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瑟姆年輕時,頭腦中的想法盡是:我們這個真實有形的世界,隻是一個巨大的、不詳的構造中的一顆微粒;而未知的領域正在各方麵推進並滲入這個已知的現實世界;成年之後他也依次吸取了正規宗教與玄妙的神秘之事。然而,這些都不能使他尋得安逸與滿足;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的乏味與限製愈發地令他抓狂。九十年代期間,他開始涉獵撒但教,自此一直貪婪地癡迷於所有教條和理論,隻要那看似有希望能夠擺脫狹隘的科學闡釋與一成不變、枯燥乏味的自然定律。他饒有興致地閱讀書籍,諸如伊格內修斯·唐納利對於亞特蘭蒂斯的虛幻描述一書;盡管晦澀難懂,卻依舊癡迷於查爾斯·福特先驅理論的奇異現象。他會踏上幾裏格的征程去追隨異常驚奇的神秘鄉村傳說,也曾走進阿拉伯半島的沙漠尋找一個從來沒人見過的、僅在傳聞中出現過的無名城市。他的心中升起一種熱切的信念——在某個地方一定存在著一扇能夠隨意進入的大門,隻要能夠找到它,就會讓他隨意進入外部的深淵,而正是那裏的回聲一直在他記憶深處隱隱作祟。那扇門可能就在現實的世界中,也可能隻存在他的思想和靈魂中。也許他未完全探索的頭腦中有著某種神秘的聯繫——這能夠喚醒他在被遺忘的領域中年老時及其未來的生活;能夠將他與群星、無限的時空以及超越一切的永恆相連接。
(張琦 譯)
《死靈之書》的歷史
history of the necronomicon
本文寫於1927年9月,靈感來自於羅伯特·w.錢伯斯的小說集《黃衣之王》。此文原本是洛夫克拉夫特作弄羅伯特·w.錢伯斯的惡作劇,雖然以論文的形式書寫而成,但事實上全部都是虛構的內容。1937年,本文以小冊子的形式發表。
《〈死靈之書〉的歷史》的手稿。
《死靈之書》原名《阿爾·阿吉夫》——阿拉伯人常用“阿吉夫”這個詞指那些出現在夜晚,被懷疑是惡魔們的哭嚎與咆哮的聲音(也指那些晚間由昆蟲發出來的聲音)。
此書由葉門薩那的一位名為阿卜杜·阿爾哈茲萊德的瘋子詩人編著。據說此人在倭馬亞王朝(大約公元700年前後)享譽盛名。他曾走訪過古代巴比倫的遺蹟以及一些位於孟菲斯城地下的秘密地點,並在阿拉伯南部的大沙漠獨居了十年的時間,古時候人們稱那片地方為“魯卜哈利”,即“虛空”,而現在人們稱那裏為“達哈瑪”,即“深紅”。據說那片沙漠裏生活著許許多多惡靈守衛與致命怪物。那些自稱曾經穿越過這片沙漠的人常常會講述出許多沙漠裏出現的難以置信的怪異奇景。在晚年的時候,阿卜杜·阿爾哈茲萊德到大馬士革定居,並在那裏完成了《死靈之書》的編寫工作,隨後於公元738年死亡(也有人稱他消失了)。書中記載了許多恐怖且自相矛盾的事情。生活在十二世紀的傳記作家伊本·赫裏康聲稱阿卜杜·阿爾哈茲萊德最後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一個看不見的怪物抓住,然後被活生生地吞噬掉了,有一大群被嚇得目瞪口呆的路人目擊了此事。有許多事情都能體現他的瘋癲。此人自稱見過埃雷姆——傳說中的千柱之城,而且還在某個無名沙漠小城的地下發現了一個比人類還要古老的種族所留下的令人震驚的秘密與歷史。然而,他終究隻是個默默無聞的穆斯林,崇拜著某些他稱之為“猶格·索托斯”與“克蘇魯”的未知存在。
在公元950年前後,《阿吉夫》一書已經在當時的哲人們之間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但這些傳播都在暗中展開,並未公開。君士坦丁堡的特奧多魯斯·菲利塔斯將其翻譯成了希臘語,並命名為《死靈之書》。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裏,有些實驗者受它的鼓動進行了一些可怕的嚐試,最後牧首米哈伊爾下令查禁並焚燒了此書,從此之後關於它的傳聞一直晦暗不明。但是中世紀1228年,奧洛斯·沃爾密烏斯編譯了一份拉丁文譯本,這份譯本曾兩次印刷出版——其一是15世紀的哥特字體版(有證據證明是在德國印製的),其二則是17世紀版(可能是在西班牙印製的),兩個版本都沒有任何的識別標誌,隻能根據內文的排版印刷方式來推測印刷的時間與地點。在拉丁語譯本出現後不久,1232年羅馬教皇格裏高利九世查禁了此書的拉丁語版本與希臘語版本,這也引起了部分人的注意。根據沃爾密烏斯所做的序言記載,此書的阿拉伯文原版早在他那個時期就已經遺失。有人曾在某個塞勒姆鎮居民的圖書館裏看到過此書於1500年至1550年間在義大利印製出版的希臘語譯本,但1692年那座圖書館被付之一炬,而從此之後就再無人見過。迪伊博士曾將此書譯為英語,但從未付印,現存的文本隻有從他的手稿裏復原的一部分殘本。其拉丁文版本尚有副本留存於世。其中,大不列顛博物館裏鎖藏了一本十五世紀印行的版本;巴黎的法國國家圖書館中存放了一本十七世紀印行的版本;另外哈佛大學懷德納圖書館,阿卡姆鎮的米斯卡塔尼克大學圖書館,以及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圖書館中則各保存有一本十七世紀印行的版本。可能還有為數眾多的副本仍被秘密地收藏著。據稱一位著名的美國百萬富翁收藏了一本十五世紀印行的版本。另一個真假不明的謠傳宣稱,塞勒姆的皮克曼家族保留有十六世紀的希臘文本,即使這個謠傳屬實,該書也與藝術家r.u.皮克曼於1926年初一同失蹤了。大多數國家和所有有組織的教會分支都嚴格查禁了此書,閱讀此書會導致可怕的後果。相對較少的一部分公眾知道,羅伯特·w.錢伯斯的早期小說《黃衣之王》就是從這本書的傳言中得到的靈感。
