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馬漢對美國海軍戰略的重要影響,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說:馬漢是“美國生活中最偉大、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直至今天,強大的海權仍是美國全球戰略的基礎,馬漢的海權思想仍然深深影響著美國和世界許多政治家和軍事家。20世紀90年代末,西方大國用於海軍建設的開支占國防開支的比例很大,美國為30%,英國、日本23%,法國14%,義大利13%,德國12%。海軍如此被重視,歸根結底,不得不歸功於馬漢海權論的開山之功。


    “軍事天才”曼施泰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弗裏茨·埃裏希·馮·曼施泰因被認為是德國陸軍中“最優秀”的將領。他的戰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劃的每一次戰役幾乎都是傑作,總是令對手驚惶失措,膽戰心驚。他是那種能夠將現代化的機動觀念和傳統的運動戰思維巧妙地融為一體的專家,同時對於各種戰術運用自如。


    曼施泰因出身軍人世家,生父和養父都是德軍少將。他本身也是總參謀部軍官出身,在德軍指揮參謀係統中受過完整的軍事理論培養。在戰前曾擔任陸軍總參謀部軍需總監一職。1938年任“南方”集團軍群參謀長,翌年參加對波蘭的入侵戰。1939年10月任“a”集團軍群參謀長,提出使用坦克部隊經阿登地區進攻法國的作戰計劃,深得希特勒的讚賞並在執行中獲得成功。此後歷任第11集團軍司令、列寧格勒地區德軍總指揮、“頓河”集團軍群司令。1943年2月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失敗被解除職務。曼施泰因主張在作戰中集中使用坦克摩托化部隊,配合空軍實施速戰速決的閃擊戰。1949年被英國軍事法庭判處18年監禁。1953年獲釋。著有回憶錄《失去的勝利》。


    曼施泰因具有極高的戰略天賦,這使得他高於德軍其他戰場指揮官,而可以與龍德施泰特元帥、博克元帥這一級別的元老相比肩。事實上他在當時就被同僚認為是德軍中的“戰略天才”,這在將星雲集的德國軍界是極高的榮譽。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評論說他“對作戰的可能性獨具慧眼”。


    最能體現他戰略水平的是對法作戰的“曼施泰因計劃”。二戰中,整個法國戰役都是按照這個計劃為藍本執行的。“曼施泰因計劃”簡單明了,擊中要害。它針對盟軍的戰略部屬,出其不意地把主攻方向從北方的b集團軍群轉到a集團軍群。因為這就要求主攻裝甲部隊穿越密林覆蓋的阿登山地,而當時坦克部隊從來沒有嚐試過在這種地形前進。而且突破之後主攻部隊的南側翼完全暴露,這裏賭的就是法軍主力已經在北方窮於應付,南方則被釘死在馬其諾防線,沒有實力攻擊a集團軍群暴露的南翼。這是典型的“有算計的冒險”。但是曼施泰因本人並沒有作為a集團軍群參謀長參與法國戰役的指揮,他在開戰前從a集團軍群參謀長調任步兵第3軍軍長。後來的事實證明,曼施泰因贏了。


