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基雅維利認為,君主應當絕對地控製武器精良和素質優秀的軍隊。在他看來,任何人隻要有自己的裝備精良的軍隊,就會發現無論時勢如何驟轉,他自己總是處於有利的地位。君主為了保持權力的自主性,絕不可相信任何人。不可對別人吐露真心,不可指望別人對你誠實,更不可把命運繫於別人身上。君主要經得起孤獨的煎熬。對君主來說,最危險的人,莫過於意氣相投的人。所以,應當懷疑一切人,組織耳目對之暗中監視,網羅黨羽排除異己,設置職權相互牽製。總之,為保住君主的地位,採取一切手段都是允許的。
馬基雅維利的這一係列政治主張、政治權術思想被後人稱為馬基雅維利主義。長期以來,馬基雅維利主義都是邪惡的代名詞,備受人們的攻擊和唾罵。在西方,馬基雅維利主義被認為是旁門左道的文化支流,一旦誰被冠以“馬基雅維利主義者”,誰就名譽掃地。尼克森就因“水門事件”之類的陰謀詭計而被稱做“馬基雅維利主義者”,其政治地位也一落千丈,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差”的三位總統之一。在現代社會中,“馬基雅維利主義”也成為商業中不講信用、不講道德的卑劣經商作風的代名詞。
與此同時,馬基雅維利本人也備受人們的身後攻擊。沒有幾個政治哲學家受到像馬基雅維利這樣強烈的譴責。多年來,人們罵他是地地道道的魔鬼的化身,並把他的名字當作欺騙和狡猾的同義詞來使用。其中最強烈的譴責常常出自於把他所倡導的學說付諸於實踐的人們之口。人們厭惡馬基雅維利,並貶稱他為“惡魔的頭子”。但伏爾泰說的有理,這隻是因為他泄漏了他們的天機。本尼托·墨索裏尼是曾經公開稱讚馬基雅維利的少數幾個政治領袖之一。毫無疑問,許多傑出的政治人物都認真地讀過《君王論》這本書。據說拿破崙睡覺時把一本《君王論》放在枕頭下麵,人們對希特勒和史達林也有類似的傳說。
馬基雅維利對政治理論的影響是不容置疑的。早期的作家如柏拉圖和聖·奧古斯丁把政治學和道德學或神學密切結合起來。馬基雅維利拋棄了中世紀經院哲學和教條式的推理方法,不再從《聖經》和上帝出發,而是從人性出發,以歷史事實和個人經驗為依據來研究社會政治問題。他把政治學當作一門實踐學科,將政治和倫理區分開,把國家看作純粹的權力組織。他暗示重要的問題不在於人們應該怎樣表現,而在於實際上他們怎樣表現;不在於誰應該掌握政權,而在於實際上人們怎樣取得政權。今天討論政治學說的方式比從前現實得多,這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由於馬基維利亞的影響。他是名符其實的現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恩格斯稱讚馬基雅維利為“巨人”,馬克思推崇馬基雅維利為近代政治學的先驅。
不列顛的百科全書培根
“知識就是力量”,“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威的女兒”。這是17世紀英國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的兩句膾炙人口的名言。他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中被尊稱為哲學史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馬克思稱他是“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
培根於1561年1月22日出生於倫敦一個官宦世家。父親是伊莉莎白女王的掌璽大臣,曾在劍橋大學攻讀法律,他思想傾向進步,反對教皇幹涉英國內部事物。母親是一位頗有名氣的才女,她嫻熟地掌握希臘文和拉丁文,是加爾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較早,各方麵都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才智。12歲時,培根被送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深造。
在劍橋大學學習3年後,培根作為英國駐法大使埃米阿斯·鮑萊爵士的隨員來到了法國。在旅居巴黎兩年半的時間裏,他幾乎走遍了整個法國,接觸到不少的新鮮事物,汲取了許多新的思想,這對他的世界觀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579年,培根的父親突然病逝,培根的生活開始陷入貧困。這以後,他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四處奔波,卻始終不得誌。這一時期,培根在思想上更為成熟了,他決心要把脫離實際,脫離自然的一切知識加以改革,把經驗觀察、事實依據、實踐效果引入認識論。這一偉大抱負是他的科學的“偉大復興”的主要目標,是他為之奮鬥一生的誌向。
1602年,伊莉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繼位。由於培根曾力主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合併,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讚賞,培根因此平步青雲,扶搖直上,1602年受封為爵士,1604年被任命為詹姆士的顧問,1607年被任命為副檢察長,1613年被委任為首席檢察官,1616年被任命為樞密院顧問,1617年提升為掌璽大臣,1618年晉升為英格蘭的大陸官,授封為維魯蘭男爵,1621年又授封為奧爾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不在國務活動上,而存在於對科學真理的探求上。這一時期,他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並出版了多部著作。
