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成,就在前麵。”
何清指著前方一棟牌樓,在枯燥乏味的鄉鎮公路上,它佇立在路口,特別顯眼。
柯師成將車駛進修建得氣派的牌樓,進入東堤村。
村路寬敞,幹淨,村子跟當地的大部分村子一樣,寂寥,沒有多少住戶。
車剛進村,就在村頭,看到兩位男子在路邊張望。兩人認出是外來的汽車,迎了上去,疑惑問:“是柯師公嗎?”柯師成點下頭。年長那位說:“柯師公真是年少有為。”年輕那位說:“那當然,當年柯師公幫我家驅邪,也就十六七歲。”
年輕男子的話,引起柯師成注意,他想起這個人叫李慶傑。李慶傑家的田地上有一個水池,出件怪異的事情。李慶傑的父親本來是要請林師公過去瞧瞧,林師公正有事忙,把柯師成派了過去。一開始柯師成被懷疑小道士能有什麽能耐,最後李家父子佩服得五體投地。
看來介紹李暉找柯師成的人,應該就是李慶傑。
“這位少年家是?”
老伯看向何清,他以為何清也是道士。
“阿伯,我叫何清,是師成的朋友。”
何清禮貌回答。
“我叫桂啊,來,到前麵我家喝茶。”
老伯介紹他名稱,熱情招呼。
“慶傑。”
小夥子也報上性子,分別跟何清、柯師成握手。
李暉沒法親自前來東堤村,他拜託村裏的親戚,代替自己接待柯師成。負責接待的人,無疑就是眼前這兩人。
桂伯和慶傑不是爺孫,他們是親戚,同樣兩人跟李暉也是親戚。東堤村的村民都姓李,村民間都是宗親。
這樣由宗親組成的村子,一般每年都會舉行祭祖,如果村子的華僑多或者村民豪富多,每年的祭祖儀式還都會很盛大。
第23章 村戲(二)
桂伯家是棟兩層磚樓, 粗陋裝修, 在村裏是比較窮的人家。他家客廳,茶幾陳舊, 茶具看著也用了很久, 茶海缺口。
桂伯泡茶招待, 柯師成詢問桂伯關於戲台當初營建的事,二十年前, 桂伯四十來歲, 而慶傑隻是個小孩。
“村子本來在西麵有座老戲台,破破爛爛, 不能用。村裏湊錢要建新戲台, 帶頭的幾個人商議, 覺得村東那塊地好,挨近馬路,鄰村村民過來看戲方便,戲台建在個位置, 才會熱鬧。”
二十年前, 村民熱衷看戲看電影, 那時村民消遣娛樂的項目比較少。
“是塊怎樣的地?”
柯師成呷口茶,發覺茶葉難喝,還是一口悶完。
“是塊公家地,荒地沒什麽用途,地裏有很多破瓦磚,破碗片, 不好種莊稼,放著長糙。”
桂伯對建戲台的那塊地,印象比較深刻。
聽到有很多瓦磚、碗片,柯師成心裏已經有猜測,覺得可能是建築遺址。
“我小時候過去那邊放羊,還在地上撿到幾個古錢咧,也不知道以前那裏是什麽樣子。”
慶傑小時候跟其他農村孩子一樣,放學後,要去放羊或者割兔糙。
“我記得,戲台挖地基那會,我和小夥伴過去觀看,想找找有沒有古錢撿,然後聽大人說是挖出什麽東西來,桂伯,是人的骨頭是嗎?”
當時慶傑也就七歲,聽到大人議論紛紛聚集在一處土坑前,他也想湊過去看熱鬧,結果被他爹給攆回家去了。
“有人骨,小孩兒的骨頭。”
桂伯本來想說這事的,被慶傑搶先。
“以前的習慣啊,小孩兒夭壽死,不會進棺材,隨便挖個坑就埋了。”
桂伯講的是舊社會的事,窮人家的小孩子死亡,不會買棺掩葬。
“骨骸後來怎麽處理?”
