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體裁質量參差不齊,但大多數時仍以驚人之力暗示著日常生活背後不斷湧動的不可見世界與潛伏之物的,則是威廉姆·霍普·霍奇森的作品,現今卻不知為何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79)。即使其作品時常以多愁善感的傳統眼光來詮釋宇宙萬物與人類和宇宙以及自身之間的關係,霍奇森先生在對虛幻的處理上仍可能僅次於阿爾傑農·布萊克伍德——善於使用平淡的暗示與微小細節勾畫出咄咄逼人的無名之力,或排山倒海的巨大之物不可見的入侵。如此高超技藝鮮有人可以企及,而他在特定地點或建築營造恐怖怪奇氣氛的能力也的確實屬罕見。


    在《“格倫·克萊格”號的小艇》(the boats of the“glen carrig”,1907)中,霍奇森先生為我們展示了一群海難倖存者遭遇的邪惡奇觀與一片尚且無人踏足的詛咒之地。即使小說後半段因傳統冒險傳奇元素令人多少有些失望——全文的氣氛更是被其對18世紀散文詩謬誤充斥的效仿所損害——其開篇部分中營造的陰沉惡意則是無人能及的,而文中處處體現出對航海知識的深刻理解也算是對被削弱的氣氛的補償。


    《邊境上的小屋》(the house on the bordend,1908)——很可能是霍奇森先生最為傑出的作品——講述了一個眾人皆知卻人跡罕至的愛爾蘭鬼屋被可怖的異界之力作為入侵現實的大門,並被來自深淵的混種瀆神怪物不斷侵擾。主人公的靈魂在宇宙洪荒的千億光年與無數劫(80)輪迴之間遊蕩穿梭,最終目睹太陽係的最後毀滅——這些描寫在傳統文學中獨成一派,而文中對景致的描寫更是彰顯出作者以自然景觀暗示無處不在的朦朧之恐怖的強大功力。如果不是文中幾處對平庸之情的抒發,這部作品很可能會成為恐怖文學的經典傑作。


    《幽靈海盜》(the ghost pirates,1909)被霍奇森先生本人看作上述兩部作品的續作,講述了一艘在劫難逃的詛咒之船最後的航程,與對其不斷侵擾、最終將其拖入深淵的可憎海魔(具有半人的特徵,並很可能是舊時海盜的亡魂),令人印象深刻。其中豐富的航海知識,與對隱蔽於環境中的恐怖巧妙的暗示,使這部作品中部分章節的感染力與真實感達到了令人欽佩的高度。


    《夜之地》(the nightnd,1912)則是一篇發生在地球遙遠的未來的長篇(共583頁)故事——億萬年之後,太陽早已熄滅。一個17世紀的人在夢中與自己未來轉世化身的思維融合,於是以夢境經歷了這一切。本文的敘事多少有些冗長,而其中又反覆出現使人厭倦的長篇大論與過分做作的浪漫情懷,對古文體的嚐試運用也顯得著實唐突,與《“格倫·克萊格”號的小艇》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嚴重地削弱了文章整體的氣氛。


    雖然這部作品中的瑕疵無法忽視,但它仍然是具有強烈感染力的恐怖幻想作品之一——一片死寂,如夜一般漆黑的星球,與棲居在一座巨大的金屬金字塔、時刻麵臨各種雜交怪物與完全未知的黑暗之力圍攻的人類倖存者,則是任何讀者也無法遺忘的景象。各類不可名狀、無法想像的非人存在——黑暗中的潛伏者,被遺忘的類人生物,與金字塔外無人涉足的荒原——均以暗示與模糊朦朧的描述出現,因此創造了妙不可言的詭異氣氛。而黑夜永罩,遍布峽穀與即將熄滅的火山的大地,在作者絕妙的筆下更幾乎帶上了一種具有生命的恐怖。


    在文行過半之處主人公肩負使命走出了金字塔,開始穿越這片死亡籠罩、數萬年間都無人涉足的世界——他日以繼夜地在這無法追憶的上古黑暗中穿梭時,每時每刻都帶有一種宇宙洪荒的陌生、使人屏氣寧息的神秘與近在咫尺的恐怖,這在文學界中實屬罕見,即使在今日也是無可企及的。書中最後的四分之一以拖泥帶水的形式收尾,不過此舉也並未完全破壞作品強大的整體氛圍。


    霍奇森先生的後期選集,《幽靈獵手卡納奇》(carnacki,the ghost-finder)則是由數年前在雜誌中發表過的加長短篇作品組成,其質量相對其他作品而言有顯著下滑。這部選集中的作品均描述了一位多少略顯刻板的“神探”人物——m.迪潘與夏洛克·福爾摩斯等類似人物的繼承者,也是阿爾傑農·布萊克伍德筆下約翰·塞倫斯的近親——遊走於各類犯罪現場與超自然事件之間,其中的氛圍也因專業“神秘學”之氣息的幹擾而黯然失色。不過其中幾篇作品還是具有相當的感染力,而作者高超的天賦在其中也可見一斑。


    自然,恐怖元素在現代經典文學作品中的應用不是三言兩語便可概括的。恐怖要素在一切描述世間百態的各類詩文之中均有一定程度的使用,於是在正統文學大家的作品中並不難發現其蹤跡:詩人白朗寧的長詩《羅蘭少爺於黑塔下》便充斥著咄咄逼人的恐怖,而小說作家約瑟夫·康拉德則時常描寫隱藏在深海中的黑暗奧秘,或命運那不可抗拒之力對孤獨與瘋狂偏執之人的影響。經歷了眾多流派的影響,文學中的恐怖元素已然派生出無數形態各異的分支,但在這裏我們所檢視的是其相對純淨的狀態——以恐怖元素為主導,任何主題與發展皆與其密切相關的藝術作品。


    與英國怪奇流派尚且不同的則是愛爾蘭的怪奇文學,其發源可追溯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凱爾特文藝復興時期。愛爾蘭向來盛產諸多鬼怪與精靈的傳說,而這些傳說在過去的一百年間又經過一位位諸如威廉姆·卡爾頓、t.克羅夫頓·克羅克、王爾德夫人——奧斯卡·王爾德之母、道格拉斯·海德,與w.b.葉慈等忠實文人們的不同演繹,後經凱爾特文藝復興這一現代文化運動的傳播,這些神話故事已被集中收錄並已經過詳盡的研究,而其中的精髓便由此反覆重現在後世文人如葉慈、j.m.辛格、“a.e.”、格裏戈裏夫人、帕德裏奇·庫隆、詹姆斯·史蒂芬斯與其同僚的作品之中。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死靈之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H.P.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H.P.洛夫克拉夫特並收藏死靈之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