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再拉,心情不緊張了,鋸也拉好了。那時我個子矮,大人站在地上,我得站在矮凳上。到了十六七歲,才能和爹站著平拉。但遇到長木頭,兩人都需站到長凳上。我喜歡拉更長的木頭,如果在兩米高以上,凳子就要吊得很高,站在上邊,雖晃晃悠悠有些不穩,但居高臨下看四周,卻很神氣。以後,我不但學會了拉一抽鋸,還學會了拉三抽鋸。三抽鋸就是拉過一段長的,再帶兩段小的,鋸條的聲響便由一抽鋸的「嚓、嚓」變為「嚓——嚓嚓」,十分輕鬆歡快。爹給拉三抽鋸起了個挺有詩意的名字「鳳凰三點頭」,爹說,名字雖好聽,拉起來也歡快,出活卻少,不如一抽鋸,一下是一下,送拉的鋸條長,出活多。
拉大鋸,拉個一天半天還耐得住勁,若拉時間長了,就覺得音調乏味了。記得上初中時有一個暑假,我拉了20天大鋸,便想打退堂鼓。爹看我不高興,對我說:
「學木匠要先拉三年大鋸,你知道為啥?不是說拉三年才能學會,是三年中讓你悟兩個理:一是懂得兩人配合才能完成一件事,不論幹啥事,要講合作;二是磨磨性子,幹事不圖虛,要腳踏實地,一心一意。這個理悟通了,即使這輩子你不幹木匠,幹啥也能幹好。」
真沒想到,在平平常常的拉大鋸上,爹還講出了這麽多的道理。當然,那時我還不完全懂,等我走上了社會,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坎坎坷坷以後,回過頭再回味一下爹的話,才理解了其中的含意。搞攝影,做事業,還有做人,我何嚐不是像拉大鋸那樣,目不斜視,照著墨線,一鋸一鋸地「拉」呢!
改大門 蓋新房(圖)
家裏蓋房,來了 30 多個匠人、小工幫忙,娘出出進進,忙著為匠工們備飯:「俺一輩子就是忙飯的命。」娘說。( 1998 年)
我家的大門原朝東,靠街,出入方便,爹娘從這個大門進出了60多年。
十年前,一位風水先生看了說,大門改在院子的東南角,這樣你家才會人丁興旺,後世有為。爹十分相信風水學說,便把原大門堵了起來,在院子的東南角開了一個大門。門蓋得高高大大、飛簷鬥拱,迎麵還建了一麵帶山水畫的影壁,再往裏是一個六角形門,十分漂亮,但從街上進出大門需繞一個彎。凡到我家的人,首先誇讚大門的氣派漂亮,然後往往跟上兩個字:「就是……」意思很明白:走著不方便。家裏人也有同感,但礙著爹要強的麵子,這話是絕對不能說出口的。
1998年春天,原大門旁邊的三間舊房要塌了,我跟爹商量:拆掉算了,蓋上三間新房,冬天燒個土暖氣,也暖和,爹娘可搬進去住。原來住的北房給照料爹娘生活的外甥女桂花一家住。
爹開始不同意,想了幾天,又同意了。看得出來,他是捨不得離開他用心血蓋起的那三間海青房。這裏原是爺爺結婚後分到的三間草棚,臨時用土坯夾成住房,一家人一住就是40多年。1955年,爹把舊房拆掉,翻新成了村裏的第一座海青房。爹在這座房子裏安上了玻璃窗戶,這在當時農村是極少見的,在我們一帶山區還是第一家。為使隔間寬一點,爹不用土坯和磚石壘隔牆,而是發揮當木匠的優勢,用木板做成了隔牆,這樣大大減少了隔牆厚度,既增加了房間麵積,又美觀大方。至於天花板,開始用木板做成,過了幾年又泥成了平滑滑的白泥頂板,同城裏樓房一樣,這比村裏別人家先進了20年。開始,人們不理解爹的做法,說窗子大,收不住財;說玻璃窗扇不如木頭稜子的安全,「頂棚(天花板)高,窮了腰(腰裏沒錢)」等等。爹沒管這些,笑笑說:「咱騎驢看唱本——走著瞧。」果然,1970年代初,像我家這樣玻璃窗戶和白泥天花板式的房屋時興起來,人們開始誇讚爹的超前意識。
40多年後,又要蓋新房了,但在新房的高度、寬度、門窗原大小上,爹卻和外甥女桂花的愛人方喜產生了分歧。爹說:
「新房的高度不能超過海青房的高度,我蓋的海青房是正房,別的房子高了,會壓倒它的氣勢。」
方喜是村建築隊的技工,整天在外建房,他對爹說:「姥爺,現在農家沒有再蓋低於兩米九的房子了,矮了不氣派。」
爹說:「我不管外邊咋辦,咱家有咱家的規矩。」
「那麽,咱把窗子和門大一點行嗎?窗子一米八見方,門口的高度兩米七,你看咋樣?」
爹聽了直搖頭,接著又瞪眼睛:「我幹一輩子木匠了,還不懂?!窗戶、門口大了成了玻璃牆了,像啥樣?作為一家之主,我說了算!」
我雖支持年輕人的意見,但又要考慮到爹的想法和麵子,便在中間圓場。我對爹說:
「您老這麽大歲數了,這房子還能住幾年,以後這些房子還不都是給年小的?您一直說要順時代、趕潮流,如今咋又這麽固執了呢?」
爹想了想,說考慮考慮再說。我知道他動搖了。我又說服方喜讓讓步,門和窗戶的高度分別矮下來了30厘米。爹終於「通過」了改動的意見,新房很快蓋成了。
新房蓋起來以後,外甥女桂花跟我商量,是不是在原大門的位置開一個小門,避免從街上往家搬運東西時走新大門繞遠路,這個小門平時上鎖,必要時開一下。我把這意思跟爹一說,爹當即同意:
「我不是榆木腦袋死腦筋,年輕人的意見隻要跟我通個氣,還有不能商量的事兒?」
</br>
拉大鋸,拉個一天半天還耐得住勁,若拉時間長了,就覺得音調乏味了。記得上初中時有一個暑假,我拉了20天大鋸,便想打退堂鼓。爹看我不高興,對我說:
「學木匠要先拉三年大鋸,你知道為啥?不是說拉三年才能學會,是三年中讓你悟兩個理:一是懂得兩人配合才能完成一件事,不論幹啥事,要講合作;二是磨磨性子,幹事不圖虛,要腳踏實地,一心一意。這個理悟通了,即使這輩子你不幹木匠,幹啥也能幹好。」
真沒想到,在平平常常的拉大鋸上,爹還講出了這麽多的道理。當然,那時我還不完全懂,等我走上了社會,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坎坎坷坷以後,回過頭再回味一下爹的話,才理解了其中的含意。搞攝影,做事業,還有做人,我何嚐不是像拉大鋸那樣,目不斜視,照著墨線,一鋸一鋸地「拉」呢!
