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上海的人民公園?
差不多吧,裏頭有許多大樹,以前還能看到墳墓,比你們上海的還要大。
你們上海?
李曉夢不再說下去了,重新舉起笛子,吹了一首《鷓鴣飛》。
這是她最常吹的曲子,每次都會吹一遍,似乎無數飛鳥,驚起黑幽幽的林中,有毒的夾竹桃花蕊,紛紛搖落……以前看笛子譜,說這曲子的意境,來自李白的“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至今唯有鷓鴣飛”。
而我聽“古蘭丹姆”的《鷓鴣飛》,卻想起“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隨著她的笛聲,想像鷓鴣飛出玉門關,直抵疏勒河,李白出自西域,想必也曾照過喀什的月光。
然而,我無數次問她關於新疆與喀什的一切,她的回答卻不超出喀什人民公園的範圍。
關於她的父母,除了音樂老師,也很少被她提及,更從沒聽她提起過媽媽,隻知道也是個援疆的上海知青。
五月四日青年節,操場上搭起臨時舞台,先是一群女生表演四重唱,接著輪到李曉夢。
她第一次穿了紅色連衣裙,老師給她化了淡妝,畫麵太美簡直不敢看。我和許多男生坐在台下,都流下漫長的口水。
“古蘭丹姆”李曉夢走上舞台,剛剛舉起笛子,就發生了意外。
她的腳下一滑,整個人摔了底朝天,裙底風光都泄露了,這下全校師生哄堂大笑。現在想想,真該挨個拉出去槍斃。
除了我。
我很難過,看到她趴在地上起不來,我衝上了舞台。沒想到腳底打滑,踩到什麽油膩上,果然也摔了個狗啃屎。我和李曉夢倒在舞台上,膝蓋和肩膀都摔破了。看到她眼眶裏的淚水,還有台下幾個笑抽了的女生,我明白了——就是剛才的四重唱,她們下台時悄悄灑了些油在台上,為了讓李曉夢當眾出醜。
“聽著讓人好難受啊。”
2014年,喀什的深夜,雲南人甫躍輝站起來,回頭看著毛主席像。
我也站起來,不想再回憶下去,說,去對麵走走吧。
走過大街,穿過喀什人民廣場,回頭看著月光下的毛主席像,讓人恍惚的畫麵。幾個武警警惕地看著我們。廣場上也有些漢族在聊天,兩個男人坐在微縮版的“金水橋”上手拉著手。
我們徑直往裏走,看到喀什人民公園的牌子。
要去嗎?甫躍輝問我。自治區文聯的工作人員,聽說我們半夜跑出去,已經急得要命了。
喀什人民公園?
1994年,“古蘭丹姆”唯一跟我提到過的喀什的地名,如此不真實地撲到眼前。
於是,我又不得不回憶起她。
那一年,五四青年節的文藝匯演,她在舞台上摔倒,有條腿嚴重扭傷,幾天不能走路,躺在家裏休息。
我去探望過她一次。她寄居在叔叔家裏,樓梯下的亭子間,剛夠擺一張床。她的叔叔嬸嬸還有表妹都住在樓上。
屋子小到讓我抬頭就會撞到後腦勺,她說,就坐在我的床上吧。
我很緊張,卻無法抗拒,便坐在她的床沿,這是我第一次坐到女孩子床上。
床頭的牆上,掛著她最喜愛的笛子,也在舞台上摔壞了,裂開一道深深的口子。我幫她用透明膠反覆纏繞,但音色已無法恢復。她難過地說,那是爸爸送給她的笛子,在她離開喀什去烏魯木齊轉車往上海的長途汽車站上。
唯一的床頭櫃裏,她掏出幾張發黃的相框。那是1968年,許多上海知青離家遠行,胸口戴著大紅花,在列車窗口揮手告別,個個意氣風發,其中有一個就是她爸爸。
她說,她爸爸離開上海時,吹了一曲笛子《我們新疆好地方》。在火車站,有不少人聽了這首曲子,就主動報名來了新疆。沒想到,二十年後,這些人都跟她爸爸成了死敵,說是當年被他騙來了新疆,沒想到吃了那麽多苦。但,所有人再也回不去了。
你爸爸回來過嗎?
