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者一轉身,在他後背上,白長生看到了一個血淋淋的“罪”字!
還插著一把尖刀!1
第44章 :唐門舊事(壹)
倆人出離了王爺府舊宅,此時也已經天亮。走過了一個胡同,直到有了人煙的地方,吳老三這才噓了一口氣,好像放鬆下來了。
而白長生也是忍不住好奇了,趕緊去問吳老三剛才那大院到底是個什麽地方。
吳老三就知道白長生會這麽問,倆人邊走邊聊,也給白長生普及了一下舊日的古怪傳聞。
“小長生,還是三爺我見多識廣,今天就給你講一講這唐門王爺府的故事,好教你知道知道邪門的事情不止你這一家!”
白長生趕緊湊了過來,聽起了王府大院裏的舊事
那是在當朝幹隆爺剛剛上位的年歲裏,有這麽一處大家院落。老爺名叫唐秋生,當初是是京城有名的禦封王爺。
但故事的起因要從幹隆爺著名的平定大小和卓之戰開始說起:
當年那大小和卓,經常騷擾邊疆,朝廷每每派兵遣將,都不勝其擾,卻奈何不得,幹隆爺十分惱怒。
後來幹隆爺禦駕親征,平定大小和卓,旗開得勝。眾將士鼓舞士氣,不過幾個月的功夫就將那大小和卓清理的幹淨利落。
幹隆爺欣喜萬分,率兵凱旋迴朝。路上所遇百姓皆是歡呼雀躍,感恩朝廷平定邊疆,終於不用每日提心弔膽有人再來犯邊了。
在回朝的路上,幹隆爺賞賜了一眾百姓官兵,其中有一位,就是咱們故事裏的唐秋生,唐秋生當時不過是個落魄子弟。
得了賞賜,唐秋生感念皇恩浩蕩,誓死追隨,這也就從軍入伍了。
那唐秋生乃是尋常窮苦人家的孩子,後來隨著大軍征伐四方,卻能呂立奇功,更是斬獲了不少敵軍大將的人頭。
匆匆數載而過,這人的名聲跟著也越來越大了,到後來更是傳到了朝廷的耳朵裏。皇上龍顏大悅,封賞此人為一路諸侯。
唐秋生人生得意,本該壽享天年,可是
在唐秋生年輕的時候,非常喜好巫蠱文化。退伍之後定居在北京城,又得了諸侯之名,更是閑下來後開始鑽研巫蠱文化。
又因舊日上陣殺敵,對陣法一路頗有心得。就想將這二者結合在一起,弄出個什麽絕世大法,超度修仙。
簡直可以說是癡迷於此了,不顧任何人的勸阻,終日鼓搗那些邪門玩意。所有人都唯恐避之不急。
但好在也隻是隱秘而為,沒有對外過於張揚此事,大家也就默許了。
而老話都說“富傳三代必出逆子”,也真按著來了:在唐秋生晚年,唐家一脈出了個跋扈子弟,終日惹是生非,沒少給唐家丟臉。
可是唐家老爺唐秋生老來得孫,對這小子很是寵溺,未曾有過一絲勸誡。
到後來這位唐家少爺更是沒譜兒,家裏老爺曾幫著大清國穩定江山,他就幫著街坊鄰裏“穩定”人家媳婦,平日裏經常調戲良家妻女。
直到後來有一日,唐家少爺看中了另外一八旗子弟家中的少奶奶,沒事就去爬牆頭調戲。那家也是大戶人家,皇親國戚,受此侮辱怎能善罷甘休?
不出意外的,那一家就給他打的骨斷筋折送了回去。
唐家老爺一看,自己的愛孫差那麽一點要被打死了,哪裏忍住如此奇恥大辱。
帶著一眾家奴院工,這唐家老爺就和那一脈宗室打了起來,還曾下蠱做毒。這件事情在北京城內當年可是轟動一時。
唐家老爺戎馬半生,手腳上頗有些功夫,那八旗子弟的後裔養尊處優怎能打得過?一不留神,就給那一家的老爺打死了!