柯師成對這事感興趣。
“給它拾骨裝陶甕裏,放到林埔的墳地。後來金府出事,村裏人就給它修了墓,還請師公做法事咧。不過前些年,林埔修公路,小孩的骨頭就不知道埋哪裏去了。”
這次李暉回來,在戲台這邊見到怪,村民紛紛議論起當年挖出來的小孩骨骸。還別說,桂伯也覺得跟這事有關。
“謝謝桂伯,請桂伯帶我們去戲台和林埔看看。”
柯師成起身,大致該問的都問了。
“戲台近咧,就隔條巷子,我們走路去就行。”
桂伯、慶傑領著柯師成和何清出門,走出大門,何清才發現門外圍著五六位村民,正好奇的打量柯師成和他。
顯然,李暉請了師公來抓怪的事,在村民中已經傳開。
四人來到戲台下,何清發現二十年前建的戲台,現在看來已經很破舊,倒不是當年偷工減料,或者是有人破壞它,而是因為它時常空置不用,也缺少人管理。
鬥轉星移,村民對看戲的熱情,早已消退,何況最喜歡看戲的老人們也逐漸逝去,往往請來戲班,熱熱鬧鬧,台下卻沒幾個人。
當年這一帶是荒地,現在有座戲台,戲台前是一個籃球場,四周也有其他的民宅。麵目全非,已經看不出二十年前,荒地的模樣。
柯師成將四周掃視一番,對桂伯說,到林埔去。
身邊的圍觀群眾,不知不覺也有十多人,柯師成走到哪裏,他們跟到哪裏。他們看見柯師成連羅盤都沒拿出來,隻是隨便走走,就有人說:“這個師公這麽年輕,果然不行。”還有人瞄何清說:“旁邊那個,看起來還是學生,也是師公嗎?”本來大家注意力都在柯師成身上,被這麽一說,都轉到何清這邊。
何清被看得不好意思,挨著柯師成走,柯師成高挑的身體將他擋在身邊。
戲台村東,林埔在村西,桂伯說過去林埔,走起來有老長一段路咧。
柯師成開車,載上何清及桂伯、慶傑過去。
慶傑坐在副駕駛座上指路,他告訴柯師成,村西的村路狹窄,有的巷子隻能容身,他建議柯師成將汽車開出村,沿著馬路過去。
按照慶傑指示,不費周折抵達林埔。
車停在公路旁的林叢,四人下車,踩著齊膝的雜糙,走在一條小徑上。曾經的墳地已經遷移,移到村西的陵園,不過林叢還在。
既然當過墳地,而且使用時間還不短,林叢裏會有鬼物之類的東西存在很正常。何清看到一隻,在陰影下閑坐,它背對著眾人,就像一隻沉思鬼那樣,對四周無知無覺,陷入自己的世界裏。柯師成也看到幾隻,鬼鬼祟祟藏在林叢裏,探頭探腦。
絕大部分鬼魂,對人都沒有惡意,也毫無興趣,互不幹涉。隻有極少數會給人造成麻煩,而在這些極少數的鬼裏,大概也隻有十分之一,會對人有惡意。
是不是惡鬼,柯師成一眼能認出,林中這些鬼頭鬼腦的傢夥,不是惡鬼,自然也不是他要找的那隻“怪物”。
“墓遷到陵園裏,陵園就在附近,柯師公要過去看看嗎?”
慶傑指著前方,當地的陵園一般不給外人隨便進去,慶傑說完話,看了一眼桂伯。
“不用。”
柯師成淡然回答。
先前已經知道小孩的骨骸不知道去向,再說,村民不清楚小孩來歷,所以小孩骨骸不會存放在李氏的陵園。
“那裏,是不是曾經有一座大墓?”
柯師成指出的地方,看著和四周沒什麽差別,也是樹木、雜糙。
“有,有一座,柯師公真是厲害!”
慶傑稱讚。
“那邊有一個石柱子,看著像墓的構件。”
何清看到柯師成嘴角的笑意,想著師成還是挺特別,別人誇讚他,他還要點破。難怪說: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慶傑眼裏的崇拜之情,明顯打了折扣。
四人走過去,果然,地上躺著一個很大的石柱子,石柱子斷成好幾節,被雜糙遮掩,不好辨認。用這麽費材費錢的石柱子建墓,墓肯定是大墓。
“這是誰的墓?”