嗯,半年前,他好不容易回了一趟上海,卻跟我叔叔打了一架。叔叔說,能容納我住下讀書已經不錯了,怎可能再讓我落個上海戶口呢?她看了看頭頂的天花板,說,他們兄弟打到頭破血流。最後,爸爸獨自回新疆去了,真想跟他一起回去啊。
後來,我才明白,這種事情太常見了。當年離家的知識青年,為了給自己或子女贏得一個回城的戶口,要徵得原籍的兄弟姐妹簽字同意,常常因此反目成仇,乃至大打出手,也不乏鬧出人命。
不久以後,學校裏又傳出一件大事,關於李曉夢。
大家都在說——古蘭丹姆真的是古蘭丹姆,她不是漢族,她的媽媽是維族人。難怪啊,她長得有些特別。
學校領導也來過問,發公文去喀什調查,要搞清楚李曉夢是不是身份造假才來借讀的?
她拒絕跟任何人說話,包括我在內。雖然,我沒有看到她掉眼淚,但從她怨恨的眼神看得出——全世界都成了她的敵人,感覺再也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第七天,她消失了。
我去李曉夢家找過她,她叔叔說曉夢回新疆去了。
那是初三中考前的一個月。
哎,我再沒有見過她,整整二十年。
2014年9月16日,深夜,喀什人民公園。
四周寂靜,布滿樹林,還有一地落葉,仿佛回到江南的公園。已近子夜,大門卻敞開著,幽暗燈光下,聚攏著四個維族人,三個老頭,一個年輕人,坐在地上聚會,令人狐疑。
走進一看,才發現他們四個在打撲克牌,我和甫躍輝相視一笑。
月黑風高。
繼續往公園深處走去,渺無人煙。古人說黑夜遇林莫入,我們兩個是膽大包天。此處回頭再看人民廣場,似是兩個世界,依稀眺見對麵毛主席像的燈光。
眼前出現一棟建築。
正麵很不起眼,隻有一層樓,門口有顆紅星,像是蘇聯建築,有塊指示牌——喀什人民文化宮。
我的心髒,不知被什麽刺了一下,這個名字,仿佛從冰庫緩緩解凍,甦醒,復活……像她的眼睛。
繞到文化宮的側麵,才覺得規模不小,有個古樸典雅別具民族風的邊門。
我聽到了笛聲。
顫音、滑音、疊音、吐音、飛指、換氣,各種技巧,棒棒噠呢。
甫躍輝訝異地看我,誰都不曾想到,在這喀什的黑夜裏,整個中亞和維吾爾文明的中心,竟會突然響起江南的竹笛。
這笛聲,這旋律,我依稀記得,不,是永遠難忘。
鷓……鴣……飛……
這首曲子,二十年前,我的“古蘭丹姆”李曉夢,她最愛在燎原電影院街心花園的月夜下吹奏——而今那座電影院早被拆了至少十年。
那指法,那氣息,那節奏,還有特別的剁音,我記得一清二楚,少一分,多一秒,都絕不會搞錯,在耳朵中,在心裏頭。
是她嗎?
兩年前,我夢到過一次“古蘭丹姆”,突如其來,毫無理由。夢中的她長大了,依然有她的笛聲,此刻耳邊的《鷓鴣飛》。當時,我很恐懼,她會不會死了,才會給我託夢?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到現在,我才明白,我一直,一直,很想,很想,她。
我的古蘭丹姆。
喀什的夜。
從前,她不曾跟我說起過高台民居,也未提過香妃墓,更沒有艾提尕爾清真寺,她隻說起喀什人民公園,還有喀什人民文化宮,這是我的中學時代,對於喀什僅有的兩處印象。
古蘭丹姆,我來了,用了二十年時間,走過五千六百公裏,你還在嗎?
