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自和嬤嬤。”
“會計嬤嬤?”小宛大為好奇,“採訪會計嬤嬤幹什麽?她是英雄還是名人?”
“都不是。她是北京城裏唯一的自梳女。”
“自梳女?什麽叫自梳女?”
“你是這劇團裏的,不知道嬤嬤是自梳女?”
“不知道。”小宛不好意思地笑:“沒人跟我說過。”
張之也也笑了,對眼前這個俏麗活潑忽嗔忽喜的少女深深著迷。剛才他一進大門,已經聽到一陣細若遊絲的唱曲聲,忍不住循聲而來,正看到一個著戲裝的妙齡少女在邊歌邊舞,身段神情,全然不似今人,當時就呆住了,一時間不知今昔何夕,身在何處。及後來被袖子打中臉,又與這少女戲言相對,正覺有趣,女孩忽然變了臉色,將他推出門來,不禁心裏悵悵然地若有所失。正失望呢,女孩卻又變回顏色言笑晏晏地邀他避雨,更讓他覺得難得——雖然隻是短短幾分鍾,倒已經一波三折地發生了許多故事似地,讓他對這少女有種說不出的好奇與感動,隻想同她在一起多呆一會兒,多聊兩句。見她問起自梳女,便立即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所知傾盤托出——
“自梳女是解放前廣東及珠江三角洲一帶的一種特殊群體。她們多來自窮苦家庭,或者在婚姻路上受了挫折的中下層婦女。為表示終身不嫁,就束起頭髮,通過某種儀式當眾宣布自己做了自梳女。做了自梳女,就不可以有男人打她們的主意了,不然會被世人不恥的。自梳女現象在解放後日漸絕跡,唯有珠三角個別地區還有一小部分自梳女存在,比如肇慶觀音堂,在解放前,單這一處就住著幾百名自梳女,直到解放後,政府尊重她們的個人選擇,仍然由她們繼續住在堂裏,過著吃齋拜佛、自力更生的日子。換言之,做自梳女有幾個重要特徵:不結婚,吃素,留辮子。”
小宛仰頭想一想,笑起來,這樣說,會計嬤嬤還真是一個標準的自梳女。隻不過,自己打小兒認識她起,就一直看她拖著根灰白參半的長辮子,也知道她沒結過婚,卻沒想過要問問這是為什麽。大抵世事都是這樣,對一件不合理的事或一個不正常的人看得久了,也就司空見慣,視為正常,再想不到要問個究竟。若不是張之也提起,她還真不覺得趙嬤嬤有什麽奇特之處。
“但是,嬤嬤隻有五十來歲哦,她不可能是在解放前出家的吧?”
張之也笑:“自梳女不是尼姑,那也不叫出家。”
“反正都差不多。”
“差得多了。尼姑是要剃光頭的,自梳女可是要保留一根大辮子,而且不用還俗也可以到社會上工作,不必死守在尼姑庵裏。”張之也說,“來之前,我們已經對趙自和嬤嬤的身世做了一些基本調查,了解到她是一個棄嬰,解放初期被一位自梳女婆婆收養,並在觀音堂長大,後來就順理成章地做了自梳女。”
“是這樣?”小宛低下頭來,“原來嬤嬤的身世這麽可憐。我從沒想過,這麽傳奇的故事會發生在我身邊。”
“你身邊還會缺故事嗎?台上台下,戲裏戲外,到處都是。更何況,一個美麗女孩的生活從來都是多姿多彩的。”
小宛臉紅了,狠狠地瞪一眼:“到底是記者,油嘴滑舌!”
雷聲一陣緊似一陣,仿佛在追擊著什麽,誓必劈於刀下而後甘。小宛抱住肩膀,忽然打了個寒顫。張之也立即問:“你是不是冷?”