1621年,培根被國會指控貪汙受賄,被高級法庭判處罰金4萬磅,監禁於倫敦塔內,終生逐出宮廷,不得任議員和官職。雖然後來罰金和監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卻因此而身敗名裂。從此培根不理政事,開始專心從事理論著述。
培根終年致力於著《學術的偉大復興》,其中第二部分《新工具論》發表於1620年,這是一部在科學哲學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著作。
培根在科學史上是一位有爭議的重要人物。但作為一個科學哲學家,培根在歷史上所作出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他是以新唯物主義哲學指導科學發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最早認識到科學的歷史意義以及它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的人。
弗蘭西斯·培根是個唯物主義的哲學家。在科學事業上他沒有從事某一項具體的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講,他要作一個科學上的哥倫布。他在1605年出版的《學術的進展》一書中,主要闡述了這種觀點。在這一觀點的主導下,培根從哲學原理出發,深入地研究和論述了科學的方法問題。首先他明確指出,科學的目標是用新發現和新發明來改善人類的生活。這是他的哲學的突出特點之一。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口號“知識就是力量”。
在巨著《學術的偉大復興》中,培根闡述了他一係列的有關科學的認識論。其中第二部分《新工具論》,是這一著作的核心。
培根認為,當時的學術傳統是貧乏的,原因在於學術與經驗失去接觸。他主張科學理論與科學技術應相輔相成。他曾列出一張他認為值得研究的130個課題和操作方法的表,請求詹姆斯一世頒布命令搜集這些知識。實際上他隻得到很有限的一些資料。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關於科學的一係列看法和主張,如他提出熱的本質是運動,因為有熱的情況出現時總有運動存在。他還認為,產生可感覺到的熱效應的原因是現象下麵的物體微粒的運動,這種運動具有原子的特性等。
弗蘭西斯·培根的哲學思想是唯物主義的。他反對經院哲學和唯心主義。他極力批判經院哲學,主張打破“偶像”,剷除各種偏見和幻想。他主張雙重真理說,強調發展自然科學在人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認為自然是物質的,物質是多種多樣的、能動的,人類掌握知識是為了認識自然和征服自然。他認為,一切知識來源於感覺,感覺是可靠的。
</br>
馬基雅維利的這一係列政治主張、政治權術思想被後人稱為馬基雅維利主義。長期以來,馬基雅維利主義都是邪惡的代名詞,備受人們的攻擊和唾罵。在西方,馬基雅維利主義被認為是旁門左道的文化支流,一旦誰被冠以“馬基雅維利主義者”,誰就名譽掃地。尼克森就因“水門事件”之類的陰謀詭計而被稱做“馬基雅維利主義者”,其政治地位也一落千丈,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差”的三位總統之一。在現代社會中,“馬基雅維利主義”也成為商業中不講信用、不講道德的卑劣經商作風的代名詞。
與此同時,馬基雅維利本人也備受人們的身後攻擊。沒有幾個政治哲學家受到像馬基雅維利這樣強烈的譴責。多年來,人們罵他是地地道道的魔鬼的化身,並把他的名字當作欺騙和狡猾的同義詞來使用。其中最強烈的譴責常常出自於把他所倡導的學說付諸於實踐的人們之口。人們厭惡馬基雅維利,並貶稱他為“惡魔的頭子”。但伏爾泰說的有理,這隻是因為他泄漏了他們的天機。本尼托·墨索裏尼是曾經公開稱讚馬基雅維利的少數幾個政治領袖之一。毫無疑問,許多傑出的政治人物都認真地讀過《君王論》這本書。據說拿破崙睡覺時把一本《君王論》放在枕頭下麵,人們對希特勒和史達林也有類似的傳說。
馬基雅維利對政治理論的影響是不容置疑的。早期的作家如柏拉圖和聖·奧古斯丁把政治學和道德學或神學密切結合起來。馬基雅維利拋棄了中世紀經院哲學和教條式的推理方法,不再從《聖經》和上帝出發,而是從人性出發,以歷史事實和個人經驗為依據來研究社會政治問題。他把政治學當作一門實踐學科,將政治和倫理區分開,把國家看作純粹的權力組織。他暗示重要的問題不在於人們應該怎樣表現,而在於實際上他們怎樣表現;不在於誰應該掌握政權,而在於實際上人們怎樣取得政權。今天討論政治學說的方式比從前現實得多,這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由於馬基維利亞的影響。他是名符其實的現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恩格斯稱讚馬基雅維利為“巨人”,馬克思推崇馬基雅維利為近代政治學的先驅。
不列顛的百科全書培根
“知識就是力量”,“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威的女兒”。這是17世紀英國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的兩句膾炙人口的名言。他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中被尊稱為哲學史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馬克思稱他是“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