循著笛聲如訴,我如鷓鴣飛似的,瘋狂地在林子裏尋找她,也許就在背後,某棵大樹的轉角,人所不見的黑暗裏。
我好想再見到你,哪怕你已嫁作人婦,兒女繞膝……我隻想,對你說句話——
二十年前,我托表哥葉蕭,在他暑假回新疆跟父母團聚時,順便打聽一下喀什人民文化宮的李老師。
表哥回來後告訴我一個秘密——
李曉夢的媽媽,並非上海知青,而是當地的維吾爾族,曾在喀什非常有名的舞蹈演員,家住老城的高台民居裏。李曉夢的爸爸,在工人文化宮當音樂老師,他倆因此相識。雖然所有人反對,他還是娶了她為妻,不久就有了一個女兒。李曉夢三歲時,她的媽媽死於難產。
那一年,開始了知青回城的大潮。
按照當時政策,李曉夢爸爸這種跟當地人結婚的,很難得到回城名額。李曉夢十三歲那年,爸爸託了許多關係,跟一個離婚的上海女知青假結婚,修改了李曉夢的身份信息,終於得到讓她回上海借讀的機會。隻要將來親戚們同意,就可以讓女兒落戶。
這個秘密,李曉夢守口如瓶,這也是她從未提起過媽媽的緣故。
而我的表哥葉蕭,真有做警察的天賦呢。
但我從未有勇氣告訴過李曉夢。我怕她會立刻翻臉,永遠都沒得朋友做了。她是打心眼裏不願讓別人知道的,我想。
後來,不知何故,這個秘密泄露了出去。雖然,永遠紙包不住火,但如果我不託葉蕭去調查,在上海不會有人知道的。
這一切都是我的錯吧,是我逼走了“古蘭丹姆”,因為該死的好奇心,因為我喜歡你。
對不起,這是我唯一要對你說的話。
“在那裏!”
子夜,喀什人民公園的樹林裏,還是甫躍輝幫我發現端倪。
我看到一個黑乎乎的身影,在人民文化宮的屋簷下,端坐著吹笛子的模樣。
一點點接近,笛聲越發婉轉,輕微的悲愴。
我抱住她了。
雖然,看不清她的臉,但可想像,她月亮般的雙眼,長長的睫毛,紅撲撲的小臉,好像王洛賓歌裏的人兒。
那是二十年前的她,現在她會怎樣?
不知從哪裏,亮起一盞燈,微弱光線裏,隻看到一個老頭。
暈,我怎麽抱著一個老頭,雖然沒親他,但總讓人滿麵尷尬。
老頭是漢人,手裏握著笛子,神情並不慌張地,看著不速之客的我。
甫躍輝連忙代我道了幾聲對不起——雖然,我本就是來說對不起的,也許才是這次喀什之行的真正目的。
</br>
差不多吧,裏頭有許多大樹,以前還能看到墳墓,比你們上海的還要大。
你們上海?
李曉夢不再說下去了,重新舉起笛子,吹了一首《鷓鴣飛》。
這是她最常吹的曲子,每次都會吹一遍,似乎無數飛鳥,驚起黑幽幽的林中,有毒的夾竹桃花蕊,紛紛搖落……以前看笛子譜,說這曲子的意境,來自李白的“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至今唯有鷓鴣飛”。
而我聽“古蘭丹姆”的《鷓鴣飛》,卻想起“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隨著她的笛聲,想像鷓鴣飛出玉門關,直抵疏勒河,李白出自西域,想必也曾照過喀什的月光。
然而,我無數次問她關於新疆與喀什的一切,她的回答卻不超出喀什人民公園的範圍。
關於她的父母,除了音樂老師,也很少被她提及,更從沒聽她提起過媽媽,隻知道也是個援疆的上海知青。
五月四日青年節,操場上搭起臨時舞台,先是一群女生表演四重唱,接著輪到李曉夢。
她第一次穿了紅色連衣裙,老師給她化了淡妝,畫麵太美簡直不敢看。我和許多男生坐在台下,都流下漫長的口水。
“古蘭丹姆”李曉夢走上舞台,剛剛舉起笛子,就發生了意外。
她的腳下一滑,整個人摔了底朝天,裙底風光都泄露了,這下全校師生哄堂大笑。現在想想,真該挨個拉出去槍斃。
除了我。
我很難過,看到她趴在地上起不來,我衝上了舞台。沒想到腳底打滑,踩到什麽油膩上,果然也摔了個狗啃屎。我和李曉夢倒在舞台上,膝蓋和肩膀都摔破了。看到她眼眶裏的淚水,還有台下幾個笑抽了的女生,我明白了——就是剛才的四重唱,她們下台時悄悄灑了些油在台上,為了讓李曉夢當眾出醜。
“聽著讓人好難受啊。”
2014年,喀什的深夜,雲南人甫躍輝站起來,回頭看著毛主席像。
我也站起來,不想再回憶下去,說,去對麵走走吧。
走過大街,穿過喀什人民廣場,回頭看著月光下的毛主席像,讓人恍惚的畫麵。幾個武警警惕地看著我們。廣場上也有些漢族在聊天,兩個男人坐在微縮版的“金水橋”上手拉著手。
我們徑直往裏走,看到喀什人民公園的牌子。
要去嗎?甫躍輝問我。自治區文聯的工作人員,聽說我們半夜跑出去,已經急得要命了。
喀什人民公園?