    1941年底,從北方集團軍群第56裝甲軍軍長升任南方集團軍群第11集團軍司令的曼施泰因,率軍突破比列科普地峽進入克裏米亞半島,將蘇聯“濱海集團軍”10萬人圍困在要塞港口塞瓦斯托波爾。蘇軍兵力與德軍不相上下,而且占據大縱深的山嶺要塞工事死守。海上蘇軍黑海艦隊掌握著製海權,可以對德軍在半島上任何薄弱部位進行兩棲進攻。這樣的戰役態勢類似德軍在史達林格勒的處境。曼施泰因的優勢是有加強的要塞攻城炮和製空權。經過冬季的準備之後,正當曼施泰因即將發起總攻擊,蘇軍突然在曼施泰因背後的刻赤半島登陸,而且登陸的是外高加索方麵軍全軍,兵力數倍於德軍。這時候曼施泰因處於屯兵堅城之下腹背受敵的絕境。但他立即調兵麵對刻赤半島蘇軍,隻冒險以少數兵力監視要塞,很快穩定局勢。然後以一個漂亮的右路突破徹底殲滅兵力數倍於己的蘇軍,再回身突擊塞瓦斯托波爾港。僅月餘時間內用一個集團軍,殲滅了蘇軍前後合圍的一整個方麵軍又一個集團軍,而且曼施泰因屬下根本沒有一個裝甲師!整個克裏米亞戰役包括攻堅戰、追擊戰、防禦戰、運動戰各種作戰樣式,曼施泰因項項出眾,從戰役絕境中獲得了一次奇蹟般的勝利。他因此而獲得陸軍元帥軍銜。


    曼施泰因的退卻戰法在他的個人檔案裏是極賦光輝的。退卻通常是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的作戰行動,是艱難複雜的組織指揮工作。從軍事觀點看,退卻是一種最複雜的機動,也是一門“最困難的藝術”。但它卻是解除戰場危機的一策。曼施泰因卻能夠創造性運用這一行動,阻止和擺脫了強大蘇軍的攻擊和追擊,並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多次出其不意地打擊了蘇軍,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多次使德軍從危機中得到挽救。


    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慘敗後,整個南線部隊向西退卻,似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後來南方集團軍全部放棄頓河彎曲部向西撤至亞速海至哈爾科夫之線,蘇軍還在步步緊追,滅頂之災即將來臨。恰恰正在這時,曼施泰因的“特異功能”意識到反擊的機遇已經來到。因為蘇軍名將瓦圖京發生了失誤,錯誤地認為德軍隻有退逃而沒有阻擊之力了,於是指揮方麵軍在寬大正麵上展開成一個梯隊猛追,兵力分散,戰線過長,後勤保障困難並失去了增援的可能性。曼施泰因抓住這一良機,堅決頂住蘇軍,同時縮短防線,抽出裝甲兵力組成了兩個裝甲突擊群,於1943年2月19日開始了堅決的反擊,為德軍奪回了戰役主動權。此次反擊被舉世聞名的歷史學家利德爾·哈特譽為“曼施泰因一生中最精彩的作戰表演,在全部的軍事史中,也要算是一流傑作”。


    裝甲兵之父古德裏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非戰場,德國裝甲兵的坦克曾一度創下令世人矚目的戰績。追溯這一戰爭往事,人們不能不想到被譽為“德國裝甲兵之父”的一位人物,他就是德國裝甲兵總監海因茨·威廉·古德裏安陸軍一級上將。現代坦克戰理論不是古德裏安發明的,但他卻是最早將理論付諸實踐的先驅。在德軍中,古德裏安是最早研究坦克戰理論的,在實踐中,他對坦克集群的通訊聯絡協調、坦克和炮兵、工程兵、步兵混合編組及協調、空地配合都形成了自己獨到的看法。


    1888年,古德裏安出生於東普魯士一個德國陸軍軍官世家。1908年,古德裏安正式加入了德國陸軍,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他雖然接受過正規而係統的軍校教育,但對於坦克戰則是勇於創新、無師自通而遠勝他人。


    雖然英國的富勒和利德爾·哈特最早提出高速坦克戰理論,並且世界上第一支實驗性的裝甲部隊也是英國人最早在索爾茲伯裏平原上組建的。但是,古德裏安以驚人的執著超越了這些理論先驅,一手創建和訓練了德國的裝甲兵。可以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人所取得的一係列勝利都必須歸功於這個人。因為在那時,單是以各方兵力和裝備的對比來看,德國並不足以取勝任何一個歐洲強國,隻是因為成功運用了高速坦克戰的戰術,才使得德國人取得了一時的勝利。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知道點世界名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明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明軒並收藏知道點世界名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