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之前已經提到過了,就在我還在埃克利的屋子裏時,我拿著手電筒在房間裏照了一圈,最後重新照回了那張空的安樂椅上。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我第一次注意到那把椅子上還擺放著一些別的東西。那些東西就在鬆散堆放的晨袍旁邊,因而並不怎麽起眼。那些東西一共有三個,但是等調查員們到達現場之後,並沒有發現其中的任何一個。正如我從一開始說的那樣,其實並不存在任何實際上的可視的恐怖,真正的恐怖是它們讓人推斷和聯想出的東西。即使是到了現在,我仍然會在某些時刻半信半疑,幾乎就要相信別人的話了,以為自己所有的經歷都隻是夢境,是神經過於緊張而產生的錯覺和幻想。
我在埃克利的椅子上看到的那三個東西,構造精緻得令人憎惡,上麵安置了精緻的金屬夾子,能讓它們附在某些有機體的上麵,至於那些有機體到底是什麽,我已不敢再做任何猜測。不管我內心深處的恐懼告訴我那究竟是什麽,我都希望,虔誠地希望,它們隻是一個藝術大師製作的臘製品。偉大的上帝啊!那個隱藏在黑暗之中的呢喃低語者,那可怕的氣味,那振顫的聲音!它是巫師,是間諜,是叛徒,是外來者……那可怕的、刻意壓低的嗡嗡聲……一直放在架子上的那個嶄新的、閃著金屬光澤的圓缸裏的東西……可憐的人啊……那種“令人嘆為觀止的外科手術技術、生物學技術、化學技術以及機械技術……”
那些放在安樂椅上的東西,自始至終都完美得天衣無縫,即使每個最微小的細節都驚人地相似,它的身份,就是亨利·溫特沃思·埃克利的麵孔與雙手!
(戰櫻 譯)
————————————————————
(1) 此處可能是指kallikantzaros,一種在安納托利亞神話故事中出現的惡毒的小妖精,生活在地下,僅在聖誕節之後的十二天才會到地麵活動。
(2) 拉丁語,意為不可提及的偉大存在。
(3) 科摩利奧姆moriom),由克拉克·阿什頓·史密斯創作,虛構的史前內容係列小說。
瘋狂山脈
at the mountains of madness
這篇引人入勝的故事是洛夫克拉夫特生平創作中最好的作品之一。故事發生在南極大陸,洛夫克拉夫特從小就癡迷於此,曾對南極考察活動發表過專題文章。洛夫克拉夫特還於1928年至1930年期間跟隨海軍探險隊進入過南極。小說中頻繁提及尼古拉斯·羅瑞克喜馬拉雅群山的繪畫,可見洛夫克拉夫特在紐約尼古拉斯·羅瑞克博物館觀看羅瑞克畫作時,受到很大的震撼和啟發。當《詭麗幻譚》雜誌拒絕刊載此文時,洛夫克拉夫特很受打擊。直到1936年洛夫克拉夫特的經紀人將此故事寄給《驚駭科幻小說》(astounding stories)雜誌後,這部小說才得以在當年的二、三、四月刊上連載。
1936年2月《驚駭科幻小說》中的插畫。
i
我必須站出來說明發生過的一切。因為如果沒有正當的反對理由,科學家們是不會聽從我的勸告,從而放棄進入南極大陸、冰蓋鑽探融化作業、搜索遠古化石標本等一係列計劃已久的周密考察活動的。這些話我本來打算一輩子埋在心裏,更何況我知道,就算說出一切又如何呢?也許什麽也改變不了。對於我所揭露的真相,懷疑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些聽起來誇張荒誕的故事便是事實本身,如果撇開這些不說,我就真的無話可說了。那些尚未公開的照片——經過普通拍攝或航拍——畫麵清晰鮮明,都是有力的佐證。但是,照片拍攝時距離太遠,也許還是有人會懷疑照片是巧妙偽造的。也許還有人會說鋼筆素描畫一眼就看出來是假的;盡管藝術方麵的專家可能也留意到鋼筆畫奇怪而陌生的技法,並對此大惑不解。
可是到頭來我還是得仰仗科學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物。一方麵他們不會人雲亦雲,而會依據那些盡管令人毛骨悚然但是真實無疑的材料證據,或者從那些至今都難以解釋的原始遠古神話傳說中得到啟發,來判斷我所說的是否屬實;另一方麵,我也希望依靠他們自身的影響力,去阻止人們對那片瘋狂山脈採取的任何魯莽草率或不知天高地厚的計劃。因為像我和我同事這樣來自不知名大學的小人物,在這些詭異至極或反自然的事件上,顯然沒什麽話語權。
況且,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還算不上什麽專家。作為米斯卡塔尼克大學探險隊中的一員,我是一名地質學家,我唯一要做的就是確保在南極大陸不同地點對深層岩石土壤取樣時的作業安全。作業時用到的鑽探設備是由我們大學工程係教授弗蘭克·h.帕波第設計發明的。我無意在其他領域開創先河,有所建樹,但是我確實也希望藉助這套設備,沿著前人走過的地方,能採集到他們曾用常規方法無法獲取的樣本。公眾從我們發表的報告中可以知道,帕波第教授發明的這套鑽探設備,技術上有極大的創新性突破,極其輕巧便攜,將自流井原理和小型鑽岩機鑽探原理完美結合,足以應對任何不同硬度的地質結構。鋼製鑽頭、組合鑽杆、汽油發動機、摺疊式木製井架、爆破裝置、電纜,用於清除岩屑的螺旋鑽,組合起來長達一千英尺、直徑五英寸的套管,及其他相關配件。配有七隻雪橇犬的雪橇,三架就可以全部裝完;這主要是因為設備大部分材料為鋁合金,節省了不少重量。四架大型多尼爾飛機,特別為此次南極考察定製,可適應南極高原上不同海拔高度的飛行,而且飛機上加裝了帕波第教授設計的燃料保溫裝置和快速啟動裝置,足以將我們整個探險隊從南極冰架邊緣的基地送往內部任何適宜地點,在這些地點上也備有充足的雪橇犬。
</br>
我在埃克利的椅子上看到的那三個東西,構造精緻得令人憎惡,上麵安置了精緻的金屬夾子,能讓它們附在某些有機體的上麵,至於那些有機體到底是什麽,我已不敢再做任何猜測。不管我內心深處的恐懼告訴我那究竟是什麽,我都希望,虔誠地希望,它們隻是一個藝術大師製作的臘製品。偉大的上帝啊!那個隱藏在黑暗之中的呢喃低語者,那可怕的氣味,那振顫的聲音!它是巫師,是間諜,是叛徒,是外來者……那可怕的、刻意壓低的嗡嗡聲……一直放在架子上的那個嶄新的、閃著金屬光澤的圓缸裏的東西……可憐的人啊……那種“令人嘆為觀止的外科手術技術、生物學技術、化學技術以及機械技術……”
那些放在安樂椅上的東西,自始至終都完美得天衣無縫,即使每個最微小的細節都驚人地相似,它的身份,就是亨利·溫特沃思·埃克利的麵孔與雙手!