1994年,“古蘭丹姆”唯一跟我提到過的喀什的地名,如此不真實地撲到眼前。
於是,我又不得不回憶起她。
那一年,五四青年節的文藝匯演,她在舞台上摔倒,有條腿嚴重扭傷,幾天不能走路,躺在家裏休息。
我去探望過她一次。她寄居在叔叔家裏,樓梯下的亭子間,剛夠擺一張床。她的叔叔嬸嬸還有表妹都住在樓上。
屋子小到讓我抬頭就會撞到後腦勺,她說,就坐在我的床上吧。
我很緊張,卻無法抗拒,便坐在她的床沿,這是我第一次坐到女孩子床上。
床頭的牆上,掛著她最喜愛的笛子,也在舞台上摔壞了,裂開一道深深的口子。我幫她用透明膠反覆纏繞,但音色已無法恢復。她難過地說,那是爸爸送給她的笛子,在她離開喀什去烏魯木齊轉車往上海的長途汽車站上。
唯一的床頭櫃裏,她掏出幾張發黃的相框。那是1968年,許多上海知青離家遠行,胸口戴著大紅花,在列車窗口揮手告別,個個意氣風發,其中有一個就是她爸爸。
她說,她爸爸離開上海時,吹了一曲笛子《我們新疆好地方》。在火車站,有不少人聽了這首曲子,就主動報名來了新疆。沒想到,二十年後,這些人都跟她爸爸成了死敵,說是當年被他騙來了新疆,沒想到吃了那麽多苦。但,所有人再也回不去了。
你爸爸回來過嗎?
嗯,半年前,他好不容易回了一趟上海,卻跟我叔叔打了一架。叔叔說,能容納我住下讀書已經不錯了,怎可能再讓我落個上海戶口呢?她看了看頭頂的天花板,說,他們兄弟打到頭破血流。最後,爸爸獨自回新疆去了,真想跟他一起回去啊。
後來,我才明白,這種事情太常見了。當年離家的知識青年,為了給自己或子女贏得一個回城的戶口,要徵得原籍的兄弟姐妹簽字同意,常常因此反目成仇,乃至大打出手,也不乏鬧出人命。
不久以後,學校裏又傳出一件大事,關於李曉夢。
大家都在說——古蘭丹姆真的是古蘭丹姆,她不是漢族,她的媽媽是維族人。難怪啊,她長得有些特別。
學校領導也來過問,發公文去喀什調查,要搞清楚李曉夢是不是身份造假才來借讀的?
她拒絕跟任何人說話,包括我在內。雖然,我沒有看到她掉眼淚,但從她怨恨的眼神看得出——全世界都成了她的敵人,感覺再也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第七天,她消失了。
我去李曉夢家找過她,她叔叔說曉夢回新疆去了。
那是初三中考前的一個月。
哎,我再沒有見過她,整整二十年。
2014年9月16日,深夜,喀什人民公園。
四周寂靜,布滿樹林,還有一地落葉,仿佛回到江南的公園。已近子夜,大門卻敞開著,幽暗燈光下,聚攏著四個維族人,三個老頭,一個年輕人,坐在地上聚會,令人狐疑。
走進一看,才發現他們四個在打撲克牌,我和甫躍輝相視一笑。
月黑風高。
繼續往公園深處走去,渺無人煙。古人說黑夜遇林莫入,我們兩個是膽大包天。此處回頭再看人民廣場,似是兩個世界,依稀眺見對麵毛主席像的燈光。
眼前出現一棟建築。
正麵很不起眼,隻有一層樓,門口有顆紅星,像是蘇聯建築,有塊指示牌——喀什人民文化宮。
我的心髒,不知被什麽刺了一下,這個名字,仿佛從冰庫緩緩解凍,甦醒,復活……像她的眼睛。
繞到文化宮的側麵,才覺得規模不小,有個古樸典雅別具民族風的邊門。
我聽到了笛聲。
顫音、滑音、疊音、吐音、飛指、換氣,各種技巧,棒棒噠呢。
甫躍輝訝異地看我,誰都不曾想到,在這喀什的黑夜裏,整個中亞和維吾爾文明的中心,竟會突然響起江南的竹笛。
這笛聲,這旋律,我依稀記得,不,是永遠難忘。
鷓……鴣……飛……
這首曲子,二十年前,我的“古蘭丹姆”李曉夢,她最愛在燎原電影院街心花園的月夜下吹奏——而今那座電影院早被拆了至少十年。
那指法,那氣息,那節奏,還有特別的剁音,我記得一清二楚,少一分,多一秒,都絕不會搞錯,在耳朵中,在心裏頭。
是她嗎?