“有一點……”小宛說到一半忽然打住,發現自己仍披著那身戲裝,彩衣繡襦,重重疊疊穿了好幾層,又是在盛夏,雖然說有雨,但是喊冷也未免太矯情些,倒像撒嬌了。
張之也撓撓頭,也有些尷尬。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女主角承認冷,那麽男主角下個動作就該是脫衣相贈了。可是他身上隻有一件襯衫,而且還淋得濕濕的,脫?拜託了!
一時兩個人都無話,隻有戲曲聲夾在雨中淋瀝而來。
小宛出神地聽了一會兒,贊道:“真是好曲子,詞美,曲美,戲衣也美。”
張之也愣一愣:“你說你剛才唱的那曲?”
“我哪有那麽不謙虛?”小宛笑,用下巴示意一下門外,“你聽,不知道哪個組在放錄音,這是《倩女離魂》的戲曲,第三折,倩女趕王生一節。”
“是嗎?怎麽我聽不見?”
“這麽大聲音你都聽不見?”小宛正想取笑,張之也的手機響起來,雖然聽不到對方的聲音,可是張之也的表情語氣透露出這分明是個女子,或者就是他女朋友。
小宛避嫌地站起來走到門邊,發現雨已經小得多了,她張開手接了幾滴雨,對著天自言自語地說:“夏天就是這樣,雷聲大雨水少,這麽快又停了。”
張之也收了線,聽到小宛的語氣裏有催促的意思,隻得說:“謝謝你讓我避雨,我得走了,還要去採訪趙自和嬤嬤呢。”
小宛淡淡答:“走好。”逕自走過去將衣裳三兩下脫下來疊進箱子裏。倒也怪,雨剛停,太陽還沒重新探出頭來,身上倒已經不覺得冷了。
2、死玫瑰
那個歌手沒有來。
小宛呆呆地坐在地鐵口的欄杆上,眼見著黃昏一層層地落下來,熟悉的地鐵口空落如故。人群來來往往進進出出,不知道哪裏來的那麽多人,可是人群裏沒有他,那麽再多的人也與她無關,再擁擠的地鐵站也還是空虛。
</br>
“會計嬤嬤?”小宛大為好奇,“採訪會計嬤嬤幹什麽?她是英雄還是名人?”
“都不是。她是北京城裏唯一的自梳女。”
“自梳女?什麽叫自梳女?”
“你是這劇團裏的,不知道嬤嬤是自梳女?”
“不知道。”小宛不好意思地笑:“沒人跟我說過。”
張之也也笑了,對眼前這個俏麗活潑忽嗔忽喜的少女深深著迷。剛才他一進大門,已經聽到一陣細若遊絲的唱曲聲,忍不住循聲而來,正看到一個著戲裝的妙齡少女在邊歌邊舞,身段神情,全然不似今人,當時就呆住了,一時間不知今昔何夕,身在何處。及後來被袖子打中臉,又與這少女戲言相對,正覺有趣,女孩忽然變了臉色,將他推出門來,不禁心裏悵悵然地若有所失。正失望呢,女孩卻又變回顏色言笑晏晏地邀他避雨,更讓他覺得難得——雖然隻是短短幾分鍾,倒已經一波三折地發生了許多故事似地,讓他對這少女有種說不出的好奇與感動,隻想同她在一起多呆一會兒,多聊兩句。見她問起自梳女,便立即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所知傾盤托出——
“自梳女是解放前廣東及珠江三角洲一帶的一種特殊群體。她們多來自窮苦家庭,或者在婚姻路上受了挫折的中下層婦女。為表示終身不嫁,就束起頭髮,通過某種儀式當眾宣布自己做了自梳女。做了自梳女,就不可以有男人打她們的主意了,不然會被世人不恥的。自梳女現象在解放後日漸絕跡,唯有珠三角個別地區還有一小部分自梳女存在,比如肇慶觀音堂,在解放前,單這一處就住著幾百名自梳女,直到解放後,政府尊重她們的個人選擇,仍然由她們繼續住在堂裏,過著吃齋拜佛、自力更生的日子。換言之,做自梳女有幾個重要特徵:不結婚,吃素,留辮子。”
小宛仰頭想一想,笑起來,這樣說,會計嬤嬤還真是一個標準的自梳女。隻不過,自己打小兒認識她起,就一直看她拖著根灰白參半的長辮子,也知道她沒結過婚,卻沒想過要問問這是為什麽。大抵世事都是這樣,對一件不合理的事或一個不正常的人看得久了,也就司空見慣,視為正常,再想不到要問個究竟。若不是張之也提起,她還真不覺得趙嬤嬤有什麽奇特之處。
“但是,嬤嬤隻有五十來歲哦,她不可能是在解放前出家的吧?”
