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卡斯說:“我正想請你這麽做呢,警探。”
“我想也是。”
“謝了。”
“特區警察局樂意為您效勢。”他說。
帕克感覺到他的語氣中有一絲不易察覺的諷刺意味,而盧卡斯似乎完全沒有察覺。
帕克問:“地圖怎麽辦?我們必須要分析一下微量物質。”
托比說:“最詳細的地圖,我認為要到區域地質檔案館才能查到。”
“檔案館?”凱奇邊問邊搖頭,“我們根本進不去。”
在一個假日的夜晚,要能找到政府設施的公務員來開門,帕克覺得難度極大。
盧卡斯掀開手機蓋。
凱奇說:“根本不可能。”
“嗯,”她說,“你知道嗎,奇蹟不是你的專利。”
第十三章
下午四點五十分
黃銅時鍾。
對他來說意義重大。
此時,傑拉爾德·甘迺迪看著這個擺在他的辦公桌上、占據著顯著位置的時鍾。
這時鍾是瑟古德·馬歇爾小學的學生合送的禮物。該校屬於第八學區,位於華盛頓最亂的東南區中央。
甘迺迪為這些小學生的心意感動不已。沒人認真看待過華盛頓特區。華盛頓是政治軸心,華盛頓是聯邦政府所在地,華盛頓是醜聞的震中——對了,讓大家注意到華盛頓的,就是醜聞。然而沒人知道也沒人在意如何管理這座城市,更不在乎這座城市由誰當家。
但是,這個小學的學生卻很關心這裏。他曾為他們演講,宣揚榮譽心、勤勞以及拒絕毒品的重要性。都是些老掉牙的套話,可是其中幾個學生,坐在陰暗潮濕的禮堂裏,仰著腦袋聽得津津有味,麵帶甜蜜的景仰之情。演講過後,小學生便把這個時鍾送給他表示謝意。
甘迺迪這時伸手將它拿起,看看鍾麵:四點五十分。
剛才fbi差一點就製止了持槍狂人,可惜功虧一簣。現在有死有傷,市民的恐慌情緒急劇上升,幾近失控。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生了三起意外槍擊案——因為市民攜帶非法手槍自保,以為在街頭或自家後院看見了掘墓者,所以開槍射擊,就像夙怨已深的西維吉尼亞州的鄉下鄰居。
此外,媒體報導也開始大肆抨擊甘迺迪和特區警方無力與這類歹徒對抗,指責當局麵對刑事案過分軟弱並推諉塞責。有一則報導甚至暗示,劇院槍擊案發生時,警方無法聯絡到甘迺迪,因為他正為了購買他最愛看的美式足球賽的門票,而與別人通著電話。他的電視呼籲也掌聲寥寥。一名政治評論員接受訪問時甚至引用了拉尼爾眾議員的說法,“向恐怖分子下跪磕頭”。並在評論中兩次使用“軟弱無能”這個評價。
電話鈴聲響起。坐在市長對麵的溫德爾·傑弗裏斯搶先接聽:“嗯。好……”他閉上雙眼,然後搖搖頭,繼續聽了一會兒後掛斷電話。
“怎麽樣了?” 棒槌 學堂·出品
“他們翻遍了整個劇院,仍然找不到證據,一丁點兒都沒有。沒有指紋,沒有目擊證人——總之沒有可靠的線索。”
“天啊,這傢夥究竟是什麽人?難道會隱身術?”
“他們找來了一名離職的探員,是個高手,請他幫忙找出一些線索。”
“離職探員?”甘迺迪狐疑地問。
“文件鑑定專家。他找到了一些東西,不算太多。”
市長抱怨起來:“我們要的是士兵,我們要的是能在每個街角站崗的警察,不需要一頭鑽在紙堆裏的辦公室職員。”
傑弗裏斯歪著光頭,臉上露出諷刺的表情。派警察在特區的每個街角站崗,這的確是再理想不過了,但隻是一場白日夢而已。
甘迺迪嘆了口氣,說:“他可能沒看到我的電視講話。”
“也許是吧。”
“可是,畢竟有兩千萬啊!”甘迺迪與隱形的對手掘墓者辯論著,“他為什麽不和我們聯繫?隻要打一個電話,就能領走兩千萬美元呀!”
“這次他們隻差一點點。也許下次就能抓住他。”
甘迺迪走到窗前停下腳步。看看顯示戶外氣溫的溫度計,華氏三十三度。半小時前還是三十八度。
氣溫驟降……
雪雲籠罩。
你為什麽到這兒來?他在心中默默質問掘墓者。為什麽選中這裏?為什麽非要挑今天?