這可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傳到了幹清宮皇上的耳朵裏。畢竟是自己的旁枝別葉,而這唐家乃是疆場得誌,不能相提並論。
龍顏大怒!
打死了王爺這可不是小罪,況且還是其子有過在先。
又得知了這唐家喜好巫蠱布陣一事,朝廷本就對這些異端邪說很是厭惡,這就擬旨下詔,賜唐家滿門抄斬!
到了那日唐家抄斬,北京城內烏雲密布,電閃雷鳴。老百姓全都過來看了,嗚嗚泱泱成百上千。
劊子手也不知是心慌了還是手抖了,一哆嗦,在砍到最後一人的時候刀頭不穩,沒能一刀斃命。
那最後一人,名叫唐無心,是唐家的管家。
唐無心中了一刀,倒地來回翻滾,痛地不停嘶吼。劊子手一下就著急了,掏出一把尖刀扔了過去,正紮在唐無心的後心之上!
可這一刀還是沒能致命!
這一下不僅僅是劊子手,連監斬官都慌了。要知道砍頭這等大事,最忌諱的就是鈍刀殺人!趕緊喝令停手,上告朝廷請求指示。
朝廷聽聞此事,也是唏噓不已,上麵下旨說上蒼有好生之德,就不殺這個唐無心了,他也是唐門管家而已,唐家忤逆與他並無太大關聯。
賜罪衣罪裙,終生不脫。留守唐家大院,看宅掃地。
唐無心中了兩刀沒死,但也是命懸一線,被人扔回了唐家大院。後來自己也不知道從哪得來的巫蠱偏方,治好了半條命。
但那把刀,已入骨縫之中,取下來就要立時三刻橫死在地。唐無心忍痛就留在身上了,日經月華現在怕是已經和他的皮骨融為一體了。
尤其是那唐無心的想法也隨之改變了:本是忠心不二為老主,但挨了兩刀半生殘廢,整個人的心態都扭曲了。
</br>
還插著一把尖刀!1
第44章 :唐門舊事(壹)
倆人出離了王爺府舊宅,此時也已經天亮。走過了一個胡同,直到有了人煙的地方,吳老三這才噓了一口氣,好像放鬆下來了。
而白長生也是忍不住好奇了,趕緊去問吳老三剛才那大院到底是個什麽地方。
吳老三就知道白長生會這麽問,倆人邊走邊聊,也給白長生普及了一下舊日的古怪傳聞。
“小長生,還是三爺我見多識廣,今天就給你講一講這唐門王爺府的故事,好教你知道知道邪門的事情不止你這一家!”
白長生趕緊湊了過來,聽起了王府大院裏的舊事
那是在當朝幹隆爺剛剛上位的年歲裏,有這麽一處大家院落。老爺名叫唐秋生,當初是是京城有名的禦封王爺。
但故事的起因要從幹隆爺著名的平定大小和卓之戰開始說起:
當年那大小和卓,經常騷擾邊疆,朝廷每每派兵遣將,都不勝其擾,卻奈何不得,幹隆爺十分惱怒。
後來幹隆爺禦駕親征,平定大小和卓,旗開得勝。眾將士鼓舞士氣,不過幾個月的功夫就將那大小和卓清理的幹淨利落。
幹隆爺欣喜萬分,率兵凱旋迴朝。路上所遇百姓皆是歡呼雀躍,感恩朝廷平定邊疆,終於不用每日提心弔膽有人再來犯邊了。
在回朝的路上,幹隆爺賞賜了一眾百姓官兵,其中有一位,就是咱們故事裏的唐秋生,唐秋生當時不過是個落魄子弟。
得了賞賜,唐秋生感念皇恩浩蕩,誓死追隨,這也就從軍入伍了。
那唐秋生乃是尋常窮苦人家的孩子,後來隨著大軍征伐四方,卻能呂立奇功,更是斬獲了不少敵軍大將的人頭。
匆匆數載而過,這人的名聲跟著也越來越大了,到後來更是傳到了朝廷的耳朵裏。皇上龍顏大悅,封賞此人為一路諸侯。