張之也笑:“自梳女不是尼姑,那也不叫出家。”
“反正都差不多。”
“差得多了。尼姑是要剃光頭的,自梳女可是要保留一根大辮子,而且不用還俗也可以到社會上工作,不必死守在尼姑庵裏。”張之也說,“來之前,我們已經對趙自和嬤嬤的身世做了一些基本調查,了解到她是一個棄嬰,解放初期被一位自梳女婆婆收養,並在觀音堂長大,後來就順理成章地做了自梳女。”
“是這樣?”小宛低下頭來,“原來嬤嬤的身世這麽可憐。我從沒想過,這麽傳奇的故事會發生在我身邊。”
“你身邊還會缺故事嗎?台上台下,戲裏戲外,到處都是。更何況,一個美麗女孩的生活從來都是多姿多彩的。”
小宛臉紅了,狠狠地瞪一眼:“到底是記者,油嘴滑舌!”
雷聲一陣緊似一陣,仿佛在追擊著什麽,誓必劈於刀下而後甘。小宛抱住肩膀,忽然打了個寒顫。張之也立即問:“你是不是冷?”
“有一點……”小宛說到一半忽然打住,發現自己仍披著那身戲裝,彩衣繡襦,重重疊疊穿了好幾層,又是在盛夏,雖然說有雨,但是喊冷也未免太矯情些,倒像撒嬌了。
張之也撓撓頭,也有些尷尬。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女主角承認冷,那麽男主角下個動作就該是脫衣相贈了。可是他身上隻有一件襯衫,而且還淋得濕濕的,脫?拜託了!
一時兩個人都無話,隻有戲曲聲夾在雨中淋瀝而來。
小宛出神地聽了一會兒,贊道:“真是好曲子,詞美,曲美,戲衣也美。”
張之也愣一愣:“你說你剛才唱的那曲?”
“我哪有那麽不謙虛?”小宛笑,用下巴示意一下門外,“你聽,不知道哪個組在放錄音,這是《倩女離魂》的戲曲,第三折,倩女趕王生一節。”
“是嗎?怎麽我聽不見?”
“這麽大聲音你都聽不見?”小宛正想取笑,張之也的手機響起來,雖然聽不到對方的聲音,可是張之也的表情語氣透露出這分明是個女子,或者就是他女朋友。
小宛避嫌地站起來走到門邊,發現雨已經小得多了,她張開手接了幾滴雨,對著天自言自語地說:“夏天就是這樣,雷聲大雨水少,這麽快又停了。”
張之也收了線,聽到小宛的語氣裏有催促的意思,隻得說:“謝謝你讓我避雨,我得走了,還要去採訪趙自和嬤嬤呢。”
小宛淡淡答:“走好。”逕自走過去將衣裳三兩下脫下來疊進箱子裏。倒也怪,雨剛停,太陽還沒重新探出頭來,身上倒已經不覺得冷了。
2、死玫瑰
那個歌手沒有來。
小宛呆呆地坐在地鐵口的欄杆上,眼見著黃昏一層層地落下來,熟悉的地鐵口空落如故。人群來來往往進進出出,不知道哪裏來的那麽多人,可是人群裏沒有他,那麽再多的人也與她無關,再擁擠的地鐵站也還是空虛。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