柯師成對它感興趣。
“都叫它林埔大墓,是誰的墓說不上來了,我小時候來這邊耙糙葉,就已經有這麽座墓。”
桂伯也不清楚,他小時候和村裏的朋友到這邊耙枯糙枯葉——家裏燒飯用,也曾在大墓上玩得流連忘返。
大墓顯然有年代,這座墓也已經被剷平,柯師成在大墓的遺址上沒看到什麽可疑的東西,或則是埋葬者殘留的意念。
“回去吧。”
林埔這邊,該看的柯師成都看過了。
返迴路途,桂伯腿腳不大好,酸麻走不動,何清攙著他,將他護送出林子。
回到桂伯家,柯師成說他夜晚會再去戲台那邊看看,白日人多氣雜,瞧不出什麽來。
本來柯師成要帶何清去鎮上吃飯,順便租個旅館,硬是被桂伯留下來吃飯,說是李暉的意思。
</br>
何清指著前方一棟牌樓,在枯燥乏味的鄉鎮公路上,它佇立在路口,特別顯眼。
柯師成將車駛進修建得氣派的牌樓,進入東堤村。
村路寬敞,幹淨,村子跟當地的大部分村子一樣,寂寥,沒有多少住戶。
車剛進村,就在村頭,看到兩位男子在路邊張望。兩人認出是外來的汽車,迎了上去,疑惑問:“是柯師公嗎?”柯師成點下頭。年長那位說:“柯師公真是年少有為。”年輕那位說:“那當然,當年柯師公幫我家驅邪,也就十六七歲。”
年輕男子的話,引起柯師成注意,他想起這個人叫李慶傑。李慶傑家的田地上有一個水池,出件怪異的事情。李慶傑的父親本來是要請林師公過去瞧瞧,林師公正有事忙,把柯師成派了過去。一開始柯師成被懷疑小道士能有什麽能耐,最後李家父子佩服得五體投地。
看來介紹李暉找柯師成的人,應該就是李慶傑。
“這位少年家是?”
老伯看向何清,他以為何清也是道士。
“阿伯,我叫何清,是師成的朋友。”
何清禮貌回答。
“我叫桂啊,來,到前麵我家喝茶。”
老伯介紹他名稱,熱情招呼。
“慶傑。”
小夥子也報上性子,分別跟何清、柯師成握手。
李暉沒法親自前來東堤村,他拜託村裏的親戚,代替自己接待柯師成。負責接待的人,無疑就是眼前這兩人。
桂伯和慶傑不是爺孫,他們是親戚,同樣兩人跟李暉也是親戚。東堤村的村民都姓李,村民間都是宗親。
這樣由宗親組成的村子,一般每年都會舉行祭祖,如果村子的華僑多或者村民豪富多,每年的祭祖儀式還都會很盛大。
第23章 村戲(二)
桂伯家是棟兩層磚樓, 粗陋裝修, 在村裏是比較窮的人家。他家客廳,茶幾陳舊, 茶具看著也用了很久, 茶海缺口。
桂伯泡茶招待, 柯師成詢問桂伯關於戲台當初營建的事,二十年前, 桂伯四十來歲, 而慶傑隻是個小孩。
“村子本來在西麵有座老戲台,破破爛爛, 不能用。村裏湊錢要建新戲台, 帶頭的幾個人商議, 覺得村東那塊地好,挨近馬路,鄰村村民過來看戲方便,戲台建在個位置, 才會熱鬧。”
二十年前, 村民熱衷看戲看電影, 那時村民消遣娛樂的項目比較少。
“是塊怎樣的地?”
柯師成呷口茶,發覺茶葉難喝,還是一口悶完。
“是塊公家地,荒地沒什麽用途,地裏有很多破瓦磚,破碗片, 不好種莊稼,放著長糙。”
桂伯對建戲台的那塊地,印象比較深刻。
聽到有很多瓦磚、碗片,柯師成心裏已經有猜測,覺得可能是建築遺址。
“我小時候過去那邊放羊,還在地上撿到幾個古錢咧,也不知道以前那裏是什麽樣子。”
慶傑小時候跟其他農村孩子一樣,放學後,要去放羊或者割兔糙。
“我記得,戲台挖地基那會,我和小夥伴過去觀看,想找找有沒有古錢撿,然後聽大人說是挖出什麽東西來,桂伯,是人的骨頭是嗎?”
當時慶傑也就七歲,聽到大人議論紛紛聚集在一處土坑前,他也想湊過去看熱鬧,結果被他爹給攆回家去了。
“有人骨,小孩兒的骨頭。”
桂伯本來想說這事的,被慶傑搶先。
“以前的習慣啊,小孩兒夭壽死,不會進棺材,隨便挖個坑就埋了。”
桂伯講的是舊社會的事,窮人家的小孩子死亡,不會買棺掩葬。
“骨骸後來怎麽處理?”