唐秋生人生得意,本該壽享天年,可是
在唐秋生年輕的時候,非常喜好巫蠱文化。退伍之後定居在北京城,又得了諸侯之名,更是閑下來後開始鑽研巫蠱文化。
又因舊日上陣殺敵,對陣法一路頗有心得。就想將這二者結合在一起,弄出個什麽絕世大法,超度修仙。
簡直可以說是癡迷於此了,不顧任何人的勸阻,終日鼓搗那些邪門玩意。所有人都唯恐避之不急。
但好在也隻是隱秘而為,沒有對外過於張揚此事,大家也就默許了。
而老話都說“富傳三代必出逆子”,也真按著來了:在唐秋生晚年,唐家一脈出了個跋扈子弟,終日惹是生非,沒少給唐家丟臉。
可是唐家老爺唐秋生老來得孫,對這小子很是寵溺,未曾有過一絲勸誡。
到後來這位唐家少爺更是沒譜兒,家裏老爺曾幫著大清國穩定江山,他就幫著街坊鄰裏“穩定”人家媳婦,平日裏經常調戲良家妻女。
直到後來有一日,唐家少爺看中了另外一八旗子弟家中的少奶奶,沒事就去爬牆頭調戲。那家也是大戶人家,皇親國戚,受此侮辱怎能善罷甘休?
不出意外的,那一家就給他打的骨斷筋折送了回去。
唐家老爺一看,自己的愛孫差那麽一點要被打死了,哪裏忍住如此奇恥大辱。
帶著一眾家奴院工,這唐家老爺就和那一脈宗室打了起來,還曾下蠱做毒。這件事情在北京城內當年可是轟動一時。
唐家老爺戎馬半生,手腳上頗有些功夫,那八旗子弟的後裔養尊處優怎能打得過?一不留神,就給那一家的老爺打死了!
這可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傳到了幹清宮皇上的耳朵裏。畢竟是自己的旁枝別葉,而這唐家乃是疆場得誌,不能相提並論。
龍顏大怒!
打死了王爺這可不是小罪,況且還是其子有過在先。
又得知了這唐家喜好巫蠱布陣一事,朝廷本就對這些異端邪說很是厭惡,這就擬旨下詔,賜唐家滿門抄斬!
到了那日唐家抄斬,北京城內烏雲密布,電閃雷鳴。老百姓全都過來看了,嗚嗚泱泱成百上千。
劊子手也不知是心慌了還是手抖了,一哆嗦,在砍到最後一人的時候刀頭不穩,沒能一刀斃命。
那最後一人,名叫唐無心,是唐家的管家。
唐無心中了一刀,倒地來回翻滾,痛地不停嘶吼。劊子手一下就著急了,掏出一把尖刀扔了過去,正紮在唐無心的後心之上!
可這一刀還是沒能致命!
這一下不僅僅是劊子手,連監斬官都慌了。要知道砍頭這等大事,最忌諱的就是鈍刀殺人!趕緊喝令停手,上告朝廷請求指示。
朝廷聽聞此事,也是唏噓不已,上麵下旨說上蒼有好生之德,就不殺這個唐無心了,他也是唐門管家而已,唐家忤逆與他並無太大關聯。
賜罪衣罪裙,終生不脫。留守唐家大院,看宅掃地。
唐無心中了兩刀沒死,但也是命懸一線,被人扔回了唐家大院。後來自己也不知道從哪得來的巫蠱偏方,治好了半條命。
但那把刀,已入骨縫之中,取下來就要立時三刻橫死在地。唐無心忍痛就留在身上了,日經月華現在怕是已經和他的皮骨融為一體了。
尤其是那唐無心的想法也隨之改變了:本是忠心不二為老主,但挨了兩刀半生殘廢,整個人的心態都扭曲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