他抬頭看著結婚蛋糕形狀的圓頂國會大廈。一七九二年,法國建築設計師皮埃爾·朗方【注】提出“華盛頓市規劃”構想時,曾派測量員劃出南北的縱軸,然後再劃出與這條線垂直的橫軸,將市區分割為四個象限。這個劃分方法一直延續至今。國會大廈正好位於這個坐標軸的原點。
【注】皮埃爾·朗方(pierre lenfant,1754-1825),法國工程師、建築學家。
“是眾準星的交會點。”某個倡導槍枝管製的人在出席國會聽證會時這樣形容特區。甘迺迪當時也出席作證。
然而現在,那人比喻的準星很有可能正對著甘迺迪的胸口。
華盛頓特區占地六十三平方英裏,目前搖搖欲墜,市長竭盡全力不讓它倒下。他是土生土長的華盛頓人,屬於瀕臨絕種的動物,因為全市人口從最高峰的八十餘萬銳減至目前的五十萬左右,而且這個數量還在逐年縮水。
</br>
“我想也是。”
“謝了。”
“特區警察局樂意為您效勢。”他說。
帕克感覺到他的語氣中有一絲不易察覺的諷刺意味,而盧卡斯似乎完全沒有察覺。
帕克問:“地圖怎麽辦?我們必須要分析一下微量物質。”
托比說:“最詳細的地圖,我認為要到區域地質檔案館才能查到。”
“檔案館?”凱奇邊問邊搖頭,“我們根本進不去。”
在一個假日的夜晚,要能找到政府設施的公務員來開門,帕克覺得難度極大。
盧卡斯掀開手機蓋。
凱奇說:“根本不可能。”
“嗯,”她說,“你知道嗎,奇蹟不是你的專利。”
第十三章
下午四點五十分
黃銅時鍾。
對他來說意義重大。
此時,傑拉爾德·甘迺迪看著這個擺在他的辦公桌上、占據著顯著位置的時鍾。
這時鍾是瑟古德·馬歇爾小學的學生合送的禮物。該校屬於第八學區,位於華盛頓最亂的東南區中央。
甘迺迪為這些小學生的心意感動不已。沒人認真看待過華盛頓特區。華盛頓是政治軸心,華盛頓是聯邦政府所在地,華盛頓是醜聞的震中——對了,讓大家注意到華盛頓的,就是醜聞。然而沒人知道也沒人在意如何管理這座城市,更不在乎這座城市由誰當家。
但是,這個小學的學生卻很關心這裏。他曾為他們演講,宣揚榮譽心、勤勞以及拒絕毒品的重要性。都是些老掉牙的套話,可是其中幾個學生,坐在陰暗潮濕的禮堂裏,仰著腦袋聽得津津有味,麵帶甜蜜的景仰之情。演講過後,小學生便把這個時鍾送給他表示謝意。
甘迺迪這時伸手將它拿起,看看鍾麵:四點五十分。
剛才fbi差一點就製止了持槍狂人,可惜功虧一簣。現在有死有傷,市民的恐慌情緒急劇上升,幾近失控。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生了三起意外槍擊案——因為市民攜帶非法手槍自保,以為在街頭或自家後院看見了掘墓者,所以開槍射擊,就像夙怨已深的西維吉尼亞州的鄉下鄰居。
此外,媒體報導也開始大肆抨擊甘迺迪和特區警方無力與這類歹徒對抗,指責當局麵對刑事案過分軟弱並推諉塞責。有一則報導甚至暗示,劇院槍擊案發生時,警方無法聯絡到甘迺迪,因為他正為了購買他最愛看的美式足球賽的門票,而與別人通著電話。他的電視呼籲也掌聲寥寥。一名政治評論員接受訪問時甚至引用了拉尼爾眾議員的說法,“向恐怖分子下跪磕頭”。並在評論中兩次使用“軟弱無能”這個評價。
電話鈴聲響起。坐在市長對麵的溫德爾·傑弗裏斯搶先接聽:“嗯。好……”他閉上雙眼,然後搖搖頭,繼續聽了一會兒後掛斷電話。
“怎麽樣了?” 棒槌 學堂·出品
“他們翻遍了整個劇院,仍然找不到證據,一丁點兒都沒有。沒有指紋,沒有目擊證人——總之沒有可靠的線索。”
“天啊,這傢夥究竟是什麽人?難道會隱身術?”
“他們找來了一名離職的探員,是個高手,請他幫忙找出一些線索。”
“離職探員?”甘迺迪狐疑地問。
“文件鑑定專家。他找到了一些東西,不算太多。”
市長抱怨起來:“我們要的是士兵,我們要的是能在每個街角站崗的警察,不需要一頭鑽在紙堆裏的辦公室職員。”
傑弗裏斯歪著光頭,臉上露出諷刺的表情。派警察在特區的每個街角站崗,這的確是再理想不過了,但隻是一場白日夢而已。
甘迺迪嘆了口氣,說:“他可能沒看到我的電視講話。”
“也許是吧。”
“可是,畢竟有兩千萬啊!”甘迺迪與隱形的對手掘墓者辯論著,“他為什麽不和我們聯繫?隻要打一個電話,就能領走兩千萬美元呀!”
“這次他們隻差一點點。也許下次就能抓住他。”
甘迺迪走到窗前停下腳步。看看顯示戶外氣溫的溫度計,華氏三十三度。半小時前還是三十八度。
氣溫驟降……
雪雲籠罩。
你為什麽到這兒來?他在心中默默質問掘墓者。為什麽選中這裏?為什麽非要挑今天?
他抬頭看著結婚蛋糕形狀的圓頂國會大廈。一七九二年,法國建築設計師皮埃爾·朗方【注】提出“華盛頓市規劃”構想時,曾派測量員劃出南北的縱軸,然後再劃出與這條線垂直的橫軸,將市區分割為四個象限。這個劃分方法一直延續至今。國會大廈正好位於這個坐標軸的原點。
【注】皮埃爾·朗方(pierre lenfant,1754-1825),法國工程師、建築學家。
“是眾準星的交會點。”某個倡導槍枝管製的人在出席國會聽證會時這樣形容特區。甘迺迪當時也出席作證。
然而現在,那人比喻的準星很有可能正對著甘迺迪的胸口。
華盛頓特區占地六十三平方英裏,目前搖搖欲墜,市長竭盡全力不讓它倒下。他是土生土長的華盛頓人,屬於瀕臨絕種的動物,因為全市人口從最高峰的八十餘萬銳減至目前的五十萬左右,而且這個數量還在逐年縮水。
</br>