兩年前,我夢到過一次“古蘭丹姆”,突如其來,毫無理由。夢中的她長大了,依然有她的笛聲,此刻耳邊的《鷓鴣飛》。當時,我很恐懼,她會不會死了,才會給我託夢?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到現在,我才明白,我一直,一直,很想,很想,她。
我的古蘭丹姆。
喀什的夜。
從前,她不曾跟我說起過高台民居,也未提過香妃墓,更沒有艾提尕爾清真寺,她隻說起喀什人民公園,還有喀什人民文化宮,這是我的中學時代,對於喀什僅有的兩處印象。
古蘭丹姆,我來了,用了二十年時間,走過五千六百公裏,你還在嗎?
循著笛聲如訴,我如鷓鴣飛似的,瘋狂地在林子裏尋找她,也許就在背後,某棵大樹的轉角,人所不見的黑暗裏。
我好想再見到你,哪怕你已嫁作人婦,兒女繞膝……我隻想,對你說句話——
二十年前,我托表哥葉蕭,在他暑假回新疆跟父母團聚時,順便打聽一下喀什人民文化宮的李老師。
表哥回來後告訴我一個秘密——
李曉夢的媽媽,並非上海知青,而是當地的維吾爾族,曾在喀什非常有名的舞蹈演員,家住老城的高台民居裏。李曉夢的爸爸,在工人文化宮當音樂老師,他倆因此相識。雖然所有人反對,他還是娶了她為妻,不久就有了一個女兒。李曉夢三歲時,她的媽媽死於難產。
那一年,開始了知青回城的大潮。
按照當時政策,李曉夢爸爸這種跟當地人結婚的,很難得到回城名額。李曉夢十三歲那年,爸爸託了許多關係,跟一個離婚的上海女知青假結婚,修改了李曉夢的身份信息,終於得到讓她回上海借讀的機會。隻要將來親戚們同意,就可以讓女兒落戶。
這個秘密,李曉夢守口如瓶,這也是她從未提起過媽媽的緣故。
而我的表哥葉蕭,真有做警察的天賦呢。
但我從未有勇氣告訴過李曉夢。我怕她會立刻翻臉,永遠都沒得朋友做了。她是打心眼裏不願讓別人知道的,我想。
後來,不知何故,這個秘密泄露了出去。雖然,永遠紙包不住火,但如果我不託葉蕭去調查,在上海不會有人知道的。
這一切都是我的錯吧,是我逼走了“古蘭丹姆”,因為該死的好奇心,因為我喜歡你。
對不起,這是我唯一要對你說的話。
“在那裏!”
子夜,喀什人民公園的樹林裏,還是甫躍輝幫我發現端倪。
我看到一個黑乎乎的身影,在人民文化宮的屋簷下,端坐著吹笛子的模樣。
一點點接近,笛聲越發婉轉,輕微的悲愴。
我抱住她了。
雖然,看不清她的臉,但可想像,她月亮般的雙眼,長長的睫毛,紅撲撲的小臉,好像王洛賓歌裏的人兒。
那是二十年前的她,現在她會怎樣?
不知從哪裏,亮起一盞燈,微弱光線裏,隻看到一個老頭。
暈,我怎麽抱著一個老頭,雖然沒親他,但總讓人滿麵尷尬。
老頭是漢人,手裏握著笛子,神情並不慌張地,看著不速之客的我。
甫躍輝連忙代我道了幾聲對不起——雖然,我本就是來說對不起的,也許才是這次喀什之行的真正目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