又要照顧嬰兒和洗衣做飯,還得抽空在街上兜售油畫,雖然幅幅都是傑作,但收入微不足道。第二年,唐秀還未到30歲,便溘然長逝。


    1883年,莫奈的作品在巴黎、倫敦、波士頓三地展出。這時印象派畫家已漸漸受到了人們的注意。


    1886年在紐約舉行的畫展,展出了莫奈的精品45件,這是他生命的轉折點。他的作品成為收藏家獵取的對象,自己也成為了名人。1888年連法國也公開承認了他的地位,要頒贈“榮譽勳章”給他,他忿然拒絕了。


    1880年,莫奈首次享受到了快樂而富裕的生活。他帶著兩個小男孩和一個有6個兒女的寡婦霍施黛組織了新家庭。他們住在巴黎市外75公裏的席芬尼一幢蓋得不整齊、有灰色百葉窗的農舍裏。草地上有一條逶迤的小溪蜿蜒流過,花園旁有條單線鐵路,每天有4班火車往來。席芬尼是莫奈的人間樂土,前後43年,他喜愛這個地方,以它入畫,並在這裏終老。


    一天,他和助手在屋後山坡作畫,畫的是夕陽下的幹草堆。15分鍾後,光線變了,使他無法繼續,他大為苦惱。於是叫助手回家去再拿塊畫布來,沒過多久,他不得不再換一塊。著名的“係列”油畫就這樣產生了。莫奈一年四季,晨昏早晚都畫這個幹草堆,出門時帶著十幾塊畫布,隨光線或天氣的改變而一塊塊地換著畫。他又用同樣的方法畫盧昂市哥德式大教堂的正麵,畫了兩年。


    莫奈最喜歡畫水。他搬到席芬尼後不久,就引溪水築池,在池裏種了黃、紅、藍、白和攻瑰色的睡蓮。他對這些花的愛好與日俱增,前後將近30年,屢畫不厭,並且越畫越大越抽象。在他晚年所繪的巨幅油畫前,觀者會有懸身於怪異水世界上空的感覺,看著白雲的倒影在睡蓮巨葉間的水麵滑過。


    莫奈晚年最得力的朋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法國總理克雷芒梭。有一天莫奈對克雷芒梭說,他想造一間陳列室,四壁滿掛巨幅睡蓮畫,好讓人在這炮火連天的世界裏,有個可以靜思的地方。克雷芒梭鼓勵他進行這項計劃。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知道點世界名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明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明軒並收藏知道點世界名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