改大門 蓋新房(圖)
家裏蓋房,來了 30 多個匠人、小工幫忙,娘出出進進,忙著為匠工們備飯:「俺一輩子就是忙飯的命。」娘說。( 1998 年)
我家的大門原朝東,靠街,出入方便,爹娘從這個大門進出了60多年。
十年前,一位風水先生看了說,大門改在院子的東南角,這樣你家才會人丁興旺,後世有為。爹十分相信風水學說,便把原大門堵了起來,在院子的東南角開了一個大門。門蓋得高高大大、飛簷鬥拱,迎麵還建了一麵帶山水畫的影壁,再往裏是一個六角形門,十分漂亮,但從街上進出大門需繞一個彎。凡到我家的人,首先誇讚大門的氣派漂亮,然後往往跟上兩個字:「就是……」意思很明白:走著不方便。家裏人也有同感,但礙著爹要強的麵子,這話是絕對不能說出口的。
1998年春天,原大門旁邊的三間舊房要塌了,我跟爹商量:拆掉算了,蓋上三間新房,冬天燒個土暖氣,也暖和,爹娘可搬進去住。原來住的北房給照料爹娘生活的外甥女桂花一家住。
爹開始不同意,想了幾天,又同意了。看得出來,他是捨不得離開他用心血蓋起的那三間海青房。這裏原是爺爺結婚後分到的三間草棚,臨時用土坯夾成住房,一家人一住就是40多年。1955年,爹把舊房拆掉,翻新成了村裏的第一座海青房。爹在這座房子裏安上了玻璃窗戶,這在當時農村是極少見的,在我們一帶山區還是第一家。為使隔間寬一點,爹不用土坯和磚石壘隔牆,而是發揮當木匠的優勢,用木板做成了隔牆,這樣大大減少了隔牆厚度,既增加了房間麵積,又美觀大方。至於天花板,開始用木板做成,過了幾年又泥成了平滑滑的白泥頂板,同城裏樓房一樣,這比村裏別人家先進了20年。開始,人們不理解爹的做法,說窗子大,收不住財;說玻璃窗扇不如木頭稜子的安全,「頂棚(天花板)高,窮了腰(腰裏沒錢)」等等。爹沒管這些,笑笑說:「咱騎驢看唱本——走著瞧。」果然,1970年代初,像我家這樣玻璃窗戶和白泥天花板式的房屋時興起來,人們開始誇讚爹的超前意識。
40多年後,又要蓋新房了,但在新房的高度、寬度、門窗原大小上,爹卻和外甥女桂花的愛人方喜產生了分歧。爹說:
「新房的高度不能超過海青房的高度,我蓋的海青房是正房,別的房子高了,會壓倒它的氣勢。」
方喜是村建築隊的技工,整天在外建房,他對爹說:「姥爺,現在農家沒有再蓋低於兩米九的房子了,矮了不氣派。」
爹說:「我不管外邊咋辦,咱家有咱家的規矩。」
「那麽,咱把窗子和門大一點行嗎?窗子一米八見方,門口的高度兩米七,你看咋樣?」
爹聽了直搖頭,接著又瞪眼睛:「我幹一輩子木匠了,還不懂?!窗戶、門口大了成了玻璃牆了,像啥樣?作為一家之主,我說了算!」
我雖支持年輕人的意見,但又要考慮到爹的想法和麵子,便在中間圓場。我對爹說:
「您老這麽大歲數了,這房子還能住幾年,以後這些房子還不都是給年小的?您一直說要順時代、趕潮流,如今咋又這麽固執了呢?」
爹想了想,說考慮考慮再說。我知道他動搖了。我又說服方喜讓讓步,門和窗戶的高度分別矮下來了30厘米。爹終於「通過」了改動的意見,新房很快蓋成了。
新房蓋起來以後,外甥女桂花跟我商量,是不是在原大門的位置開一個小門,避免從街上往家搬運東西時走新大門繞遠路,這個小門平時上鎖,必要時開一下。我把這意思跟爹一說,爹當即同意:
「我不是榆木腦袋死腦筋,年輕人的意見隻要跟我通個氣,還有不能商量的事兒?」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