柯師成對這事感興趣。
“給它拾骨裝陶甕裏,放到林埔的墳地。後來金府出事,村裏人就給它修了墓,還請師公做法事咧。不過前些年,林埔修公路,小孩的骨頭就不知道埋哪裏去了。”
這次李暉回來,在戲台這邊見到怪,村民紛紛議論起當年挖出來的小孩骨骸。還別說,桂伯也覺得跟這事有關。
“謝謝桂伯,請桂伯帶我們去戲台和林埔看看。”
柯師成起身,大致該問的都問了。
“戲台近咧,就隔條巷子,我們走路去就行。”
桂伯、慶傑領著柯師成和何清出門,走出大門,何清才發現門外圍著五六位村民,正好奇的打量柯師成和他。
顯然,李暉請了師公來抓怪的事,在村民中已經傳開。
四人來到戲台下,何清發現二十年前建的戲台,現在看來已經很破舊,倒不是當年偷工減料,或者是有人破壞它,而是因為它時常空置不用,也缺少人管理。
鬥轉星移,村民對看戲的熱情,早已消退,何況最喜歡看戲的老人們也逐漸逝去,往往請來戲班,熱熱鬧鬧,台下卻沒幾個人。
當年這一帶是荒地,現在有座戲台,戲台前是一個籃球場,四周也有其他的民宅。麵目全非,已經看不出二十年前,荒地的模樣。
柯師成將四周掃視一番,對桂伯說,到林埔去。
身邊的圍觀群眾,不知不覺也有十多人,柯師成走到哪裏,他們跟到哪裏。他們看見柯師成連羅盤都沒拿出來,隻是隨便走走,就有人說:“這個師公這麽年輕,果然不行。”還有人瞄何清說:“旁邊那個,看起來還是學生,也是師公嗎?”本來大家注意力都在柯師成身上,被這麽一說,都轉到何清這邊。
何清被看得不好意思,挨著柯師成走,柯師成高挑的身體將他擋在身邊。
戲台村東,林埔在村西,桂伯說過去林埔,走起來有老長一段路咧。
柯師成開車,載上何清及桂伯、慶傑過去。
慶傑坐在副駕駛座上指路,他告訴柯師成,村西的村路狹窄,有的巷子隻能容身,他建議柯師成將汽車開出村,沿著馬路過去。
按照慶傑指示,不費周折抵達林埔。
車停在公路旁的林叢,四人下車,踩著齊膝的雜糙,走在一條小徑上。曾經的墳地已經遷移,移到村西的陵園,不過林叢還在。
既然當過墳地,而且使用時間還不短,林叢裏會有鬼物之類的東西存在很正常。何清看到一隻,在陰影下閑坐,它背對著眾人,就像一隻沉思鬼那樣,對四周無知無覺,陷入自己的世界裏。柯師成也看到幾隻,鬼鬼祟祟藏在林叢裏,探頭探腦。
絕大部分鬼魂,對人都沒有惡意,也毫無興趣,互不幹涉。隻有極少數會給人造成麻煩,而在這些極少數的鬼裏,大概也隻有十分之一,會對人有惡意。
是不是惡鬼,柯師成一眼能認出,林中這些鬼頭鬼腦的傢夥,不是惡鬼,自然也不是他要找的那隻“怪物”。
“墓遷到陵園裏,陵園就在附近,柯師公要過去看看嗎?”
慶傑指著前方,當地的陵園一般不給外人隨便進去,慶傑說完話,看了一眼桂伯。
“不用。”
柯師成淡然回答。
先前已經知道小孩的骨骸不知道去向,再說,村民不清楚小孩來歷,所以小孩骨骸不會存放在李氏的陵園。
“那裏,是不是曾經有一座大墓?”
柯師成指出的地方,看著和四周沒什麽差別,也是樹木、雜糙。
“有,有一座,柯師公真是厲害!”
慶傑稱讚。
“那邊有一個石柱子,看著像墓的構件。”
何清看到柯師成嘴角的笑意,想著師成還是挺特別,別人誇讚他,他還要點破。難怪說: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慶傑眼裏的崇拜之情,明顯打了折扣。
四人走過去,果然,地上躺著一個很大的石柱子,石柱子斷成好幾節,被雜糙遮掩,不好辨認。用這麽費材費錢的石柱子建墓,墓肯定是大墓。
“這是誰的墓?”
柯師成對它感興趣。
“都叫它林埔大墓,是誰的墓說不上來了,我小時候來這邊耙糙葉,就已經有這麽座墓。”
桂伯也不清楚,他小時候和村裏的朋友到這邊耙枯糙枯葉——家裏燒飯用,也曾在大墓上玩得流連忘返。
大墓顯然有年代,這座墓也已經被剷平,柯師成在大墓的遺址上沒看到什麽可疑的東西,或則是埋葬者殘留的意念。
“回去吧。”
林埔這邊,該看的柯師成都看過了。
返迴路途,桂伯腿腳不大好,酸麻走不動,何清攙著他,將他護送出林子。
回到桂伯家,柯師成說他夜晚會再去戲台那邊看看,白日人多氣雜,瞧不出什麽來。
本來柯師成要帶何清去鎮上吃飯,順便租個旅館,硬是被桂伯留下來吃飯,說是李暉的意思。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