培根於1561年1月22日出生於倫敦一個官宦世家。父親是伊莉莎白女王的掌璽大臣,曾在劍橋大學攻讀法律,他思想傾向進步,反對教皇幹涉英國內部事物。母親是一位頗有名氣的才女,她嫻熟地掌握希臘文和拉丁文,是加爾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較早,各方麵都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才智。12歲時,培根被送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深造。
在劍橋大學學習3年後,培根作為英國駐法大使埃米阿斯·鮑萊爵士的隨員來到了法國。在旅居巴黎兩年半的時間裏,他幾乎走遍了整個法國,接觸到不少的新鮮事物,汲取了許多新的思想,這對他的世界觀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579年,培根的父親突然病逝,培根的生活開始陷入貧困。這以後,他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四處奔波,卻始終不得誌。這一時期,培根在思想上更為成熟了,他決心要把脫離實際,脫離自然的一切知識加以改革,把經驗觀察、事實依據、實踐效果引入認識論。這一偉大抱負是他的科學的“偉大復興”的主要目標,是他為之奮鬥一生的誌向。
1602年,伊莉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繼位。由於培根曾力主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合併,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讚賞,培根因此平步青雲,扶搖直上,1602年受封為爵士,1604年被任命為詹姆士的顧問,1607年被任命為副檢察長,1613年被委任為首席檢察官,1616年被任命為樞密院顧問,1617年提升為掌璽大臣,1618年晉升為英格蘭的大陸官,授封為維魯蘭男爵,1621年又授封為奧爾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不在國務活動上,而存在於對科學真理的探求上。這一時期,他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並出版了多部著作。
1621年,培根被國會指控貪汙受賄,被高級法庭判處罰金4萬磅,監禁於倫敦塔內,終生逐出宮廷,不得任議員和官職。雖然後來罰金和監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卻因此而身敗名裂。從此培根不理政事,開始專心從事理論著述。
培根終年致力於著《學術的偉大復興》,其中第二部分《新工具論》發表於1620年,這是一部在科學哲學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著作。
培根在科學史上是一位有爭議的重要人物。但作為一個科學哲學家,培根在歷史上所作出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他是以新唯物主義哲學指導科學發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最早認識到科學的歷史意義以及它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的人。
弗蘭西斯·培根是個唯物主義的哲學家。在科學事業上他沒有從事某一項具體的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講,他要作一個科學上的哥倫布。他在1605年出版的《學術的進展》一書中,主要闡述了這種觀點。在這一觀點的主導下,培根從哲學原理出發,深入地研究和論述了科學的方法問題。首先他明確指出,科學的目標是用新發現和新發明來改善人類的生活。這是他的哲學的突出特點之一。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口號“知識就是力量”。
在巨著《學術的偉大復興》中,培根闡述了他一係列的有關科學的認識論。其中第二部分《新工具論》,是這一著作的核心。
培根認為,當時的學術傳統是貧乏的,原因在於學術與經驗失去接觸。他主張科學理論與科學技術應相輔相成。他曾列出一張他認為值得研究的130個課題和操作方法的表,請求詹姆斯一世頒布命令搜集這些知識。實際上他隻得到很有限的一些資料。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關於科學的一係列看法和主張,如他提出熱的本質是運動,因為有熱的情況出現時總有運動存在。他還認為,產生可感覺到的熱效應的原因是現象下麵的物體微粒的運動,這種運動具有原子的特性等。
弗蘭西斯·培根的哲學思想是唯物主義的。他反對經院哲學和唯心主義。他極力批判經院哲學,主張打破“偶像”,剷除各種偏見和幻想。他主張雙重真理說,強調發展自然科學在人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認為自然是物質的,物質是多種多樣的、能動的,人類掌握知識是為了認識自然和征服自然。他認為,一切知識來源於感覺,感覺是可靠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