</br>
(張琦 譯)
《死靈之書》的歷史
history of the necronomicon
本文寫於1927年9月,靈感來自於羅伯特·w.錢伯斯的小說集《黃衣之王》。此文原本是洛夫克拉夫特作弄羅伯特·w.錢伯斯的惡作劇,雖然以論文的形式書寫而成,但事實上全部都是虛構的內容。1937年,本文以小冊子的形式發表。
《〈死靈之書〉的歷史》的手稿。
《死靈之書》原名《阿爾·阿吉夫》——阿拉伯人常用“阿吉夫”這個詞指那些出現在夜晚,被懷疑是惡魔們的哭嚎與咆哮的聲音(也指那些晚間由昆蟲發出來的聲音)。
此書由葉門薩那的一位名為阿卜杜·阿爾哈茲萊德的瘋子詩人編著。據說此人在倭馬亞王朝(大約公元700年前後)享譽盛名。他曾走訪過古代巴比倫的遺蹟以及一些位於孟菲斯城地下的秘密地點,並在阿拉伯南部的大沙漠獨居了十年的時間,古時候人們稱那片地方為“魯卜哈利”,即“虛空”,而現在人們稱那裏為“達哈瑪”,即“深紅”。據說那片沙漠裏生活著許許多多惡靈守衛與致命怪物。那些自稱曾經穿越過這片沙漠的人常常會講述出許多沙漠裏出現的難以置信的怪異奇景。在晚年的時候,阿卜杜·阿爾哈茲萊德到大馬士革定居,並在那裏完成了《死靈之書》的編寫工作,隨後於公元738年死亡(也有人稱他消失了)。書中記載了許多恐怖且自相矛盾的事情。生活在十二世紀的傳記作家伊本·赫裏康聲稱阿卜杜·阿爾哈茲萊德最後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一個看不見的怪物抓住,然後被活生生地吞噬掉了,有一大群被嚇得目瞪口呆的路人目擊了此事。有許多事情都能體現他的瘋癲。此人自稱見過埃雷姆——傳說中的千柱之城,而且還在某個無名沙漠小城的地下發現了一個比人類還要古老的種族所留下的令人震驚的秘密與歷史。然而,他終究隻是個默默無聞的穆斯林,崇拜著某些他稱之為“猶格·索托斯”與“克蘇魯”的未知存在。
在公元950年前後,《阿吉夫》一書已經在當時的哲人們之間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但這些傳播都在暗中展開,並未公開。君士坦丁堡的特奧多魯斯·菲利塔斯將其翻譯成了希臘語,並命名為《死靈之書》。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裏,有些實驗者受它的鼓動進行了一些可怕的嚐試,最後牧首米哈伊爾下令查禁並焚燒了此書,從此之後關於它的傳聞一直晦暗不明。但是中世紀1228年,奧洛斯·沃爾密烏斯編譯了一份拉丁文譯本,這份譯本曾兩次印刷出版——其一是15世紀的哥特字體版(有證據證明是在德國印製的),其二則是17世紀版(可能是在西班牙印製的),兩個版本都沒有任何的識別標誌,隻能根據內文的排版印刷方式來推測印刷的時間與地點。在拉丁語譯本出現後不久,1232年羅馬教皇格裏高利九世查禁了此書的拉丁語版本與希臘語版本,這也引起了部分人的注意。根據沃爾密烏斯所做的序言記載,此書的阿拉伯文原版早在他那個時期就已經遺失。有人曾在某個塞勒姆鎮居民的圖書館裏看到過此書於1500年至1550年間在義大利印製出版的希臘語譯本,但1692年那座圖書館被付之一炬,而從此之後就再無人見過。迪伊博士曾將此書譯為英語,但從未付印,現存的文本隻有從他的手稿裏復原的一部分殘本。其拉丁文版本尚有副本留存於世。其中,大不列顛博物館裏鎖藏了一本十五世紀印行的版本;巴黎的法國國家圖書館中存放了一本十七世紀印行的版本;另外哈佛大學懷德納圖書館,阿卡姆鎮的米斯卡塔尼克大學圖書館,以及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圖書館中則各保存有一本十七世紀印行的版本。可能還有為數眾多的副本仍被秘密地收藏著。據稱一位著名的美國百萬富翁收藏了一本十五世紀印行的版本。另一個真假不明的謠傳宣稱,塞勒姆的皮克曼家族保留有十六世紀的希臘文本,即使這個謠傳屬實,該書也與藝術家r.u.皮克曼於1926年初一同失蹤了。大多數國家和所有有組織的教會分支都嚴格查禁了此書,閱讀此書會導致可怕的後果。相對較少的一部分公眾知道,羅伯特·w.錢伯斯的早期小說《黃衣之王》就是從這本書的傳言中得到的靈感。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