(戰櫻 譯)
————————————————————
(1) 此處可能是指kallikantzaros,一種在安納托利亞神話故事中出現的惡毒的小妖精,生活在地下,僅在聖誕節之後的十二天才會到地麵活動。
(2) 拉丁語,意為不可提及的偉大存在。
(3) 科摩利奧姆moriom),由克拉克·阿什頓·史密斯創作,虛構的史前內容係列小說。
瘋狂山脈
at the mountains of madness
這篇引人入勝的故事是洛夫克拉夫特生平創作中最好的作品之一。故事發生在南極大陸,洛夫克拉夫特從小就癡迷於此,曾對南極考察活動發表過專題文章。洛夫克拉夫特還於1928年至1930年期間跟隨海軍探險隊進入過南極。小說中頻繁提及尼古拉斯·羅瑞克喜馬拉雅群山的繪畫,可見洛夫克拉夫特在紐約尼古拉斯·羅瑞克博物館觀看羅瑞克畫作時,受到很大的震撼和啟發。當《詭麗幻譚》雜誌拒絕刊載此文時,洛夫克拉夫特很受打擊。直到1936年洛夫克拉夫特的經紀人將此故事寄給《驚駭科幻小說》(astounding stories)雜誌後,這部小說才得以在當年的二、三、四月刊上連載。
1936年2月《驚駭科幻小說》中的插畫。
i
我必須站出來說明發生過的一切。因為如果沒有正當的反對理由,科學家們是不會聽從我的勸告,從而放棄進入南極大陸、冰蓋鑽探融化作業、搜索遠古化石標本等一係列計劃已久的周密考察活動的。這些話我本來打算一輩子埋在心裏,更何況我知道,就算說出一切又如何呢?也許什麽也改變不了。對於我所揭露的真相,懷疑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些聽起來誇張荒誕的故事便是事實本身,如果撇開這些不說,我就真的無話可說了。那些尚未公開的照片——經過普通拍攝或航拍——畫麵清晰鮮明,都是有力的佐證。但是,照片拍攝時距離太遠,也許還是有人會懷疑照片是巧妙偽造的。也許還有人會說鋼筆素描畫一眼就看出來是假的;盡管藝術方麵的專家可能也留意到鋼筆畫奇怪而陌生的技法,並對此大惑不解。
可是到頭來我還是得仰仗科學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物。一方麵他們不會人雲亦雲,而會依據那些盡管令人毛骨悚然但是真實無疑的材料證據,或者從那些至今都難以解釋的原始遠古神話傳說中得到啟發,來判斷我所說的是否屬實;另一方麵,我也希望依靠他們自身的影響力,去阻止人們對那片瘋狂山脈採取的任何魯莽草率或不知天高地厚的計劃。因為像我和我同事這樣來自不知名大學的小人物,在這些詭異至極或反自然的事件上,顯然沒什麽話語權。
況且,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還算不上什麽專家。作為米斯卡塔尼克大學探險隊中的一員,我是一名地質學家,我唯一要做的就是確保在南極大陸不同地點對深層岩石土壤取樣時的作業安全。作業時用到的鑽探設備是由我們大學工程係教授弗蘭克·h.帕波第設計發明的。我無意在其他領域開創先河,有所建樹,但是我確實也希望藉助這套設備,沿著前人走過的地方,能採集到他們曾用常規方法無法獲取的樣本。公眾從我們發表的報告中可以知道,帕波第教授發明的這套鑽探設備,技術上有極大的創新性突破,極其輕巧便攜,將自流井原理和小型鑽岩機鑽探原理完美結合,足以應對任何不同硬度的地質結構。鋼製鑽頭、組合鑽杆、汽油發動機、摺疊式木製井架、爆破裝置、電纜,用於清除岩屑的螺旋鑽,組合起來長達一千英尺、直徑五英寸的套管,及其他相關配件。配有七隻雪橇犬的雪橇,三架就可以全部裝完;這主要是因為設備大部分材料為鋁合金,節省了不少重量。四架大型多尼爾飛機,特別為此次南極考察定製,可適應南極高原上不同海拔高度的飛行,而且飛機上加裝了帕波第教授設計的燃料保溫裝置和快速啟動裝置,足以將我們整個探險隊從南極冰架邊緣的基地送往內部任何適宜地點,在這些地點上也備有充足的雪橇犬。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